绿林网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1000字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1000字

《导读德勒兹》是一本由(英)克莱尔· 科勒布鲁克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00,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一):生成而非存在

#实体书#实在是感触很深,如何最大限度去思考和跳出预设,德勒兹给出来哲学上的回应,创造,生成概念。没有预先的脚本,标准,结构主义是认为事先有参考系实现再现构造,而在这里,拟像,仿真都是事实。我们应差异,而不是同一性,应该学会生成人-动物视角,人-女人视角看待生命的强度和张力,在这里时间也是其效应体现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二):导读德勒兹书评

1.生命就是差异,即别样地思考的权力,去变得不一样的权力和去创造差异的权力,思考这个概念的哲学能力会帮助我们以更快乐的和更加积极的方式生活。因为哲学允许生命的转变,它本身就是一种力量,而非一个学术性的学科门类。

2.爱的概念意味着与他者的可能的遭遇构成了整个崭新的世界。

3.只有将时间思考为一种强度之流,我们才能从这种同质的线性的和无差异的时间的幻觉中解放出来。这是电影的力量与其他事物不同之处,它能开启生命。

4.能动的哲学肯定意义的这种生产,它是解域,是身体转变和变化的方式。于此相反,反动的哲学将意义感受和生成归诸某种原初的存在者。

5.艺术和哲学史不合时宜的,因为它们有力量去创造新的时间线或逃逸线。

6.要达成对定见的破坏,就要干扰预定的和谐或经验的统一性。我们需要艺术来直面感性的特异性,需要哲学来创造无根基的概念。

7.它们不仅创造了不再作为某种普遍被承认的主体的经验形式,它们还破坏了任何主体单个的和谐,从而思想得以被粉碎为感受概念和观察。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三):Deleuze极简梗概

现象学依赖纯粹经验 结构主义大谈系统结构(概念结构/语言/符号)--脱离结构之单词毫无意义 Deleuze则超越同一性概念(常识/理性/主体/存在)思考差异与生成(becoming)--世界实为产生于经验之流中之虚构(fiction).

艺术创造感受/经验--少数主义 哲学则发明/处理概念 (哲学)写作目的非再现(representation)/日常定见 而是创造(概念) 形成差异而非同一或常识. 日常概念使生命秩序化 定见即思想之惰性或失败 在定见之中 感受总是很轻易过渡到概念(讨厌奶酪→奶酪皆糟糕) Deleuze则拒绝将日常形式作为事物本质 利用逃逸线(lines of flight)寻求差异可能 正如考察例外之电影形式 才能揭示何为电影(性).

时间产生运动 运动却并不衍生时间 物体只是运动之效应 并不先于它在其中得以变化"时间之流"存在 人们倾向将时间"空间化" 而实存世界无法表现其复杂和差异.

生命仅仅是仿真/拟像 起源/自我/本质无非是面具和副本之效应 故而应当庆贺精神分裂(差异) 精神分裂分析(schizoanalysis)昭示开放创造不断衍生之生命整体 以对抗偏执狂之"人"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四):摘

德勒兹的关键概念在于哲学是一种创造性的使用,而非对定见再现性的。定见是思想的惰性和失败,世界的差异性因定见被缩减为“类我”的存在物,既是减弱了思想的积极性质,又加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偏见——我们都是“一样的”——能够在全球化的市场上彼此互动。定见从感知中抽象出抽象的性质,从感受中抽象出总体化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所有定见已然也是政治的。

而对于德勒兹而言,表象的背后是进一步的表象,世界本然的样子正是不存在高于表象的真理。幸福是积极地去生活的能力或权力,它肯定人在时间之中的特殊性或特异性。与此相反,假如我们试图去寻求某种看上去高于或超越于我们的真实世界,我们就是在“反动地”生活。反动是将自身呈现为对已然秩序化的世界的标签,“幸福”或“快乐的科学”会将自身从对某种终极的真实世界或某种具有特权的知识幻觉之中解放出来。

德勒兹对于电影的态度也不是再现一个我们已经拥有的现实世界,而是创造出新的部分,电影并非是“它是什么”,而是“它能够做什么”,以此而言,德勒兹将他的哲学描述为不合时宜的时候,他暗示我们考察过去不是为了发现过去之所是,而是让过去的力量去疑问或引导现在转变为未来。我们同样考察的是哲学能够做到什么,或者它是如何转变问题从而反过来转变了我们的思考,通过创造转变我们看待经验的方式的感受会呈现出一种多样性,德勒兹说生命不是某种现实的挤出,而正是潜在的多样性,不是事物和代理者,而是沉思和收缩。文学的本质也是肯定生命的创造权利,我们不再从一种幻觉般的人类判断的位置出发,我们通过生命自身想象到了生命的所有生成,我们使用人类的想象力肯定了人类的局限。

《导读德勒兹》读后感(五):初识德勒兹,零散的所得与所思

艺术、哲学:艺术不是再现现实,是对知觉与感觉的创造。科学才是着眼现实的,对功能的创造。哲学则创造概念去超越任何例子,从潜能的角度回应、统筹前两者的创造。

潜能:德勒兹重视事物的潜能。艺术形式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更在于它理论上能达到的一个极限,即潜能。潜能也是创造差异的能力,也是生命力的体现。

超验性幻觉:我们的思想和体制总是依赖于某种外在,某种我们觉得给予我们基础的东西,这并非专指上帝或自然真理,更多指向一个思考的主体,而主体只是超验性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当我们企图预设一个认知世界的主体时,我们已经假定我与世界的联系方式是一种知识和判断。内在性的经验之流中,存在者被区分生成,存在者产生超验性幻觉。然而对“内在性”这一概念完全没能理解,内在性为何不也是超验性幻觉?

语言:语言是对经验的持续质疑或创造。语言并不是简单地创造能指,去再现、建构或组织外部世界。能指和所指都在被持续创造,而能指某种意义上来说其本身也有所指的含义,它除了符号价值外还可以是一种吟诵、一种节奏和原始文化的咒语,其本身就是感受的流动。文学便具有把人们从语言的编码符号带回声音、记号和感受中。

解域、不合时宜、永恒回归:解域是指将一个可能性或事件从它的现实起源处解放出来。解域产生纯粹感受,是一种不指向任何特定身体和空间的感觉。解域是不合时宜的核心,不合时宜其实则是通过把事件放在不合时宜之处让其重复发生,以达到超越时宜舍弃时宜地去审视它的效果。在此,重复少数文学则会把时间之流展示在人们面前,从而生成新的差异。

少数文学:少数文学的表达模式将声音从言说的主体带到一种匿名的或前个人的言说,这意味着文字从言说主体中被解放,它的含义可以得到无穷多的再解释,这也是德勒兹所说的生成-动物,它们不表达意义而是生产意义。

电影:关于电影的论述其实是德勒兹理论运用的一个实例,尤其是对潜能的运用,具体不谈,累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