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的读后感大全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是一本由[法] 莫泊桑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5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一):补记——羊脂球中的人性

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是相通的,习惯会随着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发生改变,但一旦到了极端的环境里,人性会赤裸裸的暴露出来,不管你是高官富豪还是学富五车。

在读这本书时,跟着情节一直在猜测之后的故事走向,依着莫泊桑讽刺披露人性的丑恶嘴脸的模式,确实被我猜到了一些,比如我猜到这些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掉他人,修女的角色更让这部作品充满了讽刺意味,自认为高贵的人其实比他们看不起的那些身份低贱之人内里还要肮脏,不堪入目,令人作呕。获得知识一方面让你能够很好的掩饰自己,另一方面对愚弄学识浅薄之人更容易。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之人更容易受到欺骗之余也更容易保有自己内心单纯的灵魂,事事都有两面性。而这当中最痛苦的是哪一类人呢?学识渊博而浑身污秽之人?他们不会为自己的行为脸红与内疚。而学识浅薄之人,他们虽然会受到社会不公的对待,但有人并未察觉这世界满满的恶意和真相,依旧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也有人和这世界同流合污,被某些阶级利用而不自知,却还沾沾自喜,也许也有人窥探到这世界的冰山一角,困惑于世界运转的方式,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归结于命运的不公。

最痛苦的是那种情况,既洞悉世界的真理又保持着内心纯净的人,对这社会的不公与脏污看的分明,却又无能为力,痛苦而绝望。

这本书里的那些丑恶的嘴脸,在生活中到处都是,文学既生活,也超越生活。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二):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书评

我最近读了著名小说家莫泊桑的中文版短篇小说选。这一个小说集其中有故事“一家人”,“在河上”,“羊脂球”,等等。这些故事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羊脂球。莫泊桑亲生经历了一八七零年的普法战争。因此,他写了很多关于普鲁士人与法国人之间的冲突的小说。羊脂球就讲述了一个在普法战争后发生的故事。

小说的标题羊脂球其实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一位妓女,的外号。故事的发生开始于法国的鲁昂镇。在那个时候,普鲁士人以经战胜法国的军队并且占领了那个小镇。普鲁士人虽然善待法国的公民,可是商人们在鲁昂镇上没有什么前途。因此,几个人打算坐一辆大马车到法军仍然据守的勒阿弗尔镇去做生意。马车里有葡萄酒批发商鸟先生和他的妻子,社会阶层很高的纺织厂主卡雷·拉马东夫妇,一对贵族伯爵夫妇,两位修女,“民主党”科纽岱,还有妓女羊脂球。羊脂球最开始被社会阶层高的那些人们所轻蔑。可当羊脂球给所有人快饿晕的人分吃的时,他们对那位妓女特别的和蔼可亲,和颜悦色。但到普鲁士军人把他们的马车扣住并要求羊脂球跟他一起睡的时候,那些贵族的人们立刻变的对羊脂球冷漠了。当羊脂球拒绝那位军官时,他们一点也不同情她,甚至开始痛恨羊脂球,因为商人们认为她在连累马车队伍。在贵族人们使用各式各样的计策终于说服羊脂球同意之后,他们却没说出一声对于她的牺牲的感谢,也开始不理她,不分给她吃的。

我认为,莫泊桑通过羊脂球用委婉的方式揭露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之间关系的问题。作者表达了对于当时社会中的贵族和富贵人民自私自利,不顾别人的做法的强烈不满。他们只会利用别人,自己得到了利益就翻脸并抛弃别人。这些点在故事里的贵族们都存在。莫泊桑还揭露了教会的不可靠性与自私的行为。那两位修女的信仰是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和所有人都应得帮助与宽恕。可面对羊脂球,那两位修女却满含着轻蔑。她们瞧不起羊脂球,而且在她遇到问题时既不同情她,也不帮助她,甚至在羊脂球需要帮忙时当做不认识她。这一些社会阶层上的问题现在依然还存在,可情况也在跟随社会的发展改善。

我完全能理解为什么莫泊桑被誉为世界上三大短篇小说作家之一。莫泊桑运用的生动描写和富有艺术性的故事创作让他得到的那个称号。羊脂球的故事与他在其中深层刻画的关于社会阶层的消息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里。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三):原版插图很棒

莫泊桑的小说属于传统的写法,带有现实主义的味道。认真读了这些故事,尽管有些故事会雷同,但每篇都能把人物和情节安排的很好。他开头的写法一直是为人称道的,不落巢臼地引人入胜。他的这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发生地点、场景、人物等基本表现的是当时法国的真实环境,乡下和城市、各色女性与男人、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下的日常生活……发挥了短篇小说短小精悍,能短时间内打动人的特点。其中对于普通人的苦难的描写最为真切与动人。现实主义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吧。带有议论的部分也有出彩的地方。

最喜欢的是原版插图!画的很棒,造型、环境烘托,那种氛围感很好,在当时插画应该是小说标配吧。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读后感(四):读莫泊桑2:反转的人生与冷静的作者

战争相关的小说毕竟仅占莫泊桑作品的小部分,更多时候,他书写的是城市和乡村里那些普通职员、小商人和农民。我最早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项链》(1884)和《我的叔叔于勒》(1883),都是其中的精品。

作为讲故事的高手,莫泊桑运用“反转”的水平非常之高,简直可以媲美现今优秀的悬疑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一家人带着叔叔于勒“衣锦还乡”的希冀乘船旅行,却在船上无意中发现已经破产沦为卖牡蛎小贩的于勒;我喜欢的《一家人》(1881),儿女们为了母亲的葬礼和遗产各怀鬼胎,不曾想母亲只是晕倒,竟突然“活”了过来,故事的走向令人始料未及。而《项链》的反转则更妙地被安排在最后一句,正当读者们为女主罗瓦泽尔太太因一个小疏忽(丢失项链)付出了十年的辛劳代价而哀叹命运无常时,弗莱斯蒂埃太太一句“那副项链是假的!”,然后小说戛然而止,读者几乎可以和女主一起,有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到那种当头棒喝的feel。

前些年日韩曾流行过一阵“反转剧”,看过的人都会知道,反转本身不难,反转过后让人觉得不突兀、不刻意,才考验作者(编剧)的创作水准。莫泊桑的小说在这一点上尤为见长,每篇小说读到最后再回过头去看,都会发现作者早早就留了铺垫和伏笔:《一家人》的老太太“常常昏厥,好久才能醒过来”;《项链》中女主角去找弗莱斯蒂埃太太借首饰时,后者“取出一个大首饰盒,...说,‘尽管挑吧!亲爱的’”,她的随意其实也暗示了什么;而《我的叔叔于勒》里早早交代,于勒年轻时就有挥霍钱财的“劣迹”,因此赚到了钱后又破产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在精彩的情节背后,自然主义大师莫泊桑常常把作者自己的态度隐藏得很好。他似乎就像一台没有感情的摄像机一般记录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极少对人物行为做出评判,以至于关于他的作品解读也常常众说纷纭。譬如《项链》,有人批评女主角的虚荣,也有人赞赏她勇于承担后果的担当;有人看到了人生的荒诞诡谲,甚至有人看到了这个“不正常”的故事背后,当时法国社会的“正常”之处(毕飞宇《小说课》

小说课

8.7

毕飞宇 / 2017 / 人民文学出版社

)。每种解读都不无道理;每种解读又可以映射出评论者自身的种种价值观念。

多么有趣。

2022.10.4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