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有感

呼啸山庄经典读后感有感

《呼啸山庄》是一本由[英] 艾米莉·勃朗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呼啸山庄》读后感(一):石楠疯长,唯爱永存。

一个未经人事的作者写出了让世人又惊又恐的无可理喻之爱,这件事本身就称得上惊世骇俗。希思克里夫与凯瑟琳两人痴狂地博弈着,残忍地戕害着彼此灵魂,却又向对方献上自己最真挚又狂放的真心,这让我在其中看到了自身虚幻的投影。

当你同时将爱与恨施加在一个人身上时,你可能会理解他们的感情。但如果你身处荒凉之地,肉体与精神都十分封闭;如若你深受阶级、金钱、教育的拖累,并心怀将自身与世界一齐毁灭的怒火时,你将与他们感同身受。

《呼啸山庄》读后感(二):呼啸山庄

打卡#呼啸山庄#fish七月第二次#又一次读到第十九章,一切趋于风平浪静,希刺克厉夫生命的活力这么多年被复仇的火焰支撑着,随着上一代人的逝去,他也疲惫了,将陷入长眠,在荒野上追寻凯瑟琳的灵魂。

这么多次读呼啸山庄,印象最深刻的一幕仍然是房客第一次留宿呼啸山庄,住在凯瑟琳小时候的房间里,那一串连环的梦中梦,苍白的小女孩的手敲打着窗户。

雪中走回画眉山庄,房客生了一场长久的需要卧床的病,病中百无聊赖,和女管家一起追寻过去,凯瑟琳、林顿、希刺克厉夫、肖恩、伊丽莎白、肖恩妻子、女管家、约瑟夫,寥寥数人,故事中的生命力缺让我们记忆深刻。他们不是传统的讨喜的人物,绝不是普通的善良的可爱的或者是任何要让世人喜欢的品质,他们是荒野的风,呼啸的吹着,管他的,绝不谄媚或媚俗。

回去看完最后两章,凯瑟琳死后,希刺克厉夫孤独而痛苦,又决不表现软弱,终于失去在人世间横冲直撞的动力,撇去了沉重的肉体,灵魂呼啸于荒野。

《呼啸山庄》读后感(三):呼啸山庄

大概是古早救赎文加疯批男主人设鼻祖。 男女主都极度的自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坏”,一段野蛮生长的感情造就两个家族的悲剧。 从读者的身份以上帝角度审视这本书所有人物,会发现他们全部都是自私自利的角色。

以第三人称叙述整段历史的女仆奈丽也是如此。为了平息所谓的“风波”,一步一步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推向万劫不复,自以为是做了合乎情理的选择但她考虑的永远都是片面的利益。 有人把所有灾难的源头归于欣德利对幼年凯瑟琳希斯克利夫的迫害,我觉得有失偏颇,老恩肖对三个孩子的区别对待是呼啸山庄的祸根。凯瑟琳童年时期明明有很多机会去“拯救”希斯克利夫,但性格使然,她选择了自己的快活,说自己允婚埃德加是为了希斯克利夫的前程,但偏偏放不下地位与体面,最后导致希斯克利夫出逃。希斯克利夫成年后归来除了报仇外就是纠缠凯瑟琳,他把恨意施加在所有人身上,后期对凯瑟琳的交往可以用勒索感情来形容。

我不理解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两个人所作所为的一切有什么意义,希向欣德利报仇,断送了伊莎贝拉的青春和生命,对所有人都心怀恶意,逼死了凯瑟琳。凯瑟琳的幼稚任性不仅将希推进深渊,还害死了林顿夫妇。为了自己抓不住且无法挽回的虚无缥缈的爱,毁了无数个无辜的人,将仇怨留给下一代,认为所有人都是拆散他们的撒旦,生离死别的局面偏偏还都是自己作孽得来的。

《呼啸山庄》读后感(四):在荒野里写作的姑娘

这应该是中学时期就阅读过的书籍,然而幸而在今天看到了,才能体味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整本书,用倒序和插叙的形式展开,全部是迪恩太太的口头叙述,特别有老奶奶讲故事的温暖感。特别喜欢书中对荒野的描述,韩剧《秘密花园》中就有男女主人公在荒野上散步的场景,美好又浪漫。作者的成长环境大都是荒野,她也深深爱着荒野,安排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灵魂经常在荒野中漫步,估计就是作者的美好梦想之一。“她那一肚子学问,她那一身雅致,现在对她又有什么用呢?她和你,或者和我一样穷——更穷。”这是呼啸山庄的女管家给迪恩太太描述的小凯瑟琳,这估计也是作者写作过程中对自己的一点思考。作者真实的生活一生贫苦,却又一生热爱读书写作,我相信她写下这些文字时,内心没有半分自我怀疑,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热爱。

书里的爱情,严格来看有些幼稚,跟谁能一起玩,就能和谁相爱,然后就和那个人结婚,日久生情仿佛也是合理的。我看不到爱情的抉择和判断,也许真正的爱情就是没有任何判断吧。嗯…总之,这样的爱情不够醇厚吧。还有,我也接受不了故事中频繁的近亲结婚,在中国,表兄妹结婚仿佛也是常有的。抵制近亲结婚,可能是只有近段时间才有的。

书中的人物关系非常简单,故事只发生在两家人身上,然后见证两家人故事的女管家,将所有的故事讲述给一个租客听了。嗯…总之,情节不够丰富。

喜欢里面对荒野中各种山岗、树木、飞鸟的描写,羡慕小凯瑟琳在十几岁时就拥有了自己的小马。在英国,马好像是标配。前几日看到英国女王与小马的合影,据说,女王14岁时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马,羡慕哦。感谢作者在苦寒的荒野,为我们摘拾了大自然最美好的一面。

译本是1998年翻译的,很多地方标注得很仔细,有上个世纪翻译的调调。因为故事中有很多转述,对各种ta的理解需要不停转换。如果你想读一部爱情小说,目测这本可以错过。如果你想看看英国的荒野,没有比这本更合适的了。

《呼啸山庄》读后感(五):呼啸山庄

艾米丽勃朗特,虽英年早逝,但仅存的这么一部作品,却让她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比起来,活得更加永恒了。虽然站在后世的立场和视角,这部作品的背景设计的太过简单,对社会状况的反映几近于无,除了主角之外书中大多数人物的刻画也太过苍白,如今益发见多识广的读者也会认为小说的故事情节有些乏善可陈。但是评判一部小说,又怎么能千篇一律,仅凭借着这几个方面就盖棺定论了呢?世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多姿多彩的世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讲故事的小说也是能够观察世界的一双眼睛,《呼啸山庄》无疑是有着独特视角的一双眼睛。 如果换个角度看,上面所说的那些不足,完全可以形容为这部小说抛去了时代背景,抛去了社会背景,抛去了多余人物的干扰,抛去了浮华情节画蛇添足的渲染,那么这部小说则是通过对主角的着力刻画,单纯的展现了原始的单纯的爱的力量,这种力量甚至带着野性的力量,虽然这种野性并不为正常的人类社会所容,甚至会让常人所不齿。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似乎本来就不应属于人类社会,他们原属于自然,是人类社会的种种无形的有形的束缚,努力想改变他们,却遭到了那种自然的、本能的、兽性的抵抗。这种抵抗在文明人看来是荒谬的,但在文明人的对面看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艾米丽勃朗特,是十九世纪初的女作家,年仅三十岁便离世,短短的一生之中未曾结婚,而且除了兄弟姐妹外,最喜与自然为伍。当时女子的社会地位加之勃朗特独特的人生经历,共同造就了这样一部单纯的作品,作者本人如未受污染的泉水般自然纯净,那么她所看到的世界也一样本源直接。她所记录的这段看起来匪夷所思的感情经历,甚至不带丝毫的肉欲,这便很像是孩子的视角了,孩子的眼里没有好与坏,孩子眼里的好与坏是大人强加于他们的。孩子看到的,就是所看到的真实的样子,孩子的心叫做赤子之心,勃朗特的心也保有了赤子之心的模样,而勃朗特所看到的这种感情的模样,也就是摆脱了好与坏的干扰之后,一种人类感情的本来样子吧,这种感情的样子就是它被看到的样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