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宛如走路的速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宛如走路的速度经典读后感有感

《宛如走路的速度》是一本由是枝裕和著作,無限出版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50,页数:2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宛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一):我是读书人

看这本书的时候,刚好在看东野圭吾的一本传记,令人觉得好玩的是,不爱读书的他最后成为了作家,而从小对书籍着迷的是枝裕和却选择了用影像的方法来表达自我世界。

其实没有看过《海街日记》,所以他上一部打动我的电影还停留在《如父如子》,那种缓慢且细微的镜头语言,强烈地将我带入到自我的探索和反思中。父子之爱,父子之恨,都在一部2小时的电影中反复徘徊,好像一夜回到从前,再以梦幻的速度长大。童年期的孤独无奈、青少年的叛逆冲动,再一次在我的内心上演。然而,原谅毕竟不是一片阿斯匹林,那种对于父亲的“仇恨”也难得一下消散。

这本书基本上是在地铁里看完的,工作后的我看书基本就靠着地铁里的时间。从家出发到公司的地铁,似乎快成为了我踏入社会后最清净的学堂。最后记得的是一句诗,我看到豆瓣有很多人转了那一句,但是与我印象中的不一样,自以为我记住的那个版本更好:

过一日/少一日/与你的时光/夏至将至

这个夏天看过的书,在秋分时刻记录下来,也真的是一个懒汉的日常写照。

《宛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二):生活纪录

看的第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如父如子》(台译:我的意外爸爸),几个月前看的,才知道这位导演,很喜欢这部片的风格,描述故事的手法很厉害,很平静。然后豆瓣上看到他的第一本随笔,就是这本书,大陆还没有出,便叫同事从香港带了过来。

我个人对导演最感兴趣的地方便是他在电影中对生活刻画的细腻,电影拍出纪录片的味道,平淡、安静而不平闷,他以前拍过纪录片的缘故吧。书中就有说到他在拍电影所持的态度。书的腰封背面有这么一段话:

这本随笔就像我的日常生活一样,缓慢地、以同样的步调陪我一路走来。

犹如驻足挖掘脚下更混沌、更柔和的事物,如果我的电影作品是安静沉淀于水底的东西,那么这本随笔就是沉静之前,缓慢漂浮于水中的泥沙之结合。

目前还很细小、尚未成形的泥沙,一定会在几年之后,成为下一部,再下一部电影的芽与根。没错,我如此确信。——是枝裕和

导演的电影来源于生活,《幻之光》、《奇迹》、《下一站,天国》都是出于生活中所遇所感所作。导演另外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是他在戏中并不操持单一的视觉去论断某个角色、某件事情,他所做的只是把所有的东西呈现给观众,观众自有自己的价值判断观与情感投射,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的个体,我们无益于把个人的视角强加到别人身上,never judge people,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佩服是枝裕和做得这么好。只有一个非常观察生活和了解生活的人才能把胸怀放得那么开,不带任何一点的批判来描述这个世界。

书中许多地方都表现了对细节的把握是从何而来的,还有许多对日常事情的观点,如福岛地震、核危机、战争、演员、死亡......可以说是一部很真诚的自白,提醒我用心去感受生活,关心生活。

《宛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三):保持自我的速度

是枝裕和的新作《宛如走路的速度》,只花了短短几个小时就读完了。读完的那一刻,想起了《步履不停》中咚咚咚撞击内心的画面:主角和家人慢慢走着,不疾不徐,走得波澜不惊,走得地久天长,走到最后心都出其不意地平静了下来。

其实,这本书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是枝裕和的文字,就和他的电影一样,只展示,不评判。他在书中不止一次强调,“电影的存在并非为了审判个人,导演也不是神或法官。”正是这样的态度,使得他在看人与物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这种距离又带来相应的清晰感,能让他不被看似强大的声音所影响,从而塑造出了一个完整的个人世界。他的电影如此,他的文字也是如此。

和有些文艺性过强的导演不同,是枝裕和的这种价值观是自然的。与他的文字一样,他的思考所指向的并不是用煽动的语言赢得支持,他反而更喜欢去思考在除去百分之八十的言语之外,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意义。

如此一来,我不禁想起而今话语权被分割的状况,除去往往已经不能算是“主流言语”的主流媒体之外,另一种用感官和刺激去挑拨大众思考方式的人群,何尝不是以另一种看似“自由”的方式绑架了“自由”。是枝裕和在面对日本的种种现象时,不仅对主流的价值观有话直说,却也指出了要避免对这类新式话语权的盲从。这在《“愤怒更胜格调”的气势》中已经写得淋漓尽致。

写到这里,我突然明白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原来我所崇尚的,是能够保持着独立的思考,却又能尊重相对立的思考方式的人。他们所探寻的,是更深核的内里,而非简单地制造言语战场或思维垃圾。

说到底,不由回归到中国人很爱的两个字:慎言。

珍惜言语的力量,让它像走路一样,通过一步步的累积,在某个时刻终于能带着你抵达远方,这才是思想通过个人展现的终极意义吧。

又:一直以来以为是枝裕和是个女性导演,但今日读完才方知他也曾是个帅哥导演。无由来觉得一喜,原来我曾经爱他的电影,是真的喜欢,甚至喜欢到连他这个人是什么样子都不在乎。这,不就是面对电影所应该有的基本态度吗?

谢谢你阅读我的字!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kivo

《宛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四):宛如走路的速度

这本书自从知道就想看看,可是一直只有台版。

去年十二月初在无锡出差,有半天空闲,和同事约了去苏州,因为苏州诚品刚开,想去转转,并不是为这本书专程去的。

在苏州先看的苏博的仇英特展,再坐地铁到工业园区的诚品已经是下午5点钟,薄暮十分。从地铁口出来,抬眼望去看到诚品巨大的门口。

诚品很有腔调,特别是大家交口称赞的大台阶,诚品这些年的年度之选以及书人书语,很有归属感。因为天色已晚,主要在图书区乱转,看到许多的现代作家主打书,各种版本夹杂放在一起。拿了这本放下那本,也没有一定之规,台版书和内地版放在一起,价格明显超贵了。乃至看到这本宛如走路的速度,只是拿在手里,105元哪。在诚品总归要带走一本,做纪念也要拿的。但是我还是问诚品小哥,请问魔戒或者霍比特人的英文版在哪里?如果那个如果那个我还是更倾向于买束书。小哥查过电脑才带我去到另一区,奇幻类。还是常见的版本耶。

所以在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催促下赶紧拿着这本《宛如走路的速度》结账离开。

宛如走路的速度,竖版繁体,当然在我早年看金庸的过程中,早已客服这障碍,只是某些字会读错。拿回来把诚品的包装拆了专门给它包上。

书并不厚,只有200多页,还有好些插图,带点抽象的温暖明亮的插图。那时候刚看了半部海街日记,这边书一篇一篇的读。好东西不能一次消耗完哈。

"这本散文集就像当时我的日常生活一样,缓慢地以同样步调陪我一路走来。 犹如驻足挖掘脚下更混沌、更柔和的事物,如果我的电影作品是安静沉淀于水底的东西,那么,这本散文集就是沉静之前,缓慢漂浮于水中的泥沙之结合。 目前还很细小,尚未形成的泥沙,一定会在几年之后,成为下一步、再下一步电影的芽与根。 没错,我如此确信。"

这是作者自己的话,读他的书就像自己日常一些领悟被他说了出来,又比自己的见解高了一些。就是这么普普通通,也没什么花哨的话,他怎么拍电影,他和演员的交往。他认为作为媒体的责任,他读书他观察。很妥帖。因为没看过他的电影,海街日记一直没继续,那几天到年底,事多,只能插空读几页书,坐下来看电影的时间却少了。好像这样日常的话也不容易落于纸上呢。

“世间也需要没用的东西,如果一切事物都必须有其意义,会让人喘不过气来”

“什么叫做普遍性?思考世界所需而制作得东西,并不等同通用的世界。如果能够像这样注意内心的体验和感情,深入挖掘而达到某种普遍性,那就是最好的。”

“但具有从容倾听对手台词的能力,才是演员最重要的条件 确信得到现有倾听、理解的能力,才具有对话的能力”

“欠缺并非只是弱点,还包含着可能性,能够这样想的话,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正会因为不完美而变得丰富起来”

他认为媒体的责任必须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独立的思考问题,不能为哪方代言。这是他做纪录片的感悟吧。

感觉他们做事必须想清楚了才做,不是应付敷衍的,是为自己而作的,这感觉太美好了。

后来海街日记还是看完了,很美好很让人沉溺的电影。

《宛如走路的速度》读后感(五):“有空吗,一起散散步?”

气氛愉快但内心悲伤,虽然悲伤但牛乳味美。体验这种复杂的感情不叫成长那叫什么?

前几天,忽然很想要喝着奶茶散步,于是跟一个朋友说,“下班后约个奶茶吗?”

对方回复地很快,好。

定了时间和地点,那一天余下的工作时间似乎都过得很快,下班变得无比令我期待。

很久都没有在上海的夜晚,很闲散地散步。

我们打算从衡山路走到上海图书馆,夜色发着柔和的光,凉风穿过人群扑面而来,怀里的coco奶茶显得特别好喝。

他忽然说,“雨田,你听过一个小故事吗?是有个小和尚看到河边跳上了一只鱼,然后又跳进了水里面。他问师傅,这只鱼还是原来的那只鱼吗?师傅说,不是的。”

我问,“那么,是变好了还是没有变好呢?”

他说,“自然是好了,有了一种经验。”

我说,“我其实想过我自身的情况,假如我是一个男生的母亲,有一天他跟我说,妈妈我要结婚了。而那个结婚对象曾经结过婚,说实话,作为母亲,我是介意的。”

他说,“我如果是家长,或者我是本人,我不会介意这件事。因为你经过了某个别人未曾经历的事情,你已经变得比别人更好了。”

我说,“谢谢,我有被安慰到。”

隔了几天,他分享给我一张截图:

我体验了某种巨大的悲伤,也经历着努力缓解和内化情绪的过程,即使当下的我仍旧没有那么释怀,但,我是在成长的路上。

这么想来,倒也开朗起来了。

“我去你家看看猫吧。”跟她即将告别的时候,她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于是我俩像15年初见时候那样,手挽手,走了一段路。

她忽然问我,有没有拿到补偿。

我点头。

她说,“你不要介意我会这样问你,因为我和娟都觉得你是那种不会为自己争取的人,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我们都不想看到你吃亏。”

认识她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听她说这样的话。

她说,“球球,你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不好,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因为这件事,在看来,你做得很好。可能你会觉得自己这里不行那里不好,但,你要自信,自信起来。即使老娘有什么缺点,那也是我的特点,支棱起来,姐妹!”

从我小学开始,我就特别不自信,觉得自己家庭条件不好,还长得不好看,怎么会有人喜欢自己呢。我站在镜子前,看到脸上的雀斑,我特别特别讨厌它们,看到不整齐的牙齿,我也特别介意别人会注意到并且嘲笑我。

虽然到现在,都没有人说过我脸上的雀斑,牙齿倒有人说,但也都是很善意的建议。

当下自己care的弱点和缺点,其实别人并没有空去在意它们,正是自己一次一次地强化它们,才成为了自己的痛苦源地。

我很喜欢散步,喜欢在傍晚时分散步,聊什么不重要,就是聊一聊,走一走,一天的烦恼好像就全部消失了。

在一次一次地对话中,更了解和喜欢自己和对方,这就是散步的魅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