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锦集

《脆弱的力量》是一本由布琳 • 布朗 / Brene Brown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元,页数:2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一):负能量也是真爱

主要观点很有启发;看了两遍,书里面有一些点,体会不到,感觉空洞.留待以后看吧.

笔记的目的两个: 1. 记录书的框架脉络系统,以作为已消化完的证明; 2. 有问题的时候可以看笔记,去找答案,相当于自我一个指引

全心投入生活,意味着我们要从生活中获得价值感,并培养出勇气,仁慈心和联结的特质。

相反的三个恶魔元素是:胆怯,评判,孤独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二):痛苦,爱与快乐

你并不完美

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你生来要奋斗与挣扎

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你不断麻痹对不确定性未来的向往,但却未意识到——麻痹痛苦的同时也麻痹了快乐

看似理性的你,已经多久没有大声欢笑?多久没有全心全意去爱?多久没有感受到别人的爱?

因为你伪装的完美,导致了多少次的盲目自信与自欺欺人?多久不敢尝试新的事物?多久没有虚心的求教?错过了多少少走弯路的机会?

就算知道可能会失败,你是否还愿意全心全意地去热爱与追求?你是否愿意放下那脆弱的孤傲,接受他人,接受改变?你是否愿意把失败看作必经之路,而非划破完美形象的荆棘?

是时候对自己说声:我已经做的足够了

你并不完美

但你仍然值得被爱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三):不完美的礼物

一个咨询师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了这本书,所以就买了。

英文名:the gift of imperfect,直译:不完美的礼物。

副标题:let go of who you think you're supposed to be and embrace who you are,直译:放弃你认为你应该成为的样子,拥抱你真实的样子。

完全是文不对题。

作者有两篇TED演讲,一篇是脆弱的力量,另一篇是讲羞耻的,而这本书应该是后一篇演讲的扩展。

刚好豆瓣也有繁体版的脆弱的力量,对比了一下,目录大纲完全不同。

所以算是掉坑里了。

不过无论如何,书确实是作者写的,至少不是伪作。

羞耻感俗称丢脸,丢人,丢面子,作者有一次演讲卡壳了,以此为爆破点,崩溃了,为此还去看了心理医师。

后面的展开絮絮叨叨,感觉条理性不强,还有些空,忍着读到第三章,准备跳着读了。

记得视频中作者曾提到关于羞耻感她专门写过论文,如果有这篇论文的话,估计看看几页纸的论文就够了。

PS:作者在TED讲脆弱的力量时,还是非常气质的,到了讲羞耻感时,感觉腿太粗了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四):请肆意欢笑、歌唱、舞蹈,像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

本书从各个方面给能够达到全心投入生活的因素下定义,不得不说,很多的情况我们想不清楚一件事情,是因为概念不够清晰。

整本书是作者研究的总结归纳,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得出的这些更像是我们都知道的小事,恰恰是这种类似于博客文章汇聚成一本书籍,使得作者只能够裁剪掉那些举例论证的话语,然而这些恰恰又是说服读者或者说让读者接受并信服从而采取行动的方式。

这就是这类心智成长的观念的传导以讲座的形式会比较奏效的原因了,另外一方面,自我成长,实际上是每个人必须亲身经历,实践的探索道路,没有人可以帮你,哪怕你今天听了很多能够调节自我变得越来越好的方法理论,没有付诸行动的改变都是空话,因为书看完了,演讲听完了,你的生活只是思维上接受了洗礼,真正的改变需要你去运用这些流淌过你身体的智慧箴言,就像那件让你梦魂牵绕的服饰,你需要去尝试着试穿在你的生命中,去修剪、调整、剪裁成适合你的嫁衣。

改变的根本,找到自己的根本,全心投入生活的根本也一样,你需要带着勇气,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拥抱脆弱,勇于在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面对周围的人怀着一颗仁慈的心,去接受最真实的他人和自己,带着感恩的心时刻提醒自己所拥有的,不被匮乏感牵制。拥有从信念中拾掇勇气的能力去面对接下来的不确定性,时刻问问自己什么能给自己带来价值感,而不是相互对比。通常需要意识到玩乐和休息是人类的本能,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请肆意欢笑、歌唱、舞蹈,像我们刚来这个世界那般。

《脆弱的力量》读后感(五):勇气,仁慈心,联结

这本书不同于其他心理自助书之处在于,它是在帮助我们找到为什么,而不是简单的告诉我们怎么做。

其实名字翻译不太合适,英文是The Gifts of Imperfection-不完美的恩赐/礼物,而脆弱,语言系统还停留在我们对于“强大”的对立面的解读上。接受人生的不完美,做真实的自己,大家都懂的道理,却很少有人去践行。作者深挖了其背后的原因,看的过程中常会有,“哦~原来是这样,难怪!”的反应。

不完美的礼物有三个,勇气、仁慈心和联结,不知道英文原文是哪些词,需要跟着书的内容去理解,往往不是我们以为的字面意思。

还有一些对歧义近义词的区分,“归属感”不等于“适应”,适应却是归属感的阻碍;“羞耻感”不等于“内疚感”,内疚是因为做错事doing,羞耻是觉得我是坏人being;“完美主义”不等于“尽力做到最好”,在于获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还会滋生抑郁、焦虑、成瘾、麻木等问题。

什么使我们恐惧?什么事情属于“我们应该做的事”?谁说的?为什么?利用我们的天赋和才能创造有意义的生活,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但确实非常值得的事情,既成就自我,又养家糊口。

最后引用一句霍华德·瑟曼的话,“不要询问世界需要什么,问问什么事情可以令你激情飞扬,然后付诸行动。世界需要激情飞扬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