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读后感1000字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读后感1000字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是一本由[美]查尔斯·凯罗米里斯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5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读后感(一):今年年度最佳了

读书的时候选了一门课叫做《regulation risk》,其中的必读书目是这个,但是我一直没有看,今天读了快一半,我觉得写得真是太好了。

银行和政府永远是捆绑的,政府需要银行,同时银行为了利润和永续发展也需要政府的帮助。因此就出现四个角色的博弈,政府,股东、银行内部人、借款人的博弈。当然很难存在完美的制度,但是政府往往通过和银行及某些团体形成制胜联盟来获得某些收益,这些收益蕴含的风险则有全体纳税人买单

未完待续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读后感(二):对次贷危机爆发的分析可能是最接近现实的

缘起:

这本书是“比较”丛书之一,《比较》是吴敬琏先生主编的一本杂志,我去年屯了15年到现在的所有期刊,正在阅读,杂志的质量很高,所以对译丛的书也很关注。上一本读完的《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给了我很高的阅读体验,但是接下来的《掠夺之手》、《债务与魔鬼》并未给我很多收获,所以这一本我并没有即刻打开。直到看到雪球上有人推荐之后,才试着读了下序言。一旦了解到这是一本讲述银行在政治权力中的地位及博弈后,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本与《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一样的好书。

预期:

简单阅读序言和目录后,我期待通过这本书了解到银行是如何在权力的博弈中诞生的,又是如何随着权力各种形态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然,如果能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其他国家的金融发展情况,那就是更多的意外收获了。

收获:

本书是标准的作品,前三章主要阐述了理论,后面用了两章介绍了英国银行的诞生和发展。

西方国家兴起的核心可以归于四个字“持剑经商”。本质是商业,是获利,是掠夺,如果能够通过正常交易获利,那就用武力维护和强调平等和市场;如果不能够通过正常交易获利,那么就用武力使事态或规则转变,最终回到前者。所以商人和握有暴力的政府,是最天然的盟友,是政治博弈中的两种势力。但是商人经商需要资本,需要有人分担风险,所以需要银行家(这时的金融业只有银行);而政府,政府永远是财政困难的,钱永远是不够花的,所以政府需要银行帮助改善财政,方式很简单粗暴,政府赋予银行发行货币、超额贷款的权力,同时,银行要负责给予政府资金支持,至于支持多少,要看政府的需要,上不封顶,如果需要封顶,就是将银行全数掠夺或者吞入政府内部。

本书主要分析了英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几个国家的“银行交易博弈”。上百年的政治博弈和历史演进一一道来,使得阅读体验非常之高,威权、民粹、保守,各种势力互相争夺妥协,很是精彩。其中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一点,便是对于美国08年次贷危机的分析。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最接近事实的分析。政客、议员、选票、大一统银行的急速发展、高管的回报、国企的肆无忌惮,每一个人都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了前所未见的大危机。而在现代财政金融体系下,每一次的危机,最终都会摊到每一个纳税人头上,将现在的损失折换成将来的税收。

这本书关于中国银行的内容不多,也就是一两页的内容,只是在分析理论框架的例外时顺带说了一下。但是如果熟悉中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应该很容易在之前的分析中看到中国银行的影子,并且对当前中国所面对的形势和历史进程,有一定的判断。顺便说一句,这本书能出版,真的很难得,感谢!这本书如果不出意料,应该会很快绝版。

看完这本书,对《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中所说的“需要全球化给予的外力以促进国内变革”理解的更为深刻了,也更加坚定了我从组织、权力、博弈的角度建构世界观和继续阅读的决心。接下来准备要读的书有很多,比如解释两次危机的《金色的羁绊》、《宇宙的主人、市场的奴隶》、《镜厅》,比如央行派的《第一排》、《中央银行与货币供给》,希望这些书也能够给我带来极佳的阅读体验。

缺陷:

这是一本能够打开新世界之门的书,内容非常精彩,当然,如果非要挑选一些缺陷的话,作者可能忽略了银行自身的一些发展。毕竟自从货币与黄金脱钩之后,摆脱金本位施行信用货币之后,银行的角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银行的行为逻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一点在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作者对于银行与货币的关系也没有做过多的阐述。当然,这有些吹毛求疵了,因为作者的理论框架只在于银行交易博弈,可能在手握权力的政治家眼中,银行的角色,自始至终没有发生过变化,始终是代表“第三条道路”的“第二财政”。

评分:

五星。非常推荐阅读,但是阅读前,最好具备一定的近代历史和金融知识。

《人为制造的脆弱性》读后感(三):书中关于次贷危机的解释

主要内容来自第七章和第八章。

作者认为次贷危机的发生不是人们认不出衍生品金融工具的危险性,而是低质量贷款的发放。

整个银行业联盟由激进团体、地方银行、政府支持企业、低质量住房抵押贷款发起者组成,评级机构和监管者附庸。

1. 里面提到美国有个叫《社区再投资法》Community Reinvestment Act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consumerscommunities/cra_about.htm 这部法律是为了让银行业给中低收入群体发放贷款,通常是住房贷款。

2. 美国1994年的《里格尔-尼尔法》使得银行可以合并了(之前美国多是单体银行)但银行合并的监管要求其中之一是要满足《社区再投资法》里的“好公民” 所以银行想要合并就要发放大量高风险贷款

3.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激进团体和银行联合,利益交换

4. 银行承担的这部分高风险贷款又被政府支持企业(房地美,房利美)购买,并进行资产证券化... 危机爆发的时候,政府实行救助的钱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Christopher J. Mayer, Karen M. Pence, and Shane M. Sherlund, The Rise in Mortgage Defaults, 2008

5. 在监管层面

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了风险的成本

6.里面还提到了克林顿政府开始鼓励让低收入者“吃贷款”(信贷分配不属于财政预算,不作为财政转移),通过银行业监管来实现收入再分配… 这是解决不平等和城市贫困问题的最佳权宜之计,因此得到了两党许多政客的支持。

关于通过信贷管理实现收入再分配 goodreads上的一篇书评列了以下几点:

7.很喜欢作者的这段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