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精选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精选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是一本由叶开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一):白璧微瑕

在目前中国的语文课约等于政治课的情况下,感觉这本书是个开拓者,引导孩子以文学而非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文学。

选的小说都是好小说,点评也很精当,恰到好处。

缺点有二:

1.题目取得不好,一来太俗,完全没有叶开所提倡的文学的美感;二来过于绝对,倒不是嫌他狂,狂点没啥,但如果是在一个成熟的阅读市场上,没关系,大家自己看是不是最好的嘛。对于缺少审美的少年读者来说,说是“最好的”,容易限制孩子的眼界。

2.选文中,知情类体裁偏多。这是容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时代”这一部分,为什么不把各个时代都选选呢?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二):内容精约,简评精当

看完了《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综合分册)再看这本小说分册,恍然有一种回归本土的感觉。语综合分册不同,小说分册选取的全是国内著名作家的作品,作者按照在按照题材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的同时,又按照时代将其进行分类。在同一个题材下,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同一题材的不同感受。

身为中国人,语文是必学的,从小学开始一直到大学,如果是学文科的话,还有一直伴随着自己的学业进行下去。然而这份自己执着了几十年的学科,很多时候最终并不能成为自己养的那个宠物,听自己的使唤。别说是小说就是一般的记叙文也是下笔难如上青天。因为小说即是闲书的思想在很多家长心里是亘古不变的理念。

现在的中学生课业非常沉重,我外甥在一所初中上学,现在初二,每天早上六点就走(路程十分钟),晚上快六点才回,然后就是做作业的,动作稍微慢点就得到十点左右。据说中午在学校也有作业。如此繁忙的学习,哪里来的时间阅读课外书?不单是初中这样,小学生也这样!由《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分册)来谈中国的教育体制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即便是谈,也仅仅就是谈而已。我们的孩子还得忍受如此的高负担学习生活!什么时候,他们才能从单纯地应付考试走出来,看一样如此开拓视野的课外语文书呢?

所谓的经过千挑万选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文章也不过是一种体制内的营生,其思想其语言风格的中规中矩却毫无引人之处!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我想已经概括好的段落大意还需要孩子们再学习吗?重点在于孩子能够谈出自己的不同之处?天上不再白云朵朵,雾霾一片,又何必强求孩子的答案千篇一律呢!

给中学生阅读的小说,我们自然是要主要思想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小说分册)中选取的小说其思想不能说是中规中矩,在符合道德规范中又不失个性,对拓展中学生的知识面,从多个角度了解小说自然是不错的选择!再加以作者在后面的精简到位的分析!无一不引导着阅读者的阅读倾向和理解!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三):语文书本来的样子

刚刚在“朋友圈”读到一篇文章——《我们最需要的是人的教育》。作者是叶开,正是《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的编者。叶开还在书的最后写到“反思现行语文教育可知,”经典阅读“才是语文学习之根本,大量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才能真正学好语文。以丰富的阅读来武装自己,不仅能拥有丰富的心灵,还可以轻松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语文考试。”在《我们最需要的是人的教育》的最后,叶开尖锐提出现行语文教材或者说语文教育存在的五大问题,并在文章最后说:”教育是国家建设的基石,语文教育是基石中最核心的部分,人类文化的一切领养都离不开语言和文字,这个基础如果是豆腐渣工程,则大厦虽似雄伟,而摇摇欲坠矣。“痛心疾首却绝非耸人听闻。

或许是一种责任感,促使叶开选编在他看来真正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教材,所以,凤凰联动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出炉了。是否后有来者并不可知(我们希望可以有),但确实是前无古人,而且,至少在现在来说,”最好“二字,这本书是当得起的。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打破了现有语文教材的分类专题,而是在”小说卷“中分为”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来进行选篇。这样的一种分类方式在我看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似乎又适得其所。特别是”少年“与”科幻“,有哪个孩子会不喜欢?而”时代“与”历史“这里面的文章都是现行语文教材避之唯恐不及的东西,他们一直试图掩盖,而不想让孩子们早早睁开眼睛。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苏童《乘滑轮车远去》中,有很多关于青春期躁动与懵懂的描写,这些会让引起孩子们强烈共鸣的描写与叙述,在我们现行的教材中确是被打入“黄、赌、毒”一类的东西,永远上不得台面。孩子们在课本中从来得不到共鸣,他们学到的只不过是一堆没有感情的文字堆砌,而这也恰恰也正是孩子们无法爱上语文学习的原因。他们正是热血澎湃的好年纪,却让他们读毫无激情的文字,这也算是“残无人道”吧?

小说卷中收录了王安忆、莫言、苏童、余华、阿来、王小波等等众多中国作家的优秀作品,它们会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他们通过阅读会知道语文原来并不是冷冰冰的枯燥乏味。小说卷中读起来最轻松的莫过于须一瓜的《风雨总在彩虹后》,而恰恰就是在这篇看似轻松充满调侃的”不正经“文章中,孩子们可以学到诸如”竞选发言稿“、“致……的一封信”、“……带给我的启示”甚至于”检讨书“的写法,而且还能了解应该如何应对那些熟悉到再不能熟悉的作文题——《一件小事》、《可爱的家》、《春天来了》、《我最欣赏的人》等。这让写作不再是苦差,这等于给备受所谓“作文”摧残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窗,雾霾散开,享受一下清风明月吧;)

当然,所谓语文书,当然不能仅仅是优秀文章的简单收录,所以,作者在每篇文章中有选择地写出精炼的点评,文后还特别设有“思考”和“延伸阅读”等板块供读者深入解读。这不再是填鸭,而是一种引领,所以,在这儿,“阅读”与“写作”不再是被割裂的两个部分。读者可以在阅读中体会如何在写作中留有适当的想象空间,学会处理“戏剧化”场景、尝试运用精妙的比喻、掌握平实的叙事基调,学会在思辨中进行思考……

总之,我同意这题目——《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PS:虽然这不是真的语文教材,但是如果可以分为“小学卷”、“中学卷”我认为就更为完美。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四):和孩子一起学语文

很早看过叶开先生《对抗语文》的一些资料,原来彼叶开就是此叶开。终于看到他选编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对现在的语文课文考试及作业,我很有同感,我印象中,在我的学生时代前期还有些主观题,老是有同学抱怨老师批改上有偏差,后来慢慢地出现标准化试卷,主观题越来越少,诸如阅读理解的类型,也被限定在标准答案之中。

后来不学语文很多年,被邻居家女孩的语文作业难住,备选答案好像都可以选,但又都不是自己理解的结论,此题确又是单项选择。之后,看侄子的作业题,更是感觉,选择题的备选答案设置的太有局限性,而且标准答案过于标准,实在有些难以参透语文的尴尬。

看了这套语文书,本来还认为这套书的名字起得有些霸气,不过我在其中看到了学习语文的态度,阅读,广泛阅读,正确阅读。叶开先生提到对原著内容的删减,原本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改版的名著,原来还是有商业因素。我本以为只有改变成册的课外阅读本,不想改变的作品还被选入语文书里。

被删减后的作品,虽然读起来容易,但理解起来总有缺斤短两的感觉。学英语时,老师说,尽量读原著,难读点,多查字典,费点时间,能读到作者最真实的表达。对于自己的母语,更无必要删减。理解力是需要通过更多阅读才能达到的境界。

我读小说分册的首篇——莫言的《三十年前的那次长跑》这篇文,读了三遍才读明白,刚开始我觉得让中学生读应该有难度的,可能他们没耐心读。后面我就不抱这种想法了,渐渐读出味道了,加上文中有叶开先生的“分析”,点评,文后有“思考”和“延伸阅读”。为读者深入解读和写作方面都提供方法途径。

小说的阅读看起来是一种消遣,但我感觉是培养语感最好的环境。学生时代,琼瑶的作品有那么多痴迷者,我觉得因为琼瑶的小说,大家变得好有文采了呢。

不过,莫言的小说我觉得受众不多,我读这套书才第一次读了,对他那篇被选入综合分册的《大风》喜欢得不得了。他的作品总是有厚重感,而且历史痕迹浓烈。开始,我挺担心这本书所选内容跟这本书的外形一样厚重,这不当紧紧接着就是须一瓜的作品《风雨总在彩虹后》十多篇不同文体和内容的文章组合,况又是临摹学生的口吻书写,更有趣的是还夹带老师批语,我觉得同学们一定会喜欢。

小说分册和综合分册都选了不少分量的科幻和幻想作品,这是孩子们的最爱。综合分册中的动物小说和人与事部分非常耐读。之前看过,电影《夏洛的网》在本套书中看了原著其中的篇章,感觉原文的节奏感要比电影更强,这应该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节奏。

读了这套书,我觉得叶开先生的后记很有必要细读一下,就像现在的学生要参透考题才会拿高分一样;叶开先生编著这套语文书也不是要颠覆什么,而是想真正帮助孩子们读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这套书不止选入了中外知名作家的作品,还有新秀作家的优秀篇章。更有导读、解析、延伸阅读介绍。应该说叶开先生把一些好作品部分选入,更多的要延伸阅读。并且他告知读者很多阅读方法,练习写作的切入点。我觉得这是学生很需要的。

学习语文要靠阅读,这应该是大家都认可,可是怎么读,读什么,好像从来没有统一过。这套语文书提供了不同题材,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优秀作品。应该说内容已经很丰富了,但学好语文断不能仅靠这套语文书,叶开先生所提倡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向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做去坚持的。

作为家长,我觉得也应该是这套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读者群,读了这套书,大致就明白怎么去给孩子选书,怎么帮助孩子在课堂外学好语文。有些作品甚至要和孩子一起读,和孩子一起学语文,也许不止在学习上,更会在亲子沟通上融合很多呢。

《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读后感(五):阅读是学习语文最好的方法

作为一个曾经的语文老师,现在依然做着和教育相关工作的我来说,语文学习一直是生活中最常接触的话题。客观地说,我其实是很喜欢学习语文的,其中最大的兴趣就是看那些新鲜的,各种风格的文章。即便如此,我上学乃至到现在,最头疼的依然是做语文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部分。我相信,这也是大多数孩子不喜欢语文的原因。

这么说,并不是说试卷中选的文章不好,而是因为再好的文章一旦被各种问题肢解,并被标准答案束缚,读起来也会兴趣缺缺。我到现在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标准答案这一说。明明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平时的阅读可以个人有个人的见解,为什么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行了呢?

语文学习就是要广泛阅读,从不同时代、不同作者、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文章中吸取营养,“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拘泥于课本的那点文章,钻研得再深也是有限的,何况,很多文章在选入课本时都做了改动,使得学生根本看不到原来的面貌。

这种观点,我原来其实不怎么宣之于口,觉得有点离经叛道,但现在看似乎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了。起码,好多小学生的老师开了阅读书单,支持学生在寒暑假看书。尤其最近看到的叶开老师选编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我更是觉得,要想学好语文,广泛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 (当然了,“最好”两个字属于营销需要,你大可忽略)。

这套书一共两本,每本都是厚厚的。第一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动物”“人与事”四个部分;第二册分“学校”“时代”“人物”“历史”“少年”“科幻”六个部分(其实,有些部分是有重合的,人和事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只是各有侧重罢了)。两本书中,每个部分选入的都是名家名篇,应该说选入的文章都很有特点,时间上距离现在的中学生也不是很远。编者在每篇文章的后面都有赏析,或是从人物刻画入手,或是从修辞方法讲解,或是从思想性阐述,或是场景的处理,写作手法和写作特点都有涉及,可以说,语文学习中的知识点涉及到了很多,但不是死板生硬地灌输,而是有理有据,生动活泼的欣赏,不至于把原有的东西大卸八块。文章中的亮点分析能让学生有更具体的感受,文章后的阅读延伸让阅读有了更广阔的选择性和方向性。

这两本书不拘泥于教学大纲,不受限于中心思想,赏析也是从心出发,虽然带有编者的个人观点,但是开放灵活,无疑给死板的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风。至于这风是不是合各个读者的口味那就见仁见智了。

关于写作,叶开老师提倡要有真情实感,反对一味地堆砌辞藻。他在第一册书中“怎样写不存在的动物”一篇中说道:那些“好词好句”是一味堆砌好呢,还是有感而发,准确地表达更好?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追求的作家大多会注意语言的选择,不愿意被某些大而无当的词语牵着走。

他还说:好的文章,并不是依靠“好词好句”堆砌出来的。如果不发自内心,不出自真诚,多少好词好句摞在一起,也只能是一堆毫无生命的垃圾。

关于阅读,他提倡有个性的阅读。“带着疑问和思考来阅读,并且在具体的阅读中深入,学会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阅读,会有更大的收获。”

阅读要用心思考,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找出作品的特色;写作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掌握一定的技巧,但不能一味地卖弄。

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两大难点,也是两大重点。这套书选文精,赏析妙,从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文章,从不同的方面给出了指导方法。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开阔视野而且能不断提高自己欣赏的水平。

当然了,书虽然好,但只是引子,想着只读这两本书就能学好语文也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两本书给我们指出了语文学习的方向,起码是关于阅读和写作的方法。

另:作者在文中《动物小说》一章中提到了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的一些弊端。他说道: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中,一些作家实际上缺乏对动物的真正研究,缺乏趣味性和童心,任何故事都要牵涉到好人好事和怪异的纪录要求,故事叙事能力又糟糕,所以目前好的作品不多。

这一点,我觉得真是直指问题中心所在!

再另:关于语文书的存在,我觉得大可不必那么一棍子打死。语文书里也有精华,那些课文也只是引子,教师大可把课文当成教学中的一个例子,然后推荐学生读更多经典的作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