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100字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100字

《游牧民的世界史》是一本由杉山正明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一):书是好书,就是译者强奸了一个花姑娘

游牧民的世界史 是一本不多见的有自己宏大视角的历史书,从中看到了人类的命运和现在史学界的一些缺陷,但是,翻译直接摁倒这本书进行了一次旷日持久的强奸,这种强奸让人感觉本书是否有翻译?

书中的观点完全从海洋文明移到了陆地或者说草原文明上,从远古的开端到全球史的开端,作者的视角很宏大,盘点那么多草原民族的时候完全是一种全新的视野,对于习惯阅读海洋文明书写的文明史的历史书的人来说,里面提到的各种内陆河和山,假若有地图这个维度的话,肯定会为这本书的理解上带来不小的帮助。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二):关键词*10

1.国家:游牧民族是否是个国家?

2.国家形态:1成立的话,这个国家的形态是怎样的?

3.民族构成:国家内的生产情况、民族情况是怎样的?

4.农耕游牧互动:游牧在中国历史上作用很大?

5.残暴:他们残暴吗?

6.兵力:游牧民族虐翻农耕?

7.治史方法:史料少、史料杂、语言问题、欧洲中心主义、文明中心主义、农耕中心主义

8.经济:银币是蒙古推广的?海洋贸易是伊斯兰开启的?经济和政治孰先孰后?

9.和平共存:农耕和游牧共存是好于战争的?

10.拓跋王朝:鲜卑族的王朝延续,唐朝是一部分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三):多一种视角看待历史

1、放在更长的时间里、更宏大的空间里审视历史,是值得赞扬的一种学术方法。奇怪的却是来自岛国日本的作者,而不是中国。

2、冷兵器时代,马背上的生活方式冲击着农耕生活方式,因此,欧亚大陆历史就成了两张生活方式的厮杀、交错与融合。

3、华夷文化的形成是历史的奇葩,奴隶们的YY能力令人惊叹,也因此,才会有认为成吉思汗是英雄,才会有前不久对所谓侮辱成吉思汗者判罪的可笑案例。

4、以华夏为中心的历史舞台上,主角居然往往不是汉人,这恐怕也是伤害不少中国人的现实。

5、契约。唐与回鹘、北宋与契丹之间的契约成为当时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代价不小。

6、北京的历史。

7、找时间看突厥史吧,同时想起了帕慕克,难怪。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四):所谓中华

第二本杉山正明的书。翻译上有点不通顺,所以读起来会有点吃力。同时春节期间也犯懒,所以整本书读了挺久。 杉山正明的的全球视野历史观,推翻了之前对游牧民族的负面印象。

同时,传统的研究中国历史的方法是断代史。而杉山正明的中国历史观更具有连贯性。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就是突厥和拓跋的历史,让我豁然开朗。从学生时代开始,就一直认为,所谓纯粹汉王朝时代,只有汉,宋,明而已,反而是游牧民族建立的朝代与时间多。杉山正明的观点正好也是如此。

蒙古的出现,说明游牧民族最高峰的出现。蒙古,一开始就不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名字,他代表的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共同体,一种联盟,超出了国家的观念。蒙古是个远远超越中华框架的具有世界观、疆域超级广阔的政权。

《游牧民的世界史》读后感(五):只能是本畅销书吧,看看玩得了

总觉得对于这本书来说8.2的评分也太高了,要我说最多6分不能再高……可能是因为现在全球史很热门?

1983年第一期《世界历史》上刊登了一篇吴于厪先生的会议报告《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读完吴先生的报告再来读这本书就觉得作者只不过多了些印证,多唠叨了几句,把吴先生的观点具体地扩充了一下……然后又套上了全球史观这么一个洋气的外壳,于是忽悠了一群人。当然我并不是说作者剽窃……只是观点几乎一样让人觉得没什么读下去的动力,而且日本式的唠叨真挺让人难以忍受的。

唯一让我觉得不同的是,这本书涉及了大航海时代的内容,而吴先生未涉及到,可是在本书所要探讨的主题下,我认为并没有讨论大航海时代之后世界的必要,不太懂作者是怎么考量的,要说挺烂尾的。

可能让大家给这么高评分的理由是作者比较会摆弄文字?没事就抒发一下感情然后还高举着为游牧民正名的旗帜什么的。但其实关于人们对游牧民族的偏见这一点,吴先生那篇文章也说过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