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摘抄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摘抄

《400张图看世界史》是一本由[法] 安娜·乔纳斯/著;[法] 迈克·勒博隆/绘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一):给孩子的世界史

孩童时期,我对历史大抵是毫无兴趣的,那时我总觉着人名冗长,历史事件枯燥乏味,若一本历史书没有配图,我便会将它丢在角落,任它落满灰尘。

一本历史书若是只有白纸黑字恐怕难以勾起孩童的阅读兴趣,童年时期的男孩和女孩对鲜艳的色彩极其敏感,无论是买文具,还是买书本,它们首先注意的便是图画,孩童大多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若将图画与文本放置在一起,孩童便能清晰的记住文字的内容,这也是《400张图看世界史》的过人之处,一幅特点鲜明的图画配上言简意赅的语言,一段历史便能清晰的印在孩童的脑海里。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古人所流传下来的历史,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旧有事物的扬弃后发展为新的事物,后人便能用更短的时间汲取到更多的知识。孩童在成长初期对许多事物都抱有好奇之心,比如“生命的由来”、“书籍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钱可以买这么多东西”……

在《400张图看世界史》中,作者所描绘的世界史跨度十分之大从公元35亿年前到公元2000年之后,从细菌的诞生到人类生命的形成、从石器时代到高科技时代、从舞台戏剧到电影荧幕,作者将每个时代的特征事物都巨细无遗的描绘了出来。

比如在“世纪之初”,作者用十五幅图将全世界的标志性事物都画在了一张纸上,即使信息量如此宽广,却只需要一分钟便能将它们全都记住。中国发明了手推车、埃及利亚山大里亚的希罗发明了汽转球、上帝之子耶稣被钉死在了十字架上,这便是基督教的起源、维苏威火山喷发,罗马城市庞北城永远深埋在6米深的火山岩浆下……

关于世界史,绝大部分书籍都是从历史事件出发串联起整个时代,不过这本书的特点就在于“历史事件”作者并没有放在绘画的首要位置,时间就像一根粗壮的枝干,从底部到顶端深处无数条葳蕤茂密的树枝,这些树枝便是生物、化学、数学、物理、建筑、宗教、音乐等等。

这本书不仅仅宽度之广,深度也正好适合孩童思考历史的含义,比如战争对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是财富的夺取,还是文化的交流,战争的利与弊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出来,孩童可以从一次次的历史变迁中,领悟到人类是如何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的繁荣昌盛,孩童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可以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法国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说,“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阅读此书,不仅仅是想象力的迸发,更能带领孩童领略“纸上电影”的魅力。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二):历史的拼图

历史,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沉重和严肃的,也许它富有知识性,却也不会太过有乐趣;科普,给人的印象一般是跳跃且趣味的,虽然它有丰富多样的呈现方式去选择,但也容易使版面太过华丽而超越了控制。那么历史与科普的结合,会带来什么呢?看一看《400张图看世界史》这本书,或许能体会到答案,并深为之赞叹一句绝妙。

整本书按照时间顺序,从公元前35亿年开始讲到2000年之后的世界,时间跨度大,且领域涵盖丰富,比初中的世界史要掌握的内容还要宽泛,作为早期兴趣的培养和基本知识的涉猎素材,还是不错的选择。

课本的历史虽然更加系统和深化,但受事件本身的时空限制,无法将世界各地同一时间的内容,同时呈现在课本中进行详细讲述。因而初学历史的苦恼之一便是历史事件中时间的记忆。同一时间段,这个地区发生了这件事,其起因经过结果等事情的来龙去脉讲完了,又会继续讲这个地区紧接着的其他事情。与此同时,另一个地区在这段时间,并非静止不动的,而是按着其原本的进度发生着属于它的历史。因为学习过程中是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去感知两者是否存在某种联系的,所以这种将同一时间发生在不同地区的事件,按照地区分块儿讲述的方法,很容易让人误以为两者是先后而非同时。

那么,在《400张图看世界史》书中,恰好解决的就是这个时间记忆的麻烦,因为它无需太过深入的长篇讲述某个事件的内容,所以可以在有限的版面内将世界各地发生的历史,按时间做个大组合,就像拼图一样,在这个时间发生的历史模块,拼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宏观地看,整个历史就按照时间的顺序,一个网络模块一个网络模块地连在了时间轴上。

历史与科普的结合,产生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折中。既不太过沉闷,又不会太过多彩。体现在书中则是以配图的多少和图片的颜色来控制的。保留了科普书籍喜欢模块式配图的风格,选择有代表性的标志物作为一个历史事件点的图片,并将一页内的配图颜色控制在三种,这样精心设计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了历史的严肃严谨风格,又不失科普模块的中自我寻找探索的乐趣。同时,减少颜色的增入虽然使得整本书看上去单调了些,甚至有点怪怪的,却可以保证孩子们更多地将注意力投放在文字内容以及图片内涵上,而非图片表面的色彩内容。

巧用历史的拼图,尊重历史的独特性,才是真正优秀的历史读物。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三):世界史,从“图”说起

给孩子讲历史其实是件头疼的事情,尤其是世界史,往往不知从何说起,又不知广度和深度上的界限在哪里,自己读历史时的那点自娱自乐式的乐趣,在孩子一尘不染的眼睛前,却变成了“价值判断”的选择困难。

我总觉得跟孩子解释生命的起源有些困难,那不仅涉及到如何解释海洋里的看不见的分子产生了看不见的微观生命,还要解释为什么有的生命登上陆地,而有的还留在水中,这些既难以“比划”或用简单文字说明,又不忍用胡言乱语推诿和糊弄过去。

另一方面,世界历史的体量又过于浩大,哪些是应知应会的部分,哪些是可以删繁就简的内容,哪些是可留待孩子日后自学的知识,要做这样的判断,工作量实在是过于繁浩。

《400张图看世界史》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我所面临的“困局”。它图文各半、图详文简的风格很适合孩子自学,也较为适合大人伴读和讲解。

譬如,讲生命起源,口说单细胞海藻、古老的三叶虫等难以名状的生物不免抽象,具象的图画则能让孩子有较为直观的认识。虽然不少图画在意而不苛求于形,但至少解决的是眼前更为急迫的概念问题。

在世界史的广度方面,我们大多数在选择各地历史代表性事物时是门外汉,判断不够专业,能够讲授的也多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免挂一漏万。而这本书采集内容的时间跨度从生命起源直到现代,所涉科目有生物学、医学、音乐、历史、地理等,应该说其广度对于孩子目前的认知已足够丰富了。

在深度方面,其实也存在着某种取舍或者判断,给孩子讲当然首要目的是“懂”而非“精”,太过艰深,或者道理太大,其实对教与学两方都是一种浪费,而拔高意义,甚至附加价值观念则是对历史,也是对孩子的不忠实。所以,我比较认同此书“平述”的宗旨。孩子就如一本待写的书,正需要文字印于其上,但也要小心无端的墨迹污染,妄加评论或者灌输偏见的史观则会影响这本书的价值。

对于本书的绘本形式也应说几句。我对绘画审美并不在行,只停留于“有图胜于无图”的阶段,这种“审美”可能跟孩子也比较相像吧,因此,我无意也无力去鉴赏绘本的艺术水平,只能从其帮助孩子的效果上来观察。

前文也提到本书图文各半,其实,单不论图画中蕴含的信息,详细来看文字,其内容甚至是融入在图中的。就我的认知而言,书中图画的风格类似于“乐高式”,属于简单明快,色彩上宜亲近。图画的辅助记忆作用要优于文字,也能在一定程度引起学习兴趣。

细心的父母们可能还会发现绘本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剪影式”的,却有出人意料的辨识度,可能这和我们人类对画面的认知和记忆方式有一定科学关系吧,比如对细节和对轮廓的印象较为深刻,当然,是否如此还待专业人士来解释。但我想说的是,童书的“简”要落在形式上,而不能缩减实际的效果和内涵,简单的表现方式不能最终造成空洞的结果。

总体来看,《400张图看世界史》对3到6岁的孩子是不错的读物,这时的儿童要进行基础和自主的学习尚需时日,启发教育应是主要,而它在知识拓展方面无疑是很有益的,对于绘画艺术和色彩感知方面的启发也应该有一定作用,至少在促进记忆和“看图说话”方面有所裨益。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四):世界史笔记

平平总爱缠着我让我讲她小时候的事情,她关心她小时候去过什么地方,看见过什么,穿过什么衣服,细致入微的想了解那个时候的她是个怎样的状态,甚至强烈要求让我再生一个宝贝,想真实的看一看小是个怎样的状态。稍大一点后她开始关心妈妈经历的故事,姥姥的故事。在不断的探究下她认识了过去,更多想被她了解的人和事开始进入她的小脑袋,她了解了什么是历史。

《400张图看世界史》让孩子知道很久有多久

图书内页

孩子的历史启蒙中最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的时间观念,即很久有多久,世界的起源是什么时间的事情?人类的出现距今有多久,《蒙娜丽莎》创作在那个时期,首先要让孩子理解时间有多久,不如和孩子一起画一个时间轴。

先定上现在,那就是我和平平一起读书的时候。那再之前是平平出生的时候,在往前是妈妈出生的时候,那我们可以找一找那个时候都发生过哪些事情呀?原来历史上那个时候发生过很多事情,不如把我们知道的事情写上便签贴在那个时段里。

那姥姥出生的时候呢?世界上发生过什么事情?当然要把看看出生的时间也要贴上标签,再好好了解下,那个阶段还有些什么大事件,也要写上去。

那太姥姥呢?不如听姥姥讲一讲太姥姥的故事,我们一起在《400张图看世界史》中寻找这个时刻。

《400张图看世界史》让宝贝学会思维导图

时间轴上被大大小小的点所占据,而书上也出现了太多的小便条。是不是看的好乱。那好吧我们来重新理清下思路。

我们用时间轴的方法已经串联了所有事件,那是不是可以把时间轴上的事件分分类?

分类图谱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就带宝贝把《400张图看世界史》的分类进行在整理,会发现很多好玩的现象,比如军事,在整理的过程中会发现,争端与战争一直在历史上一次次被演绎,和宝贝一起思考战争的产生原因,和结果。

所有的分支让孩子对世界史有个完整的认知。

我在想《400张图看世界史》就是一个超酷笔记,把所有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都包容在里面,也可以说是一本世界史的字典,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相关的时间段填充上更多的内容,让这本笔记更加丰满,在需要时随时可以打开浏览。

《400张图看世界史》读后感(五):瞧,世界在这里等着你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的第一个生命体在浩瀚的海洋中悄然发生,谁也不曾想到,它会发生如此深远而深刻的变化,从量变到质变,从一种化学反应而已,到如今的生机勃勃生命,形形色色的生命体在地球已经留下了各自不可湮灭的印记。而诞生至今不过十来万年的人类文明,更是把这样一种影响力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迄今为止全部的世界史。自从世界史的第一页开始被书写,一直到今天,一直到或许更为久远的未来,只要人类依然在球上繁衍,世界史的下一页就将持续地写下去,写下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其他更多的内容。

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历史记载经历了由口耳相传到“笔”记,再到如今各种各样的数字化载体,手段、方式可谓日新月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待过去,仿佛几千年、几百年的时光,一下子浓缩在了几百页、几十页之间。但更应该弄清楚的是,历史不仅是已经发生了的人和事,历史更是过去、当下和未来的总和。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古代的一代帝王唐太宗李世民也曾经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了解历史、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可以说,人类迄今的历史,就是不断征服自然、战胜自我的历史,今后也依然如此。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但另一方面,可以想象得到的是,人类这样一部规模宏大的世界史,转化为图片和文字的话,又该是何等的浩如烟海呢!如何快速了解这样一段历史,就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而由法国的安娜·乔纳斯和迈克·勒博隆合作完成的《400张图看世界史》,就是相当合适的一个。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一种非常简洁明的展示手段,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博大、宏远的世界历史之窗,仿佛凝固了的电影胶片,把生命在地球上发展至今,人类文明的各个阶段以及重要时刻,究竟都发生了哪些事情,曾经出现过什么样的人物,逐一呈现于眼前。

很难想象400张图能做多少事情。但在安娜·乔纳斯和迈克·勒博隆的努力下,他们却用400张图把世界史神奇地进行了一番再现。虽然只是大事记式的记载,虽然难免挂一漏万,但对于正在历史的“大门口”好奇地观望着的孩子们来说,这是他们了解世界史、知道世界发展至今,竟然是如此丰富多彩的“第一步”——在这个意义上来评价这本书,显然它就是最适合的。孩子们初次接触世界,当然需要这样的一扇“窗户”——不大不小,不难不易,正好——先看看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头脑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和轮廓;然后才有助于树立起自己的世界观,找到自己应该和值得努力的方向,牢固支撑起他们对自我、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类社会的整体认知体系——不仅要让他们知道:“世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而且更要让他们知道:“世界还可以变得更好!”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曾经写道:“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写出的是一种今人应该更加努力拼搏、更加无畏前行的精神和斗志。而历史,就应该在这样的一群人手中继续被郑重其事地书写;而今后的一切,历史如何走向,取决于今天的每一个人——只有站在更为辽阔的视角去看世界,才会真正明白,每一个人,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去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