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锦集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锦集

《偶像的黄昏》是一本由[德]尼采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页数:1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一):尼采的现代性批判

尼采的理论及其创作充满爆破的激情,他猛烈抨击现代物质世界盛行的虚无主义,而后者自有其渊源,故尼采也需要审视欧洲传统文明。最终在本书及尼采其他著作中可以看见,其对欧洲传统文明直至现代性的批判极为猛烈,于是得出本书标题,众神处于黄昏时刻,人们应该警惕所有理论——不若全部抛开,“重估一切价值”,颠覆理性,以期获得本真自由。颠覆现代性的颓废精神,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解放人的生命力,最终回归古希腊的“酒神精神”。

尼采对现代哲学发展的意义在于破坏性、批判性,建构性则相对较弱,其理论使人们的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人类社会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奉为圭臬的现代理性,在尼采这里被贬斥得一无是处。由此生发了哲学家们对现代理性的一系列思考与批判。在尼采之后,海德格尔接过来继续对形而上学进行批判、对存在也即“无”进行探究。揭露实证主义与虚无主义的现代世界,寻找并树立本真的自由,在这一方面来说,尼采与海德格尔是一路的。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二):读过之后,觉得自己不是那么的糟糕!

像我这样自闭、懦弱、自卑、无能、懒惰、孤独、哀伤…的人,永远在自我否定、批判,在矛盾和痛苦中挣扎,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人,边读边接受治疗,虽然看懂的很少,消化吸收的不多,但还是给我内心很大的抚慰。

比如他说,一种更高类型的人不喜欢“职业”,正是因为他懂得召唤自己,他拥有时间,他支配时间,他完全不去考虑“做好准备”的问题。

再如,肯定生命,作为一个生命,应该良心坦荡,毫无罪恶感,这才称得上是自由。“让我们面对自己的行为毫不怯懦!让我们不厌弃自己的行为!——良心的折磨是不体面的。

某人是必然的,某人是命运的一个片段,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判决、衡量、比较、责难我们的存在。

“人应该是这般的”这种话有多么天真。现实向我们显示了令人愉快的丰富类型,过度挥霍的形式游戏和形式变化…

敌意的升华。深深领悟拥有敌人的价值。一个人只有充满矛盾才会多产;只有灵魂不疲沓,不贪图安逸,才能永葆青春…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三):黄昏之始

有什么文字是可以不借助音乐而抵御一切喧哗,尤其是管理学的nonsense吗?

尼采。

尼采作为一种更深处的声音,用其震动每一根神经的节奏,战胜一切烦、一切躁、一切混乱与不安。

自智育开发以来,身为时长一年的柏拉图主义者,我深刻地感知到理性与肉体的搏斗,黑夜与白昼的战争多么具有撕裂性。柏拉图主义,一种静默、高贵、理性的美,在每个深夜,狠狠鞭打白日里的肉身所为,以致生命在这样尊贵的硫酸池中退化、消解——我快要消失了,我感受到自己的虚弱,生命在每一个时刻朝向道德苟延残喘,直至我找到了尼采——这个伟大的革命者,伟大的“生理学家”。

平等与自由、道德与高尚——虚弱者为自己建立起的玻璃大厦,理论家躲在这透明的盒子里冷眼嘲笑雷鸣电闪下奔跑的艺术家与实践者。

自由,真正的自由是什么?

平等,真正的平等是什么?

是自欺欺人式的给弱者以庇护而将他们作为对抗强者的武器吗?

是即便如此也要编造出的粉饰懦弱行为的道德宣言吗?

向生活发问,似乎最终必定走向脱离生活之路,走向苏格拉底王国,甚至以挑战康德等珠穆朗玛峰为最高荣誉。生活在这样一个阴冷严寒、毫无人烟的高地,带着悲悯、审判的目光凝视人间的苦难与战争——道德家做的好事!

尼采说:“对平等者平等,对不平等者不平等——这才是公正的真实口号。”

现代人痛恨斗争甚至痛恨奋斗,打着平等与自由的口号让道德蠕虫在懒惰的温床里滋生。那些狄奥尼索斯式的、超越时代的人,他们敢于挑战、敢于容忍,他们不再否定、不再憎恨,他们拿起武器为精神战斗。丧钟已经为我而鸣响:让一切“不再从灵魂开始,而从身体开始”。

生活在柏拉图主义里的犬儒者啊,睁开眼睛,看看这周身的世界、这伟大的生命跃动,鼓动着将自己置身地狱最底层的决心,去生活吧!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四):关于本书的一点点资料(待完善)

《偶像的黄昏》这本书是尼采在1888年8月26日到9月3日在瑞士度假期间,只用了一个星期写就的。因为当时尼采在国内外有很高的名气,他觉得他需要写本书简短地介绍一下他的成果。最初起名叫《一个心理学家的闲逛》,后来改名叫为《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

《偶像的黄昏》(Götzen-Dämmerung)这个名字,是取自理查德·瓦格纳的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中的第四部,《诸神的黄昏》(Götterdämmerung)。Götze是德语“偶像”的意思。沃尔特·考夫曼认为,尼采使用这个词可能是感激弗朗西斯·培根。

尼采在这本书中批判了当时的德国文化相当幼稚,并向许多法国英国意大利文化代表人物开炮,比起那些所谓的“颓废主义”,尼采更赞成像凯撒、拿破仑、歌德、修昔底德以及诡辩家们,他认为后者比起前面那些人要健康强壮多了。这本书最后告诉了读者们尼采最重要的计划——『重估一切价值』(Umwertung aller Werte)。同时古罗马的文明成就在尼采来看要比古希腊高多了。

在尼采看来,现代人之所以是没有真实生命的人,源于生命的两大敌人: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为此,尼采对理性主义和基督教展开猛烈的批判。

尼采指出,一部西方哲学史就是“真正的世界”逐渐变为“寓言”的进程。所谓“真正的世界”就是理性主义哲学家们以逻辑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理念世界。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宣称可感世界虚幻不真,为此他们试图发现一个永恒的、普遍的、本质的“真正的世界”,而这在尼采看来完全是理性伪造的“寓言”。

《偶像的黄昏》读后感(五):《偶像的黄昏》摘

1.“一切真理都是简单的。”这不是一个双重谎言吗? 2.“恶人是无歌的。”俄罗斯人为什么却有歌呢? 3.整个希腊的沉思都狂热地转向理性,这表明了种困境:人们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只有一种选择:或者走向毁灭,或者——成为可笑的有理性的…… 4.存在是一个空洞的虚构。“虚假的”世界是唯一的世界,“真实的世界”仅仅是谎言虚构出来的…… 5.虚构一个与“此岸”世界不同的“彼岸”世界是毫无意义的,只要我们身上诽谤、轻视、怀疑生命的本能并不强大。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是用一种“彼岸的”、“更好的”生活的幻象向生活进行报复。 6.随着真实的世界的废除,我们同时废除了虚假的世界! 7.当我们谈论价值的时候,我们是在生命的激励之下、 通过生命的镜头谈论的:生命迫使我们制定价值;当我们制定价值的时候,是生命本身通过我们进行评…… 8.对上述谬误的心理学说明。——把某种未知的东西归结为某种已知的东西令人放松、平静、宽慰,此外,还可以给人以一种力量感。 9.新的东西、未经历过的东西、陌生的东西则被排斥在原因之外。——因此,作为原因被寻求的不仅仅是一种解释,而且是一种仔细挑选出来的、受偏爱的解释,借助于这种解释,陌生感、新奇感和未曾经历之感被最快速、最频繁地加以清除,——最寻常的解释。 10.如果说一个哲学家可以是一个虚无主义者,那么,他就会是,因为他在人的一切理想背后发现的是无。或者说还不曾是无,——而仅仅是无价值、荒谬、病态、懦弱和疲惫之物,是从其生命之饮干的酒杯倒出的各种沉淀物…… 11.美好的事物 都是极为昂贵的,即拥有它们的人不同于获得它们的人。 在西塞罗争时代的雅典,男人和少年的美远在女人之上,对此,西塞罗曾经表达过他的惊奇之感,可是,在此前的几个世纪中,那里的男性为了这种美付出了怎样的辛劳和努力啊! 对于民族和人类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人们应当从正确的地方开始文化事业不是从“灵魂"开始(这是牧师和半牧师的致命的迷信):正确的地方是身体、姿势、饮食和生理学,其余的皆由此而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