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故事新编读后感锦集

故事新编读后感锦集

《故事新编》是一本由鲁迅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12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3-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故事新编》读后感(一):鲁迅的书最好看有详细注释的,能随时查古汉语字典的电子版

如果不是鲁迅的东西太好,我给译林的这个版本真的打不到3星。

虽然只有百年相隔,但是我们的语言习惯已经和鲁迅那个时代的大有不同。因此我们会觉得读他的书读不懂,这里的原因有自身的阅历,知识水平等原因,但也有代沟的问题。

我认为的代沟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这应该是最主要的,高中打下的文言文基础还远远没有让我们达到阅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程度,而鲁迅又时常引用文言文,特别是在《故事新编》中。我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是看配有古代汉语词典的电子版,真的很方便。

2.语言习惯。这个真的要靠注释,北方,江浙方言理解起来一头雾水。

3.时代背景。这一点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第一点,鲁迅写这篇文章时民国发生了什么,当时有哪些“哽”,这都是理解鲁迅作品思想的关键,特别是在理解他讽刺,荒诞的写法时,有些时候真的是看了注释才恍然大悟。

综上所述,我只能给这本书打3星,看电子版可以查字典这真的nice,但是不能自己选用字典呀,加之这个版本的鲁迅的著作好像都没有注释!这不是等于看“天书”吗?

我强烈推荐人民文学的出版社的鲁迅全集,加古汉语字典电子版一起看鲁迅的作品。有一说一,比这个版本好……很多。

《故事新编》读后感(二):眉间尺

《铸剑》是一部关于“革命”的小说,而且,它所代表的不是某一场“革命”,而是上升到一般层面的“革命”。

1. 眉间尺:具体的、特殊的革命

众所周知,鲁迅是一位彻底的革命文人、左翼文人,尤其放在1926年的革命背景下来看。鲁迅想来是支持“暴力革命”、“血债血偿”的。

眉间尺所代表的,正是一场革命的出发点,是一场具体的、特殊的革命。眉间尺所描绘的,正是革命中芸芸众生的脸。

眉间尺这个人物,是革命中的个体,是站在革命这一边的。而大王,则是革命的对立面,是需要推翻的对象。在个体与个体之间,革命的基础是仇恨、是压迫、是阶级矛盾。这是具体的矛盾。

2. 宴之敖:抽象的、一般的革命

《铸剑》的升华是从宴之敖的出场开始的。

宴之敖是谁,我们无从得知。而事实上,他谁也不是。宴之敖为什么要为眉间尺复仇,我们也无从得知。事实上,这也不重要。

宴之敖所代表的,正是上升到一般层面的“革命”,是“革命”本身,是所有“革命”的总和。“仗义,同情,那些东西,先前曾经干净过,现在却都成了放鬼债的资本。”在这里,革命将不再建立于具体的、特殊的矛盾之上。“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在这里,革命将不再建立于某个具体的、特殊的个体之上。

这是革命的必然性。这就是一般的革命。当然,体现在那个时期,我们可是说是进步力量与反动力量、被压迫阶级与压迫阶级的普遍矛盾。但《铸剑》已经超过了那些。

3. 三王冢:革命与现实的荒诞

《铸剑》的再次升华,是在复仇结束之后。

和我们一样,鲁迅目睹了太多的革命,太多的进步、太多的倒车、太多的荒诞。在文学家笔下,“荒诞”可能是描述现实最好的形容词。

一场革命过后,那些麻木的、恐惧的、丑恶的脸,让荒诞成了常态。我们是该说,荒诞本身就是社会的规律,还是该说,荒诞只是因为革命不够彻底,我们还要继续前进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铸剑》的精神内核层次非常复杂,这里只是提出了一个方面的解读——革命,或许也是大家最能理解、离大家最近的一种解读。

然而,除了革命,鲁迅是否对小说的精神内核有一个更高层次的预设呢?在革命中,除了描绘个体与整体,鲁迅是否将自我革命的意识也包含在小说里了呢?最后,那些古楚语的歌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故事新编》读后感(三):我醉欲眠卿且去——《采薇》篇

伯夷和叔齐,孤竹君的世子,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上。

上为《史记》所载内容。

至于《故事新编》里,对其的扩充,是同情是讽刺,由人所见。

伯夷和叔齐弃了王位后,隐于市,偏安于养老堂,不问世事。某天谈到近日时局不好,伯夷让叔齐别管,每天练他的太极拳就好。叔齐说:“那我们可真成了为养老而养老了。”伯夷说:“最好少说话,我也没力气来听这些事。”

伯夷咳起来,叔齐也不再开口。咳嗽一止,万籁俱寂。

周武王带着其父周文王的棺材,挥军伐纣,伯夷拉住周王的马嚼子,嚷道:“老子死了不葬,倒来动兵,说得上‘孝’吗?臣子想要杀主子,说得上‘仁’吗?”武将正欲挥刀砍了他,姜太公说:“义士呢。放他们去罢!”

夜里叔齐和伯夷商量,离开养老堂,除老羊皮长袍,不带分毫。

两人来到首阳山,靠采薇菜度日。薇菜非可胜食,日子也难过起来。叔齐不料伯夷多嘴说出二人身世,平静日子到头。村里人当他们名人、怪物、乞丐的都有,时不时上山来瞧他们,问为何吃这薇菜,他们只答,不食周粟。

一日。一个阔人家里的婢女上山来,对他们正煮着的薇菜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在吃的薇,难道不是我们圣上的吗!”

像个大霹雳,震得他们发昏。二十几日后,二人被发现缩作一团,死在山背后的洞里。

伯夷叔齐的孤独,是无法与世界沟通的恐慌。

婢女对他们的奚落,是对旧世界毫不客气的驱逐,好像只有把自己和所谓的旧的东西,撇得干干净净,才能给自己一个证明。再刻薄也是崇高。

胡适说:“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都是因为动了一点正义的火气,就失掉容忍的度量了。”

真正的好的世界应该保留对不驯化者的宽容。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酒抱琴来。

沉默是对悲剧最好的回应。

标题取作《采薇》,想必不止是取采薇而食之故,更因那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吧。

《故事新编》读后感(四):论儿时的心理阴影有多大——看《故事新编》

名字取得吓人,内容虽然搭边,但其实看了以后你会觉得言过其实。

我想和我的同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每次老师教授鲁迅的课文,每次我们学鲁迅的课文,那真可谓是锱铢必较,死抠细节。是这个字写错了吗?不,是鲁迅故意这么写的!这个标点符号为嘛是破折号啊?代表什么意思啊?

所以我真的没记住什么好玩的让人觉得是可乐的事情。可乐的事情难不成是百草园的蟋蟀?还是社戏里坐着乌篷船去看戏?还是少年闰土带着少年鲁迅去玩?还是那个似细脚伶仃的圆规般的豆腐西施?好吧,如果闰土能被我们来形容一个人,细脚伶仃的圆规来讽刺那些瘦的像竹竿的人来满足一下我这种越来越发胖人的虚伪,那么这两个是可以让人一乐的。除此之外,我敢打赌,大部分我的同龄人对他的文章没啥好印象,没有喜欢,只有厌恶。或者根本没感觉,因为没有好好上课,不认真,自然无痛感。除非有人少年老成,能一下子达到鲁迅的思想水平。即使达到了,谁能喜欢这种吹毛求疵的分析解析啊????

前几年看过鲁迅的一篇短文,名字忘记了,就记得一句话: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就这句话惊艳到我了。于是开始觉得小时候是不是被害了,有可能鲁迅的文并不那么让人讨厌的。再近期看陈丹青的书,他是对鲁迅很是推崇的,我也就去看了《笑谈大先生》一书。好吧,由于我还是没有深刻到一定地步,我还是只是被一些句子shock了一下,比如: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多么至情至性啊!

于是就在书展中买了薄薄的一本《故事新编》,我想这个比较好入门。结果发现,小时候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看这个书,我也得反复思量一下每句句子是否包含着什么隐藏的意思。即使真的包含了意思,但是我真是无法体会。毕竟我没有处过他所处的时代,无法得知他是把当时社会的哪些现象融入了其中去讽刺挖苦。当然其中有些还是能够理解的,虽然隔着一段时空,但是从横向的层面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或者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再或者说中国人骨子里的本性真是死性不改,永远留存在每个人的骨血里!

书里讲了女娲造人、补天,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刑天舞干戚,不食周粟,老子出关,墨子与公输班的攻城与守城,庄子与一个骷髅的起死回生。添加了近代语言的古代故事,增加了近代理念的古代人物,增加了近代琐碎常识的古代事件,好吧,我实在爱不起来。

鲁迅的文章太沉重了,苦大仇深,向一切开火的行文风格和话中有话再话中有话的寓意,真是让人头大又头大。我自认老得可以读鲁迅,然而我发现我还太年轻。我还欠火候

《故事新编》读后感(五):如何读懂鲁迅 | 附相关视频解读

余华:”鲁迅曾是我这辈子唯一讨厌过的作家,但那是在我36岁之前。“

莫言:”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阿Q正传》。“

鲁迅的作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看评论或者讲解应该是读不太懂的,起码是不能充分理解他想要表达的内容的,充其量当个故事读读。小时候肯定是读不懂的,现在如果不看补充材料也不容易读懂,除非你对他这个人,他所处的那个时期,他周围的人和事非常熟悉了解,那就另当别论了,不在“大多数”人之列。

上周日去翠湖边一个小茶馆喝茶,带了这本小书,读了前面6篇,后面2篇是这两天找时间读完的。在没有听讲解之前能理解一小部分,仅仅是非常一小部分,但是之后就不一样了,就像别人给你讲电影,讲美剧,听完醍醐灌顶的感觉,深叹鲁迅的知识之渊博,文笔之犀利,立意之深远,才能感受到他的伟大!

《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作品,以古代神话为主要题材,影射了当时文坛、学界的人和现象,有几篇里面的人物在现实中都有原型,但其意又不只是针对所指的人,而是其对应的这一类人。鲁迅自己曾说:因为世间进不了小说的人们倒多的很。然而纵使谁整个的进了小说,如果作者手腕高妙,作品久传的话,读者所见的就只是书中人,和这曾经实有的人倒不相干了。

以下是读完以后补充学习的一些其他内容,可以帮忙大家更好地辅助理解。

---------------------------------------------------------------------------

参考资料:B站视频

1. 钱理群 - 北大钱理群教授讲鲁迅 - 09 - 《铸剑》:鲁迅的自我反省之作

2. 钱理群 - 漫谈鲁迅的《故事新编》

3. 智能路障 - 【围炉夜话】鲁迅是被吹捧出来的吗?

4. 智能路障 - 【围炉夜话】解读鲁迅最荒诞离奇的小说!中国的铁屋被打破了吗?(谈鲁迅24)《铸剑》讲解

5. 智能路障 - 【围炉夜话】天下无敌却只能打麻雀,鲁迅和后羿的英雄末路。(谈鲁迅23)《奔月》讲解

6. 书房连着厨房 - 短文·18鲁迅《理水》|误国的文人|谁能为人民代言

7. 中国大学MOOC-慕课 温州大学 鲁迅士五讲 - 14《故事新编》的读法及“立”之尝试

--------------------------------------------------------------------------

创作时间:

《补天》 完成于1922年11月

《奔月》 写于1926年到1927年之间

《理水》 完成于1935年年末

《采薇》 完成于1935年年末

《铸剑》 写于1926年10月

《出关》 完成于1935年年末

《非攻》 写于1934年8月

《起死》 完成于1935年年末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