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雅舍谈吃读后感精选

雅舍谈吃读后感精选

《雅舍谈吃》是一本由梁实秋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元,页数:24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雅舍谈吃》读后感(一):馋

北平人馋,可是也没听说过有谁真个馋死,或是为了馋而倾家荡产。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的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开春吃春饼,随后黄花鱼上市,紧接着大头鱼也来了。恰巧这时候后院花椒树发芽,正好掐下来烹鱼。鱼季过后,青蛤当令。紫藤花开,吃藤萝饼,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还有枣泥大花糕。到了夏季,“老鸡头才上河哟”,紧接着是菱角、莲蓬、藕、豌豆糕、驴打滚、爱窝窝,一起出现。席上常见水晶肘,坊间唱卖烧羊肉,这时候嫩黄瓜,新蒜头应时而至。秋风一起,先闻到糖炒栗子的气味,然后就是烤涮羊肉,还有七尖八团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过年前后,食物的丰盛就更不必细说了。 一年四季的馋,周而复始的吃。

《雅舍谈吃》读后感(二):。

看了一部分 以前买的书是那种,看了一部分一定要看完,即使不想看,也要耐着性子慢慢读,那种非读完不罢休,即使没有兴致了,现在想想这也太勉强自己了吧,大可不必 现在看书是,期待的去翻开一本书,前部分带着好奇去消磨时间,后部分看兴趣,有兴趣继续,没兴趣放着,放着放着也许看,也许不看,随缘 以前那么想看这本书,大概是对吃的充满兴趣,对,不是为了吃而吃,而是简单的对吃充满了兴趣,一条街,可以一家一家说出好吃的,有什么特点。不过兴趣和欲望会变的吧,会的,身体的都绝大部分细胞一年更新一次,所以一年之后的我就不是一年前的自己了,兴趣和欲望当然随之更新。 梁实秋对吃是一种热爱,从文字可以体现出来,不是为了一日三餐的对付身体,也不是为了增加谈资,单纯是喜欢,不仅满足味觉,也满足视觉,嗅觉还要一一弄清楚吃食的由来并用文字描写出来,有种追根溯源的感觉,食物的来源,颜色,做法,历史典故,自己品尝的感受。也许吃食本身没有这么美味,但是由于文字的加持,幻想以及夜晚的回忆共同编织出一道道美食,写着写着又觉得这本书还挺有趣的,这大概是乐趣?

《雅舍谈吃》读后感(三):生在华北农村的小孩慕了

我之前没有阅读过梁实秋其他作品,但对这本却是久闻大名。整体很轻松诙谐,谈起吃好像也不会有什么沉重的。作为北平土著,书里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北平美食,大至一些如雷贯耳的酒楼招牌菜,小至街头美食平民甚至贫民美食,比如窝窝头糖葫芦。梁实秋先生一定是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人,不热爱生活怎么会如此热忱的关注那几嘴入口的食物。而且要有家底,通篇是跟着父亲去各大酒楼宴饮,菜价动辄几块钱,烤鸭瓦块鱼鲍鱼鱼翅螃蟹都是寻常。 后面建国后,梁实秋先生移居了台湾,后来好像又移居了美国,所以横向对比了北平美食和台湾美食,中国美食和美国食物。但人是有家乡的,离家千万里,最爱的还是家乡那一味。北平国际大都会有各种美食值得怀念。我生活成长在物质贫乏的华北,记忆中没什么印象深刻的味道,蜂蜜糕或许算一个?可惜现在已经无影无踪,连一毛钱一根的辣条和冰棍也有强烈的存在感,冬季就是白菜咸菜和自家酿的豆豉,所以我从不怀念小时候,因为实在无可怀恋。反而长大后,陆陆续续吃过尝过,才体味到饮食男女的快乐,体重也跟着蹭蹭几级跳,倒也并不后悔,人生及时行乐也不错,不会到死的时候还没吃到想吃的东西。

《雅舍谈吃》读后感(四):爽文

很多年没有看这种文字的爽感了,就是用你完全能得到的语言在说你完全感兴趣的内容。我昨天和gxj总结了一下为什么它这本书写吃的能这么让人舒服,原因有四点:

但是我看这本书爽的最终原因还是对自己的肯定。因为对食非果腹的终极认同让我觉得虽然日复一日的生活表面枯燥平庸,但我内心深处究竟还是个文化人。对吃(包括食材烹饪兼色香味形质地)的追求让我永远保持好奇,保持谦卑,认同生活本身除了给别人看的部分以外自然有仅我自己能领会的妙处。那只要这世上(莫说世上了就光castro st, california ave, univeristy ave)还有我没吃过的馆子,那我对人生的希望就不会消失。

《雅舍谈吃》读后感(五):精致美食后的随笔

春节后,天气转暖,太阳暖融融的洋洋洒洒的好不美妙,为不辜负这好天气,我和父亲就决定去唐村踏青。我们在踏青路上想起了《雅舍谈吃》这部散文集,翻出喜马拉雅找了找,上次找的时候朗读的版本不太好,吐字很不清晰,这次找见的勉强可以听;于是就一路上晒太阳,听散文,好不惬意。这一路上听到各种吃食,有什锦酱菜:里面放的萝卜,黄瓜,花生,杏仁;汤包:汤包的皮是用怎样的一种面,直说的人觉得这和面也能有八万四千种方法;狮子头:丸子要怎么放芡粉才能不碎散;烤羊肉:羊肉是用怎么一种脆脆的薄饼夹着吃,想想都觉得太香了。每一篇散文,每一种吃食都惊喜连连,真不知道如果梁实秋先生如果生活在现在,该写出多少篇文章。

和美食散文有缘分还是从十元书摊买的厚本菜谱来的,十五块钱四百页,大概是把能搜罗来的关于美食的东西都写进去了吧。第一部分写的各大菜系的来龙去脉,第二部分写的名家说名吃,随意的一翻,翻到郭风先生写的一篇《稀饭和地瓜》,在花样百出的各色菜谱里显得特别解腻。郭风先生在里面写到自小乡里居民三餐均用稀饭以及被外人耻之,怀念小时候帮忙母亲每天晨起煮粥一边温书的情景,写家乡居民用稀饭均用“海盆”,村民则往往从室内搬出矮木桌,很多人一起在露天下用稀饭。写到了晚年鱼粥,海参粥都不和口味,最忆家乡清淡的稀饭,“唉,晨起,喝一碗稀饭,佐以豆腐,酱菜,实在是可喜的一件乐事。”

今天是突然想练练文笔的,上次写完《园丁集》的书评后觉得对写作大有裨益。早起喝一杯豆浆,写一篇文章,别有一种乐趣。自小就很喜欢诗词,对联什么的,但写不出来,最多写写现代诗和散文,有一天早上起来立刻写出一篇古文,但也是偶尔。想起南怀瑾先生写的“文学革命,我没有资格讲,你们也没有资格讲。为什么呢?如果古文,四六体,作诗,填词,都能露一手,然后发现这种文学有毛病,这才有资格谈文学革命。现在你们连“命”都还没有,还“革”个什么呢?你们还有文学革命的资格吗?”直看得人哈哈大笑,关于写诗,也就慢慢学习,且玩且行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