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政治文化的谱系读后感摘抄

政治文化的谱系读后感摘抄

《政治文化的谱系》是一本由[美]迈克尔•布林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1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政治文化的谱系》读后感(一):那个~~~

为什么要卖这么贵?明明一本很小的册子。。。。。

可不可以送我一本。

。。。。。。。。

。。。。。。。。。。。。。。

。。。。。。。。。。。。。。

。。。。。。。。。。。。。。。。。

。。。。。。。。。。

这个长度够了吧

《政治文化的谱系》读后感(二):不值一读

此英文原作者名不见经传,先后多所学校没有拿到tenure,最后到加州路德大学这样更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出版社westview学术质量不高,且侧重出版理工科图书。…………………………

作为政治文化图书中,这只能说是科普性的图书,谈不上学术质量和学术贡献。不知道为什么翻译这类书。

加上翻译更一般,综合来看不知道一读。………………………………

相关中文很多政治文化的图书也并不比这类外文的图书差。

《政治文化的谱系》读后感(三):摘录

布林特:政治文化的谱系,卢春龙,袁倩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政治文化研究的两种哲学范式:实证主义、解释主义

实证主义认为,政治文化尽管是通过人们的主观意向和历史实践形成的,但它们是客观存在的,是外在于个人的社会现象。换言之,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研究客体,是一个外在于研究主体的事实,是可以与研究主体分离并被研究主体进行客观、系统地观察、测量和研究的……在认识论上,实证主义认为,政治文化的研究是通过客观、系统的科学方法去描述和解释政治文化的诸多现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为政治文化的演变提供相应的指导。(代译序,4-5)

解释主义吧文化看作是一组咋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共享的符号、概念以及组织这些符号与概念的方式。解释主义主要的关注点在于诠释、解释,当然坚持这一研究传统的学者所使用的方法可能有所差异,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在文本之中,或在文本的同源物(如信仰的体系、能够表露信仰的行为体系)之中挖掘意义,特别关注文本的情境以及文本的内在结构。(代译序,6-7)解释主义坚持认为知识是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人群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共同认识,它们适用于不同的领域或地域。政治文化研究所获得的知识不仅仅是关于普遍规律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文化观念或行动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的认识。地方性知识显然是与标榜普遍注意的科学知识相对立的,强调以当地人的观念、按照地方历史的模式来理解意义之世界以及赋予意义之世界以生命的地方场景。(代译序,8)

政治文化研究范式之争在于历史传统的差异,解释主义范式主要受法国社会学传统与德国文化哲学传统的影响,而实证主义则主要受美国科学主义传统的影响。(代译序,13)

政治学从根本上关注政体的起源、发展和衰退,这些政体就如同有目的性的整体或生命形式……不同政体是与其道德和政治环境相适应的(4)不同的是,孟德斯鸠不满足于只根据政治制度划分政体,而通过社会条件来辨别不同政体。(4)

社会条件和物理环境一道,限定了一种政体得以在制度上推行的范围。(5)不同政体的原则是使政府机制合理运转和发挥功效的“行动源泉”。民主政体的原则是美德,贵族政体的原则是节制,君主政体的原则是荣誉。专制政体的原则是恐怖。(6)

孟德斯鸠相信,与现代条件相适应的谋求共同利益的统治方式是存在的……与古代模式相反,个人追求私利的自然偏好非但不会抑制公共福祉,反而成为公共福祉的资源。(11)

在“自然人”模型中……公民把自己认定为一个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是谁”是由他们所在的国家性格决定的。事实上,卢梭认为,只有当个体“改变本性”,并把他的灵魂献给政治共同体时,他才能作为一名公民二存在。(19)

斯戴尔反对把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当做知识的来源,转而认同卢梭关于内在的意识是存在之真正来源的观点。(24-25)

斯戴尔越来越关心社会行动的条件——提及个人动机意图和行为时,只有将它们置于文化背景之中才有意义。(27)

贡斯当认为,社会和文化条件限制了与特定历史时代相适应的政治选择和道德标准。(31)

基佐始终居于政府部门要职:作为内阁大臣,他常常参考社会条件和习俗概念来制定公共政策和捍卫自身文化立场,基佐的引人注目之处就是将政治文化概念本身运用于实际政治中。(39)

综观基佐的政治观点,他始终相信立法很难有力量对抗民众习俗的嬗变。(43)

托克维尔在美国的发现“超越了美国本身”,他发现了“民主本身的形象,还有它的倾向、特性、偏见和激情”。这一民主形象根据“身份平等二恶塑造,不仅仅是这一社会结构类型正式否定了等级制的合法性,而且身份平等实际上也塑造民主之人对生活的基本取向。(49)

个人主义和行政集权的结合,为一种特别适合于民主的专制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虽然就像孟德斯鸠定义的,这种专制与集权化相关联,但它不是孟德斯鸠所理解的任性的统治者的专制。此外,虽然它也导致了人类自由的损失,但这也不是卢梭或贡斯当所描述的暴政。(50)

乡镇组织之于自由,犹如小学之于科学。乡镇组织将自由带给人民,使人民体验自由和运用自由。在没有乡镇组织的条件下,一个国家虽然可以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但它没有自由的精神。(52)

所谓习俗,他的意思无非是“一个民族的全部道德和智力状态”,当将其用到乡镇自由的习俗中时,他认为,一个民主民族的全部道德和智力状态必须致力于地方自治精神,他们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独立性,以对抗国家的中央极权对他们造成的任何侵犯。(52-53)

像哥德一样,遵循这一传统的作家们很快意识到,就在欧洲的经验中,注定存在着内在的悲剧性结构。每一次创新的时间都会必要地、不可避免和必然地存在着破坏的成分。其实,作为推动人类进步和发展之源的自我创造本身就会无法避免地带来破坏。(61-62)

赫尔德倡导每个民族都有根据其自身目的生存和发展的独立和自由。正如他对文化历史所论述的那样,他强调不同政府形式间必不可少的多元性和多样性,这是在它们互不相关的自身传统氛围中形成的。(82)

与红暴和贡斯当等思想家的观点相反,马克思认为异化的政治文化比个人自由权利的制度化影响更大。这种文化的异化,不尽牵涉到一个民族对他们政体的主观倾向,他进一步指出,在这样一种制度结构中,异化的政治文化会变为一种政治异化的文化。这种异化意味着,其成员进入政治结构的机会和支配政治权利的资格被系统性地剥夺了。(105)

在社会生活中,意义的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通过这些“意义”(meaning),一个文化中的成员才能在频繁的社会实践和经验中彼此感知和理解。(116-117)

他(格尔茨)指出,在这些文化中,同样也在其他文化中,权力的表达术语可能是不同的,就像支撑这些术语的意识形态预设可能是不同的,但总会存在一种术语,它能反映出“这一事实,那就是一个社会里统治人物的超凡魅力与那些反对此类统治之人的超凡魅力具有共同的来源。”(119)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