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锦集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是一本由徐英瑾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 元,页数:28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一):白领的心灵鸡汤

对于我这个年纪的80后,进化论思想(文中称演化论)可谓深入人心。对于任何有关“上帝”,“设计论”,“社会意志”的论调均被我国的教育归为“非主流”,因此在“主流”的读物,特别是教材里面,早已将进化论思想供上了神坛,打上了“这就是科学”大大的钢印。也因此,日常谈话之中人们也早已认为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试问父母,他们肯定也作此回答,回答向他们提问的宝宝。而后进入大学之中,才慢慢通过各类“渠道”的阅读,了解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各类不同的思想。而往往的是,这些思想的历史更悠久,根基更深厚,源远流长。也因此“设计”,还是“自然选择”作为相似的份量,被放到了学子的面前。

而本书之中,作者正是讨论了这两种的关系,冲突,影响,互相之间是否能被还原。可以问几个简单的问题,“自然选择是否也默认有个大自然母亲,该亚在那里选?”,“设计论是否也只是一种思维经济的产物,所有类似上帝的设定,也只是一个合理,有效,思维经济的模型?”“两种思想的联系,在类似于眼睛,鞭毛这种复杂的结构,又是否在两者的,可能存在的差异中找到微妙的非平衡”。这些问题,均在博学的作者笔下,风趣的找到一一的回答。

进一步,进化这类问题又深深进入了其他令人值得深思的领域,比如涉及到心灵问题,语言问题,一些进化论思想在社会理论上的运用和表现。正因为这种特殊地位,使得本书更具有魅力,通过本书可以重新让人回忆起那些小时候必定思考的,却又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被遗忘的(特别是当代中国,相当于日本70年代,没有通过“经济转折点”,社会矛盾大爆发),那些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领略自古希腊至今,西方社会的思想潮流和思想演变的脉络。也因此,本书完全称得上是一本具有相当深度的科学普及读物,而这种深刻性和深入浅出风趣的用语在目前中国科普读物市场上,尚属于罕见。

向各位读者强烈推荐本书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二):梳理对达尔文主义的了解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这本书,可以说一开始的导言就非常有趣——人们对美总是有着执着的追求,当然,也包括对美女的追求。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在网上找到分门别类的美女图片,但是每个人对美女的判断标准又是有所不同的。达尔文对此的解释是:能够给人类心理带来美感的感官刺激往往带有这样的特征——它们就是对主题所观察到的周遭人类形态的平均状态所作的某种适度的夸张。拿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吧,如今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A、B、C三位美女,A头脑聪明,会历理财B脸蛋漂亮,C性格好,居家贤良。问:如果你是男人,你会选谁做老婆?一个哭笑不得的答案是:选胸大的。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个无聊的选择题,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备选项之列。事实上,从这一点中我们可以窥得当代对于女性的美的某种判断标准。当然,这一判断标准也只能是对于人类形态的平均状态的适度的夸张,如果是可以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巨乳的话,相信没有多少人会认为这是应属于大多数人的美的。这就是我对“我们的心灵总是喜好那些新奇(却又不至于过于新奇)的身体的特征”的理解。

从美女说起说到自然主义,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自然主义的解释”这个概念:人类社会,不管是对美的理解,抑或是对其他事物的理解或者判断标准,都可以从生物学那里找到更深层的解释?这种“自然主义的解释”我也陷入了生物学霸权主义的误区,幸好作者将我从这里拉了出来——我们固然要从生物学那里获得更深层的原因,但也不能完全忽略在自然科学之外的人文科学的原因。

由于对经典达尔文主义只有触及其皮毛的了解,我也很不幸地成为了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所挟持的一份子。

不得不说,我对达尔文主义的理解,全部都被作者说中,局限于:1.生物学领域的经典达尔文主义;2衍伸到社会领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而作为一名脱离自然科学很久的人文学科学生,以往对生物学的浅薄了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难以从社会达尔文主义挟持的泥淖中跳脱出来。

对达尔文主义的了解应该是起源于学校课本中(高中课本还是初中课本)对达尔文自费乘坐皇家舰船进行环球旅行并对动植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分的文章。课文本身的内容是没有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所入侵的。

学科分类之后选择了文科,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再次接触到了达尔文主义。此时达尔文主义已经从单纯的生物科学领域衍伸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在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下的中国抓住认为可以自强的每一根稻草,为抗争做理论工作。

对于本书将新达尔文主义与经典达尔文主义划清界限,并澄清“被社会达尔文主义挟持的经典达尔文主义”本身,我没有太大的意见。但是对于挟持一词,个人认为,不管是经典达尔文主义还是社会达尔文主义,都对当时的社会进步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明确两者之间的区别固然重要,但挟持一词可能使用不当。

最后想说的是,本书的结构非常清晰,在导言中就将“自然主义”做了解释,并提纲了全书之后将要探讨的问题,在每一章的章前导读中也提要了每章所要讲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附有本章关键词和词组,不管是对于基础好的同学还是基础较弱的同学都有一种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于理解和掌握全章内容的帮助非常大。至少对我这种读书不太会注意整体框架的人来说,读此书觉得非常地流畅。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三):新达尔文主义、演化论与路径依赖

初读徐英瑾老师的《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就被其中既有严密的逻辑论证,又有生动的实例佐证而深深吸引。作为主修社会学的学生,我一边阅读一边就开始了反思:社会科学是否曾在发展历程上受到自然科学影响?说实话,在我接触社会达尔文主义之时,教授即以自然科学的达尔文主义作类比——直到徐老师用清晰明了的语言向我道明这种比赋背后存在着可以质疑之处。

在第一章中,徐老师用很大篇幅向我们讲述了新达尔文主义向社会科学领域的“入侵”,但又指出,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入侵者”正在重复当年赫胥黎和斯宾塞所曾走过的“以生物学现象比附社会学现象”的老路。的确,从结构功能主义等纯社会学的理论兴起以后,社会学本身似乎已经自成体系,不用再处处寻找“生物学的救命稻草”来壮胆。甚至,许多理论预言似乎与研究蚂蚁、猩猩的生物学家所得出的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却能在社会学的框架中自圆其说。

正如徐老师在书中概括的,人类的社会学行为中不可能没有生物学法则留下的痕迹,而某种建立在生物学实证基础上的社会学学说,就获得了纯社会学领域无法拥有的某种“科学性”。这在社会心理学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人的群体行为与动物界多有类似。但是,很多只有人类社会中才拥有的例如暗示、“礼尚往来”等行为的解释,似乎又因其独特性而不可能找到成熟的生物学类比项。从这个意义上,似乎也能发现新达尔文主义的解释力边界。

我尤其对第二章《演化论与智慧设计论的对决》特别感兴趣,徐老师总结出了五个反智慧设计论的观点,并对它们的论证效力进行评估。其中,我尤其注意到了反驳意见三:演化是可以通过累积成果来完成复杂结构的塑造,而不必牵涉到智慧设计。反驳点则在于演化时间上,纯粹“不作弊”的演化会比实际我们看到的演化时间长很多倍。

关于“演化边界”这一理论,书中使用了疟疾病毒和南极洲鱼类的演化例子作为对比——为什么鱼类可以适应环境,疟疾病毒就不能在演化中变得“适应全球气候”呢?从这个意义上,演化速率似乎没有一个定数,但是我更想问的问题则是,疟疾最后会演化成为“适应全球”的一种病毒吗?我个人持否定态度。至于原因,我其实仍然倾向于通过演化论中的概率计算来证明,并不希望引入智慧设计这样一个看起来有些无底洞的解决方式。

对于人类繁衍,在一些攸关种群生死繁衍的重要性状上,似乎自然选择体现得还更多一些,在“美丑”、“毛发颜色”等无关乎生死存亡,而更多是为了体现多样性的性状上,似乎自然选择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而是和平共存——才能形成我们丰富的人类社会,而不是只有美女、帅哥的社会。

最近在专业课上,老师强调了一点叫做“路径依赖”——当“路径”被建立起来,后来者就倾向于沿着已经成功的路径继续重复打成,直到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为止。读了本书之后我就想到了这一点,从而产生疑问——是否演化当中存在强烈的路径依赖?例如身体形态、交流方式,如果并没有发现明显不适应现实的情况,就倾向于继续过去的路径,即选择路径依赖。而智力等随着时代发展,如果有明显不适合之处,则会在演化当中抛弃这条路径。如果按照路径依赖与否,来判断演化的变异程度(或者说,演化的速度),也许能够给演化论提供一种比较有益的解释路径。

其他令我印象深刻之处,例如在第七章《演化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徐老师指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们面临的一个矛盾:唯物主义者们认为DNA属于自然,从而否定了人类历经上百万年斗争所留存下来的、精神系统中的形态,而它们恰恰最符合马克思主义者所强调的“社会的历史的”,是其代表产物……

全书以非常独到的视角、精辟的说明和到位的举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阐释了多方观点,并用自己独有的敏锐批判做出了判断或评述。

以上就是我阅读《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所想到的。我也将继续在哲学世界中遨游,探索更多、体验更多。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四):评论《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全书结构还是很清晰的。从新达尔文主义到演化心理学,再用演化心理学方法讨论伦理、知识论甚至马克思主义。

第一至三章中回顾了新达尔文主义发展的过程以及其与目的论智慧设计论的发生的冲突,对各种概念的不同定义都做了梳理,对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立场和关键问题都做了回顾和评论,对关键文献做了引述和翻译。对于不研究这一话题的人,这些讨论对于全面了解领域状况是有帮助的。

第二章对六个对演化论的质疑进行了陈述和分别反驳。第三章则是对佛笃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反驳。如今科学界普遍接受的现代演化综论体系的在很多问题上解释力要较经典的达尔文演化论更好一些,也会容易辩护一些,但是没有得到足够注意。

自第四章起,则不再对诸前提与概念进行怀疑,而开始了对问题本身的讨论。在这一章中,从新达尔文主义的基础,得到了演化心理学的基本前提。

这一章中作者一方面以新达尔文主义为基础捍卫演化心理学的可靠性,一方面对领域的宏观状况做出了说明。第一节试图解释,历史上饱受诟病社会达尔文主义,究竟和新达尔文主义有什么不同。而后又对“计算主义”的心灵观、大规模模块性假设、通用求解器等观点进行了论述和补充。从这一章的讨论中,读者可以对演化心理学的哲学基础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不过我认为进化论的正确性和演化心理学的正确性之间还存在一个鸿沟,即哪些、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心理学特征是自然选择标准的直接结果而不是其他演化过程的副产品。作者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些外围性的论证,却并未深入问题核心。而另一方面,进化论认为进化过程是对环境的适应,所以没有“最进化”,在没有对进化速率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在没有科学论据支持的情况下简单假设人类的思维必须适应某个特定环境是不恰当的。这一章节中没有对科学成果做出足够引述,对于科学问题的论断许多都是 ad hoc 的,没能指出谁的哪篇科学论文支持了这一论断。

第五章试图用演化心理学方法讨论伦理学问题。作者还是首先介绍了领域背景。用演化心理学方法解释伦理现象。对“应然”与“实然”性矛盾的讨论非常有意思。这一矛盾背后至少似乎可以看出一些关于自由意志之间的联系。而这可能是用进化论或者功利主义方法解释伦理时最直接会被质疑的地方。最后作者直接地讨论了内在价值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解释。当然,这一类问题的争议不会最终被彻底解决,但确实给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想法。第六章作者认为了杜威哲学下也是可以形成的可靠主义知识论的,可靠的标准是得到自然选择。第七章则从演化论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研究进行了考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很多观点用演化心理学方法做出了分析。

而另外值得一提的,导言和后记写得都特别能反应作者的特别个性。

这本书对于所讨论的各方面问题的宏观概况、历史发展轨迹都有比较好的介绍。前四章的讨论相对更专业一些。而后三章则多少有些过于简洁,不那么深入和细致了。不过,这一部分并不是演化心理学哲学的内部话题,而更多的是对这一理论的应用。

不过我仍然对演绎心理学体系持有一些怀疑。其中一个要点就如上文提到的,如果我们不能恰当确定演化速率问题,那么,至少从概率意义上讲,没有进化是不可能的。那是不是我们就把时间塑造成为了某种神了呢——无论多么精巧的构造和复杂的机制,给足够长时间,它都最终能犹豫绝对随机性(如果量子理论是对的话)而被创造出来。这不会比神创论在任何方面更好。而且借助这样的理论,我们也无法做出任何稳定一致的解释,因为虽然历史是确定的,但是历史的每个时间片上的环境都是不同的,给定任意一个不太过分特殊的特性,你大概都能找到生命历史上的某个时间片是对其做出正面选择的,你总可以说,现在的生物有此一特性,是因为那个时间片上被选择留存了,而后续历史中没有退化掉。伦理问题多少有些戳中这个点了。一个人有破坏道德的欲望能被解释,一个人有维持道德的正义感也能被解释。但是我们至少知道,一个能解释相反两命题的理论一定不是一致的。所以演化心理学理论如果要正确,必须是给定历史、给定进化速率的。然而不幸的是,现代科学对于进化速率,尤其是神经系统的进化速率,并没有解释。

而另一个演化心理学然我不安的地方就是,它否定了自由意志。它不仅假设了,进化作用建设了我们的精神,更架设了,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再建设我们的精神。也就是说,智慧的潜在能力不仅不弱于机械,也不超过机械。这本书对于图灵的模型没有太多的讨论,更不会去讨论带神谕的图灵机,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颇有启发性的想法。如果没有自由意志,那么道德是什么呢?那么哲学知识有助于改进我们的行为吗?任何一件事做或者不做都是“应该”的,任何知识知道或者不知道都是“应该”的。

回到对这本书的评论,这本书行文语言自然流畅,所涉及术语都于书中有解释,对于演化心理学的内部哲学问题讨论深入浅出。相对于其他很多哲学书而言,好懂不少。没有特别深入哲学基础的人也能够轻松读懂。作者涉猎广泛,全书引述文章丰富,这些文章也同样值得一看。

《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读后感(五):读后的小小看法

经过大致的阅读,本书算是一本较为容易上手的有关于新达尔文主义的哲学思想的介绍性读物。

首先估计是因为作者本身是中国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副教授,他的写作过程中也注意叙述方式不那么西方化,也就是说不会出现一个句子长到好几行的情况。因此即使文中也经常引用外文文献的翻译,但是并不会让人感觉非常难懂,甚至那段2006年的关于智慧设计论的辩论的译文质量也不错。

其次,这本书中的写作思路清晰,从介绍新旧两大达尔文主义的起源发展到分析比较两者的区别,从分析新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基础中的形而上学问题到研究其方法论的问题,给了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框架结构,在本书的最后,跳出这个框架,给读者一个新达尔文主义的应用的展望。也许就是这样清晰的思路结构给我们读者一种亲近的感觉吧,不会有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书的晦涩感。

这本书首先讲述了新旧达尔文主义的起源发展等内容。旧达尔文主义以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在经过周游世界,经过大量观察及统计之后,从这些数据背后得到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为主要思想来源。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斯兵塞和赫胥黎将其运用到社会科学层面,虽然可能只是片面的运用了其中一部分内容,不过也代表了当时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比如,适者生存成为了欺凌弱小的理由,这为社会动荡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使得旧达尔文主义看起来更像是为了社会科学服务的思想。而新达尔文主义就很不同,它相对更加学院化,何为学院化,就是说它更多地改变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由于细胞科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及发展,演化论完成了对生物学各个门类知识的综合。为人们更深刻的理解演化机制提供了更好的途径。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重新涉足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生物学和演化心理学这样的交叉学科。

在介绍完达尔文主义之后,书自然的过渡到了和智慧设计论的区别上,毕竟智慧设计论是演化论的最大对手。而这两者的最大区别应当在于目的论因素,显然智慧设计论是带有很强的目的论存在,因为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我们生物几乎非常完美的适应了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为了适应这个世界而这样演化的。而达尔文演化论却企图清洗这一目的论因素,使得生物演化看上去像是一种盲目的发展,却因为自然本身的筛选而达到了现在的样式。智慧设计论者的基本论点是:既然演化论中自然选择的机制是盲目的、无目的性的,这样的演化机制到底是怎么创造了现今如此复杂的生命呢?不论是从概率角度,还是从复杂性角度,好像人们都很难相信这么个生命世界是用盲目的选择机制产生的。当然也有从指责演化论过分疏远目的论的人,比如杰瑞·佛笃,他认为按照自然选择,环境压力会体现在物种表现型上,反之表现型也表征了环境特征。在这个意义下,自然选择的因果链无法避免“为……而选择”的结构。就比如说,为了能够在陆地上活动的生物,选择了能够在陆地上进行短距离爬行的鱼类、两栖动物类,进一步选择出了能够在陆地上生存的爬行动物类。而作者还在文中假想了一些对话,应当是作者自己在思考这个命题的时候想到的正反双方的论证方式的综合吧,给人两个方向看待佛笃关于“达尔文主义无法消除目的论因素,故而达尔文主义也是不可靠的”这一观点的支持和批判,不过最后看来,佛笃的论证还有不少漏洞,以至于虽然演化论本身并不完美还是占了一定上风。

之后建立在不怀疑新达尔文主义的哲学基础的情况下,开始在其下分析一些问题。比如第四章写的演化心理学的东西。所谓演化心理学,我大致是这么理解的,它将人类大脑视为一个信息处理机器,输入端是各种感觉器官,输出端是行为端。而这一机器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产生的,是因为这样的信息处理能够使得人可以生存下来。这就是演化这一词的来源,心理机制建立在生理基础之上,生理性状有因自然选择导致的演化,那么可以自然的想到心理认知机制也很可能有这样一个类似的演化机制。这一章中给出了一个比较意思的假设,即所谓大规模模块性假设,这一假设将人的心智系统划分成各个特定功能的模块,模块也许就是可以被分离出来的特定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大多数模块之针对专门领域,且不受人的意志活动的影响,和一些特定的神经结构互相联系,以及还有一点,各个模块之间可能是不可通达的。

第五章转向了伦理方面,也就是书名中最后一项——道德。作者认为描述伦理学及规范性伦理学是和演化论直接相关的,甚至,演化论可以为一些相关的元伦理学争议提供支持。但是乍一眼看起来,演化论这一“实然”东西似乎并不能够给规范性伦理学这一“应然”的事物提供支持。毕竟“实然”与“应然”有如此大的鸿沟,毕竟知道的“实然”无法给归纳给出“应然”的规范。本章最后给出了万物内在价值的哲学辩护,为什么要提到内在价值呢?因为事物的内在价值能够为我们为什么应该这么做一件事情提供理由。人类活动不是中对于事物的价值附加活动,而是对其内在价值的意识。

随后研究了同样在意规范性问题的知识论。比较了演化论之下的知识论与可靠主义的异同,这一知识论体系是在自然主义下引申得到的,虽然是可靠主义的知识论变种,但是可以认为是一种自然主义方案。最后在第七章中,从马克思的手稿出发,给我们介绍了马克思关于“异化”这一问题的新的梳理,以解决以往的一些困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