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读后感1000字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读后感1000字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是一本由山田正紀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读后感(一):想知道更多他的成长轨迹…

想知道更多他的成长轨迹… 作为诱饵搜查官系列第二部,自己一不小心就读完了,看起来篇幅比之第一部好像少了一些,不得不说这一部开篇营造的氛围十分吸引人,悬念迭出,虽然不知道距离第一部故事发生后经历了多久,不过第二部的时候女主刚刚习惯了自己作为诱饵搜查官的工作… 而这次的受害者还有嫌疑人,居然都是她认识的人,女的属于点头之交,男的却又是自己有些倾慕的存在,稍微吐槽一句,这个新出版的套装,每一部开始会有一张示意图,或者是日本警务系统的职称和级别示意图,或者是高速路的路线图,而后还有一张主要出场人物介绍,而这张介绍(嫌疑人或者说最终凶手的出现十分有规律惹)有些微微剧透的嫌疑… 有了第一本的"前车之鉴",对于一开始出现的嫌疑人,就算是女主很容易为其找到不在场证明,但是不要放松警惕,因为有的时候…不得不说这样的布局如果次数多了就有些套路了惹… 这一本中,对于女主的职业属性,"诱饵"搜查官的作用其实并没有多少体现,比如说开始的女公关卧底,一般的探员也是完全可以的,也许是为了平衡前期的倏忽,后半段"刺激嫌疑人"作案这里,用了一种比较巧妙的方式,但也仅此而已,自己倒是对于这种类似于"钓鱼执法"的方式在后期诉讼和取证阶段会不会受到影响十分好奇… 以下部分可能涉及大量剧透,酌情阅读。 这次的主要悬念就是,到底几个作案的人,到底作案人是什么原因这样做呢,埋尸体的,拍照片的,虐杀人的,分尸的,都是哪一个呢,而对于恶魔们的成长,无论是那个痴痴的专注自己的人偶事业对于儿子成长不知道抱着什么态度的女士(说实话自己真的好想这个故事有这位女士的番外之类的),而对于那位把女性作为虐杀对象的白发男子,行为逻辑稍微详细完整一些,但是对于那位曾经的小跟班,后来的看似人畜无害却又做出更多匪夷所思行为的"野兽"的形成,三言两语有些太过含糊了… 女主的搭档这一本中与女主配合更加默契,而女主作为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直觉的敏锐已经成为其可以突破案件的有效手段了呢,说实话,有些太过偏离"诱饵搜查官"这个主题了… 总得来说,案件比之上一本更加阴暗更加让人感觉压抑,比之上一本,嫌疑人或者说作案者的成长轨迹本来可以成为"社会推理派"作品能够深挖的部分,奈何书中三言两语交待完毕,前期太过关注氛围的描写而缺少一些重要铺垫,导致中期后期女主推动案件全靠上帝视角的一些描述还有女主的"直觉",完成整个故事前后风格截然不同,女主毫无疑问在成长着,而这一本中的案件依旧推理不足,文笔上来说,依旧是古龙武侠小说式短句,让人印象深刻,个人评分8.1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读后感(二):解说·我孙子武丸

解 说·我孙子武丸

本系列在1996年连续发行了五卷,在侦探小说爱好者当中引起了一个大话题。内容如此丰富的侦探小说作品,一年就写了五部,自然是令人吃惊的事情,但书评之类的文章中,很多人鼓噪着“那个SF作家山田正纪写侦探小说了”,就只能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了。

为什么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呢?但凡作家,大抵因其成名处女作而被归类为“SF作家”或“侦探小说作家”等等,其后不论他写了什么,这个归类都会如同烙印一样打在他身上了,这一点,我也是能够理解的。在这个意义上,把山田正纪称为“SF作家”这件事本身,也是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对于书评之类文章的撰写者而言,山田正纪至今已经写过大量明明应该归类为“侦探小说”的非SF作品,应该也是心知肚明的吧。

1975年,山田正纪发表了题为《神狩》的鲜明强烈的长篇处女作,很快在翌年又发表了题为《谋杀棋局》的谋略小说,表明他在非SF小说的领域里具有卓越的能力。其后,他又写出了日本冒险小说的大杰作《盗火神》,还有《50亿美元的遗产》、《虚荣的都市》(文库化时改名为《三人之马》)、《宿命之女》、《谋杀的子弹特快》等等作品,几乎每年都在陆续发表广义上的侦探小说。

包括最初的处女长篇在内的大批SF作品,都具备了动作性和微妙性的情节构思,这是吸引像我这样的侦探小说爱好者的主要原因之一。山田的作品即便没有科学幻想的因素,也会具有充分的娱乐性,是可以成立的。

然而当年根本还没有用“侦探小说”来标签化处理的风潮。《谋杀棋局》的封面上冠名的是“长篇专业动作小说”,《盗火神》的冠名是“长篇超级冒险小说”,《虚荣的都市》的冠名则是“长篇PF小说(政治小说)”。这肯定是编辑加的冠名,可以想象出在冠名时有些勉强的情形。

正因为是这样一种情况,1988年发表最初的本格侦探小说《食人时代》的时候,山田正纪不得不带着谦逊的意味自称“不是正宗侦探小说的作家”。我还记得,当年我还在大学当侦探小说的研究生,不知道世人会如何对待这部作品,也不知道山田发表过多少作品,但我和爱好侦探小说的伙伴们一起,都很喜欢这部作品。

从第二年开始,山田先生恒常地继续写作侦探小说,作品有《黑天鹅》、《美蝎》、《恍惚病栋》、《虽然爱、兽》、《邮差二度死亡》、《花面祭化装舞会》。其间,他确实还写了数倍于此的SF作品,但可以看出,如今已完全没有理由发出“山田正纪写了侦探小说!”这类的惊叹了。如果是惊叹“今年山田正纪仅仅出了一本SF小说!”方才讲得过去。

本系列就卷数而言似乎是最多的,也许是在爱好者当中得到的好评反馈给作者了吧,从去年到今年,千页级的侦探小说大作相继发表,SF杂志开始了新连载,作者似乎确实将着力点转移到侦探小说方面了。作为一名侦探小说的粉丝,我固然是很高兴的,但是作为同行,我却未免有些苦恼。原来他是那样的人,居然还有那样的人……呜呜。

全五卷的《诱饵搜查官》完全是一个奢侈的系列,这是唯一的一个在五部曲中始终贯穿了“被害者学”这种构思的长篇,一部作品中就注入了三四个奇特的构思,制作成五册连作的长篇小说,这是成功运用一般作家不可能具有的惊人技巧而写成的系列。

而且,山田先生的作品往往将直白的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这种坦率直陈构思的语言具有很高的品味。“被害者学”也是如此,而它还有“准公务员”这样的词汇,令我拍案叫好。当然,“准公务员”这个词汇本身并不好听,但在某个社会语境里使用它就很棒了。

还是来谈这本书吧。

第一部,撇开基本设定不谈,具有“写得很好的心理悬念小说”这样的意味,也就是普通的侦探小说。与第一部对比,第二部开卷就是非同寻常。论展开之妙,论不可能犯罪的诡谋,这个第二部是出类拔萃的。虽然五部曲都各有其趣味,但对于喜爱不可能犯罪的我来说,本书是五部曲中最好的一部。

我想指出两点,一是这个诡谋没有放在故事的中心,二是有点难以理解未免“可惜”(也许单靠这个诡谋就能写出长篇小说吧,如果这么做的话,多费些笔墨就能说明了,会更加令人吃惊的)。用这种风格把高级的诡谋转移为辅助因素,另外还有构思泉涌,层出不穷,真是叫人受不了啊。

今后也要注目于侦探小说作家山田正纪……本来应该这么写,但是若有侦探小说的粉丝是通过本系列了解了山田正纪这个作家,那么拜托你一定不要在意SF和侦探小说的归类,而去把他过去的作品弄到手吧。如今是所谓“SF冬天的时代”,对于那些对SF有偏见的入门者,山田正纪提供了合适的作品群。

【追记】

这套小说初版问世或许已有十年了,不得不惊异于时间加速之快。关于山田在其后的活动,还想添加三言两语。

这篇解说中所说的“千页级的侦探小说大作相继发表”,是指《妖鸟》和《螺旋》(都是在1997年发表),而在2001年又发表了集大成的大作《推理歌剧》,下一年获得了本格侦探小说大奖和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取得了双冠王的成果。

如今的侦探小说读者,已经可能会把山田先生认作“侦探小说人士”了。但他在另一方面,又连续发表了《神狩2》、《神兽圣战Perfect Edition》等等SF的大作,所以此人真是有些可怕。

由于山田先生两度濒临死亡,祝愿你此后身体硬朗。

《诱饵搜查官 2 ·视觉》读后感(三):物哀与变格的外壳下,暗藏着一颗火热的本格诡计之心

白雪会消融,满月也会化为残月,即便是绚丽绽放的花朵,终将枯萎与凋零。将“悲”与“美”打通,便是日本物哀文化的精髓。事实上,对于日本人而言,它既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生死观——

川端康成曾说,“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而“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渡边淳一则将这种“死的艺术”化为一个个为爱殉情的故事,令人唏嘘感叹;太宰治更是借由“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句话,道出了其心底最深的哀愁与绝望。

而当这种物哀之情与变格的荒诞相遇,便衍生出一种被浪漫情怀伪装的畸形之美,让人细想之下不寒而栗。此次由创美工厂出品,日本推理小说家山田正纪创作的《诱饵搜查官2视觉:消失的摄影师》,正是一部这样的作品;只不过无论是物哀之情还是变格之态,都不过是它充满猎奇感的外表罢了,而其里面则蕴藏着一颗不输任何本格推理大家的惊艳诡计之心。

继在前作中假扮地铁痴汉受害者之后,身为警视厅科学调查研究所特别被害者部诱饵搜查官的北见志穗,在本作中基于需要又成功解锁了两项全新“业务”,工作范围也进一步拓展和提升。

志穗首先解锁的新“业务”,是以卧底的身份前往酒吧做女公关。由于南池袋PA事件中死亡的西尾圭子,同惨遭肢解的小室京子都曾在“球藻”酒吧当女公关,因而警方决定安排志穗进去搜集线索,寻找案件的突破口。

只不过在这件事上,她似乎并不擅长。由于是个直肠子,志穗非常不善于逢场作戏;而此前在警校接受的训练,更是让她在上班第一天就直接对试图骚扰她的客人“条件反射”地下了手。最终,她的女公关生涯仅过了短短的三天,便草草收场。

表面上看,志穗这个卧底当得着实有些失败,然而这种“失败”反倒使作品更具真实性。毕竟她身为一个刚毕业的警员,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加之性格又不合适,倘若一上来就表现得游刃有余,反而不合乎常理。恰恰因为这种不完美的存在,使得人物和作品都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至于第二项“业务”,表面上看与前作类似,都是扮演凶手喜欢的“猎物”;只不过,相较于此前扮演的“新猎物”,志穗这次被安排的,则是“亡者复活”的戏码——“穿着小室京子会穿的衣服,戴着小室京子会戴的饰品,模仿她的一举一动。”同时,她还会不时在凶手面前一闪而过。

由于凶手的精神状态已然非常脆弱,“亡者复活”的戏码必然会使其内心产生动摇,为了确认京子是否真的又被杀死,他必然会重返犯罪现场,这正是身居暗处的警方所要达到的目的。而志穗与凶手在案发现场的生死对决,则带着因知道真凶是谁的读者,再次达到了情绪上的高潮。

而相比志穗“业务范围”的拓宽,本作最让人惊艳的,还是作者巧妙地将变格与本格进行融合,创作出了一部既有猎奇场景,又有扎实诡计的推理作品。

所谓变格派,它作为推理文学中一类流派,更为注重描写变态心理,内容大都阴森恐怖、荒诞不经,而本作中显然不乏这样的内容。

譬如故事刚一开篇,作者便以凶手为视角,展现了他猎杀京子的场景;紧接着,杂志《桃猫俱乐部》的内容则让人大跌眼镜;至于后文中,警方将众多尸体从盛开的桃花树下挖出来的场景,同样充满荒诞诡异之感。而首都高速卖淫集团的所作所为,更是令人咋舌不已。

不过最为惊艳的,当属正冈则男与自己人格中的“瓶厚志”进行的数段对话,其中既有堕落的诱惑,又有不甘的挣扎,只言片语便将那种性错乱者的怪诞想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在创作这些内容时,作者为了避免读者情绪上的抵触,创作时有意加入了日本文化中的“物哀”元素,通过病态的花、凋零的花、残破的女儿节玩偶等元素对血腥病态的场景进行美化和修饰,使得原本容易让读者产生某种生理上厌恶感的内容,成功掩藏在了猎奇感之下。

然而无论是变格的描写也好,还是物哀的基调也罢,这些不过是作品所呈现给读者的外壳而已。倘若作品只有这样的外壳,那么它不过是一个空洞的猎奇小说罢了;而本作之所以能称得上惊艳,则是源于作者在误导读者的诡计设计上颇为用心。

为了将正冈则男杀害京子之事有效地隐藏在瓶厚志的连环杀人事件中,作者从多角度对读者进行了误导。

其一,作者有意强调二者在犯罪手法上的共同性,从而使读者不自觉地将案件进行“并案”。

譬如,书中特意讲述了瓶厚志用猎刀干净利落干掉救护队员的过程,可见他是一个很擅长用刀的人;而在开篇那段猎杀京子的场景中,凶手虽然用的是手术刀,但同样表现得“毫不犹豫”,因而读者很容易认为两处所讲述的,是同一人的所作所为。

其二,作者通过反复强调“常识”,让读者坚信凶手只有一人。

这里所谓的常识是指“如果是过路杀人魔或淫乐杀人这类的性犯罪,有共犯的可能性就很低了。据说外国的过路杀人魔或淫乐杀人犯大多是单独作案”。事实上,警方在分析案情时多次提到了以上内容,无疑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本书也“确实如此”的印象,却不料这正是作者的陷阱。

其三,作者通过展现志穗对正冈则男的私人情感,帮助其洗脱嫌犯的嫌疑。

由于志穗上大学时曾喜欢过正冈则男,甚至至今仍幻想两人可以走到一起,因而她在对对方进行评价时,往往掺杂了过多的私人情感。譬如,当正冈则男就京子的死表现得无比憔悴时,“她敢断言,他不是在演戏。……某些犯罪分子的确是天生的演员。……然而——正冈不是这种人。他是一有事就会自责的自我惩罚型,这种人不会撒谎。因为一旦撒谎,第一个崩溃的就是他们自己。这种人无法忍受自己的谎言。……——正冈绝对不是凶手。”

像是这样的分析书中不止一处,身为主角的志穗不断地向读者灌输着“正冈绝对不是凶手”的思想,为此她甚至不惜在对方被警方拘留时,帮助正冈则男找出警方推理的漏洞,顺利洗脱罪名。可以说,她以一己之力不仅“坑”了书里的那些“队友”,还“坑”了把她当队友的读者。

而以上误导的蓄力,则是让读者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落进本书最大的诡计之中:由于警方在首都高速上分别找到了左手、头部、躯干、左脚,唯独不见右手与右脚,但在南池袋PA事件中出现过一只右脚,因而很容易认为,那只右脚跟之前发现的碎尸,属于同一个人(即京子)。又因为发生南池袋PA事件时只剩下一只右脚没有及时丢掉,因而可以断定,无论是京子被害案,还是分尸后惨遭抛弃,都发生在南池袋PA事件之前,于是乎最终形成了“正冈则男不可能犯罪”诡计。

这个诡计最厉害之处则在于,直到瓶厚志的尸体被发现之前,整个逻辑与已知的现实都极其吻合,唯一的漏洞出现在瓶厚志迅速运走两名急救队员尸体这件事上。对此,作者甚至信心满满地将其一开始就摆到了读者面前,然后便开始不紧不慢地研究起凶手确定猎物的手法来,直到所有人都已经将这一点视为事实时,他又再度反转翻案,其所带来的意外感和震惊不言而喻。

因而同样以欺骗读者和分尸推理作品出名的我孙子武丸,在评价本作时称“论展开之妙,论不可能犯罪的诡谋,这个第二部是出类拔萃的”。但由于作者太早完成这个诡计的搭建,并且整部作品所融合的元素比较多,导致出现了“这个诡谋没有放在故事的中心”的问题。

故事的最后,伴随着志穗的枪声,这场宛若噩梦般的追逐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她身为诱饵搜查官的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作为系列作的第三部,作者将以听觉为切入口,为我们带来一场有关双胞胎的异案录,而在接下来的事件中她又将有怎样的精彩表现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