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锦集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锦集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一本由[英] 迈克尔·苏立文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6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一):一个真正对中国现代艺术核心价值再思考理解的经典之作

苏立文先生的学术成就享誉四方,这首先归因他在东西方文化.艺术机构以艺术家交流中作出的贡献。其次,他的见识既显示了学术研究的专业性,更因为在中国四方游历和广结好友的经历而生动丰富。更为重要的是,苏立文先生一生与中国夫人吴环女士携手共进,夫妇二人60年伉俪情深,成为史册佳话。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二):重创了中国文化最核心部分

第一部分 1900—1937 : 西方的冲击 20 世纪初叶,中华帝国处于极度衰败之中。1898 年一批改革派进行了 史诗般的艰难尝试,将中国带入了现代世界,并加强了国家力量,使它不再 成为外国扩张势力的无助的牺牲品。自改革派认清现代化即无异于西方化那 一刻起,他们就与被视为重创了中国文化最核心部分的外来文明进行着难解 难分的鏖战。 在中国人对西方美术感兴趣之前很久,他..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三):我爱吃小灶,不爱吃大杂烩

如题。

首先,对于苏立文教授编著这样一本蔚为大观的艺术史,我内心充满了敬意。作为艺术史,它包含了如此大的信息量,书中出现过的艺术家有几百位,涉及到的艺术形式与流派也是全面而丰富的。书中很多的材料都是一手材料,我们几乎可以想见,如果不是苏立文教授长期浸淫在中国艺术之中,以及与中国的艺术家的广泛交流之中,是不可能完成这本艺术史的。换句话说,这本艺术史,非苏立文教授而不可作,这是上个世纪的中国艺术史,也是属于苏立文教授的艺术史。

然而,这样的一本艺术史,就我的阅读体验来说,更像一道大杂烩,它内容庞杂,纷乱不堪,缺少内在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它更像是苏立文教授罗列出来的一个史料包,供人自行筛选其所需。苏立文教授自己也直言,本书没有理论,他本人更看重真相,有时候理论反而会使人远离真相,这似乎能够解释本书的这种“史料”风格。不过,若是作为史料供人使用,这本艺术史的准确度也需要打上问号。笔者本身并非艺术史研究者,但已有相关人士指出书中的一些知识性错误,这恐怕也是苏立文教授作为西方学者研究中国艺术而难以避免的疏漏。说到这,本书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显地以“他者”的眼光来审视中国艺术,因而在艺术内在发展的判定上、艺术风格的流变上做了比较浅显的处理,从本书几大部分的标题上也能看出来:1900-1937:西方的冲击、1937-194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1976:毛泽东时代的艺术等,作者行文更多的依托政治发展脉络,而不是艺术本身的发展情况,潜意识里将二者统合,缺少说服力。

我不爱大杂烩,但是我爱小灶。最终我选择把这本书当作苏立文教授与中国艺术相碰撞,与中国艺术家想交往的回忆录来看,加强这本书的私人色彩,同时为书中的艺术家故事涂上八卦的底色,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下咽了。尤其在本书的下册,有一套20世纪中国艺术家小传,读来甚是可爱,也可以扩展个人的知识。

以上。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四):【转】陈池瑜:中国现代艺术的壮丽图景——评苏立文《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

【摘要】苏立文是西方最早关注中国现代艺术,并向西方人系统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艺术史家。《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是他60多年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结晶,凝聚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此书分上、下两册,共62万字,附彩色和黑白图片几百幅,并附1800名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小传。《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不仅是西方人了解中国现代艺术的窗口,获得西方读者的好评,该书的中译本,也一定会受到中国读者的喜爱。该书为我们研究20世纪中国艺术史提供了一种新的眼光和方法,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借鉴。

【作者简介】陈池瑜 (1956.1—) ,原名陈嗣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美术学史》、《现代艺术学导论》、《中国美术史学理论研究》、《艺术文章写作技巧》等。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读后感(五):一部骨骼清秀的艺术史

配图:Shank

作者苏立文讲故事的能力很强。他用一种比较奇妙的语调营造了很随和的代入感,读上几页会不自觉跟着走。这也许和他作为亲历者的角度有关,但肯定不是全部,他的讲述有大局观。

书中体现的大局观,就是除时间线之外贯穿始终的政治影响力。苏立文比较深刻的呈现了这种人为的负面因素对中国艺术的推动及阻碍,相比之下,经济发展对艺术的引导更符合人性,这种脉络,在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越发清晰。

书写得不艰深,很难得。近当代艺术流派繁多,相关术语庞杂,评论者如果依赖专业词汇,很容易文字变学术化,虚头巴脑让人难进入。苏立文用很简单的口语把近百年中国艺术发展史表述得清晰明白,有功底。只是他记性不太好,有时会张冠李戴,把甲当作乙,小瑕疵。

作为艺术欣赏者,苏立文有自己的好恶。比如他并不讳言对岭南画派的反感,但仍能尽量保持客观去发现它的历史地位和传承价值。类似观点也在讲述农民画时有所流露,同样,苏立文也强调了这种集体化创作对艺术普及有益的一面,从这点看,他作为一名史家是合格的。

对于“星星画会”部分,苏立文的评价中肯、但也不太客气。老实说,这一段我看得很游离,只因严力是我多年的师长和朋友,这种关系带来的亲近感会妨碍我用局外人的眼光去打量他在其中的言行举止。

本书结束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艺术逐步将政治影响替换为经济导向,这当然是更正常、更合理的发展趋势,但并不值得欢呼。在我看来,潮流不可避免,但追逐潮流并以此作为艺术品的创作动机,其正当性应该被质疑。

本文配图是Shank为另一篇文章所绘,画的意味暗合了我对《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的总体观感,且用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