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玻璃村庄》读后感100字

《玻璃村庄》读后感100字

《玻璃村庄》是一本由(美)埃勒里·奎因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村庄》读后感(一):不是很喜欢~~

一群保守而愚昧的居民组织一场貌似很正规的法庭审判,差点冤枉一个外来人谋杀,最后打捞一辆陷入沼泽的车子从而破案的故事。

故事发展比较拖沓,高潮部分非常之短,介绍人物用了很多笔墨,看了一半还不知到底在干嘛。悬念设置的也不是很有新意,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

《玻璃村庄》读后感(二):十二怒汉

除去第一章冗长的人物介绍以外,全程无尿点,好似《十二怒汉》的既视感跃然纸上。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往往要提出与多数人看法迥异的观点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在这个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妥协以求自保,唯有坚持自己观点并付诸于实施的那些才是真正有信仰的人。

唯有一个缺点,欧美国家人名实在太过于难记,本书人物众多,记忆不同的角色着实花费巨大的精力。

《玻璃村庄》读后感(三):《玻璃村庄》(埃勒里·奎因)

看完好几周但因为懒一直没写笔记,实在也是因为小说其实很多时候看完也不知道能说点什么。重点放在程序正义的一本,刚好做完在看辛普森案的一些相关内容,所以就顺手记录下这本。

“进行思考的不是个人,而是群体。而昨晚的不幸事件表明,群众的思考能力是极低能的。你们充满了无知,而无知孕育惊恐。”容易让人联想起《乌合之众》,善良而愚昧的村庄,容易被引导的众意。

其他没什么特别好说的了,第一章真的很劝退,看来这个问题即使到非常后期奎因也没能克服。PS:并没有埃勒里的一本,看到一大半了还在等侦探出出场的我傻了。

再PS:“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后我们就会赶来,”哈克治安官说道,“狩猎愉快。”

——大概是个彩蛋。

《玻璃村庄》读后感(四):最好不注重它的侦探小说性质

与作者的国名系列和悲剧系列相比这本书的案情设计显然逊色许多,然而作为作者的后期作品,它在侦探方面的侧重与其经典作品相比本已大大减少,所以我认为从技术巧妙与情节跌宕方面来评价它并不公平。不妨把它看作是仅仅只是披了一层侦探小说的皮,当然也没有这么夸张,案情比起某些侦探作品来说也已经是胜出许多了。

一开始的冗长情节着实让我一阵好忍,再加上自己比较没文化,历史背景基本一片空白,很多地方云里雾里,只好强行往下推进。

基本上从死人了开始,渐入佳境,前面的啰嗦也证明了是在作铺垫。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情节,作为主角的这个人口三十五的镇子,从头到尾都给人一种不忍卒视的荒诞感。可是这种明明应该是令人生厌的荒唐的存在,又冲击性地带来超脱的美感。明明这些角色愚蠢粗鄙世俗又做作,充满了我们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最难以忍受的缺点,却又还是觉得,好像希望它一直这样存在下去不要改变,好像它就是寄托着某些情怀的世外桃源一样。

说得好像成为世外桃源的唯一标准就在于与世界脱节一样……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它与世隔绝这一点我才有了这么些乱七八糟的脑补和感慨。

总而言之,扮演故事中侦探一职的这个角色,在这镇上见识了什么叫乌合之众,他消沉地确认着自己的定见:人们就是没有理性没有秩序的,看看你眼前这帮人!谋杀案激起了镇民们巨大的愤怒,历史遗留的偏执让他们抵制任何外来的处理,一帮暴民要自己处理一个被踩在群体愤怒之下的流浪汉。书中的良心角色为了避免暴力悲剧冲突,假意屈服于群体性暴力的浪潮,顺应安抚着这股偏执而特地组建了实质上不具备任何法律效力的镇内自主法庭,让这些群众有机会展现他们自己所宣称的正义。

整个法庭充斥着捉襟见肘的拼凑感,审判过程处处显露着成见与违规,然而程序的执行一丝不苟,演员们的态度煞有介事,庭上暗中的算计与较量也从未松懈。这一切只能显得无比严肃郑重,甚至是至高无上;然而它又如此愚蠢滑稽,在一个法制已经比较完善、人权得到足够尊重的背景下,它无疑只是一个过家家。这样一个法庭审判,却是良心角色能够让正义最终得到伸张的唯一办法,它是全书荒谬感的最大来源,尽管这个镇子本身的特点也挺神奇的。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荒谬感,只会让人不停想发笑,却又处处深切地感到悲哀无奈,那是一种啼笑皆非的现实的感觉。

侦探推理的细节过程贯穿于整个法庭审判中,在我看来,全书的高潮也持续了这整个漫长的拖得所有人烦躁不安筋疲力尽的审判过程中。在兴味盎然地观看审判全程中,我不停地笑,笑点还变得越来越低。虽然这三十五个人中有很多我没什么印象了,但在作者笔下有不少角色的鲜明形象跃然纸上,那个混乱又严肃、正经又愤怒的气氛,也刻画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我深深折服于作者的吐槽,当其中一个角色的耳朵与精神饱受另一个角色折磨后虚弱地说此人的嘴好像腹泻了一样的时候,我足足笑了一分钟……此类槽点不胜枚举。

审判当然无法解决问题,侦探的大脑疯狂思考着,暴民们的愤怒已堆积决堤。当然呢,在最后的关键时候正义终于扬眉吐气了。群众们羞愧别扭傲娇地向被告表达了歉意然后四散逃逸回家,被告作出了鸡汤式的举动后欢乐奔赴前程,各种喜大普奔,除了死者生前太有魅力而让人很遗憾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侦探初出场的时候是一种被战争消磨了所有信念、茫然麻木的状态,至于这个破案过程有没有让他最终得到什么改变升华之类的,就不是我关心的了,我只是有点挺喜欢这个最初设定的,而且他在全书中时常流露的出戏感也非常萌,更强化了那种不可理喻的感觉。此外那几个良心角色很美,即便是在某些显得傻里傻气的时候,也让人心动。

从内涵上来说,感觉作者貌似表达了很多东西的样子,一会儿是战争的后果,一会儿是历史过去与未来发展,一会儿是自由与正义,一会儿又是人生的信念与教徒的虔诚,嗯,还有群体的非理性的可怕力量……所以究竟表达了什么我也不知道,而且这种理论性的东西对于一个没文化的人来说探讨起来太麻烦了,毕竟我只是想要自己不要忘了在读这本书时所获得的巨大快乐,在这么喜欢它的基础上,给它可怜的人气付出一点点微薄的精力。

最后,再次致敬给希恩镇,希望它继续自得其乐地像一片净土一样长存下去,不过我觉得十分有可能我的这种希望纯粹只是因为站着说话不腰疼!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