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读后感摘抄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读后感摘抄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是一本由苏小华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读后感(一):有一次是不是错了

第117页说领军大将军是尔朱天和

第113页说是可朱浑天和,总体来说写的很仔细。。。。。。。。。。。。。。。。。。。。。。。。。。。。。。。。。。。。。。。。。。。。。。。。。。。。。。。。。。。。。。。。。。。。。。。。。。。。。。。。。。。。。。。。。。。。。。。。。。。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读后感(二):北朝少数民族的武力+汉族世家的文化的融合

自从陈寅恪开创了南北朝史的现代研究,从魏晋到南北朝到隋唐这段历史研究牛人辈出,呈现繁花似锦的面貌,大分裂时期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是统一时代无法比拟的,各种元素的剧烈碰撞,既痛苦又闪耀,所谓融合莫不如此。也正是这个数百年的漫长碰撞融合过程,使得隋唐与秦汉呈现非常不同的气质。本书的五篇文章研究的是从北魏到隋代的北镇势力变迁,从北魏时期的六镇社会,到尔朱荣集团的形成,到东西魏的分裂,到东魏北齐的政局,到西魏北周的政治文化,到隋代的勋贵,北镇势力是贯穿整个南北朝的决定性因素。隋唐帝国源自关陇贵族,关陇集团源自八柱国八柱国出身北镇势力,而东魏北齐的核心层同样来自北镇,改变整个南朝命运的侯景更是北镇干将,可以说,正是北朝少数民族的武力+汉族世家的文化的融合,才形成了隋唐帝国的体系和特质,今天我们在博物馆所能看到的各种唐代三彩陶俑,正是这种文化特质的生动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北方草原一次又一次地冲击,让农耕的汉族文明万分痛苦,却又不断让文明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商周如此,秦汉如此,南北朝更是如此,即使近如元清,对汉族是屈辱史,却也带来疆域扩张等巨大的利益。如同前阶段我去河西走廊所看到的,荒凉的戈壁滩和沙漠没有经济价值,没有江南的秀美,也养不出江南精致的文人,但假如中国只有江南,没有西北的辽阔和粗犷,那也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

《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读后感(三):有一处明显的错误

虽然有一些结论是感觉稍显奇怪,不过总体而言还是有很多重要的发现的。不过这里有一处明显的错误需要指出。

在附录二《论骑兵战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中,在264页谈到有关魏晋南北朝战略决战人数问题。作者提出这样的数据,西晋到隋,323年间发生战役约有539次,其中单方投入军队十万人以上的战役约有69次。平均每年发生1.7次战争,平均每47年才有一次规模在十万人以上的战役。这里通过计算,应该得出规模在十万人以上的战役的发生频次是每4.7年,而不是47年。一开始我将此认为是校对出现问题,但是后来发现似乎是作者自己的错误未得到发现。

在接下来的265页,作者又提到西晋加上北魏孝文帝在位年数是79年,而其间集中发生了20次大规模战役,平均每四年一次,远远低于西晋南北朝每47年一次大规模战役的平均数。这句说明,如果作者一开始的结论是每4.7年发生一次十万人以上的战役的话,那么无论如何也不能说4年的频度远远大于4.7年的频度,可见47这个数字是作者的疏忽,是一处明显的错误,而不是校对的问题。

非专业人士,无法在专业问题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只是希望学术书籍更加严谨,一个小数点也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