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公正经典读后感有感

公正经典读后感有感

《公正》是一本由迈克尔•桑德尔 (Michael J. Sandel)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正》读后感(一):P182

契约的道德约束力来自两种不同的理念:意志自由和互惠性。然而大多数实际的契约都缺乏这种理念,如果我们与某个具有更高讨价还价地位的人打交道,我的同意可能并不完全是自由的,而是被迫的,或者在极端情况下是被强迫的。如果我与某个对我们所换之物更为了解的人谈判,这一交易可能就不是互获利的。在极端情况下,我可能被欺诈或蒙骗了...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处境大不相同,这就意味着会存在不同的交易力量和知识。只要这一点是真实的,协议的既成事实本身就不能保证该协议的公平性...

《公正》读后感(二):自由与社群

通过“让渡一部分自由权利”,塑造一种带有道德判断的共同体价值观,这令自由主义者非常忧虑——存在“强制个人接受他不愿接受的价值观”的风险。哲学层面,康德和桑德尔把自由主义论证到相对完善的程度。但实践中,自由主义的圆圈并不完美。人的复杂性超越了哲学层面所能论证的理性。因此桑德尔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了社群主义的价值观,弥补自由主义在实践层面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把社群主义视为对自由主义的补充,称之为“偏社群的自由主义”。总之,社群也好,共同体也罢,让渡自由的前提,还是自由,要尊重自由,对自由的得失一定要斤斤计较。没有个体的自由,就不存在社群的自由、共同体的自由。

《公正》读后感(三):翻译有点儿差失去了很多味道

看过这公开课的视频,再来看这本书的翻译,感觉翻译做的实在太差,估计是用google翻译的吧。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莫名其妙的奇怪,句子或段落不通顺时常存在。本来中国就缺少这种通识的教育课程,还要从外国人那里学习怎么思考与辩论,如果翻译都不做好,怎么能算是通识教育呢。英语好的人自然可以去看原版,但那也是社会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这类人平日也不乏对社会对政治对哲学的思考。而普通大众只能通过中文版来了解其思想和辩论了。所以中文版的翻译至关重要,要考虑到普通人对政治哲学的思考,至少应该做到通俗易懂,又不失风趣。自由,民主的启蒙思想教育一定要做好。如果给桑德尔的公开课程打分,我给9.5分,但是对于中文版的翻译只能给5.9分了。

《公正》读后感(四):公正

先接触到公开课然后才知道书,公开课看了一些没看完,然后书倒是完整看完了。要说为什么会吸引我看下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公开课的第一节就探讨了著名的电车难题,简直是人类道德纠结难题。。。影像呈现方式会更具象化,更生动,而且思维互动会更频繁速度更快,但个人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就比较有限;书籍的方式会把理论的东西说的更加详细具体,也给我们留下更多停下来思考的余地。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接收到了很多对同一话题的不同看法,感觉思维拓宽不少,了解到了很多新想法新观点,是自己不曾思考和考虑过的。总的来说,不是一本提供给你解决方式或者告诉你结果与定论的书,而是把各种思维可能都呈现出来,让你接受不同角度的看问题方法~有些地方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静下心来反复解读下。

《公正》读后感(五):能够让人读有所思的一本好书

《公正》置读者于精致而诡谲的道德困境,直面人生的困惑进而思索公正、自由、道德等一系列困扰我们许久的哲学命题,让人读后有所思、有所得,值得一读。

然而同大多数外文译著一样,翻译存在瑕疵,只举一例: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无知之幕背后的假想契约,并不是现实契约的一种苍白无力的形式,因而在道德上比较虚弱;它是现实契约的纯粹形式,因而在道德上更有力量。”(170页正文)

如果不是翻译上出了问题,那就是桑德尔故意留下一段逻辑错乱的文字逼着他的读者去练习选言推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