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的读后感大全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的读后感大全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是一本由夏志清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读后感(一):从矜持到凄凉

对张爱玲不熟,除了大学里选修中国现代文学时看了《倾城之恋》,其余听说的皆是她与胡兰成之间所谓的名人八卦。一直以为名人很远,何况成名于民国的张爱玲。然而,百余封书信中展现出的不是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而是一个矜持、柔弱,有着各类生活烦恼与一点儿神经质的普通女性知识分子。终于明白了她为何以世俗不能理解的的晚年生涯走过一生。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读后感(二):mark

初初收到该书还是很欣喜的,觉得应该既好读又能了解张爱玲的现实生活,读了几页却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毕竟,她是女神,我们怎么能眼看女神落魄、为五斗米折腰?所以,起初对夏志清十分反感排斥,公开女神的隐私,是种亵渎……

可是,当读完了整个一百多封信,反感的情绪却淡了。纵使夏的人格再如何,张爱玲也与之通了三十多年的信了,我们从信中看到了她晚年身体状况不好,精神极差,还要与牙医,虫患等等作斗争,某一次还被人撞倒骨折………这是一段晚年凄凉,并不光鲜的经历,在这世上,在异国他乡,不善交际的她是那么孤独,还有谁能陪伴她度过生命最后的那段时光呢?只当这鸿雁往来是种精神寄托好了。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读后感(三):补一则随想

前些天因为准备考试,并没有读完这本书,但是先行标记了,这次才算读过。

说起来是沉浸在他们那时的人和事中意不能平,但坦诚的说更多是联想到我们自身的经历,和我们能互相通信的人。

昨天是教师节,上次和老师祝节日快乐还是18年的春节,这次有求于老师,前些天我才又和他打了招呼,这次还要纠结于是否应该在节日问候,实在羞愧。

自己常自诩是老师,今年也确实教了几个学生,在教师节这天想到我的,也就只有一个人罢了,开心而又落寞了。

中学时期都还和朋友互送新年贺卡,像张夏一样。大学之后,是朋友少了?还是感情淡了?还是压根不把这些放在心上了呢?

另一则思考是,夏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发现了张爱玲的价值,以及巴金《寒夜》的地位。我在本科毕业前夕,有幸听北师大刘勇老师也对此发表看法,认为那些作家作品的价值,大陆自然也有人意识到他们的价值所在,只不过限于局势没人敢说罢了。

我想到的是,明哲保身是一种智慧,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勇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智慧都带着圆滑的色彩,既然选择在特定情况下明哲保身,事后又为自己辩护恐怕显得取巧,更不该去贬低其他人在那时的站出来。当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一种勇气。若并没有“不可为”的限制,出于人类的公义指出可能的真理所在,我认为是有识之士的责任,也不值得的标榜。但是人都所虚荣,谁有不希望自己unique呢?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读后感(四):每个人的每一面

一些人可能总活在他人的眼中,尽管和真实的他/她谬以千里。

譬如张爱玲。

在我看来,张爱玲作为一名才女,尤其是一名海内瞩目身世显赫情路曲折很堪一说的才女,大家对她的印象是绝不等同于那幢豪宅中的大小姐张瑛。尽管那个大家庭中孤独的小女孩其实一直活在张爱玲的体内。

作为文艺青年,看到的是张爱玲坎坷的情路历程,她与汪伪政府文化部要员胡兰成的那段婚姻传奇,为很多人津津乐道,仿佛这就是红颜多舛的最精彩的注解。

作为文学青年,看到的是张爱玲苍凉冷峻的文字,富有个人特质的文字,本人不凡的气度,文字背后透出的对人生和世态的注解,这会迅速让一名文艺文学青年沦陷于其中。

作为大部分生在80后的人,看到的是她的离群索居,一名大作家在异乡隐姓埋名的凄凉,曾经特立独行的才女晚年默默离世……一段民国传奇的最具象征性的闭幕人。

可是,一生是这么复杂,生活是这样多维度,以上不会是张爱玲的全部,作为众生中的一员,她定不会是飘如天上人。

还好,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角度,来看一名为大家所“熟知”的“公众人物”。

夏志清与张爱玲的信件来往中,作为友人的张爱玲平日的一面在普通通信中,她对搬家的诉苦,她的日常文学活动,她的《红楼梦魇》考据性的研究,渐渐清晰起来。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会读出一千种张爱玲吧!

感谢这本书,给大家带来了解一个人的另一面。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读后感(五):往事重演

我读张爱玲很少,《金锁记》匆匆翻过,《十八春》只看过电影电视。当年很红的《小团圆》和《红玫瑰与白玫瑰》也只不过为了敷衍她故而囫囵一遍。认真读过的,是那种倾向的《秧歌》和《赤地之恋》。胡适之先生盛赞的这两本,怕是更多因为立场而不只是文字,那种不仅没有黄油还没有什么的恐惧。处于作者的自尊,如若爱玲先生的确出于anti的心理来写,她所看重的更多的还是文字。她并不愿意呼喊,只是看到了就避开而已。

所以,她会和夏志强说“我写的不算什么?”如果真的是因为那种倾向而被记住的话,她可能是不愿意的。

绝不是那种国旗婊,你看她连胡兰成这种最终都不忘消费她的渣男都还是原谅了。一旦有了那么些资本,就超越了阶级的爱。

傻女人,好女人。

但是永远记得,她罩着米色旧毛线披肩在上海文代会上的疏离感和过港前赤色干部在鎏金手镯上划刻安检时的凄婉。那个时候,是谁告诉她要浮橹海上取道花旗,不晓得?倒是真做了字面上的海上花。

由是想起主动登机的梅校长,半道下车的陈寅恪,被安检的张爱玲,裹进胡风案里的苏青,躲在船舱里的马思聪,冒着枪击游过深圳河的倪匡。

那种见微知著曲突徙薪的第六感。

刘青山张子善之后谁是下一个胡适胡风俞平伯呢?我不晓得。

不过你听,滴答滴答滴。

-----------------------------------------------------------------------------------------

补记:后来,Gmail终究打不开了。

记不得哪位友邻说的,他们,已经不需要你们给他挣钱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