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和郎朗30年的读后感大全

我和郎朗30年的读后感大全

《我和郎朗30年》是一本由郎国任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郎朗30年》读后感(一):为啥看的那么不舒服

想了半天想明白了,这本书虽然目的是展示“我多牛逼我儿子多牛逼且看我父子一路牛逼金光亮瞎读者”,但在写的过程中一不小心还是暴露了作者那种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特有的那种“老子需要别人都给我死开”的恶心劲儿,那种为了一己私利肆意破坏社会固有规则,并以此为傲的抖机灵劲儿。

而本人非常讨厌这种劲儿。

因为自己天才儿子要练琴,所以墙壁单薄的居民楼里的邻居们就要忍受郎天才每天早上六点钟开始每日八九个小时的钢琴声。因为天才儿子要对付考试,所以某座更倒霉的居民楼的居民要忍受郎天才的彻夜练琴。

邻居都上门砸了,都报警了,还是没用的。因为他天才儿子要练琴。

而且在郎天才和郎天才的爹已经功成名就的现在,在天才爹回顾这段经历时,对自己当年如何胜利战胜上门砸的邻居和警察,依然在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得意的情怀,毫无对那些被他打扰,对他愤怒的普通邻居的歉意。

其他诸如用警察的公务摩托车每天送孩子去学琴咧,明明禁止家长进入的学校想方设法溜进去咧,在课堂外上课的时候大声指导儿子咧……

公德是个毛,规则是个毛,唯有我儿是天才,所以老子做什么都是可以原谅的。

作为一名非天才,我真不在乎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一个天才朗朗,但是我很在乎当我需要正常睡眠的时候,当我在遵守规则排队的时候,当我遵守秩序的时候,身边会不会窜出来一个朗爹。

所以中国少几个郎天才式的爹,真不是坏事儿。

《我和郎朗30年》读后感(二):槽点太多

之前有个书评已经写的很明白了,整本书的大意就是:我很牛掰,我儿子很牛掰,因为我牛掰的儿子有了牛掰的我之后更加牛掰。。。。。

买这本书其实是想看看从小坚持练琴的孩子的心历路程。之前刚看完的是李娜的自传,很惊讶地发现李娜用了14年才发自内心地真心爱上网球。

所以郎国任这本书是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不知道郎朗本人是怎么想的。但是的确感受儿子是活在父亲巨大的阴影和压力之下的。

在郎爸的眼里,他是个有音乐才华的人,他儿子也是天生就有音乐才华。为了培养好儿子,他们父子俩吃了很多苦,破釜沉舟过每一天,绝望中不放弃,虽然很难过,但是熬过了就有转机。

这过程中遇到的不好的人,遇到了给自己帮助的人(都毫无例外地交代父子俩成功之后是如何回报对方的),郎爸穿着自己的警服,和校园保安各种作战为了能进去听听大师的课。然后到了美国语言不通完全没辙了。其实看到这里,心里还是非常不舒服,这些事情的确可以表现了作为父亲对孩子的关爱,但另一方面,尤其是郎爸在回忆这些违规行为时,还是带着一股自豪的。很明显的成功了之后,之前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确的。我不喜欢这种自以为是。更何况,作为父亲,他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你可以为了自己不断地违规视规章制度无物。

当然你也没有办法无视这个家长为了孩子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很大程度上,我觉得郎爸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去培养孩子,说白了就是通过孩子来实现自我,这点中国父母的通病,没法批判。

至于郎爸逼孩子吃药跳楼这些,已经被吐槽无数次了。从后来郎朗逐渐长大想要拜托父亲的压力就可以看出小孩早就不满了。但是我相信,郎朗还是不会后悔那些艰苦的岁月,当他成名之后。

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郎爸在考虑儿子的恋爱对象时,“郎朗该找什么样的女朋友?”给出了三个选项:1,政治家的女儿,比如总统的女儿(还担心政治家犯错这段婚姻会连累自己的儿子,“再说政治家和艺术家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距离);2, 找个大财团?“可是郎朗发展到今天,很大程度上,也不需要什么财团的支持。同时艺术和商业也有距离”;我们又考虑过外国的王室家族。主要是文化差异太大。

什么叫自以为是?什么井底之蛙?

郎家父子的择友观就是最佳的写照。

倒是现实中,郎朗从来没有和以上的三者有过任何交道,反而一些八卦娱乐说到郎朗不过是和一些小明星有传过绯闻。

平心而论,我对古典音乐一窍不通,我没有资格评论,但是看到的的确确郎朗在国外和那么多牛掰的音乐人,音乐团队合作,不得不承认,如果真是是个二流子,那些专业人士他怎么忽悠得到?这点不到我们不客观地承认。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虎妈的那本育儿经的书。

《我和郎朗30年》读后感(三):每个成功的人都不简单

如果不是近期的变动,虽然这变动不如人意,却让我接触到了这本书—《我和郎朗30年》。其实一直以来对郎朗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那一点点认识,曾心想这个人凭什么本事出名,凭什么能大红大紫。看完这本书后一切都如拨开乌云见艳阳。

这本书的作者是郎爸——“郎国任”,以父亲的角度记录郎朗这么多年的走过的路。人们常说每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个人,那么郎朗的本后就是他的爸爸。一位把培养自己儿子当做事业的人,一位爱子情深的父亲。

应该说每一位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天才,但是最后能真正被世人称颂的却是凤毛麟角。能发现孩子的天赋并加以培养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要用正确的方式。郎朗出生在音乐世家,父亲本来就是很好的二胡乐手,只是因的才耽误了。郎朗从小就受熏陶,并在很小的时候表现出了兴趣和与众不同,对声音尤其是音乐特别敏感,特别敢兴趣,于是郎爸开始有意培养。

这让我想到一个人的成长与他的环境密不可分,尤其是家庭环境。也许其中的天赋就是深藏其中。仔细回想,我们小时候肯定都做过很多让人刮目相看的事,也许那里就埋藏着你的潜能。这需要分成敏锐的能力才能发现,发现它们的有可能是你父母、老师、朋友,当然也有可能永远无法得知。

郎朗的求学之路看似一帆风顺,却也遇到了很多波折。郎朗和父亲两人闯荡北京求学,开始的那年特别艰难,郎爸为了孩子学琴并未找工作,花费全靠以前的积蓄和母亲在东北的工资。他们来北京是为了去中国最好的音乐小学—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却因为不被老师认同差点未能进入。在那段时间父子备受煎熬,异乡的孤独,生活上的无助,看不到希望的压力,那是一段难走的路。但是两父子却不轻言放弃,一直坚持,哪怕双方因误会大吵一架也没有放弃的念头。终于迎来了转机,遇到了欣赏他们的老师,终于可以在中国最好的学习音乐的地方。这成为郎朗的第一个转折点。有了名师的指点,水平开始快速提高

另一次是转折是长达两年的等待,那时郎朗的技艺已经相当高超,并且已签约知名经纪公司。可惜的事一直没有亮相大场面与大乐团合作的机会,那才是作为职业钢琴家应该走的路。对于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来说绝对是煎熬,但是他们没有消极等待,而是积极争取。在平时刻苦练琴,磨练技艺,领悟心法。只要有机会演出,不管出场费多少都努力去演出,每次演出都获得极高的赞誉。终于经过将近两年的等待与蛰伏,一个机会降临,与著名乐团合作。郎朗在那次演出中大放异彩,赢得所有观众的心。从此郎朗的职业生涯开始步入康庄大道。我想郎朗的成功不是偶然,从他付出的努力,从他坚忍不拔的意志就知道成功只是时间问题。郎朗时刻都在准备,当机会真正降临时才能抓得住。

看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不是郎朗,而是郎爸,一个可以称之为伟大的父亲。郎爸是一个有魄力的人,一个有眼光的人。他一生中作出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把培养郎朗当成自己的事业,他至始至终都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成功。郎朗在沈阳学琴时,他听说要想提高水平要去北京。他并未多想,毅然决然的辞职,带郎朗去北京。当时他可是手捧铁饭碗的人民警察,在体制内有着稳定的生活,有赏识他的领导。可是他还是做了,在许多人看来这是疯狂的,哪怕是至亲的人也是难以理解的。在郎朗的关键时刻郎爸总是能帮助郎朗作出正确的选择。在是否提早出国留学时,他没有留恋国内。在国外选择大学及导师时,没有因为人情儿放弃最好的选择。在为了更好发展必须改换经纪人时,没有半点犹豫。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魄力绝对不一般。书里有句话他说的好“人到了一定时候,该上哪儿就上哪,该出手时就出手”。对自己的想法,对未来应该如何走一目了然。我想这是源于对未来的把握,这是源于对实力的自信。人生就要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该出手时就出手。

回想这些年的一些事,总是在犹犹豫豫中断送,在患得患失中错失。如果一切还能再来的话,我想我将不会有任何迟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