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论语读后感摘抄

新论语读后感摘抄

《新论语》是一本由孔门弟子 / 钱宁 重编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论语》读后感(一):期待

文化整理的工作一直就是学术和思想得以进步的关键。很高兴在现在有人开始做这项工作了。

《论语》其实在形成之时应该是有一定的体系的,不过有些并不系统。要尽可能地开发出这些传统儒家经典的价值,重新编序和挖掘、阐释这部语录的工作必不可少。

《新论语》读后感(二):在三联书店买了这本书

店员说是最后一本了,封面是黑色的,所以一磨了就显得很久,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想看看书上说的特点。

关于本书

重构的经典 以孔子的思想脉络重构《论语》原文,不增不删一字一句,令孔子思想的逻辑和深刻直接显现。将孔子和弟子的言论分列内编和外编,保持了孔子思想的纯粹和完整。

文本的新意 仁为核心,孝悌信为呈现形态,礼为外化形式,学习和修身是求取途径,治国和处世是实践方式。孔子抨击时政、评论人物,则如案例教学,旨在让弟子学习如何在事例中评判仁。

人人都能读懂 重编者认为,《论语》没有经过孔子亲自审订,只是一部未经整理的课堂笔记。重构后《论语》变得有主题、有论证、有展开、有层次、有案例;成为无需繁琐注释、人人都能读懂的经典。

《新论语》读后感(三):应该精读的经典

在书香节当中,汪洋提到了《新论语》这本书,提起了我对看这本书的兴趣,因为好的东西值得一看,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给我看到,马上就借了回家看,断断续续,上周六才看完这样书,不过我对于这本的的和第一个感受还是很深,究竟是如何之深,我暂时还不知道用什么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只可以讲那是一种经典,是一种东方哲学的经典,有关于精神心灵层面的。我觉得很好。其实我们的老祖宗,还有很多很好的哲学思想值得我们这一个年代的人细细阅读的。书中最多讲的就是“仁”,其实这个理解起来,确实需要多方去渗透,只是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还是有很多处世的经验值得借鉴。如“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尊重别人的个体生命。

总体来讲,绝对是一本再次多次回味的好书,我决定再结合《弟子规》,临睡前再细读。

《新论语》读后感(四):论语与毛主席语录的区别

这两者最显而意见的区别大概在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白话文吧?

最近看过杨伯峻释注的论语,也看过这本新论语,也就在此一并总结感想。

私以为本书新论语最有价值之处是它的序言。序言中提到康德与黑格尔对于论语和孔子的评判,认为论语不过是一些教条,没有思辨,没有论证。这正是中国家长和中国统治者所乐于看到的。就是从来不告诉你为什么,只告诉你去干什么,当然更不可能建立论证一个观点的逻辑体系。

而且论语二十篇本身就是杂乱无章,每篇连个主题都没有。

新论语的作者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把原书重新编排做成一个有主题有逻辑体系的书。他认为论语是以仁为核心观点,其它都是对于仁的描述,仁的作用,以及如何学习和实践仁的理念。作者的这个做法确实令我耳目一新,从阅读本书的过程我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至少对于论语的框架一下子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阅读一本书最为看重的体验。

然而这样一个角度去看论语,它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要仁,仁为什么就是对的。也不懂为什么需要礼,而且还一定要那么复杂的礼。

当然亦不得不承认,毕竟孔子也总结了许多的人生经验。那些所谓圣言也必定有可取之处,用来帮助我们的实践,特别是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问题是,对于每句话,大家也不过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各取所需罢了。因为论语也从未告诉你它每句话说的是什么呀。

残篇断句,没有前后文的话,你真觉得能看出什么微言大义吗?

《新论语》读后感(五):孔夫子选女婿

昨天晚上这个事情,还蛮搞笑的。

大概八九点,某个靓仔发过来一段话,问我怎么看。

看到后面小半句,哎!孔夫子选女婿,这个我熟!

不就是XXX事情后,孔夫子把他兄长的女儿安排给南容做老婆。出自《论语》某个篇章!

我昨天刚看过!(此时我还没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基于对“XXX”这个事情,孔子对这个小火鸡很满意,然后……

(当然我有点小疑惑,为什么是孔子来主持这个婚事而不是由他兄长?网友资料说当时他兄长已经过世了)

然后,我赶紧打开手头的《论语》。

???

怎么回事?

虽然结果一样,但经历不同?宇宙相同,历史不同?

基于先看了白圭,我的出发点首先是南容讲了“邦有道……”这个观点,然后被孔夫子赏识。那这句话怎么理解?

如果把“道”理解为老子那个道,不太合适。我倾向于理解为古代管理范畴以及管理(类似“北海道”、“道地药材”),意思是国家有做划分管理(或者说详细的行政管理)。

道:<名>古代行政区划名。唐代初年全国划分为十道,道下辖州。明清则在省一级一级行政区域下设道,道下辖府,其长官就称为道或道员、道台。(时代不对??)

废:<动> 舍弃;停止。《齐桓晋之事》:“然则废衅钟与?”,“陈情表:“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这样整句话就是:国家有详细的管理,就不会停止这种做法(因为对管理层有好处);国家没有过度管理,民众就会免于管理办法产生的伤害。

——这个理解是基于:看《老子》,老子表示过度管理对百姓伤害的理论;看《国家的视角》,作者分析上世纪的苏联、美国、非洲等地开展大规模人为干预的集体农业的失败的案例。

所以,孔子对南容的赏识基于他了解到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和巨大影响力,如果出任仕途必须谨小慎微。这和孔子和老子对统治者的要求如出一辙。

……没过多久,某人就说,这句话是孔夫子评价南容这个靓仔的吧……?

我赶紧查了一下“邦”的意思。

果然,邦可以作“邦彦”——优秀人才。这个人有才华才干做好事的时候,不会闲置(人尽其才);这个人如果做坏事,百姓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害……

不过如果“邦”还是以国家来理解,就是:

国家太平,有用武之地(为国效力);国家动荡,也可以让自己和家人免于危难。

一句话搞出3个版本,幸好“神”是相同的,能屈能伸,能长能短,能高能低,与龙相近。——这么评价确实是一个优秀女婿的标准。

最后鉴定,两句话是出自不同条目。一个是公长治第二条,一个是先进第第六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