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兰西第一女杰》经典读后感有感

《法兰西第一女杰》经典读后感有感

《法兰西第一女杰》是一本由John S.C.Abbott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兰西第一女杰》读后感(一):个人感受

如果单作为一篇译文,我想应该是不错的。

但在读者的角度来讲,书中的一些句子实在是拗口。读起来费劲。

前3章基本上很少有Jane 参与的具体事件。大部分都是在讲她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还未读完,凑合着看吧。

《法兰西第一女杰》读后感(二):只能当作小说,而非传记

对我而言,只能说是还行的小说,完全称不上传记。

毕竟原作者是十九世纪的美国人,他去世的时间距离现在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差距。

他对于史料处理就很类似茨威格——把史料当作故事元素,揣测并深入传主的内心。但缺乏茨那种高屋建瓴的洞察力,既抓不到时代洪流的凝聚点,也没能构建出一个帮助认知法革的框架,全书仅能当作一个悲剧女性的逸闻去阅读。

作者笔下的罗兰夫人就是一个自尊有情操的女性。她在大革命中扮演的角色,又只是一个热情而聪慧的女主人。钟情宴会、许多议员都来她家吃饭,在沙龙上发言,甚至罗与丹都为她魅力所倾倒;夜晚又负责帮丈夫起草演讲稿,整理思想。但这样的女主人形象让我感到不信任,老是有种言情小说女主的感觉。最能建立起罗兰夫人形象,还是她自己笔下的辩解,而非作者的描述。

甚至可以说,作者只是在为罗兰夫人的名言名句名篇,做故事上的注释。塑造出一个泥沼的洪流,将罗兰夫人这朵自由的白莲花淹没。

而作者的史观,应该说不愧是美国人吗?我觉得蛮符合《通识读本》里修正主义的定义。倾向于否定法革,强调路易十六有药可救,对封建王朝的描写仅有贵族奢靡,但写到法革的雅各宾与民众,只剩下暴力与恐惧。

我本来想通过这本书,认识一下吉伦特派视角的法革,结果还是蛮失望的。而作者所处的年代以及史料的处理方式,又让我对书中细节的信任度不是很高(躺)

《法兰西第一女杰》读后感(三):传奇的女子,不完美的历史

这本书如果严格的说是一本历史小说,而非传记,更非历史著作。不过考虑到国内对罗兰夫人的介绍还处于民国的水准。自从梁启超的《法兰西第一女杰》在《新民晚报》上介绍,引发了中国的罗兰夫人热以后,对罗兰夫人的介绍就止步不前。 当然也有从苏联翻译过来的罗兰夫人的文章,但是个人觉得还真的不如梁启超的水准高。

后来我们走上了commuist的道路。这种bourgeois的温和派自然被唾弃了。法国大革命史的主流传统史学也不喜欢罗兰夫人吗。在他们看来,罗兰夫人多半是个自以为是的女人,用丈夫的名义到处参与政治。毫无宽容之心,争权夺利,硬生生地把温和派的丹东推动了山岳派和罗伯斯庇尔一边。吉伦特派也是够无聊的派别,先是不现实地发动战争,把民族主义给激发了出来,然后却一再压制人民被鼓舞的民族情感。

罗兰夫人被人记住多亏了她的临终遗言,如果不是这句说的如此感慨。生于自由,死于自由,不受束缚的自由最终将毁灭一切。大概罗兰夫人早该被遗忘到尘土里了。

我所看到的罗兰夫人传记多半来自英美国家。自是因为罗兰夫人在他们的情感里还是19世纪法国文人笔下的光彩夺目的女性,而非左派历史学家眼中无聊自以为是的女人。

我不该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本书,如果非得说一句是,这本书真心把罗兰夫人吹捧上了天。有很多基本事实,既不清楚,也不明确。而且为了把罗兰夫人变得更传奇,写了很多夸张的故事。比如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的斗争开始的时间,又比如吉伦特派中的矛盾,罗兰夫人明明很不喜欢韦尼奥的,这本书居然能把写成惺惺相惜的朋友倒是不容易。

不过罗兰夫人的审问笔录真的很有意义。可以看出这是个怎么样的女性。的确文笔优美,感情动人,心思缜密。

ps: Madame Roland, Makers of History 原来的标题 不过大概是追随梁启超以来的传统吧....所以还是法兰西第一女杰....更像是小说吧....罗兰夫人或者吉伦特派被渲染的过分美好了......

忘了最值得吐槽的是....罗兰夫人的是马侬啊.....名字都被英语化真够神奇的....

《法兰西第一女杰》读后感(四):短暂也可以绚烂

温柔典雅,

拥有最动人的美丽,

却无法掌控短暂而脆弱的生命。

一切美丽都如花朵凋零,

但,那一缕永远无法抹去的芬芳,

却是短暂存在与尊严的最完美诠释。

短短39年,生如夏花般绚烂,在暴风骤雨般的革命风潮中凋落,却给世人留下无限怀念,这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最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吉伦特派灵魂人物——罗兰夫人虽然短暂却异常绚烂的一生的写照。

通过本书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美丽而有思想的女孩的成长历程:幼年时出生在一个雕刻匠的家庭中,从小就展现了她过人的天赋:从小对于知识和书籍如饥似渴,尤其喜欢传奇文学、传记、历史、哲学、道德论文等书籍和文字,让她幼小的心灵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那些使人心智成长的文明成果。因为出身的原因,雅娜(罗兰夫人结婚前的名字)从小就对傲慢的贵族阶层有着天生的敌意,甚至在她仅仅15岁的时候就思考着君主专制主义的弊端——为了纵容少数人放荡的享乐而使得百万人挨饿。

随着雅娜与罗兰先生结识到最终成为罗兰夫人,雅娜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迅速的融入到政治中,并且成为罗兰先生政治生命中最有力的支持者和同盟军,罗兰先生从亚眠的制造业督察员一路走到了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议会内政部长,整个过程中都贯穿了罗兰夫人的智慧和帮助,甚至很多以部长名义发出的公文都是直接出自她的手。

而在吉伦特派与雅各宾派都为了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各自为战,最终代表社会最底层的、呼吁彻底毁灭这个时代王权的雅各宾派成为了胜利者:他们发动了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以暴力方式走向了夺取政权的道路,也将曾经的同盟伙伴——吉伦特派——推上了断头台。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约有一万多人死于没有审判的屠杀,从书中的描写看其情景惨不忍睹,疯狂的人们已经把生命当成了一个玩具,把杀人当成了一种娱乐,甚至连孩子都加入到杀人游戏中,他们被称为“撕咬贵族的小兽”。杀红了眼的平民没有办法可以制止,甚至很多人希望从坟墓中把过去坐在法国王位上最专制的国王重新唤醒,来驱赶世上一切专制中最可怕的专制——暴民的专制。

罗兰夫人作为吉伦特派的最核心人物之一,自然成为这场政治暴乱的受害者,她多次放弃了可以逃走的机会,从容的走上了刑场,用她短暂的生命警示了暴力革命,1793年11月10日,39岁的罗兰夫人在临行前留下了那句千古名言:“自由啊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为后世的人们留下非常优秀的思想遗产。已经成功逃亡的罗兰先生听到妻子死亡的消息,毅然决然地自杀了,他留下了这样的话:“在听到我妻子的死亡后,我无法在这个罪恶所玷污的世上再活一天。”

罗兰夫人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平等、自由、博爱的新世界,因为她的努力,她被列入最著名的法国女性行列,也被称为“革命期间最高贵的女人”,她的精神鼓舞了无数人们更加勇敢、更加坚定、更加理性地投入到革命事业中,也因此罗兰夫人一直活在大众的心中。

《法兰西第一女杰》读后感(五):罗兰夫人传读后

四星

文学性大于传记性,传奇大于历史,作者怀着对罗兰夫人的美好崇拜,华丽铺陈把女神捧得非常之高,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交代的反而乱了点,历史不太清楚的需要借助书之外东西来填补(我就是这样滴)。现在读书初衷与原来有了变化,滋养心灵的需求大于单纯的知识收罗和打卡。历史可以不详,感受大于知识,记录几段印象最深刻的:

青少年时期:13岁的雅娜被带到凡尔赛宫,华丽的殿堂,尊贵的王室成员,复杂盛气凌人的礼仪……小姑娘没有被盛大的宴会和华丽的宫廷吸引震撼,反而带着谴责和批判的眼光注视这一切,轻蔑那些卑躬屈膝的大臣,悲悯这些华丽的王室“假人”,激荡起无限哲思。忍不住代入,如果是我恐怕也一样,被刺痛进而内心呼号平等和自由。

她婚后进入政治时期:罗兰夫人随先生曾在拉普拉蒂尔乡间度过了五年,那段关于乡村沙龙活动一开始的描述也很动人,一天从操持家务和对女儿的养育教育开始,有条不紊的管理家庭生活,午后准备晚宴,傍晚的乡间散步,晚宴后沙龙旁的扶持,最打动人的是她在工作台边做着家务,听着那些高谈阔论,忍住不参与却鲜明的形成自己的政见,实际上承担了罗兰先生的重要发声,晚间帮助他完成著作。一个强大的女性不会为生活所累,她会扎根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罗兰夫人曾冒危险救下当时摇摆不定的斯庇尔伯格,而后者却最终把他们送到监狱并处死,罗兰夫人后来狱中写到这一段:如果斯庇尔伯格回忆起这个夜晚,回忆应该比刽子手的斧头还要冰冷的袭向他的内心……写的好爽!

她进入政界后有段话很有滋味:那是一个黑暗的时期,但人们是如此陶醉于饮啜荣誉和权力的兴奋剂,结果那些喝过一次的人发现,所有的饮料都很陈腐乏味。历史是人物造就的,同样人物也在历史的背景中被造就。作者对罗兰夫人的崇拜无处不见,“勇敢的建议、敏锐的劝告、机智的应答、偶尔使用的尖锐讽刺、深沉热烈的仁慈、持之以恒的乐观、诚挚热忱的博爱、无人能及的出色口才……”她在罗兰就任内政部长被国王忽悠后,说了一段话:……相信人的本性吧,它们从不会欺骗我们……如果所有记述都是事实,那么这位女性无疑是高贵卓越又极富智慧和哲思,的确担当得起后世所有的美名。

这本书后半部分写的比前面精彩得多,两派斗争进入白热化,恐怖的法令,血腥的屠杀……有物可言胜过堆砌的赞美,在强烈冲突中屹立不倒的女性形象,显得特别威严、丰满。

路易十六被投票推上断头台那段也很精彩,两派的暂时一致,马拉的“乌合之众统治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段历史中还有一段比较动人的情感,比佐(Buzot,更多翻译为博佐)和罗兰夫人。他们无可救药的爱上对方的灵魂,成为彼此灵魂世界的全部。萝兰夫人骄傲的放弃了乔装逃亡乡下避难的机会,被捕入狱后更是拒绝出狱和越狱,为的是用死亡来消灭肉身,把灵魂奉献给精神爱人:“如果他们审讯我,我会用一切手段来维护丈夫的声誉,这是我对他的悲痛的补偿。但是对于你——当我在这里孤身一人时,和我一起的只有你。我的被捕,让我能够将自己作为牺牲奉献给丈夫,同时与我所爱的人结合。多亏了刽子手们,让我的义务和我的爱情能够并行不悖。”“锁链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东西,它让我能够用我的整个身心来爱你,每时每刻地想念你……”罗兰夫人死后四天,避难的罗兰先生尸体被发现,他听到罗兰夫人被处死后也自杀了。半年后博佐也被发现死在了波尔多山区。

一些启示:拥有信仰、战胜痛苦,接受命运并改造命运,不屈不挠的意志可以改天换地,爱是最大的信仰……

2018.5.16促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