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健全的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健全的社会》的读后感大全

《健全的社会》是一本由[美]艾里希·弗洛姆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3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健全的社会》读后感(一):这段话很心理学

摘出一段最喜欢的

"我对异化概念的阐述,我从心理学角度对异化造成的心理后果的说明,也表达了这种观点;人退回到接受倾向和市场倾向而不具有生产性的性格倾向;人丧失了自我意识而依赖于他人的赞许,因此他趋于求同,但他仍然感到不安全;人感到不满、厌倦和忧虑,他竭尽全力来补偿或掩盖这种焦虑。人的智力表现卓越,人的理性则退化了。从人已有的技术力量考虑,他正严重地威胁着文明的存在,甚至人类的存在。"

《健全的社会》读后感(二):要共情,但不能过于共情

得共情,才像个人,本也是本能。婴儿就用镜像神经元察言观色。只是一路负反馈,压抑了人性,成了狼性。共情是把别人当人,而不是牲口或机器、npc。一般讲某某人有人情味,以人为本。 但不能过度共情。过度共情指的是病态的敏感。过于关注、敏感、讨好、病态的自恋超能拯救意识,不能抽离。也是人格不健康的一种表现。人间各种腐毒,人格不成熟过度敏感的人容易被毒化,后果堪忧。人格独立,课题分离,是个长期的成长的过程。 即,既不做狼,也不做病人,做个健康的人。 读了一两百本书心理学,才知道世上没有幻想中的“积极”心理学,只有健康心理学,即人本主义心理学(弗洛姆、马斯洛)。健康了就积极,而不是积极了才健康。

《健全的社会》读后感(三):病没看好,就急着开药方?

两年前弗罗姆的《逃避自由》是我的启蒙书,这本并没有走得比前者更远,反而写得更庸俗了。看前面的部分还以为他有野心写一本20世纪资本主义版的《文明及其不满》,但后来他完全扔开了精神分析,也回避了形而上学的讨论,直接用陈腔滥调(至少现在看来是)去分析经济政治,还像个政客那样花了一百多页去写他对社会的“建议”。他反复强调的不过是庸俗化的康德哲学(有趣的是从没提到过康德,也没提到马克思以外任何哲学基础),兜售社会主义普世价值观,在这一点看来,表面上反美国的他思考方式还是相当地美国的。

近期看的两本美国人写的书也有这些特点:不用艰深的语言,着力写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快准狠地影响一般读者。或许这是我读得太少的偏见,但读完这本书这种偏见进一步加深,曾经的偶像要被我拉黑了。比起简单粗暴的美国分析哲学我还是更喜欢“故弄玄虚”的欧陆哲学。

《健全的社会》读后感(四):爱的能力

当代人的问题在于

被塑造成接近机器人的状态

人的成长为了可售性

人变成了商品

计算的幸福 可交易的关系

人变的趋同才可以在标准化的世界求同

但是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独立的能力 做自己的能力 自我感觉 没有了

人人理智却又冷淡自私

世界没有了温情

人的成长 最终检验的是爱的能力

我有这种能力吗?

我能发展这种能力吗?

《健全的社会》读后感(五):健全的社会

1.狭隘的爱国:人们通过归属于一个国家来获得身份感,但也因此对本国和他国产生不同的态度,在弗洛姆看来,这是损伤人的理性的,即人用部分理性换身份感、安全感。

2.社会性格:人被社会塑造一种能适用、促进社会发展的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会让个人无意识地但一定按照社会所要求的模式行动。比如:现在人们的社会性格是迫切想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努力工作,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补充一下:社会性格并不会让你意识到它的权威的存在,他是一种无形的权威,伪装成个人的自主的能动的选择。即虽然是社会性格让你这样努力工作,但他伪装成是你自己为了自己的人生:未来主动的努力。

3.量化与抽象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而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就是依赖不断发展的抽象能力。比如:一个人,这个“人”是指普遍的人,而不是这个具体的、独一无二的人。

4.物的交换价值高于使用价值。买玫瑰花并不是为了买玫瑰花的漂亮,而是因为玫瑰作为一个具有交换价值的美丽的商品。所以有人说: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