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设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人设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人设心理学》是一本由[美]基拉-安妮·派力肯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2023-4-3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设心理学》读后感(一):用心理学写人物:让TA出乎意料又理所当然

合上一本书,心还沉浸在主人公的命运里;走出影院,眼还在为某个角色含着泪。如此打动人心的故事,究竟都是怎么写出来的?

这是一个写作者都会关心的问题,我很幸运地在《人设心理学》这本书中找到了它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基拉•安妮•派力肯博士,是拥有25年影视行业经验的作家、剧本顾问。作为一位实践型的作家,她在自己丰富的创作经验中提取与心理学相关的精华,为编剧、作家、故事创作者们提供了一本关于人物塑造的工具书。

书中说,人物塑造是任何叙事媒介的核心。因为人物是我们共情的对象,只有通过人物,才能带领读者和观众进入虚构世界,去审视自我,审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而人物塑造技法的关键,则在于洞察人心。

想要洞察人心,就一定要探索人的心理基因。书中以《傲慢与偏见》《哈利·波特》《阿凡达》《指环王》《权力的游戏》等经典小说、影片为例,引用人格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叙事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拆解出塑造人物的底层逻辑。

比如,塑造主人公和配角的方法肯定是不同的,英国作家E·M·福斯特为此提出了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的概念。主人公应该是复杂的、能够出人意料的圆形人物,而配角则是只具有某一特质和思想的扁平人物。

那么,怎样让主人公圆起来、让配角扁下去呢?作者引入了心理学的“大五”人格概念。

一个完整的圆形人物,要从人格的外向性、亲和性、可靠性、情绪稳定性及教化等5个维度去塑造,当其中一两个维度的得分极高时,主人公便从人群中脱颖而出了;而一个扁平人物,则只需重点表现某一两个维度的特质。

人格的每个维度分别有6个层面,5个维度一共就是30个。如何通过这30个层面塑造并评估角色,书中通过案例、表格分别做了详细讲述,在此基础上,又介绍了借由人格的光明三角和黑暗三角来创造更复杂角色的方法。

书中还分析了不同人格的对话特征,讲解了如何通过人物动机塑造故事、如何通过高峰事件或创伤性事件推动人物转变、如何通过6种情感弧线搭建故事结构、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环定位次要人物等具体的实操方法。

原来,想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把故事写得行云流水,是有这么多具体方法和工具的;原来,用心理学来塑造人物、虚构故事,是可以让一切出乎意料而又理所当然的。

《人设心理学》读后感(二):一书在手,人设不倒|《人设心理学》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追得还满开心的爽文,后期主角好像被换了一样,前后性格差了很多。

先期还傲娇得很,很冷漠的男主,后期突然就大彻大悟,变得阳光又体贴。看得人一脸问号。

分明是被重点渲染的男一女一,人气却没有给人感觉真实的男二女二来得高。

其实,这些感受,主要是由人物的设定转变太突兀,或者和前期设定变化太大带来的不适感引起的。

那么,怎么能够让自己笔下的人设不塌呢?《人设心理学》(副标题《用心理学塑造故事人物》)告诉你答案。

《人设心理学》的作者基拉•安妮•派力肯博士是作家、剧本顾问,拥有25年的影视行业经验。转型做编剧后为诸多独立制片商提供原创剧本,并担任剧本顾问。可见作者丰富的实践经验让她不仅仅从感官上,还从书写中掌握设定人物的技巧。

这本书采用了12个模型,54个表格,把经典角色作为例子,告诉读者如何理解这些模型和表格,方便读者实践。同时,书中每章还有总结,读者阅读和回看的时候随时可以抓住重点。

就像很多工具书一样,这本书中的八个章节各自独立,让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跳章阅读或者直接按照顺序阅读。书中涉及了人格维度,不同人格的对话特点,人物动机变化以及如何让读者和角色共情。

书中内页实拍

就像人物转变,每年都会遇到几部甚至是十几部转变特别硬的片子。关于这部分,《人设心理学》中讲到,转变首先要选好转变时机。最基本的是随着年龄增长,人自然变化。就像人到中年,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去确认有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进而发生转变。

其次,转变要有原因,原因可以是高峰体验,体验到了美好的事物,想要留住美好,所以人物开始转变。也可以是经历低谷,走出低谷也是促使人们转变的动力。或者经历了转折事件,使得人们做出改变。

最后,是怎么转变。像个性的转变,或者信念的转变。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会让读者觉得人物的变化行云流水,毫无违和感。

书中内页实拍

如果你想塑造更丰满的人物,如果你想避免人设的崩塌,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塑造人物的技巧,不妨翻翻这本《人设心理学》。

《人设心理学》读后感(三):数日前放在案头没读的《人设心理学》,没想到拿起来居然放不下

案头有本《人设心理学》,是为数日前购得,一直未看,可能我对心理学和故事、人设了解不多,缺乏相应的兴趣。

最近闲来无事,躺在床上偶然翻看一下,才知道是不可多得的好书。作者是美国作家、剧本顾问派力肯博士,她有25年影视行业经验。

怪不得拿起来就放不下!人家通晓行业规则和故事结构。

原来你之所以不重视,是因为有些东西你不知道!

她拥有好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影作品,比如《奇爱博士》《黑客帝国》等,期间担负助理导演,视效部总监等职,本书是其转型做编剧后的作品。 她的职业生涯本身极具传奇色彩,并且成功担负不同职务,给她多样化展示作品铺平了道路。

本书即使如此,搭建人设,用心理学塑造故事人物,创新度极高。

电影《国王的演讲》执行制片人保罗·布雷特极负责任的评价:

所以,当我们看神剧太假,以至于蠢得要命的电影和电视剧是怎么登上大雅之堂的?

原因没有形成行业模式。

但美国有个好莱坞,印度有个宝莱坞,中国有个义乌是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旁边有个横店影视城,它只能算电影布景取景部分,但延伸出来的编剧、导演、助理,视效部总监等,我们还没有,即使有也零打碎敲,不成体系,不成规模。

我们国家,社会和周围缺少此类精细的作品。

我们说创新就是融合,但融合和运用则需要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认真钻研。

说白了,我们文字大爆发的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

好在,有此类成型作品引领,我们必将少走弯路,节省时间。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本写作工具书!

尤其内容创作者,更需要这样的书来滋养和铺垫。

记得原单位有句口号:站排头,争第一,学先进,扛红旗。

说的是,不要盲目尊大,不要夜郎自大,虚心学习,开放心态。再加上韬光养晦,准没错。

电影行业,我们只在极少的部分站到排头,争过第一,但往往国外可以获奖,国内无法播出。

我们要学习人家先进的东西,这是人类共享一切文明成果的标志性动作,除此别无他法。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意思是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用这些技术来抵御外国侵略。

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原单位的“站排头,争第一,学先进,扛红旗”,正是魏源思想的具体化、可操作化。

再具体一点,我们的故事没有生命力,因为倡导的方向不具正能量,因为不具长久性,输出性。

比如熊大熊二的故事,不会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教会孩子搞恶作剧;

相反,最近热映的《灌篮高手》经过数十年的沉淀,叫好又叫座。

因此,少些急功近利,多些长远格局;少些噱头宣传,多些内容为王。

什么时候,都是内容为王。

记住,《人设心理学》教你用心理学塑造故事人物,事半功倍,何乐不为?

请创作你的角色,创作流芳百世的故事,有这本书,离这个理想不会太远!

人设心理学

8.8

[美]基拉-安妮·派力肯 / 2023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