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清饮食》的读后感大全

《明清饮食》的读后感大全

《明清饮食》是一本由伊永文著作,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清饮食》读后感(一):不太喜欢

总体不太喜欢这本书。

以介绍性文字为主,可能作为资料意义更大,毕竟介绍还算翔实,也选了很多很好的插图,几乎没一页都有配。或作为一本小册子翻翻也可以。

当终于作者讲出自己观点的时候,又不配以说明解释,这个不太符合学术作品的要求吧。

装帧上也比较像小册子,字很大,图画占比大。不太像学术作品的定位。

《明清饮食》读后感(二):从行业、厨师、美食家、养生、食疗等角度来了解古人美食智慧的好书

打开这本书以前我对它的期待是:大概会从历史的角度对读者叙述关于该时期的食材、菜品等。

但是没想过作者经过了这么多严谨详细的调查,凡引用皆有出处,凡举例皆尽量配图,图也是十分有明清时代特色的插图。

从成都美食说到扬州美食,扬州美食的俊秀男子到亭台楼阁。从官厨到私厨再到女“私庖”,可以说是让我打开眼界,即便是作为一个对历史并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够看得津津有味。

从街头几文钱的冰镇糖水到十几两一桌的燕菜酒席,必要之处作者还补充了价格,帮助我了解到了明清时期食品的物价。

书中还列举了袁枚、李渔这样的名家作为美食家出镜,那个提出“性灵说”的袁枚和“笠翁十种曲”的李渔在美食方面的确是堪称美食家,有钱有闲又有闲情逸致在美食上下功夫,讲究得让人羡慕不已。

最后又讲到了养生和食疗,没想到明清时期的人已经如此注重“健康”的学问,一年四季如何吃?吃什么?补什么?忌什么?都一一给你答案,可供参考。

最佩服的是此书的工具性特点,书中详细列举了关于茶、海味、蔬菜、水果的明清饮食记录著作的书名,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可以按图索骥,看得出作者的研究用心良苦,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明清饮食》读后感(三):珍馐的哲学

对咱这种特别喜欢汪曾祺的读者来说真是本宝藏书!

1,收到书之后打开,首先封面清雅,纸张厚实不是胶版书就已经及格,至少这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品质,五年十年后随时看到都可以从书架里拿出来翻翻,不会变成发黄并且臭不可闻的东西。先点赞编辑、工作室和出版社在认真作书,而不屈从文化快餐的潮流。

2,意外的是,书的文字特别考究,这是一本美食书,更是文学书。讲的是古都、古人、古事,文字简介考究阅读起来非常顺滑这需要极高的文学功底。当然伊老师是有这个底蕴的,光是买这个文字来读,信手翻开一段都是丝滑与舒适。

3,这是一本读着读着就逛在繁华明清闹市街上或者文人雅士院子里宴席的书,一闭上眼睛,已经来到了秦淮河边烟花宴或是在苏州龙船市上,又仿佛隐约窥见张岱的蟹会上觥筹交错,好不快活。

4,为什么这本书可以成为珍馐的哲学,哲学就是提炼掌握运用客观规律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本书就恰好是这个明清美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明清美食的情况到宫内外知名的厨子,再到当时的美食家和美食著作考究是世界观,后面两章的养生和食疗就是明清止于现实的方法论。

适合哪些人买来读?

1, 餐饮从业者,特别是地方特色老字号或者想把一门小吃作钻作精的,可以从本书里面找到美食的宗源。书中甚至有美食店的经营方法,比如杭州茶肆“合欣园”还

2, 古风文作者,编剧导演等,书里面很多考究的明清美酒美食,有史据有丰富的图画和场景,足够用做创作。

3, 喜欢李子柒这样美食考究的老饕们。这本书能把明清美食街的情况给你讲的一清二楚,大到官家美食店小到路边小吃乃至店的建筑样式和灯笼挂牌,各类吃食的渊源,会有种再逛美食街的感觉,能把人看饿。

4, 食补养生人群,书中收录多本明清著作的食补养生理论和配方,都可以拿来参考。

5, 喜欢市井生活气息散文的所有人,本书阅读起来舒适畅快,非常适合闲暇时随手一翻,全是惬意和热闹。

最后,读完只恨短,想要吃美食,想要下江南!

口水直流

《明清饮食》读后感(四):照心昨夜月,美食修道场

十数年前吧,去看望朋友。到的时候,已是晚饭时分,他说吃饭去,一起去到一家快餐店,打包回来一些吃的,还买了酒。酒酣饭饱,难免谈兴浓。他带点羞赧地说:“现在,就吃饭时,才感到幸福。” 我知道他那时正处于事业挣扎期。作为朋友,很想帮帮他,但那时我的光景也就那样,着实无能为力。当时心里特别特别地感谢吃食给他带来的安慰。我想那种安慰是不二的,哪怕在他今后发达了,有了更多的安慰手段,但是那种安慰却是难以取代且始终贯穿的吧。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位朋友,我决心带着温情读下去。 “明清时期的饮食行业,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增长,市民阶层的扩大而迅速兴旺起来的。”一开头就是这么一句,不啰嗦,开宗明义。全书都是这样的语言,以致我旁白道: “全书由资料和逻辑荟成,无废话,几无形容词,乃一本名词组成的书。完全穿凿无着,附会不寻,也不见臆想主观。甚为奇妙”。 明清饮食,今读起来,竟毫无违和感,多数今天的,那时早有了,甚至值时之盛,今天也难有。其中盛极是杭州菜,本书多次提到。这和今天的说法不一样。论分类,今天杭帮菜列在八大菜系,有东坡肉、西湖醋鱼(也叫“叔嫂传珍”)、龙井虾仁和清汤鱼圆等名菜,但以整体口碑考量,杭州仍被指为“美食荒漠”。不复当年之盛。起码地位而言是退后了的。 作者伊永文指出,明清饮食的发达,很大程度在于商业兴旺下的分工细化,行下有类,大类下有小类,类下有种,种下又分为各种名堂,难以述全。一个证据就是食店幌子都各式各种,如文末图。 明清饮食分工如此之细,作者亦本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事无巨细地交代下来。比如价格,一个“油炸鬼”三个大钱。比如说到苏州馆,“炒面每大盘八十四文,素面六文、八文起价”等。说到“徽州馆”,作者则写道:“徽州馆则与苏州馆互相映照。所卖面粗、硬,有名的是一种上加肉片、蛋皮、虾仁等物,碗大味鲜的小碗面,量浅者吃这样一小碗面可抵一顿饭,才花十八文。也有加素丝点心、净素小菜的素面,每碗十文”。 这样的细致笔法,加上如此多的图文映衬(全是彩图),读当儿时不时忍不住要惊呼:“又长知识了”、“我真是文盲”。 本书注释也不少,基本都是标引自何书。所引都是我没看过的书,就此一斑也可见作者涉猎之广和用功之深了。 作者这么板正的书写也不是全无趣味和“随意劲”。在说到扬州饮食时提到一家“青莲斋”,上有郑板桥的对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接着提到“知己食”的店,作者写得更加肆意:“店主杨氏,工于宰肉,有炙肉法,称作熏烧,店中有一匾额上写‘丝竹何如’四字,人们都不得其解。或认为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语解,谓其意在觞泳。或认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语解,谓其意在于肉。可是杨氏,却借这联匾新异,大大地赚了钱。” 我想,就这,也够现在饮食人学一下的了吧。 当然论到宣传,明清更有无声的高招:“柜台外边摆着几个盛酒的大缸,上面是朱红油漆的大缸盖,这就是酒客们的饮酒桌。酒缸上饮酒,反映出了明清北京饮食行业哦促销手段是非常巧妙的。” 读本书,对于作者演绎能力也不得不叹服。读下来省却了很多自己去梳理的功夫。“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涉及饮食方面也十分广泛,它包括草类植物六百一十种,粮食作物四十四种,蔬菜一百零五种,家野瓜果植物一百二十六种…”。又说到吴其濬的本草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收八百三十八种植物,《植物名实图考》分十二类,收一千七百一十四种植物,比《本草纲目》多五百一十九种。 本书更是列出一章,单讲明清饮食养生,特地概括归纳: “辛味食物的解表、行气、通阳、消风 甘味食物的…” 作者的半文半白的文笔读起来特别简练,不使人有累赘感。加上几乎一两页就有一张图,更使人轻松。值得每每茶余去翻上几页,然后放下,然后睡前再翻上几页,去梦里消化。

食店幌子

P.s.装帧很是舒服,总结起来如下: 小32开,双封裸脊线装,80g挺括顺滑胶版纸。 图文并茂(彩图) 丛书四本之一 150千字 312页 字忒大,老年人不用放大镜可看 装帧大方素雅 排版错落舒朗 尺寸出品 2023.05.24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