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感1000字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是一本由唐炜杰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4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感(一):器物之道·玄机暗藏——《乾隆百工局》中的文化意蕴

《乾隆百工局》是一部典型的文化悬疑小说,铺陈文化韵味以叙悬疑故事,其叙事的核心当然在于织谜和解码。如果细细说来就有剧透的风险,只能粗略但不失公平地说可以算得上“织”得绵密、“解”得合理,“局”外“局”、“戏”中“戏”,亦真亦幻、如梦初醒。但是,撇开讳莫如深的悬疑“局”,本书的“文化”也有值得拿来说道的地方。

其实,《乾隆百工局》的一大特色,就蕴藏在“文化”里,而它的“文化”又蕴藏在“器物”中。本书涵盖的器物范围之广、层次之多,让人暗暗称奇。一来有日常之物,小说对服饰、食器、家具等日用之器,都有精细的刻画,如商人腰间系着的文玩、头上戴着的瓜皮帽,不仅符合人物身份性格、还贴合时代历史原貌,此外对日常器物的细致白描,明显有致敬和赓续《红楼梦》的意味。“身穿漂白绸布小褂,玄色缣丝裤,束着一条玉色丝绦,鱼白布袜,元缎袜带,还趿拉着一双京式镶鞋”的小流氓孙兴衍一出现,就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奇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的贵公子贾宝玉登场时的写法。巧的是,《红楼梦》恰恰创作于乾隆年间,小说所写多为当时之物,刚好也与《乾隆百工局》同一时空。《红楼梦》之后,晚清小说如《海上繁华梦》《海上花列传》等也多有对日常器物的白描和勾勒,世情与器物无法分割已成传统,“百姓日用即为道”,将这种手法移植到悬疑上,确实给小说增加了更多世情风味,也是小说历史感的来源。二来有民俗之物,“物”是俗文化的依托,也彰显民间艺人的工匠精神,在《乾隆百工局》里也是利益的关键所在。小说的人物大多是广州十三行和十大商帮的商人,都掌握着技术工艺,青瓷、核雕、纸鸢等一应俱全。这些物以及围绕这些物的技艺,都被详细刻画和书写,更为精彩的是围绕这些物和技艺,作者设计了一系列计谋巧思,将这些物与技艺精妙地镶嵌进了尸体形态、作案手法等等当中,可以说这些“物”是诡秘想象的开始。三来有细节之物,小说对“物”的描摹足见细节之工,甚至于作为凶器的刀、处决犯人的刀等等都有关于材料、做工、功能、形态的勾勒和描绘,以便于和尸体的状态相吻合。在《诗经名物新证》中,扬之水就说过不妨认为,“文物”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过程可分作两部,其一是作为原初的“物”,即在被使用着的时代,它一面以它的作为有用之物服务于时人,一面也以装饰、造型等愉悦时人的审美目光;其一是“文”物,即“物”本身承载着古人对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营造,亦为“文”。名物考证是给予文物一次生命,写小说又何尝不是呢?在我看来,《乾隆百工局》在悬疑以外做到的,便是通过上述方式,给“文物”以新的生命,让它们在小说中既有实际用途、又有美学造诣,还能营造生活感。

当然,小说也有可以提高的地方。从我个人的审美体验而言,小说的介绍性文字还是偏多,这样一来描写性文字就不够精彩,很多人物的语言、肢体、行为如果用生动的描写而不是直接的概括,文学性可能会更突出。商帮风云还在继续,里中人物各怀鬼胎,精彩角逐值得期待,等待作者的下一部佳作!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感(二):263年前绚烂文化下的惊心动魄

说起乾隆最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乾隆盛世,这段距现代已经近三百年的生活景象是什么样的呢? 畅销书作家唐炜杰的《乾隆百工局:千里伏杀》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期大众的生活样貌和习惯风俗,还有对现代人来说只知其名不知细节的文化艺术也尽数摊开可见,在为此惊叹的同时,悬疑元素为故事添加了层次感和趣味,也让读者看到了那个年代中人性的复杂和在面临生死与国家的选择时所表现出的坚定和不屈。 孙兴衍是一家牙行的老板,在铺子生意不景气时一个洋人下了大单——要大清最好的工艺品和器物,必须去原产地订制,对方出手阔绰他欣然应下,也就此开启了一段神奇的之旅,景德镇瓷器、苏州核雕、潍坊纸鸢这些凝聚了精美制作工艺技术和深厚文化传承的行当中都与人命有所牵扯,而在表面的利益纠葛和权力争夺下还埋有更深的“掠夺”。 读完书后和朋友聊天,我们都惊讶地发现彼此在清朝的历史中最少被记起的竟然是洋人,西方文化随着西方人的到来像落地的种子破土长出了芽,教堂成为平静的伪装,背面掩藏着丑陋的欲望和野心,以及为了达到目不择手段的野蛮。

孙兴衍是少数有机会放眼看世界的人,精通西方文化的他看透了伪装下的本质,他目光锐利,思维敏捷,机智过人且临危不乱,他揭示了商海中狡黠诡诈,血雨腥风的残忍一面,站在道德高点对这些行为很难不摇头,可在国.家利益面前,这些人亦有自己的操守,宁死也不做背叛者,还是值得称赞的。 透过孙兴衍的目光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柔软处,被葛洪亮关起来的陈宪为守护祖传的颜料配方无论受到怎样的屈辱对待都傲骨不折,对自己幼子的怜爱和牵挂令人动容,他和孙兴衍诉说自家祖传技艺时的字字句句无不透露着投入其中的心血,要成为一个顶尖的颜料匠人需要掌握数百种颜料的调配,在固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这正是所有得以流传、闻名天下技艺的一个缩影。一件精美瓷器需要经过多套流程才能成型,而在各种恶念的争抢互撕落得一败涂地的结果,真正拥有它的是对这门技艺热爱、心存善念、潜心钻研的人,说明从业人的品德高洁亦是技艺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必要条件。

柯百岁和柯友刀这对养父子的结局很让人遗憾,名与利的诱惑往往会放大人性中的恶,无疑柯友刀太过急切了,再加上有心人的挑拨铸成大错。孙兴衍的一番剖析道出了老一辈在培养下一代时的良苦用心,有道是“严师出高徒”,柯百岁对自己一手带大孩子的品性再清楚不过,锻造一把好刀需要千锤百炼,而自己的接班人也需要经历多道坎才能掌握大局。很多时候很多人总是和柯友刀一样年轻气盛,容易质疑激进,若是能潜下心来…… 整个故事内容丰富既有解谜的乐趣同时还能学习知识,了解我们广袤土地上多样多彩的传统文化,读到结尾处时紧张危险的氛围再起,一场更大的风雨将来,让人期待。

《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感(三):《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笔记

近期,有幸拜读唐炜杰博士新著《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读后惊叹连连、感慨万千,在故事中流连忘返,故于此写一读后笔记,期待与大家分享。

故事发生于乾隆时期的广州十三行,男主人公孙兴衍是一个年轻的富商,他有着丰富的留学经历,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的“留学生”,受国外思想的影响,孙兴衍不想延用家族的经营模式,而是想对之前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当然,这与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如出一辙: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说干就干,孙兴衍开办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牙行,但是,当时中西思想的差异注定牙行生意“门前冷落车马稀”,未经社会毒打过的孙兴衍一度面临公司破产的局面。就在此时,一个名为郝华德的外国商人让孙兴衍看到了希望:给予其丰厚的佣金,委托其前往各地购买各行匠人们的顶级工艺品。因急需金钱扭转牙行被动局面,孙兴衍拜别了父亲,踏上了采办货物的行程,殊不知,一场腥风血雨却即将来临……

孙兴衍先后去过景德镇、潍县、、舟山等地域,作者将其行程与当地居民文化、特色小吃、独特工艺等相结合,在还原当时清朝繁荣盛景的同时,更近一步突出中国的工匠精神乃至民族精神。孙兴衍在采办过程中,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挫折,如被当成杀人凶手关于牢狱之中等;遇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如夜阡陌、宋宽、李拯、梁靖等,这也为孙兴衍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基础,其心路历程的变化便有迹可循,这与当代的我们又何其相似:只有经历过挫折,才能快速成长,适应社会。

在写作手法上,作者将中国历史文化与悬疑探险相结合,实现了小说类型的兼并,算得上是一种较为新颖的创作手法。在整个故事发展过程中,作者将案件的发展反转反转再反转、局中有局、案中有案,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扑朔迷离,其精彩与诡异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同时,作者描写场面之宏大,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例如小说中关于地狱的描写,确为精彩。本人在读书的同时,也查阅过相关资料典籍,惊奇的发现很多元素竟然并非凭空臆造,例如“上古十二尸”在《山海经》中竟然有原型,其他相关元素也都有出处,在此不一一详谈,由此可见作者文化底蕴之深厚,写作手法之高超,可以将悬疑元素与历史典故如此完美的衔接融合。

总之,《乾隆百工局1:千里伏杀》确为不可多得的精彩作品,它能让我在拥有美好阅读体验的同时,更为深刻的了解那段繁荣历史,期待唐炜杰博士的“乾2”!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