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赤面之森》读后感100字

《赤面之森》读后感100字

《赤面之森》是一本由袁迅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赤面之森》读后感(一):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这本书有一个重要的暗线,就是妖怪线。妖怪线出现了两种植物,一个是人脸花,一个是龙血树。这与现场尸体的惨状相符合,垂死挣扎般的脸色与渗出大树的血,而最后破案的关键也是在这个脸与血两个方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个植物是有含义的。人脸花,是岩间美代子年轻时候的记忆,应该是其年轻时候的美好,也象征着这个家庭的幸福时刻。而与之对应的垂死挣扎般的眼神,描绘的是众人对现在生活的不满,而这也是死者导致的。所以在看到这点的时候,自然就会想到“报应”之类的。龙血树的描绘虽然少,但也让人会去考虑死者吸血的本质。

当然,除了植物,还有一些其他的妖怪内容,比如睡魔祭。在日本,睡魔祭本身是为了赶走懒散之心。如果去看小说中每个人的故事,是不是都有“懒散心”,岩间美代子的安于现状、岩间义雄的不上进、岩间淳史的不作为,而在驱散“懒惰心”之后,大家又屈服于自己的欲望,导致了清水龙之介的死亡。

还有一个妖怪内容,那个叫做源义经的武士人偶。源义经,一个有能力,但一直被猜忌的武士,何尝不是对家庭内部互相猜忌、互相不信任的一种讽刺。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可能有些上升,但我觉得妖怪线的思考是有必要的,毕竟小说里有很多相关的安排,很多隐喻也都和人物对得上,是可以辅助推理的。

《赤面之森》读后感(二):一本值得一读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

这本小说给到我很多惊喜,尤其是案件本身的设定上,很丰富,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古典本格推理小说。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盲区的运用。盲区,是很多推理小说都会用的。盲区的运用,用好了,精彩,用错了,烂~ 个人认为,这本小说有两个盲区的运用很精彩。以下包含剧透内容,请大家选择阅读。 首先是岩间美代子,这是一个让读者忽略的人。因为一开始凶案发生之后,我就忽略了她的存在,因为她是与死者睡一个房间的,觉得案件不会简单地在房间发生,并且她出现的时候是昏昏沉沉的,直接就让人想到了被下药了,再加上直接被警察带走,整个人与故事脱离了,那么是凶手的可能性就默认降低了。 其实,与死者在一个房间,被下药,被警察带走,这些应该是降低凶手可能性的因素吗?不是,只是我们看了太多的推理小说,将这些都看作了减分项,自然而然地凭借这些降低了对岩间美代子的怀疑。 其实,我们看每本推理小说的时候,应该摒弃以往的一些经验,怀疑一切可能的人。而作者用到了我们思维的盲区,厉害。 还有就是那棵树。对于那棵树,我想到了很多的可能性,想到岩间美代子之前看到了人面树,是不是这棵树发生过凶案;想到是不是有帮凶,共同操作升降机将被害人放进去;想到了是不是存在一些更残忍的手法,将被害人放进去。这些思维的误区,让我忽略了,树可能只是一个幌子,只是因为他在平台的边缘,只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大的树洞,恰好适合用来完成布置罢了。 在真相揭露的那一刻,我恍然了,我也跟侦探一样,被树本身吸引了,忽略的周围的环境,忽略了其他的因素,把自己的目光,过度集中在树上了。 这个盲区的运用,我觉得太精彩了,看到这点,在我心中,这本小说上升了好几层。我看推理小说,要的就是这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赤面之森》读后感(三):这篇小说读下来,感觉作者还是很细腻的,在人性的描写上可圈可点

人性、人性、人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推理小说要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没有人性的描写,整个故事就是一个空壳,也缺乏合理性。 这篇小说读下来,感觉作者还是很细腻的,在人性的描写上可圈可点,但感觉也还有再进一步的地方。 就比如在开始的时候,有描写岩夫人充满怨恨的神情去看岩间美代子,当时看到的时候我也是心里一惊,鸡皮疙瘩都差点起来,感觉里面会有很多的故事。但后面的内容却让我感觉差点意思,那么是不是可以在阐述怨恨原因的时候,再加入一些具体的操作,这样岩间夫人这个角色就会丰满很多。而且从内容上看,岩间夫人后面做的事情,有点配不上这个充满怨恨的神情。 这是我觉得有点不满意的地方,当然,写得好的地方更多,岩间淳史、岩间美代子、岩间义雄、陈遥、岩间侑里甚至是死去的清水龙之介,都有详细的人性描绘,而且作者竟然用这些人性的描写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厉害! 最让我感慨的是岩间义雄,他对自己的描述是与岩间淳史的描述不一样的,为什么,人的劣根性,总是会将自己包装得很好,但事实可能并不是那么美好。因为工作不顺,所以去炒股发现,想要一下子赚大钱,这不是很多人都有的劣性吗? 这里只是举了两个例子,其实作者书里的每个人都不过是平常人罢了:家庭主妇、职场失意的中年人、与世无争的老人、恋爱脑,连侦探都是一个偏宅男,就是这样简单的人,组成了一个案件,展现着最简单的人性。 难得的是作者将这些人性与案件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就像我之前说的,甚至将人性作为了案件的伏笔,每一个人的人性,推动着故事的发生,太难得了!让人读这本书的时候,觉得故事推进到最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样的人性让凶手做出了那种残忍的事情,又是什么样的人性让凶手去进行那样的仪式。我读了两遍之后才明白,原来,只是顺手为之,不得不感叹,作者这一招顺水推舟用得很好,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