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都》读后感100字

《古都》读后感100字

《古都》是一本由[日]川端康成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都》读后感(一):同样出身的两个人,究竟谁更孤独

这部作品作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在196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作品之一。

主人公千重子是一个被生身父母遗弃的孩子。弃子,在当时的背景下是一个不幸的象征,但幸运的是,养父母对她非常宠爱,甚至为了让她的内心少受伤害,编造一个善意的谎言,说她是抢来的婴儿。

千重子作为独生子女长大成人,备受宠爱,她对父母言听计从,内心又充满矛盾。父亲佐田太吉郎不愿与人往来,但对女儿的爱是真情实意的。他亲自设计了腰带花纹,期望通过手艺人把自己对女儿温暖的爱心织进色彩中去。母亲阿繁内心也曾期望因为抱来别人的孩子,自己也会生孩子,只可惜她们没有做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不在为孩子被什么人所遗弃而烦恼不安。

在听到自己的身世来历时,千重子虽感惊讶但并不难过。这样的心态,既是出于对养父母的亲情,也是性格决定。养父母对她恩重如山,可即便如此,对于自己的身世,千重子心里总有着莫名其妙的忧伤。文中平静的字文调处处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忧伤。千重子有着可贵的坚强,也压抑着自己的情感。

在突然邂逅双胞胎姐妹苗子时,伴随着千重子而来的是惊讶、迷惘和困扰等各种复杂的情绪。而在听到自己生身父母的早已去世的消息时,仍心如刀割。

妹妹苗子不明白为什么被父母遗弃的是姐姐而不是自己,她觉得父母的去世正是因此而受到的惩罚,内心也请求姐姐的原谅。随着交往越来越亲密,苗子却保持慎重,因为感受到千重子对她的爱从而更不愿意打破现有平衡,不愿因自己的出现给姐姐带来其他伤害。一个是京城里老派富裕的绸缎商老板的女儿,另一个则是山村里一个做雇工的姑娘。同样的身世,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川端康成用一种敏锐的笔触,将两姐妹之间最真挚的情感深刻而又细致地展现。

除了情感方面的描写,小说还通过对京都历史和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书中描绘了京都的古老建筑、自然美景以及传统文化,也让读者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千年古都风情和日本独有的文化魅力。

故事的尾声只交待了苗子的离去,但此后的姐妹俩人生轨迹却似乎一如她们此前二十年一般分明。小说中,川端康成诗情画意般的描述,让景物与人情得以互相映衬与交融,同时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古都》读后感(二):《古都》小说的主角原来是古都

说到京都,我们很难跳过三本书,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还有就是川端康成的《古都》。我们提起京都,需要知道他还有一个名字,那便是洛阳。在日本战国时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等豪强称进京都为“上洛”,就能知道京都在古典日本时代中的地位了。

看本书有条暗线,便是跟随着千重子与苗子游历了京都,但游历的不是以观光景色,而是京都的独特美学与文化底蕴。

那什么是京都之美呢?可能我们去纽约、去东京、只是从一个繁华去往了另一个更繁华,但是我们提到京都,就绝不会让其与纽约、东京相提并论。京都不同于纽约东京之处在于它的物质精神灵魂三个层面是分明的,并非模糊不清。

而川端康成的这部小说在说什么呢?仿佛是在提醒人们,京都之美不仅限于侘寂的古建筑,也在于生动鲜活的京都人。

看这部小说,我们好像看见了四季京都的别致景观、看见了大大小小的祭祀,内心的好奇不免被这种精世罕见的文化所吸引。川端康成笔下随处可见一种哀物与相思的情感,我们这里叫之为念旧。在书中,川端康成写到了京都的旧火车,变成了“花电车”,叫那些尚保有遥远的明治逸风的人乘坐,这在川端康成的笔下俨然成了一种“祭典“。而川端康成在这段篇章里表现的有点调皮,”怎么,你不太明治嘛。”近似明治呀,何况,我家就住在北野线上。“虽然川端康成的文字依靠着千重子与苗子展开,但读者能够深切的体会到所有的一切都在围绕着京都,可能过了很多年,读者已经记不得书中的人物,包括千重子与苗子,但哀物的京都以独一无二已经在记忆中牢牢占据一席。

如果去了京都,而不了解京都的文化底蕴,那就如同去了日本,只吃了几碗拉面,啃了几个铜锣烧回来了,也可能感觉到了京都的种种不同之处,但还是印象模糊,那就需要看看诸位大师心中的京都,这种阅读同时也是与大师们同游京都。

《古都》读后感(三):日本传统文化的风景

1968年,川端康成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中《古都》也是川端康成晚年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如此盛赞这部小说,“在川端康成的所有小说中,《古都》给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他以一种温柔谦恭的方式,描绘了古都的诗意,但并不多愁善感,自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古都》以毫不夸张的感伤,动人心弦的手法,将神社佛阁、工匠荟萃的古老街道、庭院、植物园等种种风物,敏锐而精细地表现出来,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说以千重子和苗子两姐妹为中心,讲述了她们所经历的艰难身世与悲欢离合,还有她们的爱情故事和生活理想。小说在反映世态炎凉、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同时,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哀愁,透着虚无和厌世之感。这也与川端康成其他小说的思想主题一脉相承,正如三岛由纪夫所评价的,“川端康成所向往的主题始终如一:生而为人的孤独与永恒之美的对比。这种美在爱的一瞬闪现,仿若闪电在暗夜中骤然照亮满树繁花。”

所谓的古都,显然是京都。作为一部保留日本众多历史遗迹和传统文化的城市,京都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日本的历史,比如美军在“二战”末期轰炸日本的时候,京都和奈良两座城市就没有遭受大规模袭击。之所以选择京都作为小说背景,作家本人是这样说的,“京都是日本的故乡,我想写一部小说借以探访。” “京都是日本的故乡,也是我的故乡。”“古老的都城中逐渐消失的东西,我想好好用笔写下来。”

当然,这也与作家本人的经历有关。川端康成自幼父母双亡,无所恃怙,孤苦无依,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相继去世,他甚至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凄惨悲苦的人生经历,使得川端康成的小说也充满了感伤哀愁的基调。京都作为“日本人精神的象征”“真正的日本”,他在这座古都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和心灵家园,因此写下了这么一部反映个人情感的作品。

除此之外,这部小说的产生与整体时代背景也有关系。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国土被美军所占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逐渐渗入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日本传统文化与大和精神自然受到挤压和蚕食。很多日本人对这种日本传统的衰落既愤恨又无奈,这在三岛由纪夫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川端康成亦是如此,“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别无什么东西了……。”“我余生不是局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的美的传统的表现。”因此《古都》也是一种文学的抵抗,借此传扬日本传统文化之美。小说中遍布了这些传统元素,如京都的节日,平安神宫的时代祭、葵祭、鞍马寺的伐竹会、祇园祭、“大字”篝火仪式等;再如京都的名胜古迹,平安神宫的樱花、嵯峨的竹林、北山的园杉、青莲院的楠木等。

真正美的东西是不分国度的,阅读《古都》,感受字里行间的韵律,欣赏日本传统文化的风景,实在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