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精选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精选

《堤契诺之歌》是一本由[德]赫尔曼·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254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一):评《堤契诺之歌》

经过李健的我是歌手的推荐,知道了赫尔曼·黑塞,于是网购黑塞全集和这本电子书。黑塞的思想中,反对现代化得生活,希望人的生活能回归大自然的简朴,不追求过分的欲望物质。和我的思想暗和,黑塞的文章有一种大自然的清新,是我们现代化生活中的异类,也许也是唯一一个清醒的人,文章里有一种治愈的力量,使像他一样的现代隐士体会到共鸣。

很喜欢文中:

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来说,每一条路都是回家的路。

我孤独,但不为寂寞所苦,我乐于让阳光晒熟,我的眼光满足于所见的事物,我学会了看,世界变美了。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二):字即是画,书就是歌

以前不知道黑塞还是画家,看了这本书,对黑塞有了更深的了解,当然了解之余,就是佩服。

原来他除了文字外,画也这样好。

正是因为他画家的视角,所以文字也充满了色彩。读这样的文字,不可以快,不可以用逻辑思考,而应该慢、用想像,读一段,闭上眼,在脑海里浮现出他所描摹的景象,如在眼前。

这本书,我读了很久,放在枕边,临睡前翻几页,然后睡去。失眠的时候反而不想读,似乎是觉得,这样的书,就应该和好睡眠、美梦相关,失眠时读,反而是辜负。

这本书,其实也难以读完,因为文字上的记述是可以终结的,但是对堤契诺这个地方,却不够。书的合适用法,应该是带着前往堤契诺,也许那个地方,已经今非昔比,但是,拿着书信步走走,走累了,随处坐下,翻开书,读上几页,也是异样的美好吧?

有些地方,因人而知名,比如堤契诺,在黑塞充满深情的描写中,这块土地,已经变得不一样了,在自然中,更添加了人文的丰富色彩和情感。黑塞创造了一个独有的地方,一片精神的家园,他的,也是读者的。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三):黑塞之歌

黑塞的散文、日记、诗歌和画作合集,意境很美,我刚好同步在看《苏轼集》,发现这俩的共同点——极擅于写景。

摘录两段:

人生苦短,我们却费尽思量,无所不用其极地丑化生命,让生命更为复杂。仅有的好时光,仅有的温暖夏日与夏夜,我们当尽情享受。玫瑰花及紫藤已开开落落了两回;白日渐短,每个树林、每片叶子都带着惆怅,轻叹着美景易逝。晚风徐徐,拂过窗前树梢,月光洒落在屋内的红色石板上。故乡友人别来无恙?你们手中握着的是玫瑰或是枪弹?你们是否依然安好?你们写给我的,是友善的信,亦或是谩骂我的文章?亲爱的朋友们,一切悉听尊便,但无论如何,请切记:人生苦短。

在这样的薄暮时分,在村子上方山坡上短暂停留并专注于绘画的我,此刻并不是在观察别人的生命,也不是羡慕或批判他人生活的旁观者。我热爱我的游戏,就像其他人热爱他们的游戏一样,那么贪心,那么稚气,那么勇敢。我将全部精神投注在自己所热爱的娱乐里。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四):很普通的观后感

3.8分 我是差不多读了100页之后渐入正轨。 不知道黑塞散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起的,但很明显感到全书自1926年以后的文章愈加具有散文的随性,思想丰富,较之以前的更成熟。诗的话我喜欢前期的诗更多一点。 黑塞散文阅读让我感觉时间过得飞快,困惑(இдஇ;)

全书的文笔细腻可爱,嬉笑怒骂,到头来倒是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翻译的话,嗯…看得出来挺用心,句子的优美程度绝对绝对上乘,优点大于缺点。 散文内容在1926年以后从热情洋溢的夏天变为敏感阴郁的秋天,但不管怎样,总是能感到黑塞努力地在不同日子里发见不一样的东西,用画画读书回忆和拾掇屋子来充实自己的乐天精神,安步当车,我想这可能是田园牧歌主义者所共通的技能吧。通过《对比》一文看出黑塞是一个理性的乐观主义者。

"是的亲爱的先生,生活艰难,并不容易。到您看,夜晚一杯葡萄酒,周日享受欢愉及音乐,就能弥补一切了。"

我想我和黑塞唯一共同点可能是讨厌寒冷的冬天,但是霪雨霏霏的日子对我始终是一种精神鸦片,沉溺于无终止的自冾,无限的忧郁感伤,借以精神意志反而更加专注了,这可能是一种取悲情怀吧。我是在悲观主义的黑石上屁股都坐烂了的人。这本书在我读来不同寻常,从未通过一本书去了解一个理性乐观的人的生活,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乐观的没有头脑,乐观的看不出区别。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作用是感受到作者洋溢在堤契诺村庄的乐天情怀,告诉我们在无限重复的单调平淡日子里,有树有花有蓝天有清风这些我们平素视若无睹的大自然的本真。"大自然之中没有所谓单调无聊这回事,全都是都市人发明的。"回归自然

最后奉上绿原译(生与死)我感觉融入了所有田园诗人不管是黑塞还是陶渊明所都持有的情操: 我不与人争 胜负均不值 我爱大自然 艺术在其次 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 火一熄 我起身就走

201803291932

《堤契诺之歌》读后感(五):《诗人黄昏所见》

高三那年3月市质检的语文阅读题,就选自其中的一篇,叫《诗人黄昏所见》。它让那份试卷上其他所有的文字都黯淡了。

“南方七月,火红的太阳西沉。”……诗人黄昏所见,一对漫步小路的情侣,还有一个小女孩,孤单寂静地,在渐浓的暮色里,从情侣面前反复跑过来,又折回去。

夜色中,她小小的身影独自在白色的小路上舞着。她的舞是尊崇之舞,那童稚的舞蹈是对未来,对爱情的歌颂与祈祷。她严肃专注地跳完祭舞,飘来又飘去,最后消失在漆黑的花园中。

“我们令她着迷,”恋爱中的女人说,“她感受到了爱情”。

男人不发一言。他想:也许小女孩在舞蹈中所享受的爱情,比日后她将经历的爱情更为美好完整。也许我们已经体验了我俩爱情中最深刻美好的章节,接下来的只是平淡而乏味。

这是整篇文章里最动人的段落。一个场景,三个人,各自的内心。对小女孩儿来说,这一对情侣代表神秘的、美丽的、长大后的另一种生活;被歆羡的大女孩儿不知道,她的爱人其实并未和她站在同一世界;而男人仿佛预言家,预见了他们三人的将来。这个当局者兼旁观者啊,在这个时刻他什么也不能说。

此时相望不相闻。这里边微妙曲折的意蕴好迷人。仿佛跳着舞的小女孩的就是童年的自己,仿佛在童年的某一个黄昏也曾见过一对散步的情侣。“小女孩在舞蹈中所享受的爱情,比日后她将经历的爱情更为美好完整”,——巴乌斯托夫斯基的《夜行的驿车》里,安徒生说:“只有在想象中,爱情才能永世不灭,才能永远环绕着灿烂夺目的诗的光轮。看来,我幻想中的爱情比现实中所体验的要美得多。”

何止爱情,或许很多事情都是如此!那时我们都是那个暮色中的小女孩,她起舞,因为她还不能爱。

怎么会有这样的作者?都让他写出来了。

等到了大学里,找到了这本书,发现作为阅读题的是摘编版。就是说,删节了一些。

一直以为在那个辗转难眠的夜里,历尽沧桑的男人下定决心要学会珍惜,这样就不会重蹈覆辙。可是原文前面还有一段:“……但无论如何,终须一别。今日我仍可心甘情愿地别离,往后恐怕必须在绝望下分手。这样的割舍,于今是赢来的胜利,但却并不光荣,因此我不得不今天就放弃这段爱情,不得不在今夜分手。”

这一段,试卷上删去了。所以那时的我们看到的也不是真相。小女孩在黄昏看见的一对璧人令她模糊感知到对爱情和未来的向往,正如我们对外面世界和未来人生的所有向往都来自一些辉煌瑰丽的片段构成的表象。而当初所向往的某些事物就像这个真实的结局,我们以为的花好月圆,是由于远方被屏障遮蔽,是因为音乐、电影和诗歌,这些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东西。于是我们满怀憧憬进入生活,却发现高于生活的部分,离现实那么遥远。

……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