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最好朝南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好朝南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好朝南》是一本由三明治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好朝南》读后感(一):《最好朝南》阅读记

12个问题,12种境况,22位女性笔下的24个真实的生活生命的片段,是不能一口气读完的那种书,读书的时候,需要多次停下来,因为需要平复阅读过程中给我带来的冲击和难过。

她们的身份是多元化的,都不是职业的写作者,有医生、老师、自由职业者、银行职员等,所生活的城市或国家也各不相同。

她们境遇不同,原生家庭也各有特点,但对未来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女性的韧性。

沈平林在讲述自己盆底肌障碍的那篇,给全体未婚未育女性提供了实用的价值,她在文章里说:市面上有无数种书教女生从受孕怀胎开始如何生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但没有人告诉妈妈们,生产过程究竟对女性的身体造成哪些损伤,又应该如何尽可能的减轻这些损害。用作者的私人经历,给更多的女性提供了帮助。

W医生在讲述自己公园遭遇侵犯的那篇,让我们了解了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痊愈不是忘记,是变得更加强大,这需要时间和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很多女性会遇到的人生创伤。W医生没有在创伤后沉沦,抑郁,她的生命是充满了张力的,后面的一篇,她讲到自己和花姐,小徐,这三位女性多年的友谊,我阅读的过程中是有震撼的,她们的生命充满了活力、坚韧,和对凡俗人生的挑战,她们在人生中很多个时刻里,互相鼓励,扶持,相依相伴,并在异国他乡里活出了铿锵玫瑰的样子。

意阑和向月的故事,很迷人,初中相遇,彼此在高中、大学、工作都有陪伴和交集, 这是终其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朋友,是在春天的桃树下,月光里,饮一壶清酒,可以尽情追忆的过往,茫茫人生,好像荒野。

菜市场里的姐妹家常菜馆和进进出出的女人们,写了底层最平凡普通的女性的故事,小吴、华芬,淑珍,彩虹,还有作者的母亲,她们最后的人生交织在一起,变成姐妹菜馆的招牌,烟火人间,故事继续。

这三段故事,如果写成剧本,拍成电影,我想也一定会很好看很好看。

最难过的一篇是路晓晓写自己在银行工作十一年的故事,同为职业女性,我太懂她的点点滴滴,种种过往,文末她写:没有人记得以前发生过什么。一位女性的职业黄金年龄里,有工作的努力、抗争,还有生两个孩子的艰辛以及丈夫工作的变故和困难。十一年后,长河路支行门口的那排樱花树还在,风还是那样柔软——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旧年。

书中的女性,多半都是高知女性,拥有着智识和更多的选择权,却依旧需要面对种种不为人知的困境,芸芸众生里,那些不能为自己发声的女性,她们又有怎么样的经历呢?

“女人不是生成的,而是造就的”波伏瓦在《第二性》里如是说。希望每一位女性,都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房间,最好朝南。

《最好朝南》读后感(二):向着明亮那方——《最好朝南》

《最好朝南》是一种意指,那是女性心中的理想状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一个让灵魂绽放、舒展、释放的空间,那充盈的生机与活力迸发出生命的灵动与渴望,那是光与热,灵与肉,得与舍的交织与碰撞。

她们以文字为浆,徜徉于生命的不系之舟。情绪的潮涌,盛满时光的琉璃盏,而表述本身恰似儿童捉蝴蝶,酣畅淋漓中呈现真实的表象,那是一种没有被粉饰过的、落拓不羁的美。

借助文字的冲刷,对迷一般经历的还原,事实如鹅卵石一般袒露出女性的挣扎与困顿,那不足为外人道的心酸史与成长史,浸透了太多的血泪,讲述者泪眼婆娑,聆听者惊心动魄,而缺席者永远是男人……

廖一梅写过:“在我们的一生中,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 稀罕的是遇到了解。”通俗的说法是懂你。故事的开始,彼此都是懂的,眼角眉梢透支着幸福的额度;渐渐地时光匆匆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嘘寒问暖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被书中的故事所感动,她们的面目并不清晰,性格却如同礁石一般浮出水面。那质地坚硬的纹路滋生于生命年轮中,见证着不虚度的此生。生命本身是多元的,不确定性触发着种种可能,而人只是穿插其中的交点。

所谓选择,无关乎对错,不过是道德与底线的又一次搏击。即使是一块苔藓,幽暗中亦透出生之蓬勃与热望,更何况人乎?

她述说着“她”的故事,她在另一个“她”的故事里遇见了自己的缩影,她在“无私奉献”的夹缝中看到了“无名氏”的墓碑,她在“理所应当”的家庭生活中见证了自我泯灭的销魂散,她在“现实冷酷”中变得笃定坚强,她在“自我实现”中达成生命的完满与自足。

曾经,她以为他是爱着她的,那时候爱是一切。曾经,她以为她是独一无二的,那时候世界的大门是敞开的。曾经,她以为幸福是唾手可得的,那时候不幸是为他人准备的。曾经,她以为亲情是血浓于水的,那时候没有人告诉她,生一个孩子对女性身体的伤害阈值有多大。曾经,她以为离开自己的国家,就可以拓展人生的疆域,殊不知命运的波澜悄悄地潜伏于另一国度。逃得掉的是琐碎,逃不掉的才是人生……

如果说文字是清澈的水滴,那记录的只言片语,便汇聚成了我们的心湖。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体验,在微风拂动中,树叶透出斑驳的光影,那是我们存在过的痕迹。或许有一天叶落无声,但那些枝桠知道,它们还在,她们活在书写的世界里,打败了时间。

《最好朝南》读后感(三):正暗自蓄力,是每个女性的现状也是每个女性的未来

我正暗自蓄力。送给每一位女性

刚翻开就感受到写实文字的冲击,这种文字,哪里需要什么修辞,只要写下来就是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震撼,这或许是讲故事主人的故事,好像也在讲女性群体的故事。在思考,一边是为什么女性群体的真实发生,却没有人讲?另一边是女性身上真实发生的情况和身体生理性变化为什么没有相关知识的普及?啊…也是,最基础的性教育普及都没有,又怎么要求这些呢??

看完后,想说的好多,动笔时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像生为女人,好多情况都是女人必须经历的,同时也是家庭下权衡利弊下弃车保帅的一种最终抉择,作为女人好像根本没得选,是那个在孕期放弃自己的“鲜明的个体”,还是女性逃离原生家庭只有选择婚姻?对孩子的爱,为什么不可以不喜欢孩子?对孩子的爱是根本无需讨论的?等等……太多情况了,也还是那个在小片区里找遍相亲对象,没有合适的选择的考编路? 看着大家的记录,非虚构,纪实,这几个字很伤人也很现实,合上书的那一刻,恍然验证了自己之前一直不确定的东西,保持高贵的单身需要与之匹配的能力,除了自己一个人生活的技能,还有足够对外的能力,自己并不是可以做到不顾所有人看法的人或者可以说是,我无法不考虑父母的担忧…

在自己也面对着结婚生子的问题时,想做的选项不结婚,但是周围却没有一个例子去提供自己参考,相对的是即使众多的人踏入婚姻,不幸福,却依旧劝人进入婚姻,包括自己的父母……正如网友们的吐槽“不结婚就不正常,结了婚离婚正常”。在这这本书里找到了一个参考,大龄未婚未育的女性,她的非虚构文字让自己认识到了这个群体,并没有那么不负责任,并没有别人口中的那么自私,相对的是爱的转换,没有爱孩子的项转到了爱社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些绵薄之力。大龄单身未育人的觉悟“但是在心理上,我确实会觉得单身未育者对社会理应有更多“责任”。因为我们比养小孩的人有更多时间甚至金钱,可以去关心自己的朋友、家人、信仰上的兄弟姐妹,甚至是社会上的弱势。那些人际网络及彼此关怀,为的不只是让自己不孤单而已,而是希望能去实践自己相信的价值观——建立爱的连结。”(333页)

不敢想象,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是抱着什么心态?也不敢随意猜测写下这些文字的人抱着什么心态揭开伤口,而后说着自己的“和解”,是和解,但是伤口一直在不会消失的和解。女性笔下的文字无声却有力的撞击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