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由论》读后感100字

《自由论》读后感100字

《自由论》是一本由[英] 以赛亚·伯林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由论》读后感(一):通向专制的两条思想途径

这本书的主体部分是以赛亚伯林写的与自由有关的五篇文章,编者称之为自由五论。其中第一篇关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思想分野是纯粹思想史描述意义上的;第二篇对历史必然论的批判是指出其缺乏需要严肃对待的现实基础,进而谈论更严谨的历史研究方法;第三篇是著名的将自由划分为积极和消极的学说;第四篇介绍穆勒的基于反边沁式功利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上的自由;第五篇谈论知识不必然带来自由。

《自由论》读后感(二):✏️

即使是最好意的庇护人式的国家,也许正是它的减少饥荒、疾病与不平等的真实努力,它的穿透生活的所有被忽视的角落与裂缝的努力—这些角落与裂缝也许正表明需要它的公正与慷慨—它的这些善意活动的成功,压缩了个体犯错的范围;为了他的福利或卫生、他的健康、他的安全、他的免于匮乏与恐惧的利益(非常真实的利益),剥夺了他的自由。

我们服从权威不是因为它是永远正确的,而仅仅是因为严格且完全功利的原因,将其当做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

至少存在一个安全的天堂,虽狭隘、黑暗、封闭,但安全。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准备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赢得这种安全感,让广大的生活领地受制于那些不管有意无意但系统地挤压人类活动疆界的人

这些不精确的学科依赖某种程度的具体性、暧昧性、含糊性、暗示性、生动性等等,而这些是体现于常识、文学与人文科学语言中的特质。

生命就是一条沿既定方向流淌的河,或者是被偶尔的微风激起波澜的无潮之海(悲观主义者、寂静主义者)

《自由论》读后感(三):自由论

3,真实存在为抽象物牺牲;个体的人在大屠杀中成为集体的人的牺牲品。 111,称赞与谴责是无知的产物;我们的本质使我们如此,就像石头与树木,蜂蜜与海狸,如果谴责植物或动物、气候、土壤或野兽不公正,或者向它们要求公正是非理性的,那么,因为人的已被决定的特征或行动使我们痛苦而谴责他们,同样是非理性的。《自由及其背叛》:21,爱尔维修。看到一只在草地上平心静气吃草的绵羊,蚊子和苍蝇说:“我们从这头贪婪和残忍的动物身边逃走吧,这个魔鬼会用他贪吃的大嘴把我们连同我们的城市全部吞掉。他的举动为什么不能像狮子和老虎那样呢?那些仁慈和蔼的动物不会毁坏我们的家园;他们可不是靠我们的血养肥的,他们出于公正来报复罪行,他们惩罚绵羊,因为绵羊对待我们残暴不仁。”这就是草丛里苍蝇眼中的世界。毫无疑问,略加改动,这就是世界上其他动物根据自己的视角所看到的世界的面貌。立法者的任务是改造人类,让他们不再受无知的折磨,让他们的利益真正与他们所认为的那种利益相一致。他们的利益——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应当向他们呈现出本来面目,简言之,他不应将实际上没有用的东西看做对他们有用之物。实际上,他们不应臆断绵羊残酷嗜血,而老虎尊贵善良。他们应当看到真正的实质。

131,以至于,你所相信的真理,你据以做出判断的价值,从最深刻的原则到最肤浅的念头,都是你所从属的那个历史连续体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血统、阶级、人性、进步或人道;时代精神、社会结构、历史规律、生活的真实目的;知道这些——忠实于它们——你就是自由的。从芝诺到斯宾诺莎,从诺斯替教徒到莱布尼茨,从霍布斯到列宁、弗洛伊德,口号基本上没变;知识的对象与发现的方法常常尖锐对立,但现实是可知的、知识且只有知识使人解放、绝对的知识绝对地解放这类信念却构成西方文明大部分有价值学说的共性。

131,个人自由的观念是个幻觉,我们离全知越远,我们的自由、责任与罪感的观念就越广,这些东西乃是以巨大的虚构充满未知之地的无知与恐惧的产物。

《自由论》读后感(四):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伯林与斯特劳斯的思想纷争 马华灵 论文梳理

作者在正文前简单介绍两者争论的事件背景,现实中的简单过程:施特劳斯批判伯林的多元主义既是一种相对主义又是一种绝对主义,然后交代用以论证的材料证据《伯林致雅法书信》和论证目标:,然后写了作者自己的论证思路,肥肠清晰。

笔记思路清爽,要介绍两者纷争,得先阐释清楚斯特劳斯所谓的绝对主义是什么东西:作者先从其弟子雅法文章中提取旁证+从斯特劳斯文本正面论证,这些证明斯特劳斯是个绝对主义者,那其的绝对主义具体是什么,作者归纳出斯特劳斯认为的绝对主义的三个特性(其中作者又写明了自己的论证思路,使人跟着作者思路一步一步走非常清楚。作者还在论证绝对主义的永恒不变性的时候阐释了哲学与历史的关系:哲学与历史具有根本的不同,哲学追求永恒不变的秩序而历史产生于这个秩序。哲学认为永恒高于特殊,历史认为特殊高于永恒,哲学假定了永恒,历史从根本否定了永恒,所以哲学的前提才要是从历史中解放出来,超越历史和特殊属性,走向永恒的自然秩序。作者然后利用古今哲学的差异类比了古今自由主义。(我不知道他这里为什么要这一部分内容)

然后作者做了一个小小总结,施特劳斯是主张什么的,他对绝对主义的想法是什么样的

然后作者第二部分才开始介绍柏林的普遍主义,首先作者讲述了所用材料的合理性来源,然后,伯林主张普遍主义与绝对主义有四大核心区别,极其详细的讲述了者四大核心区别后,作者小结斯特劳斯将伯林的多元主义(中提到的终极价值)认作为绝对主义,但其实伯林认为自己说的是普遍主义。

最后作者在总结部分的开始部分又说了一遍本文的核心观点,然后概括的说了一下他的论证逻辑+成果,然后作者在最后几句话里将其两者之争上升为古今之争(时代之争)。

《自由论》读后感(五):伯林的理性与非理性

不知道该用什么词句来形容这本书。在最开始读的时候,我完全沉陷在作者那冗长的句子,晦涩的语言和复杂的逻辑中去了。虽然同为二十世纪最为伟大的自由主义者,伯林不同于哈耶克:哈耶克更大程度上充当的是自由主义的卫士,坚持自由主义的理念,捍卫自由的生活方式;伯林是在用严密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力来论证自由的意义。如果哈耶克是一个用身躯对抗极权的武士,那么伯林无疑更像个循循善诱的老者,在像别人解释何为自由,如何防止暴政。

一般人认为伯林对自由主义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这两种概念,关于这两种自由的异同,已经有太多的人进行过解释和评论。我想说的是伯林思想中的另外一些自由的敌人,在二十世纪政治观念这篇文章中伯林有详细的论述那就是:从根本上消灭人类思考能力和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控制人类。伯林认为十九世纪最具影响的两大政治潮流是人道主义的个人主义与浪费主义的民族主义。这两大思潮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们都相信人类的智力和道德的充分发展能够战胜无知和邪恶,也只有它们能解决人类社会出现的一切问题。二十世纪出现的不同于这种理性的观念是:解决人类社会的问题的手段不是运用理性,而是“通过思想与辩论以外的力量将问题本身予以消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毕竟思考问题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的社会只需要有一些“伟人”来为普通人安排生活就好了,作者借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马佐夫兄弟》口吻“人之最可怕的事情就是自由选择,在黑暗中自己摸索;而教会,因为把责任从人们的肩膀上卸下,从而使他们成为自愿的、心存感激的、幸福的奴隶。”当然,不仅要消除人们思考疑问能力,还要建立一种技术化、单一整齐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不用思考,因为现存的社会秩序已经决定了你所要做的一切事情,你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个零件和工具,你只要按照社会的运动而运动。这也就要求人类的任何心理和感情问题都能够用专业技术的手段解决,”紧张(在个体、群体或民族之间之内的)需要被缓解,创伤、冲突、偏执、“恐惧症”与恐慌、各种心理与生理失常需要专门治疗者——医生、经济学家、社会工作者、医疗队、工程师或其他能向病人或困惑者提供帮助的技师——提供帮助,即需要每一种个体或集体的实际智慧的帮助”。

当然,这些观念是与伯林的“多元论”相对的,他也激烈的反对这些政治观念。他认为”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并不是(就像常常被告知的那样)更多的信仰、更强有力的领导或更科学的组织。它需要的是与之正好相反的东西——少一些弥赛亚式的热诚,多一些开明的怀疑主义,多一些对特异性的宽容,在可预见的将来多一些达到目的的办法,为那些其趣味与信念在多数人中很难找到共鸣的个体和少数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多留出一些空间”。只有社会能够容纳异端和偏见,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生活的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