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居伊·德波》读后感100字

《居伊·德波》读后感100字

《居伊·德波》是一本由[英] 安迪·梅里菲尔德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居伊·德波》读后感(一):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景观社会

德波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不左,西方社会却认定他是革命左派,而且说他带有暴力倾向,所以直到去世,一直受到秘密警察的监视。他不激进,跟随者却认定他是街头示威分子,于是在1968年打着他的旗号在巴黎进行巷战。他也不疯,而且是个智者,东西方两大阵营却都容不下他,都把他的景观社会理论当作破坏自己政权的炸药。

其实,德波就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光影照耀下,山坡上的一棵野树——只开花,不结果。

《居伊·德波》读后感(二):黑暗时代里的地下世界

对「情境主义」的好奇,开始于在各个原本感兴趣的地方看到这个词,城市革命、列斐伏尔、五月革命、巴黎公会、心理地理学、日常生活……隐隐地感觉它成为当前语境下一种行动的可能。

「通过把一种单一氛围和事件游戏组合到一起,有意识而且具体地构建起新生活」,以期对抗城市的快速景观化是当时最开始的尝试,但是随着集中性景观和弥散性景观的结合,整个的日常生活——连同时间和空间——都被笼罩进来,反抗似乎越来越困难。

但依旧重要的是一种「游戏精神」,和列斐伏尔对巴黎公会欢乐的政治狂欢的描述一样,也和现在立刻就要的无政府主义运动一样,通过对现有制度的洞察分析,建立可以挑战的解放区,用游戏般的方式邀请人们一起走出景观的表象,通过某种拒绝或是幽默,嘲笑制度,「设计自己的节日、自己的周末」。

不过当前语境下,却更像这本书最后所描述的:

「当黑暗迫近,当人们的生命将要被景观社会所支配时,就会有其他人出现,试图为世界重建一个新的未来,通过创建一种新的学校或新的修道院进行抵抗,这是一种新的保存——一个确保其种类能度过黑暗时代的安全岛。用安德烈的话说:我们谈论的是一个地下世界,它在黑暗时代里确实以不同方式存在着,这个地下世界存在的目的是寻找储存文化的方法,即如何让事物活着。」

《居伊·德波》读后感(三):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Walking LIfe里是这样说debord的:suicide carried off many, drink and the devil took care of the rest.相当精辟。

景观社会(商品完全统治了社会生活的那个时刻)当年对我的震撼是大过拉康的。

毫无疑问,debord是上个世纪最值得我热爱的法国人之一。他完全是个倔强的老酒鬼,几乎从没年轻过,当他发觉衰老的来临时,毫不犹豫地拥抱古老的价值观;他曾是最积极的冒险家,当他觉得in vain后,便是消极冒险,却始终作为一个局外人革命到死——最伟大的革命是在平静和爱中实现的。

最让我敬佩的,是debord在所有的uesless之后,依旧用反抗的欢欣和坚持反抗的愉悦代替悲观主义。这是给所有现时代冷漠的的虚无主义者们做出的榜样。

“生命首先是一场游戏,一次冲突,一趟旅行。”实在大不了,我们就自己结束它。

这本传记富有诗意,温暖,依旧希望唤起debord某些精神。非常通俗易懂,又普及了许多知识,完全适合不了解情境主义的读者来看。(广告哦好像……)

因为刚刚看了翻译烂到家的《国家的破产》,所以特别想感谢赵柔柔和崔晓红两位翻译,让我们读到如此有力而精准的文字。

补充一点书里没有提到的,就是debord和勒博维西有著名的好交情,为什么他和同时期的马克思主义veteran戈达尔大人没有交集?

是这样的,情境主义总是在分组织内或组织外(其实是极端的通病),debord就一直嫌戈达尔不够纯粹。

比方说,debord认为“再创造”是对原作品的另一种阐释,比如他的电影里就会把对话、旁白生硬地贴近画面里,造成声轨和画面分离的效果,用来表明什么是景观,什么又不是。但是戈达尔(尤其是早期)喜欢把文学和好莱坞叙事方式以自己的风格混在一起。再说处理色情的方式。debord故意弄得很张扬,但戈达尔就是解构了。所以分道扬镳(这样也好)。

看到爱丽丝把debord的骨灰撒到塞纳何里时,我忽然想到《虹》的开头。

“春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汁液在奔流,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挡不住的浪潮,每天都会涌过来撒下新生的种子,然后又退走,在大地上留下新生的一代。”

debord就是这样生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