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凯尔特人之梦》读后感1000字

《凯尔特人之梦》读后感1000字

《凯尔特人之梦》是一本由[秘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4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凯尔特人之梦》读后感(一):难道我买的是假的?

48页倒数第11行,52页第二行,57页3段第三行,读不通啊,翻译的问题还是校对的问题?48页倒数第11行“他一直把这些感受作为不祥的预兆埋藏的内心”,什么把......埋藏的内心,什么鬼?52页第二行“发生那个星期的悲剧事件”,是不是应该为“那个星期发生的悲剧事件”?57页3段第3行“一艘英国商船的年轻船长逮到了马塔迪”,什么叫逮到了马塔迪?马塔迪是个地名啊。

《凯尔特人之梦》读后感(二):摘

“我在瓦拉从未看到有人哭。”罗杰·凯斯门特后来想起来。他也从未听到有人抱怨过。村子里居住的仿佛都是木头人,在空地上,在那三十间以木条搭建、棕榈叶铺顶的尖顶茅屋中间荡来荡去的都是些幽灵,他们的精神已然崩溃,不知往何处去,也忘掉了自己是什么人,正处在什么地方。整个村子仿佛遭到了诅咒,居民都变成了幽灵,但是这些幽灵的背部、臀部却布满了新鲜的伤疤,有的上面仍带有血迹,伤口好像仍没有愈合。

《凯尔特人之梦》读后感(三):读过《凯尔特人之梦》后

读略萨的小说,就如同透过一层朦胧雾气的玻璃窗子去看窗外的景色,起初时一片模糊,但是在他悄然的引导下,你开始按照他的提示,擦掉一块玻璃上的雾气,瞬间,一点景色进入视野。然后他继续指引你东一下,西一下地乱七八糟地擦窗子,你能够看到的景色是分割的、独立的、破碎的,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直到你始终耐心地,慢慢地将整个窗子擦完,才能真正看到那早已为你预备好的完整、有序的风景。

在略萨那支魔幻的笔下,原本自然的时间顺序叙事结构被轻易地破碎,重组,然后又像魔术一般完整地将整个故事呈现在你的面前,而这种精妙的叙事手笔,是我始终所沉迷、喜爱的。很多拉美的语言大师都喜欢将直线性的叙述方式打破,然后像重组拼图一般让你动脑筋去自己拼出这一整幅画面。但是无论是马尔克斯、还是斯图阿里亚斯、科塔萨尔,都没有将这种风格历练到臻于自然的境界,而略萨却做到了。

你可以说是略萨活得够久,写得够多,作为一个著作等身的多产作家,他确实在后期的作品中,达到了其他拉美作家没有达到的新高度。没有《城市与狗》早起作品的那种刻意造作,没有《酒吧长谈》那种过于破碎零散、难于呈现完整的叙事,而是从《公羊的节日》、《天堂在另外那个街角》开始直到如今,完全成熟、自然的语言叙事结构重组,那种叙事的自信流露在字里行间,将历史的暗角、被人遗忘的人物从时间的坟墓、岁月的泥土中悄悄地挖掘出来。

而《凯尔特人之梦》也是如此,罗杰·凯斯门特这个几乎被历史遗弃在角落,封尘在箱底的人物,在略萨的笔下,得以重新沐浴日光。无需盖棺论断,每个人都是天使与魔鬼的集合体,没有必要用极具争议来评价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人物,谁都有瑕疵,而至少我认为,他之为人的伟大贡献,他之致力事业所展现出来的善良人性,都是值得我们钦佩的。难道有必要为了一些价值观性取向方面的因素而灌之以“极具争议”的罪名吗?个人认为,大可不必,而且如此的论断有失公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