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读后感锦集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读后感锦集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是一本由[美]乔治·瑞泽尔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读后感(一):《社会的麦当劳化》-每个个体都要思考

乔治·瑞泽尔(George Ritzer)的《社会的麦当劳化》是一部关于全球社会现象的深度解析,姚伟老师翻译的第九版特别将“麦当劳化”议题放在数字时代框架下考量。作者以麦当劳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科学理论框架,这种框架观察并揭示了数字时代下社会制度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效率化过程。它激发着我们对日益标准化的全球社会现象的思考,并对其如何影响我们生产、消费、甚至思考的方式提出了挑战。 整本书作者从铺述麦当劳化的理性与非理性、过去与现在,将生产与消费维度分别探讨效率、可计算性、预测性和控制四项原则在消费者及员工的体现和影响,提出低效率、高费用、虚情假意、祛魅、健康与环境风险、同质化、无人性化及岗位上的非理性及数字世界加强版的无人性化,批判麦当劳化的商业运作方式和社会控制手段,自身铁笼性质必然导致非理性的扩张,“不要温顺地走进那长夜,对着光明渐逝,吼吧,大吼吧。”便是作者应对麦当劳化的态度。 《社会的麦当劳化》的核心观点是“麦当劳化”,即社会逐渐接受并遵循麦当劳模式的四大主导原则。麦当劳化被对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业家所拥护,数字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工具与最优方法的融合,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边界模糊,搭载科技和数据平台,生产-消费的过程与模式不断改革,参与其中的个体关系也随之发生改变,就这样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际互动关系等被理性所支配。麦当劳化强调理性,是科学管理的一种体现,在这个系统里,人是生产流水线上的一个零件,遵循着早先制定出的最优方法,被规定被要求完成固定的简单动作,个体沉浸在麦当劳化带来的便利高效的同时,个性化、多样性,以及我们的自由和创造性在被忽视,个人的自由和尊严也受到了威胁。 在生活实践中,麦当劳化现象普遍。“亲”系列的客服对话是虚假的情义表达,随处可见的自助机是生产-消费型消费者的无偿服务,火热的预制食品赛道是高效生活的体现也是健康风险的聚集地......数字化带给我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麦当劳化社会现象的无限扩张,正如瑞泽尔所说,这种社会秩序的麦当劳化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是一种人为的选择,我们可以在理性与非理性中找平衡,在利于社会高效与利于个体发展中找平衡,找到一种更加适合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道路。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读后感(二):《社会的麦当劳化》与《社会的火锅化》

从麦当劳快餐店来注解韦伯的理性铁笼的概念。本来麦当劳是注重理性的,但是却出现了非理性的现象,即作者所说的“理性的非理性化”,这也是本书的问题意识。本书讨论的是麦当劳化的这些原则是如何延伸至更大的领域,乃至支配了美国甚至世界越来越多的部门、领域或行业。麦当劳的基本原则是: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

本书始终关注的是麦当劳化系统(如快餐店、大学)对人们的影响,特别是对到它们那里去消费和工作的顾客和员工的影响。第二章主要是讨论麦当劳化的历史与现状,接下来的第三、四章集中讨论各种麦当劳化场所中的消费者,特别是本章所归纳的麦当劳化的四大基本原则——高效率、可计算性、可预测性和控制以及它们对消费者的影响。第五、六章集中讨论在麦当劳化场景中的员工、生产者,以及他们的麦当劳化职业,特别是他们的麦当劳式工作岗位。与对顾客的讨论一样,我们对员工的讨论也是从上述四个维度进行。第七章将对麦当劳化的第五个维度及其矛盾性的因素——理性的非理性——进行讨论。尽管麦当劳和麦当劳化有很多积极的层面,但是本书大部分内容是对麦当劳化的批判,而第七章将最直接、最集中、最清晰地体现这种批判,特别是指出各种非理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无人性化。并就如何应对麦当劳化的非理性和无人性化进行了讨论。

作者关于麦当劳化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983年,当时网络还没有很发达,更没有像现在这样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如此大的影响。本书是最新版的第9版,有很大调整。主要是认为当下社会,麦当劳化德现象越来严重。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数字世界成为麦当劳化德中心场所,如亚马逊公司;而以往是实体世界或实体结构,比如快餐馆。

作者认为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消费依然主要存在于实体世界,但是,很多的消费行为会通过数字世界或网络世界实现。而网络空间更容易被麦当劳化。实体世界与网络世界存在着差距,但是,二者之间的距离在逐渐缩小,甚至在相互延申,乃至在相互渗透。

作者认为,麦当劳快餐一直让顾客自己完成本应该由服务员、司机、保洁员等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则是由消费者一个自己来完成,故称之为“生产—消费者”,即:人们在麦当劳就餐的时候,既生产又消费。

进入当下的数字化时代之后,人们会发出如下疑问:发源于实体世界的麦当劳化现象还会存在于数字世界或网络世界吗?作者认为依旧存在于网络世界,而且人们被迫成为上述的“生产—消费者”,因为大量的人工服务人员不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消费者只能成为“生产—消费者”,即“必须‘生产’那些他们自己愿意消费的东西”。显然这对于商家来说,非常有利,他们可以解决很大的成本。而消费者需要承担的更多,且效率低下。

在回应韦伯的“铁笼”问题上。瑞泽尔认为人们原来越多的支持这种麦当劳化的行为,视之为“金丝笼”而不再是“铁笼”,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现象。或许在数字世界或网络世界里,韦伯意义上的“铁笼”的身影越来越模糊。

实际上,麦当劳化现象的出现,是为了迎合加速社会的出现,在这样的一种社会里,人们更多地遵循速度、效率等看似理性的标准,但是,出乎意料的的是出现了“理性的非理性”结果,也就是说,最初理性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便利,结果却背离了这一初衷,变得非理性,甚至变得不理性。

“社会的火锅化”可能比麦当劳化更具有理性,速度、效率更快,现在的预制菜甚至又是更具理性的产品。未来在哪里?能否逃脱“铁笼”?依然未解!

《社会的麦当劳化(第9版)》读后感(三):麦当劳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麦当劳化是乔治·瑞泽尔(George Ritzer)在该书提出的概念,作者以麦当劳为例,展现了当代社会趋向理性,变得高效率、可计算,甚至可预测、可控制。但是,对理性的偏好反而导致了非理性化的后果,无论是消费还是生产都变得越来越形式化,变得空洞无味,缺乏内在灵魂。在我看来,本书麦当劳化的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可概括为:过去、现在和未来。

麦当劳化的先驱是19世纪末20世纪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F.W.Taylor)和福特(Henery Ford)生产流水线的发明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可预测性。泰勒认为管理者需要对某项工作的事件与动作进行研究,并归纳并优化了一系列步骤和次序,从而创造出“最佳方法”。泰勒还通过建立清楚、详尽的标准,确保工作过程和产品的高质量。总体而言,科学管理产生了一种无人性的技术,将员工视为消耗品,从而使雇主的收益和利润大大增加。科层制和流水线原则的结合形成了现在的麦当劳化。

现代的麦当化呈现出了新特点:拓展出了实体世界和数字世界融合后的新领域。麦当劳化实质所代表的是生产和消费的理性化的经营模式,麦当劳作为实体场所的理性化已经逐渐落后于潮流,沃尔玛、亚马逊在虚拟世界的经营反而超过了麦当劳,成为未来经营的趋势。不仅仅是快餐店,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学校、医院等公共领域的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将高效率、可计算作为劳动过程的标准,目的则变成了快速盈利,而不是以人为本。商场、房地产、餐饮业等消费领域中,一切服务都变成了虚假的景观,工作人员如同机器没有真情实感,产品低质量,同质化严重。对消费者来说,这些改变并不高效、低廉,甚至面临着更多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如快餐的高热量导致肥胖等疾病。对于生产者来说,工作变得机械化、缺乏乐趣,丧失了创新与活力,如同被异化。Tinder、Uber等软件的出现更是体现了当今社会个人具备消费和生产的双重属性,平台通过赚取中介费从中盈利,来对劳动者进行隐性的控制和剥削。所有的一切后果可以用“理性的非理性”来概括,以理性为目的导致了无人性化这一结果,正如韦伯(Max Weber)将理性化比作铁笼,认为这是一种冷酷无情的过程,让人极度不适。

瑞泽尔在全书的各个章节无不体现出对于麦当劳化的担忧。无论是消费世界的符号化和情景化,还是劳动中对人的控制和异化,更为让人困惑的是:麦当劳化是否真的能导向一个理性的世界?答案是否定的,这一切导致生产和消费环境都日趋恶化,受益的只有日益饱腹的贪婪资本家。资本的扩张披上了理性的外衣,从而肆无忌惮的攻城略池,侵袭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这一趋势令人既恐惧又担忧。

本书的趣味之处在于瑞泽尔对于现实案例的添加和验证,相较于其他版本,作者删除了群体、组织及个人应对麦当劳化的行动,原因在于这些力量变得越来越微弱,大多数人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反对它。

康德曾说过:“把人当做目的而不是手段”,面对麦当劳化,我想说,应把理性当做手段而不是目的。唯有将理性化当做技术手段,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才能更有效的优化社会机制,而不是变成牟利的工具。不过对西方社会来说,资本主义的本质已经决定了该问题难以解决。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我国,应对此有所警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