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100字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100字

《非理性决策》是一本由[爱尔兰]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David Robert Gr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一):想在感性生活中,保持一份理性?翻开这本书,知过往,理性看未来

文|弥小木

在一个名叫无知山谷的地方,朴实的人们守着古老的信仰与知识,幸福又忧虑地生活着。说幸福,是因为日子平平淡淡,物资足够温饱。说忧虑,是因为偶尔出现物资分配不均的情况时,人们难免会有恐惧。

还好,物资大多数时候是够的。带着那一份忧虑,有人尝试走出无知山谷,去更远的地方寻找新的生活。但是,大多数人们,只是尝试。因为路途艰辛,很多人的结局,成了躺在山谷下的一堆白骨。

终于有一天,有一个曾离开无知山谷的同伴,异常艰难地爬回了山谷。人们救醒他之后,这位同伴诉说着他看过的山谷外的世界,想要劝说人们跟着他一起离开,开始新的、更好的生活。然而,山谷里的老者们,坚守着代代相传的信仰,在老者们的带领下,人们举起石块,砸向了要带他们开始新生活的伙伴。

很不幸,后来的无知山谷发生了旱灾,人们不再有充足的食物。即使在那样的时刻,老者们仍旧反对人们走出无知山谷,去探索新的生活。然而,处在生活困顿中的人们,被逼无奈,有人鼓起勇气,选择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寻找山谷之外的生活。

结果是什么?人们发现一切居然都是真的。曾经艰辛爬回山谷,想要带领他们新生活,而又死在他们举起的石头下的伙伴,说的一切都是真的。

走出无知山谷的人们,开始弥补曾经犯下的错误,人们给勇者建立了一座纪念馆。无知山谷的故事,是房龙的《宽容》开篇里,提到的一个故事。

里面的这句话触动人心:成千上万的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无知山谷的老者们,对普通人们来说,是一种权威。权威的言论,对无知山谷的人们来说不容置疑。然而,权威老者们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吗?

曾经独立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莱纳斯·鲍林,因为在一次演讲中,随口说自己想要多活25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莱纳斯·鲍林的演讲席下,有一位听众随后写信给莱纳斯·鲍林,推荐他每天食用3000毫克的维生素C,说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

很奇怪,莱纳斯·鲍林居然听从了这个建议。后来不仅将每天食用维生素的剂量,提高到18000毫克,还特意写了一本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的书。

作为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莱纳斯·鲍林,他出的书,影响力是巨大的。在莱纳斯·鲍林的宣传下,市面上维生素的销量,暴增到一度脱销的局面。虽然后来有很多证据表明,莱纳斯·鲍林的观点有很大的漏洞,但莱纳斯·鲍林坚信自己是对的。

莱纳斯·鲍林对于维生素的执念,与无知山谷里的老者们对于信仰的执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样的。而无论是莱纳斯·鲍林还是无知山谷的老者们,他们的言论,对于那个时代的普通民众来说,都是一种“诉诸权威的论证”。

对于权威,大多数时候,我们选择无条件信任。然而,就像《非理性决策》里说的:

除了“诉诸权威的论证”,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会造成人们的盲从。有哪些其他的因素?《非理性决策》里有很详细的描述。

《非理性决策》是由爱尔兰的物理学家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所写,在对他的介绍下,有一个奖项令人眼前一亮,“约翰·马多克斯奖”。这个奖项是为了表彰“不畏挑战甚至敌意,坚定地向大众倡导科学、捍卫真相的个人”。说真话,是需要勇气的。对大众说真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说真话的勇气,在《非理性决策》里能感受到。

看《非理性决策》是很过瘾的一件事。对,用了“过瘾”两个字。在《非理性决策》里,会看到很多现象产生背后的本质。想在感性生活中,保持一份理性?翻开《非理性决策》,读一读里面的故事,那些曾经确确实实发生过的事情。读完后,也许,面对下一次的众说纷纭,我们能从巨大的迷雾中,看得清一些。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二):《非理性决策》:避开五大陷阱,掌握真相

当今社会,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大量的信息,身处这样一个风云变幻莫测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的信息有利于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面对各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

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本就是非理性的,信息的传播常常会利用这些弱点大做文章。

格兰姆斯博士是爱尔兰物理学家、癌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多年来,格兰姆斯博士致力于向大众倡导理性的科学精神,活跃于BBC(英国广播公司)、《卫报》和《爱尔兰时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参加节目或发表文章。2014年,格兰姆斯荣膺年度国际科学精神大奖“约翰·马多克斯奖”,该奖项由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与知名科普组织“科学意识”联合颁发,旨在表彰不畏挑战甚至敌意,坚定地向大众倡导科学、捍卫真相的个人。

《非理性决策》是牛津大学知名科普专家格兰姆斯博士深入探讨的主题。他对于利用人类非理性的诸多陷阱进行了全面剖析,辅以大量生动案例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理性的科学精神,掌握真相,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当我拿到这本书,刚翻开时,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书中并没有任何图表和插图,只有密密麻麻的文字,看上去实在令人乏味。

但是,我认真读下去之后,才觉得这真的是一本很有内容和思想的书。

知识已经汹涌而来,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如何把这些知识转变成更好地为之服务的工具,并替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现实往往很悲观,因为陷阱实在太多了,看上去各种知识触手可及,然而想要从中找出真相反而是越来越难了。

俗话说,历史故事会说话,在书中,格兰姆斯讲述了历史上许多经典的故事,有拯救人类的无名英雄,也有在历史中臭名昭著的灵媒,而这些故事背后则是理性与荒谬之间的对决。

当然了,最终的结果地球人都知道了:真相只是一个,理性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在《非理性决策》中,作者就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五大认知陷阱:逻辑陷阱、言语陷阱、心理陷阱、数据陷阱、传播陷阱。

在《非理性决策》中,作者深入剖析了五大认知陷阱:

01、 逻辑陷阱:理性是人类天生的禀赋,不尊重逻辑会带来麻烦

02、 言语陷阱:言语是暧昧的,可能让我们轻易被煽动和摆布

03、 心理陷阱:思想、情绪、记忆与感觉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不可靠

04、数据陷阱:数据看起来最可靠,但也可能是最有欺骗性的

05 、传播陷阱:媒体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所认为的程度

关于这五大认知陷阱的危害,格兰姆斯博士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可以增长很多见识,值得你去阅读评判,并内化为自己的观点。

众所周知,我们已经大步迈进了数字时代。数字时代的一个特色就是知识的体量不但如此巨大,同时更新速度更是让人目瞪口呆。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8世纪时知识更新的周期是80-90年,然而到60-70年代,知识更新周期是5-10年,而如今呢?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至2-3年。

因为我们的大脑非常聪明,尽管它能力卓越,成就非凡,但也不是永远可靠的机器,我们会频繁犯下大大小小的各种错误。

信息的传播者利用大脑的缺陷大做文章,让聪明的我们时常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格兰姆斯博士通过讲述一个个涵盖古今中外有趣有料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剖析了我们人类与信息之间的认知陷阱,帮我们在信息时代去伪存真,让我们距离真理更进一步。

作者同时告诉我们,书中的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着大量的科学、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凝聚着众多研究者的心血。

为了让读者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做到能分辨真伪,尽快掌握事实的真相,避开导致非理性决策的五大陷阱,那就赶紧和果冻一起阅读此书吧。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三):孩子不愿意学习,成绩上不去,到底是什么原因?

文|橙果妈妈

前些年,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工作,每年的寒假和暑假班,都会来很多的孩子来补习功课,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来自省内周边城市的孩子,上初中的一位男孩子,性格有点腼腆,但跟他说话时,都是很认真听着,眼睛还有着光。

刚过来时,看他的成绩,在班级中游的水平,成绩不出色,来到培训班后,听讲课老师反映,上课听课倒是挺认真,刚开始下课不好意思问老师问题,后来慢慢的熟悉了,课间也会问老师问题。。

假期结束后,每个周末会赶过来上课,很努力在学习,从学习状态就看得出来,后来,中考时,这个孩子考入了当地城市最好的高中。

后来,跟孩子聊天,才知道,这个孩子来机构学习时,正是家里遇到了一些事情,孩子突然间长大,开始主动学习,这才有了后面成绩的提升和考入了好的学校。

现在,自己也是当了两个孩子的父母,每天开始监督和辅导自己的孩子学习,通过这些年里经历的各种事情,其实也在思考,孩子成绩不好,不愿意学习,到底是什么原因?

这绝对不是孩子智商的问题,毕竟大部分的孩子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也是一样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求也是透明、公开的。

有时候就在想,这其实取决于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取决于在这个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让孩子掌握真相,如何拥抱科学的逻辑和思考力,找到自己内心的目标。

爱尔兰物理学家、癌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格兰姆斯博士在《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中,就提出我们身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各方如潮水般涌来的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本就是非理性的,信息的传播常常会利用这些弱点大做文章。

在《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中,格兰姆斯博士深入探讨了这个主题。他对于利用人类非理性的诸多陷阱进行了全面剖析,辅以大量生动案例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理性的科学精神,掌握真相,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在书中,就提到一个点,比如2016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曾测试过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对于当下不同文章可信度的评估能力,结果“令人灰心”,总体而言,证明年轻的学生们很容易被误导,把可疑的信息来源当做正当的途径,甚至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评估信息来源的合法性。

对于当今生活在数字时代的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的便捷性,让网络上各种刺激耸动的内容,都对孩子的信念和成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成长。同时,小说、游戏等虚拟性信息的传播,也让孩子容易沉迷其中,影响了大脑的独立思考。

想想看,不仅仅是孩子如此,很多成年人,包括家长又何尝不是如此?

比如:下班后沉迷于网络短视频、电子游戏、小说的世界里,对于网络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很难做到分辨真假、冷静思考。

所以,在读《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这本书,就在想,书中提到的各个容易让我们大脑犯错的原因,通过真实案例的展示,让我们展示了我们日常对自己生活细节的思考,让自己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思想、情绪、记忆与感觉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容易被改变。

以孩子的学习为例,通过书中对于理性思考能力的探讨,其实,我们就可以认识到,抛去孩子对网络上一些错误的认知,比如不念书当网红、明星照样挣大钱、学习多了就成了书呆子等非理性的言论。

学习成绩的提升,最终是取决于孩子理性的思考,内在相信自己的力量、极强的欲望。

想想看,初中、高中的知识点,都是相对固定和有题型答题技巧的,只要孩子愿意学习,愿意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和下笨功夫,可以提升自己的成绩,那么,孩子总归是会激发出内心的斗志,来努力学习,靠近自己的理想,最终考上理想的学府。

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强迫孩子学习,而是通过对自己孩子的深入了解,采用因人而异的施教方式,让孩子内心的欲望激活,帮助孩子找到想学习的欲望。

育儿先育己,家长的认知影响着孩子的感知。

《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的时代如何掌握真相》书中通过真实有趣的故事来探讨的各种话题,会让我们读过的人学会运用分析思考和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

也会让家长改变自己的认知,点燃孩子和自己内心的火焰,让孩子明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努力,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四):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分辨识别,这本书教你方法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我们获得信息是越来越方便了。

但是,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你如何分辨哪些是真相,哪些又是谬传呢?

活在信息时代,想要正确识别各种信息,掌握真相,你需要理性决策。

然而,很多人听风就是雨,看到什么就相信什么,结果不辨真假,轻易陷入不理性的陷阱,要么搞得自己很焦虑,要么形成错误的认知。

爱尔兰物理学家,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针对这一现象,专门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特别容易丧失理智,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而本质原因就是,人类是非理性的。

他在《非理性决策》一书中,介绍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非理性陷阱,并逐一给出了实用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理性的科学精神,在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找到真相。

01 荒谬的道理

曾经有段时间,网上有这样一个说法:手机会提高罹患脑癌的风险。

因为手机有辐射,家里使用的网络路由器也有辐射,这些东西正在危害我们的健康。

于是,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

有机构提供价格不菲的套餐,帮助减少wifi辐射的破坏力,还有人指责手机制造商故意对公众隐瞒辐射危害。

当时很多人都相信了这个说法。

他们不敢把手机带到卧室床头,每天睡觉前都会切断路由器的电源。

事实真的如此吗?

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答复是这样的:尚未发现使用手机会给身体带来有害影响。

13个国家参与共同调查后也发现,没有数据能证明使用手机跟脑癌的发病率有因果关系。

既然如此,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迷信这个说法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人类对疾病和死亡天生有种恐惧感,加上“辐射”一词的深奥性。

大卫.罗伯特在书中给出的科学解读是“中项不周延谬误”,就是说三段论的中项并没有清晰准确的分布范围说明,所以结论不成立。

拿手机辐射致癌打比方,人们做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是这样的:

前提1,所有的射频辐射都是电磁辐射。(手机是射频辐射,属于电磁辐射)

前提2,有些电池辐射可以致癌。(能量大的辐射才可能伤害人类的DNA,手机射频不在此列)

结论:因此射频辐射可以致癌。

这个分析过程中的第二项是不精准的,所以,它推理出的结论也不精准。

想要打破这个陷阱,那就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件事,不要感情用事,别一听到和死亡、疾病相关的信息就开始冲动,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第二件事,不要固执己见,别以为自己过去的经验和思维方式就是完全正确的,要勤于反思。

02 头脑的陷阱

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动机性推理”,不去客观评估各种证据,反而将这些证据刻意用来证明早已存在的信念。

生活中有个最简单的例子。

妻子要是怀疑丈夫有外遇,她会把丈夫的所有言行表现,都拿来证明自己的结论。

加班,应酬,晚归等,这些有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跟外遇无关。

但妻子会默认丈夫加班应酬都是借口,是谎言,他没有按时回家,就是跟其他异性在一起。

这就是动机性推理。

现实情况值得警惕,但人们更倾向于相信那些符合他思想观念的信息,过滤掉和自身观念相矛盾的信息。

我们每个人基本都会掉入这个陷阱。

比如,看到他人纹身刺青,莫名就会觉得对方不是好人。

看到年轻的女性开豪车住豪宅,还不用朝九晚五坐班,就会猜想她要么是富二代,要么挥霍父母的财富,要么就是其他不正当渠道得到的钱财,拒绝相信她可能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拥有当下的一切。

所以,打破头脑陷阱,需要我们对现实情况客观分析,不要带入自己主观的想法,顽固坚持不理性的观点,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偏听偏信,否则就会害人害己。

03 做好这些细节,拒绝伪科学

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到处都是真假难辨和荒诞不经的言论信息。

要分清各种观点的真假优劣,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

信息不断地刺激,很多人都会变得麻木不仁,稀里糊涂,人云亦云。

要摆脱这种现状,我们在面对庞大的信息量时,要认真考虑这些细节:

凡事要讲证据,没有证据,只有传言的信息,就值得怀疑。

表达一个观点时,每个环节都必须紧密相扣,不能有遗漏或跳跃。

不合理的推论过程往往意味着不合理的结论。

一个假设必须考虑所有证据,而不能主观筛选有利于自己的作证。

谁提出观点,谁就有责任提供佐证。

这些细节能让我们应对谣言,避免蛊惑和误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科学团体“善思协会”的迈克尔.马歇尔说过:一个人要心悦诚服地接受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你有可能是错的。要想克服偏见,拒绝诱惑,避免上当受骗,最重要的是学会耐下性子,不要急着为自己辩解,而是敞开心扉,尽可能公正客观地检视自己的想法。

我们改变不了他人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面对任何信息,先反思,再反应,遵从证据而非盲从情绪,时常进行自我纠正。

这就是《非理性决策》一书希望告诉我们的道理。

--------------End-----------------

文/鱼白

图片来源网络

《非理性决策》读后感(五):信息焦虑时代如何掌握真相?知名科普专家教你避开五大认知陷阱

文/浮世绘

当下,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各种信息,我们常常难辨真假是非,不可避免地形成一些错误的认知。

当然,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类本就是情绪化的物种,是非理性的。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某些人常常利用人类的这些弱点大做文章,掩盖事情的真相。比如,

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在书中,他向世人介绍了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可谓是科学界的伟大巅峰。这本书一经问世,就大获成功,第一部复印的1250册在出版当天就宣告售罄。

在书中,达尔文以优美的语言说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物种都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下,在漫长岁月中逐步进化而来。

达尔文的这部经典著作出版后数十年间,进化论的证据不断增加,势不可挡。

但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言论触动了当时英国教徒的神经,他们认为这是对“上帝创造万物”思想的侮辱,也遭到了著名解剖家和自然哲学家欧文的强烈反对。

他在刊物上发表各种言论,公开诋毁达尔文的学说,试图让人们以为人类就是从猿猴变来的,愚弄大众,混淆视听。

欧文刻意歪曲达尔文学者说的做法,其实就是“稻草人论证法”,他表面上是在驳斥对方的论点,实际上是找了一个更容易打击的替代品。

他这种空洞的话术在一段时间内极其盛行,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1860年那场激辩后,大量的证据都证明达尔文的思想完全正确,进化论是生命界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律。

即便如此,在150多年后的今天,自然选择的思想还是不断受到许多宗教团体的驳斥。

欧文对达尔文的攻击就是利用言语陷阱,使不明真相的人们轻易被煽动和摆布。

那么,在今天这个信息焦虑的时代,我们如何掌握真相呢?

为此,牛津大学知名科普专家格兰姆斯博士深入探讨了这个主题,他写出了《非理性决策:在信息焦虑时代如何掌握真相》这本书。

他在书中,对利用人类非理性的诸多陷阱进行了全面剖析,辅以大量生动案例的讲解,并给出了实际的建议,帮助我们培养理性的科学精神,掌握真相,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策。

大卫·罗伯特·格兰姆斯(David Robert Grimes)博士,爱尔兰物理学家、癌症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多年来,格兰姆斯博士致力于向大众倡导理性的科学精神,活跃于BBC、《卫报》和《爱尔兰时报》等各大主流煤体,参加节目或发表文章。

2014年,兰姆斯荣获年度国际科学精神大奖约翰·马多克斯奖,该奖项由权威科学杂志《自然》与知名科普组织“科学意识联颁发,旨在表彰不畏挑战甚至敌意,坚定地向大众倡导科学、捍卫真相的个人。

在《非理性决策》中,作者深入剖析了五大认知陷阱:

01 逻辑陷阱:理性是人类天生的禀赋,不尊重逻辑会带来麻烦

02 言语陷阱:言语是暧昧的,可能让我们轻易被煽动和摆布

03 心理陷阱:思想、情绪、记忆与感觉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不可靠

04数据陷阱:数据看起来最可靠,但也可能是最有欺骗性的

05 传播陷阱:媒体的能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自己所认为的程度

关于这五大认知陷阱的危害,格兰姆斯博士通过鲜活生动的故事,进行有理有据地分析,可以增长很多见识,值得你去阅读评判,并内化为自己的观点。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脑非常聪明,尽管它能力卓越,成就非凡,但也不是永远可靠的机器,我们会频繁犯下大大小小的各种错误。

信息的传播者利用大脑的缺陷大做文章,让聪明的我们时常做出非理性的判断和决策。

格兰姆斯博士通过讲述一个个涵盖古今中外有趣有料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剖析了我们人类与信息之间的认知陷阱,帮我们在信息时代去伪存真,让我们距离真理更进一步。

他指出,书中的每一段故事背后都有着大量的科学、医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凝聚着众多研究者的心血。

理性思考能力是为人最显著的标志。

我们是善于思考的动物,而且拥有了解事实的认知能力。

每个人都在努力掌握各种或抽象或具体的概念,不断学习历史、预期未来。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它像是一点星火,照亮了最黑暗的角落。

要想创造美好的未来,每个人不仅要运用智慧,还要心怀勇气和同情心。

我们应该勇敢地丢掉错误的想法,拥抱新的观念。

也应该心怀宽容,原谅他人的错误,也原谅自己的错误。

总之,我们都会犯错,但也能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我们要掌握分析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的方法,提高理性判断能力,不断汲取新知识,纠正旧错误,这样才不会被各种陷阱所蒙蔽,会变得越来越敏锐机智。

如此,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也能让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丽。

-END-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