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精选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精选

《思想的谱系》是一本由[英] 佩里·安德森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一):书评原来还可以这么有深度、有力度

中午拿到了这本书,很厚实,翻译的也好(作者本人的《交锋地带》中译本实在是差劲)。对于本书,请自由主义者仔细阅读关于罗伯特·布伦纳一章,也许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新的认识。请左翼仔细阅读关于罗尔斯的一章,你会知道对自由主义的批评绝非像大都数中国左派想象的那么简单。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二):走在思考的前沿

这本书很不错,详尽的再现当代了西方思潮的左右两派,先从右翼的三位著名学者的思想入手,而后考察了世纪之交的三位领军性政治哲学家,要知道在国家存在的条件下,其他一切哲学形式都受制于政治哲学,而思想无所不受到国家政治的影响,当然也会受到政治哲学的影响,由三领军政治哲学家的思想的演化,来分析左翼的思想。逻辑严密,简洁而不乏充实的资料。作者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的人不为过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三):左翼激进份子的醉话

看到楼上对这本书如此的赞美,我实在感到无法理解。读此书我丝毫没有感到任何可喜之处,甚至可以这样说这完全是左派的疯话。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本书所提及的那些作者的作品。就我个人而言,对奥克肖特、罗尔斯、哈贝马斯、哈耶克、马尔克斯等人还是有所阅读的。就我阅读的经验看,佩里·安德森几乎采取了一种断章取义的方式对文本进行解读,同时辅以人身攻击。既缺乏深入的文本分析,也没有提出任何替代性方案,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学术价值。而就是这样一个书评的合集,居然取名为思想的谱系——西方思潮左与右,其内容与标题完全无法符合。真的属于标题党一类。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四):关于西方思潮的左与右

关于西方思潮的左与右

评《思想的谱系》

对于西方国家的思想现状,也许我们了解更多的只是新闻中的一些片段:总统大选、美国出兵伊拉克、联合国制裁等等;思想决定行动,新闻的背后则是西方关于民主、自由等的思想。佩里 安德森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涉猎政治学、哲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并在每个学科上都有精辟的见解,在《思想的谱系》中,作者借用对西方现有主要思想家的论著进行评论,同时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当今世界西方思潮左、中、右三个方面的全面介绍,该书是一本我们了解当今西方政治、哲学和历史思潮的好书。

本书本质上是一本书评文集,按照评论的主要专业类别分为政治学、哲学和历史学,评论的对象则是当今西方国家最具权威性的大家,从政治学上的奥克肖特、施密特、施特劳斯和哈耶克,政治哲学上的罗尔斯、哈贝马斯和博比奥,历史学上的汤普森、布伦纳等人。一直以来左、中、右三派之间的定位和边界比较模糊,但他们显然仍坚守着各自的阵地,左、中、右三派就构成了思想上的谱系。因为涉及到政治学、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西方政治经济方面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作者所述对象及其著作不了解的读者,本书读起来十分费解。第四部分按照作者的说法叫做“文债”,一篇是关于《伦敦书评》的(主要是作者个人的一些经历和对《伦敦书评》的一些见解),另一篇是作者记录其父在中国的经历(主要是记录民国时期作者父亲在动荡中国的工作和生活经历),文债的文章应该归入作者的个人作品集中更为合适,而放在和政治、哲学、历史学等在一起显得不太协调,这两篇文章显得和前几章内容没有任何联系,和全书的主题也没有任何关系,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出现,显得有些突兀。

从前三部分的内容来看,第一、二部分内容涉及到政治和哲学方面的,作者的写作口气会相对严肃和庄重,同时引用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对欧洲历史、政治和社会文化了解越多的,会在书中获得更多的体会,引发与作者更多的共鸣;相对来说,第三部分关于历史学方面的书评显得比较亲和,也容易为读者接受和理解。作者本人作为左翼思想家,同时对马克思主义有很深的研究和探索,本书也是我国政党理论研究可以参考的一本书。作者在书评上的写法,旁征博引,同时通过对比研究不断提出问题和新颖的观点,是为读书写评的一个很好典范。

2011-2-5

《思想的谱系》读后感(五):思想者的立场——评《思想的谱系》

思想者的立场——评《思想的谱系》

坦白地说,《思想的谱系》是一本比较难啃的书,说它难啃,并不是说它有多么晦涩难懂,事实上恰恰相反,该书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布局合理。在每一篇文章的开头,作者佩里·安德森就可以用三言两语引人入胜,然后又会不着痕迹地进行过渡,到结尾处又会高度总结。所以每一篇文章看下来都会觉得很有趣、很有吸引力。

然而它又确实很难读。这是因为该书包容了太多的内容,光看看这书里评论的这些人的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本书的容量有多大:奥克肖特、施米特、哈耶克、约翰·罗尔斯、哈贝马斯、诺贝尔托·博比奥、爱德华·汤谱森、霍布斯鲍姆,甚至还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略萨。这些人里的很多人都被当今的大学者、大作家视为精神导师或学术领袖。而即使是对这些人不甚了解的人来说,他们的名字依然如雷贯耳。而这些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一本书里,而且这本书还对这些名字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深入的分析,换句话说,你可以在一本书里了解这么多的大师的生命历程、生活轨迹、思想观点、学术成就及所属阵营,那么这本书有多难啃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而正是因为这本书里有这么多的大师,此书才会敢于叫作《思想的谱系》,而它的副标题则是《西方思潮左与右》。所以也可以说,这本书是概述了西方思潮左与右的谱系。于是,这本书以《顽固的右翼:奥克肖特、施特劳斯、施米特和哈耶克》始,以《被征服的左翼:艾瑞克·霍布斯鲍姆》终(事实上这一章并不是本书的终点,后面还有一部“文债”,但那份“文债”并不属于这份“谱系”,所以这里忽略)。于是,这样的写法就把每一位思想者置于他们所属的特定的立场之下——而事实上每一位思想都也都有其固定的立场,而立场往往就决定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这种视角从好的一面来说是可以让他们更专注,比如说哈耶克,正是他的右翼立场才让他更坚决地走向自由主义;但是坏的一面是他们的视角会受制,比如霍布斯鲍姆就因为他对十月革命的情有独钟而对中国——也包括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贡献熟视无睹。这种立场对视角的干扰不可避免,它和人的经历有极大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与生俱来——这一点在佩里·安德森对加西亚·马尔克斯与略萨的对比上最为明显,两个人不同的出身、不同的经历导致了最后他们看世界完全不同的视角,但是相同的是:两个人都是伟大的文学家。

所以,立场可能会决定一个人思维的方向,但是不一定会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既然是多元化的社会,每一个学术方向都应该有人探寻,只要自己觉得是正确的。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按照自己选择地方向走多远。

而这个为思想写“谱系”的大学者——佩里·安德森也是有他自己的立场的,作者简介说他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新左派理论家,从他的行文上是可以看出这一点的,至少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时不时地透露于字里行间,他经常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来对他笔下的理论家们进行评判。不过他对右翼倒也公正。另外在他的思想里的一个比较明显的个人痕迹来自于他对中国的关注,他对霍布斯鲍姆的一个批评就在于后者对中国的无视,而他之所以能够发现霍氏对中国的无视,恰恰在于他对中国的“有视”,而这一点在他本书的最后一章里给了我们一个答案:他的父母曾长期在中国生活,而他自己就是在中国被母亲怀上的。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对中国的有意无意的关注——也包括他对中国的一些批判。不过我想,作者在写这本书时也许并没有想到过中国的读者。

被写到的思想者有他们的立场,作者也有自己的立场,读者当然也有读者的立场。这就是思想,思想属于世界,却又只属于每一个个人。对于我个人来说,《思想的谱系》是一本宏大的、智慧的好书,以后我可能还会再读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