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崩溃》读后感精选

《崩溃》读后感精选

《崩溃》是一本由[美] 菲茨杰拉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5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崩溃》读后感(一):在偶尔的壮志豪云和大多数时间碌碌无为中找到平衡

吸引菲茨杰拉德的大都市精神,来到的纽约,而我虽然并不知道是何种原因来到了魔都上海,但菲茨杰拉德的感受就正如现在的我,一切都显得光怪陆离。我像个小丑一样在五颜六色的霓虹灯下徘徊,不知道真正的出口究竟在何方。

他的一生也许是任性而为的,看他会了解以前的美国人的风貌。

不同时间各地旅行,刚刚参加的我们是不是也像他一样叫上几个朋友一起到处游玩,不能周游世界也可以国内市内玩一玩。回家的车票总是那么贵而假期又总是那么短,我的闲暇时间大都去领悟风景,身边的美景。

他们深情对视的眸子里不断有火花飞溅,弄得我们只好愤世嫉俗地搬走了。

无论什么时候,冷冷的狗粮都会往嘴里乱塞啊orz…千古不变的真相。

我们奋力向前,如逆水行舟,而由始至终,我们都被退回到,往昔岁月。——原来他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作者!

《崩溃》读后感(二):《崩溃》

克尔凯郭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践踏过他们自己的经历,如他们的“咒语”。因为,比起“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他们更有价值。他们的命运高于他们的生命。菲茨杰拉尔德则并非如此:他的存在低于他所发现的东西。当他的生命达到高潮的瞬间,他却视其为一个灾难,他的痛苦无法因此而减轻,尽管从中他获得了巨大的启示。《崩溃》是一位小说家的“地狱季“——我们不想藉由它来缩减一份证词的眼界,其本身无法抗拒。一位心无旁骛的小说家,一场危机将他弹出文学的谎言。他唤醒某个真理,那摧毁了他的意识,他精神的安息——文学世界中一个罕见的事件,文学在那里不合时宜,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事件,发生于我们的一个事件,并非总能抓住它真正的意义。因此菲茨杰拉德的仰慕者哀痛这样的事实:他默想他的失败,沉思默想得太过深刻,从而损害了他的文学生涯。我们,恰恰相反,哀痛他无法保持对于文学的足够忠诚,他未能充分钻研发掘文学。那是一个二流的精神,无法在文学与“真正的灵魂黑夜”间做出选择

《崩溃》读后感(三):短

他真的是一个惊人的作家,要承认他确实作为一个创作者的天才,和那个时代一样敏感,自恋。他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作家,超出了我的预期。菲茨杰拉德,用他卓越的措辞和精巧天然的安排,以那种轻松休闲的翩翩风度,征服了我这个挑剔的读者。老实说,如果国内现代的畅销书是这个水准,那可真是太能顶了!可以想象,菲茨杰拉德完全有能力写出更加伟大的不朽的作品,但是实际上,他的作品似乎太轻巧了一点。与那个时代却是相称的。

这本选的是书信和散文,从中可以看到菲茨杰拉德的文学品味还有他为人父的一面,也可以看到他对于一个时代的反思。确实很可惜,菲茨杰拉德好像一直被金钱裹挟着,而写作《崩溃》的时候,确实是他的身体健康、生活环境还有社会声望全线崩溃的时刻。他的文学品味很惊人,也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和他的那种放浪享乐的名声截然不同。他的才华实在是不可否认的,这种匀称精妙的安排,卓越的句子,都让他的作品有一种和谐的节奏啊,因为密度上的均匀给人一种自然的感觉。

《崩溃》读后感(四):一些拙思

在了解菲茨杰拉德当时所处的环境后,再读总有种小压抑和同理心。仿佛是在看另一个我,会有一种:啊,原来上世纪的某个人也会遇到和我一样的问题。但误入他人的现实世界很累,我需要每读5%就休息一下。最近的偏头痛愈发严重,吃了安眠药睡了好觉依然没有缓解,有点苦恼是不是用脑过度。 在灵魂的真正暗夜里,他写道,日复一日,永远是深夜三点钟。 读到最后,发现菲茨杰拉德其实是一个会看清自己,内心很柔软也会思辨过去的人。他有很多放不下,有很多人也放不下他,比他认为的更多。 现实让他在理智与情感之中反复横跳,他选择接受并从中利用酒精来麻痹自己,越喝越清醒。当在他去世前的第五年戒酒后,他的精神没有变得更好。 他的生活是起伏很大的,而在这之中,在二十世纪当时的环境下,他从既往现实中,制造了自己的世界。我阅读该文只是管中窥豹,但依稀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曾带给我的余韵和思考。 他也是普通人,会担忧女儿被铺面潮水般的新时代影响了节奏,被世俗渲染得像其他同龄人一般普通。

有趣的是,一个天生的作家,即使在崩溃后,依然可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在其中宣泄自己溢出的情感。

爵士时代

我们奋力向前,如逆水行船,而由始至终,我们都被推回到,往昔岁月。

《崩溃》读后感(五):札记

135-136页,写给好友威尔逊的信注明日期是1920年,从信中内容提及《人间天堂》的出版来看,应是1919年。另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人间天堂》,金绍禹前言说出版于1920年9月,实际应该是1920年3月。以上事实根据菲茨杰拉德的传记《Some Sort of Epic Grandeur》。 166页,《艾莱尔的城堡》,即《Axel's Castle》,一般翻译为《阿克瑟尔的城堡》。 207页,提及《崩溃》最早发表的杂志是《骑士》,即《Esquire》(现在普遍翻译为《时尚先生》),序言中的翻译为《君子》,前后不一。 三篇内心独白非常值得一看,写给女儿斯科蒂的书信提及文学阅读与创造,可当做访谈文章来看,其中不少妙语,略选三条: 1、“你若不每年吸收半打遗留作家的精髓,优秀的风格是不可能凭空形成的,或者,风格尽管形成了,却不是一种对你所赞赏的作家风格的无意识的集合,而是你最近阅读的某人的风格的映射——某种滥竽充数的新闻体。” 2、“尽管道路百转千回,人们总是努力挣扎成为自己真正是的那种人——或许迟早我都会成为一名作家” 3、“在很多故事中,作者会碰到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但是总体来说,无休止拖延下去或落笔维艰的故事(我是指那种来自于拙劣构思以及随之而来的错误结构的困难)读起来永远不会流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