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合时宜的思想》读后感精选

《不合时宜的思想》读后感精选

《不合时宜的思想》是一本由[俄] 高尔基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合时宜的思想》读后感(一):整理读书笔记

构成人性和社会基石的不过是一些简单质朴的道理,而非深奥复杂的理论。高尔基一再强调真善美,相信科学、艺术和美的力量,“艺术则揭示出人所具有的全人类的特性,能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任何东西也不能像艺术与科学的影响那样,如此柔和而迅速地使人的灵魂变得纯正。”“美一旦胜利地进入变得有些麻木的俄罗斯人的心灵后,必定会消除他心中的忧虑,平息那些不太值得夸奖的感情——例如贪婪之类——的狂涛,并从根本上帮助俄罗斯人变得更具有人性。”

伟大的作家都是怀着对人类之爱的,一方面能透彻地洞悉人性的复杂和弱点,另一方面又始终对人性怀有信心。在批判无耻、残忍的时候,依然赞扬人性的感情和健康的理智。

在极权的夹缝中,高尔基始终相信理智的力量、善良的力量、美的力量可以克服贪婪、恐惧、愤怒等情感的暴风雨,可以使人勇敢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如果不能相信人间的博爱,那就不值得生活;如果对爱的胜利没有信心,那生活就没有意义。”“但人毕竟是人,而且归根到底获得胜利的还是人性,这就是全世界的生活的伟大意义,生活再没有别的意义了。”

这种坚信始终如一,每一个挣扎过、迷茫过的人都知道,这需要多么坚定多么丰沛的力量。这些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的真、善、美,有时候我们觉得它们过于简单俗套,根本不值一说;有时候我们又觉得它们过于空洞,是假大空的理想,看看就算了,没有人能做到。所以一些理想并不只是书面上的文字,需要有人的切实指引,才能深入人心。是我的幸运,我遇到过这样的榜样和指引,切实看到人的理性、善良、纯粹,切实看到它们可以具有怎样深刻的、美好的力量。

少一星是因为高尔基后来与体制的关系。文学作品可以抛却作者生平独立地评价,而本书宣扬倡导是思想价值,如果作者没有真的践行,则思想的力量也会大打折扣。只是,对这样光辉的思想,四星不知道是否太过苛刻了。

《不合时宜的思想》读后感(二):究竟谁更不合时宜

《不合时宜的思想》,一本高尔基的评论和杂文合集,其中的文章写于苏联革命的前后阶段。这本书,可以说是颠覆了高尔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这儿的高尔基,不是那个在暴风雨中呼喊的海燕,不是那《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那个少年,而更像一个担心着祖国命运,关心着人民疾苦,批评着政权问题的知识分子。如果说类似的话,《不合时宜的思想》中的高尔基,像极了鲁迅,那个写杂文的鲁迅。

当革命变成了一种杀戮和掠夺,当欲望充斥了整个社会的角落,作为一位著名的作家,一个有着基本常识和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尔基只能不断呼吁,不断呐喊,在他最擅长的地方,用文字来争取些什么。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他的《新生活报》被停了,他也不得不去往海外。高尔基的余生给人的感觉是悲凉和无奈的,从罗曼罗兰的《莫斯科日记》中,有些许表述。晚年的高尔基,很想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可是不行,因为他已经是个“红色文豪”,是个御用文人。《不合时宜的思想》证明了他的努力和远见,可惜,没用,因为在一个不合时宜的时代,一个不合时宜的环境使得一切都无法改变,甚至于这本书都是很久之后才被重新集结起来的。

说这儿的高尔基像极了鲁迅,那份类似来自于文风和内容。一样的就事论事,一样的针砭时弊,一样的尖锐。不同的只是鲁迅所处的是个更为混沌的时期,各方势力还在纠葛之中;而高尔基所处的正是一个革命的过渡期,算是短暂的无序与混乱。所以鲁迅更多的是给民众以希望,“扛起黑色的闸门,把他们放到阳光里去。”高尔基更多的是在指出新政权应该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把希望寄托在后革命时代应该带来的变革。可以说,他们都在指出问题,并尝试发掘问题的原因,而这种行为往往不遭统治者待见。鲁迅很幸运或者不幸的没有等到政权变革,似乎毛主席说过,如果鲁迅活到解放,或者已经闭嘴,或者在牢里继续写。其实假如鲁迅活到解放后,很可能就是十月革命后高尔基的样子,失去发表的机会和渠道,老老实实当个御用文人。

于是不合时宜的思想,与其说是高尔基的一种自嘲,不如说是一种影射——苏联这个通过暴力革命获得的无产阶级政权是不是不合时宜的呢?从书中的感觉来看,似乎是肯定的。不合时宜可能包括好几个方面,比如没有准备好相应的利益分配、没有理顺关系、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放纵的私欲和贪婪。人民群众似乎还没有做好迎接一场革命的准备,或者说还没准备好去接受一种所谓更好的生活方式;而那所谓更好的主义和社会组织形式,也无法证明它是好的、更有意义的。从一定角度上而言,这场革命更像一种投机行为,对执政者而言,只是占领了政权、获得了权力,够了。他们压根就没打算改变社会和环境——而这,是高尔基原本所期望的。于是高尔基从原本对布尔什维克的支持渐渐走到了所谓的对立面。这似乎成了一个可笑的逻辑,就像党和人民变成了对立、政府和百姓成为了对立。可事实就是这样,于是就有了不合时宜的思想,因为在不合时宜时代、不合时宜的环境之下。其实,究竟是谁更不合时宜呢?二十多年前,我们已经看到了答案。

生于不义,必将死于耻辱,因为很多问题已在生的时候埋下。这些问题,就是不合时宜的思想,不义者以为通过压制和封闭可以抹去它,结果反而让这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变成了预言,指明了未来。究竟谁更不合时宜呢?这是个问题,也不只是个问题。

《不合时宜的思想》读后感(三):永远年轻 永远热泪盈眶

本书写于1917年。那一年他50岁。 1988年,该书获批出版。 1997年,该书被我国引进。

昨晚边看边百感交集地同老赵分享。书里字字句句都充满着炙热和诚挚。老赵说,知天命的年纪依旧如此激动、如此愤怒、如此不肯有丝毫妥协与圆滑,不是他不会,而是他不想。我深以为然。

———————————————

•但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大家都是昨天的人,而国家复兴的伟大事业掌握在由过去的痛苦形象按互不信任、不尊重别人和丑恶的利己主义精神培养起来的人们手中。 •还存在着许多污垢、锈迹和各式各样的毒物,这一切不会很快就消失的;旧制度从形体上被摧毁了,但精神上它却还活着,活在我们的周围,活在我们自身之中。无知、残忍、愚蠢、庸俗和无耻的多头怪还没有被杀死;它只是受到了惊吓,躲了起来,但却并没有丧失吞噬活的灵魂的能力。 •不会忘记,我们生活在亿万政治上一无所知、没有受过社会教育的庸人群众之中。不知道自己想要些什么的人,是政治上和社会上很危险的人。庸人群众还不会很快按各自的阶级道路,按明确认识到的各自的利益而分道扬镳,他们还不会很快地组织起来,也不会很快达到善于进行自觉而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斗争的水平。而只要他们不组织起来,他们就将用自己混沌而不健康的汁液喂养已经习惯里的庸人的警察制度所生出的昔日魔怪。 •最早接受新的生活制度的一代人廉价地获得了自由。这一代人不太了解那些在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不断地摧毁俄国君主制的阴森堡垒的人们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庸人们不知道别人为他们所做的地狱般艰巨的默默无闻的工作,而且不知道这种苦役般劳动的不只是俄国900个县城里的庸人们。 •健康意志的最佳激活物和正确的自我评价的最可靠的办法是勇敢地认识自己的缺点。 •没有什么卑鄙事是战争所不允许的,没有什么罪行不曾得到战争的辩护。 •我们不该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寻找罪人。应当指出这样一个沉痛的事实:在这场罪行中我们都有罪,大家都有,每个人都有。 •像他*这样的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但他们的生命却能留下美好的印迹。 *一位“浪漫主义者”——一个彼尔姆省的农民。 •是的,还是文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能够拯救我们的国家使之免于死亡。…如果革命不能立即在国家里发展强化的文化建设,那么,照我看,革命就是没有结果的 就是无意义的,而我们也就是不善于生活的人民。 •民主派就是这样审判自己的罪犯的:在压力山大市场附近抓住了一个小偷,人们立刻把他痛打一顿,然后进行表决:该用什么样的死法—是淹死还是枪毙—来惩办这个小偷? •一切旧的东西、丑恶的东西暂时都没有消失。这是一个很糟糕的征兆:它说明在俄国只实现了物质力量的转移,但这种转移并没有加速精神力量的增长。而生活的意义,对生活一切肮脏卑鄙的东西的纠正就在于发展一切精神力量,发展我们的能力。 •对永远的革命者来说,社会生存条件的改善只是人类通向理想境界的无尽的阶梯的一级台阶,他们不会忘记,历史进程的意义就在于此,而他们个人只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无数必然之一。 •人们之间的敌意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最优秀的情感、我们最伟大的思想的目的就是要消除世界上的社会敌视。我把这种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叫做“社会理想主义”,因为正是它的力量使我们能够战胜生活中卑鄙龌龊的东西,并且永不疲倦、顽强地追求生活的正义和美,追求自由。正是在这一执着的追求中我们造就了英雄,造就了为了自由而受难的伟大的殉道者,造就了地球上最美好的人,我们身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也都是这一追求培养起来的。艺术的力量更有成效地、更有力地唤醒我们心田里善良的本质。正如科学是世界的头脑那样,艺术是世界的心。政治和宗教把人们分裂成一个个单独的集团,而艺术则揭示出人所具有的全人类的特性,能把我们连接在一起。任何东西也不能像艺术与科学的影响那样,如此柔和而迅速地使人的灵魂变得纯正。 •把天才的艺术家们派去打仗,就像给拉车的马装上金马掌一样浪费和愚蠢。…我们把自己最优秀的头脑消耗殆尽之后,将靠什么生活呢? •“我们到世界上来就是为了不妥协”,为了同生活中的卑鄙现象做斗争并克服它们。 •文化的真正的本质和意义就在于从心里厌恶一切肮脏的、卑鄙的、虚晃的、粗俗的东西,一切贬低人和迫使人痛苦的东西。 •高超的舵手只有暴风雨才能培养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