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与意志》读后感1000字

《爱与意志》读后感1000字

《爱与意志》是一本由罗洛·梅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83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01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与意志》读后感(一):性·爱 --读《爱与意志》心得

缺乏爱的意志将变成一种操纵,缺乏意志的爱将变成无谓的感伤,因为它缺少现实的实际的基础。在这个性越来越开放的时代里,我们该如何去定义爱与性。

爱,是一个美好的字眼,饱含着希望、温暖,是人心中固有的倾向。是使人与他人,与万物,与真善美相结合的一种内在动力。性,在我读这本书之前,对其是有极大的抵触心理的。也许是因为大众媒体将其妖魔化了,也或许是从小没有接受过科学的性教育,毕竟我们传统的文化观念里对其始终保持着一种避而不谈的态度。所以,才会有“同性之间才有真爱”这样的调侃。然而,罗洛梅在书中为我解释了这个疑团。爱,与性,密不可分。

柏拉图将爱定义为一种原始的生命力。而更原始,基于本能的能带给人愉悦的,便是性。何谓原始生命力?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孤独。而解决孤独的根本就在于与他人结合,这是一种极强的需要。无论是建设性的还是破坏性的联系,都是一种人来自本能的社会性的需要。爱能够实现两个人的结合,性也可以。究竟是爱产生了性,还是性产生了爱?这个问题也许就像世界上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讨论得没有价值。这么来说,当我们寻求的是一种亲密的人格关系而不仅仅是一种性欲的释放,所寻求的是一种日后令人回味无穷的的人格亲密性,那么性本身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没有感情基础的交姌的欢愉只能够带来短时间的快感,唯有爱能够建立起长久的亲密关系。作者强调,“心理及精神上的裸露所产生的亲切感,远比性交时肌肤相亲所产生的亲切感更能让人回味无穷”。

这么说来,似乎又回到了我最初的认知--爱高于性。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希望只拥有爱而避免肌肤交欢。可是现代人则希冀肌肤上的交欢而避免恋爱。这都是不正确的恋爱观。性与爱,没有高低之分,它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对待,接受自己源于本能的需求,凭借意志和理性去合理地处理生理与心理之间的平衡,把性当做爱的桥梁,当做爱的一种途径,享受生活,享受爱,岂不就达到了最理想的效果吗?

《爱与意志》读后感(二):“爱与意志并非对立,而是密切相关”

这本书中除了提出几个现代人存在的精神层面问题,其余部分就是用荣格的象征法,和反复解析弗洛伊德的几个关键术语,但罗洛梅的论述没有荣格和弗来的严密,缺少说服力,创新度也没前二者高。看过一些原著才明白,为什么能够流传下来放进教科书的是这些术语理论,而不是另一些。在这本书里,比较说得过去一个术语就是意向性。当然,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我认为,是提出了现代人的精神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给出了有启发性的解决之路。

开篇,罗洛梅就描绘了现代人的问题精神状态:因对周围的事物的无力感(包括对爱)而产生的冷漠,这冷漠表现在性与爱的分离和意志的薄弱。

具体的问题一,是现代人的性爱中为了表明自己能力导致焦虑,继而导致阳痿和性无感。罗洛梅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表现。在维多利亚时代,是极致的性压抑造成的压抑,和歇斯底里。维多利亚时代之后,性的过度开放,使性具有更多技术的夸耀,和性魅力的夸耀意味。这就使人们在性爱中因为过于注重技术而感受不到性本身的快乐,或者焦虑到阳痿。

问题二,是过度地使用意志力而忽略内在的需要,和自然的意向性的使用,造成精神的不快乐和矛盾。罗洛梅称之为维多利亚式的意志力,典型的例子是一些人理智地经营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但个人精神生活存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被看似无所不能的意志力所蒙蔽,触不到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我觉得换种简单的说法,就是理性压制情感。在这里,罗洛梅还阐述了对理性疗法的怀疑,和对精神分析的失效的担忧。他批判了弗将力比多经济化数量化,和一味只知道指出患者的所谓童年根源。因为当像医生闻诊一下的指出你的病的名称一样指出你的病的根源,然后呢?没有然后了,只有“我有病,因为我童年有过创伤”。所以弗之后,精神分析就开始谈自我的整合,吧。对理性疗法的怀疑,主要是一些情况下,理性疗法会掩盖患者内在的问题。

问题三,是现代人的不自由。这个问题这本书里笔墨不多,并不是罗洛梅阐述的重点。但之前我和朋友也讨论到过,觉得也是一个有普遍性的问题。看起来,我们的时代较为交通不便、受疾病与猛兽的威胁的时代是更为自由的,较之中世纪与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禁锢,价值观的多元也使人有更多的选择性。但是,科技的和传媒的发展,使人将自身的一些部分交给了专业机构,比如将身体交给医生,全听从医生的诊断而丧失了自身抵抗疾病的意志力、意向性。而媒体的强大,使人几乎一出生就处于各种价值观念的灌输之中,而减少了架构个人内在价值体系的可能性。

罗洛梅通过对意向信、原始生命力、关怀(这个我觉得更像是文学家的主题。。)等的论述,说明爱与意志是如何相融的。前面说了我感觉他的论述的说服力不强,但可能出于某种心理鸡汤的效果,或者一些我记不清了的小细节,看到最后,我确实从一开始的觉得“爱”与“意志”是两个独立的词,变成了觉得“爱与意志”是相融的。

对于主张爱的放纵的嬉皮士,罗洛梅说了这么一句话:选择某个人意味着不选择其他人。这个,就是爱与意志的关联的一种表现吧。

罗还说了一个观点,艺术具有预见性,能洞悉人类精神的状况及发展。我也一直相信这个观点,但一直没想明白艺术是如何行使这一功能的。罗关于这点的两段论述不错,抄段笔记分享之。

《爱与意志》读后感(三):69年的美国,现在的我们

此书比较学术

I.背景

成书于1969年的美国,想想当时,仗打完了,垮掉的一代快flop了,free market蒸蒸日上,美国越来越有钱了,人们好像也没什么好干的了,喊喊peace and love吸吸毒做做爱好像听起来挺不错的..不过这个状态会产生很多问题..作者于是写了本书,结合了宗教/存在主义/希腊的各种流派/人本心理学,唠了一下“你要是不开心 估计是哪出问题了 如何发挥自己的原始生命力 当存在本身没啥意义的时候 过得健康有活力一点儿”

一开始作者就引入了当时美国的“分裂性世界”。分裂性在书中被阐述为则是“自我封闭、避免亲密关系、无感觉能力。”总结下作者所说,这个状态会带来的问题主要是:

1.性与爱实现了分离。在性不只是以繁衍后代为目的,避孕措施丰富时,人们因性而性; 2.焦虑与恐惧成为普遍的问题; 3.人无法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 4.人们放弃了与外界产生相连的情感过程。 这本书,主要侧重在性与爱、人的意志与自主选择,也就是1、3、4。对第1点的侧重非常明显。

II 性与爱

那我们来看一看,因性而性,不可以吗?若不可以,有何不可?

罗洛梅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1.性是人生理需求的本性,在性的过程中,人们模拟了彼此接纳、共情与亲密。人们仰赖性作为爱的复制品。(相当经典) 其实人寻求的是比释放性要紧张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不仅仅是性。在语言表达上,人们用“干(fuck/get laid/screw.... you name it)”代替“做爱”,实际体现的是与自己/对方的疏离。(totally make sense)

2.两次大战后的性解放,性渐渐泛滥滋生出对于性的焦虑。“1910年以前,如果说一位女士性感,她会觉得受到了侮辱。如今这位女士会珍视这一赞扬并向你施展魅力以回报这赞美。维多利亚时代的男女因为体会到了性而由负罪感,而现在我们因为腿不到而负疚”。许多人为焦虑而性,因为时间不够标准而恐惧....比如go fuck yourself:) 细细品味一下这个脏话 有种“嗯,没有性就是个wierdo 没人愿意跟你睡觉 真是个loser“ 你看,消费主义蔓延到了你床上,好比说你走进一个药店,半面墙都是伟哥:)性成为了人们确认自己的存在、合理和优越感(主要是男性)的手段

3.单纯的性不是不可以。不过性一旦脱离了爱,就会丧失自身的活力,做再多也没用,最终将导致性冷淡和性无能(这过程与成瘾很像)。性指向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与松弛;而爱的目标则是欲求、渴望、永恒的拓展、寻找与扩张。爱是转变为现实的能力,参与到铸造未来的过程中去。这就是积极的爱的过程,这就是我们的爱对自然和他人的爱的响应。

III 过去/当下

还蛮适合现在的中国的,放眼一看你会发现罗洛梅讲的问题,基本是我国现在大多数适龄年轻人所经历的问题。此书应该火。

最后记录一下最喜欢的一个段落。

“爱欲驱策人朝向自我满足,但这绝不是将人主观的幻想与意愿强加于被动世界的自我中心的主张。希腊人总是对既定的客观世界表示出尊敬。他们喜欢活在这样的世界里——它的美丽,它的形式,它不断地激起好奇心,它还有等待探索的奥秘;而他们不断地为这个世界所吸引。他们一点都没有现代那多愁善感的信条,觉得生活本身是美好的或糟糕的,认为这完全取决于人赋予自己什么。他们的悲剧性观点本身使得他们能够享受生活。你不可能以“进步”或积累财富骗过死亡,所以干嘛不接受你的命运,选择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享受和相信你的存在、或你是其中一部分的存在呢?”

Thank you ,May!

《爱与意志》读后感(四):爱欲与意志

在当今社会,即使一个有知识、善于表达、能干、事业成功的人,也可能会有一种内在的空虚感,缺少他渴望的激情,无论是生活还是性,慢慢变得平庸、枯燥、腻味、这是爱欲与意志的旧有伦理力量遭到挫伤的结果。

什么是爱欲?柏拉图说,爱欲是神或造物主,它构成了人类具有创造力的精神。性是一种需求,爱欲是一种欲望。性是来自后方的动力,爱欲则是一种来自前方的召唤。性与“理由”相关联,爱欲则与“目的”相关联。性最终指向的目标是满足与放松,而爱欲则是一种渴望,一种驱力,它不仅驱使人以性或其他爱的形式,与另一人在快乐和激情中结合,而且还促使人产生求知欲,使他满怀热情地寻求与真理结合,并创造出新的体验空间,以使两人的存在更广更深远。由于爱欲,我们不仅有了诗人和发明家,还得到了美德。以爱欲形式表现的爱是一种创造的力量。

正是与伴侣结合渴望使人们柔情似水,而爱欲---而非性本身---就是温柔的源泉。在爱欲中存在着一种持久的延伸,一种自我的延伸,一种不断填充的欲望,迫使个体不断地致力于追求真、善、美的更高形式,希腊人认为这种自我的不断重生是爱欲固有的特质。

性一旦脱离了爱欲,就会丧失自身的活力,丧失对未来的想象和创造,丧失内在的激情,最终将导致性枯燥、性冷淡、性无能。爱欲离不开激情,没有激情的爱欲是长不大的,他永远只是一个顽皮而淘气的小孩子。激情则来自原始生命力(古希腊的原魔)。原始生命力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动力,它介乎意识与潜意识、理性与非理性之间,超越于善恶之外,但却是性与爱、创造与毁灭的力量源泉。原始生命力类似荣格所言的的阴影,用罗洛•梅的话说,“原始生命力作为生命中的阴暗面,既蛰伏在黑暗的地下王国,又高翔在爱欲的超验领域。”它既可以使人成为恶魔,又可以使人成为神明。我们的任务,是敢于承认并面对这一人性中的阴暗面,在积极的、建设性的意义上将它整合到个人意志之中,使之成为爱与意志、灵感与创造的不竭源泉。

正因为如此,意志的功能并不在于压抑个人内在的欲望,而在于指导个人的内在欲望。维多利亚时代的人用意志来反对本能和愿望,缺乏爱的感受性与灵活性,现代人则用本能与欲望来摧毁意志,嬉皮士运动中,他们的爱没有伴随着意志的耐力,他们的爱结束在短暂的、转瞬即逝的爱中,之后是更大的“空虚"。愿望只有在遭到压抑和扭曲的情况下,才可能成为邪恶的、病态的愿望。愿望不仅是对世界与他人的主意,同时也是对世界与他人的关怀;不仅是对对方的欲求,同时也是对对方的给予和想象。

爱与意志并非对性本身的需求,而是对关系、亲密、接受以及主张的需求。爱与意志的结合产生了一种满足、平静的快乐、自我接纳与兴高采烈。这在禅宗或佛教这类宗教的冥想,或在吸食毒品时,会被重新体验到。在圣.奥古斯丁身上,我们看到爱欲成为一种和上帝结合的渴望。神秘主义显示出了一种与宇宙结合的喜悦和幸福感。这是蕴含在每个伊甸园神话,每个“黄金时代”的人的背景---深深嵌在人类集体记忆中的完美。我们不必靠自我意识的努力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就像早期在母亲怀中吃奶的状态,这是“最初的自由”。但是最初的自由总是会崩溃,在成人的世界里,爱之体验充满了隐患、失望与创伤事件,但是世上的所有隐患都无法否认一点:付出的情感的确引起了对方肯定或否定的回应,有些有情有义的人“像恋人般坚持和创造他人的意识”。而且,正如弗洛姆所说,爱是一门艺术,一项技艺,需要不断地学习,将“”最初的爱“”转换“成熟的爱”,包括关心、尊重、理解,责任、让步、不算计、不求回报的给予等等。

每一个人都会死,而且在任何一个时刻都可能突然死亡。可是,大多数人都不认为自己随时会死,而宁可相信:自己还有无数日子可以活。这样的信念使个人致力追求“常人”的价值。 死亡的意义是个人永远不再生存在这世界上。面对死亡的存在使所有现世的东西都丧失掉原有的价值。这时候,人才会定下心来,严肃思考存在的本质,正如马斯洛在其第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所言:“死亡,和它终将现身的可能性,使得爱、热情的爱,成为可能。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将不死,我怀疑我们是否还能如此热情相爱,是否还能经验到这等狂喜。”

关怀是爱欲的源泉,是人类温情的源泉,正如卢克莱修的诗歌中描述的那样,人宁愿自己死去,也不愿抛弃亲人的尸体。我们看到卢克莱修不仅仅是被大脑控制,而是被深深的人类情感控制。可以说,爱欲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在爱中,每个人都从头开始。“克尔凯郭尔写道。这个“开始“就是我们称作关怀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强调感觉是人类的存在的基础,甚至威廉.詹姆士说“感觉就是一切”,这显示出关怀的新的基础。如今,我们已经知道爱的浪漫与道德基础对我们已不起作用,我们必须从头探寻,带着感觉。虚无主义曾经震撼了我们,说出了存在的更深刻、更直接的恐惧。然而,关怀的“神话“使我们能够反对犬儒主义、冷漠、无力这些我们时代的心理疾病。这就指向了一种“新道德”,这个道德的轮廓已经在一些人身上显露出来,这些人淡薄名利和物质,寻找个人关系的真诚、开放与真实,他们走出去寻找一种真正的感觉、一种触摸、一个眼神、共同的幻想。这种准则成为了固有的意义,是由人的真实性加以判断的。然而,这种感觉通常只是为一时的感情所左右,持续的激情所造成的紧张若永远持续下去也是不堪忍受的,所以我们的意识创造了“放松”,它只是喜欢与那人待在一起,喜欢与那人一起休息,喜欢他走路的节奏,他的声音,他整个的存在。这就给了爱欲一个宽度,给了它成长的时间。

人类必须先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是被决定的,然后才能谈论自由选择的问题。任何一种形式的心理治疗,其目的皆是帮助病人获得自由、活力、决定力,而达成此目的的根本途径,即为接纳自身的原魔、学习聆听潜意识的呼声,并从爱与意志的共同实践中,回应生命对人类所不断抛出的意义探问。

《爱与意志》读后感(五):《爱与意志》丨用爱经营生活

9月5日晚,老妈休克昏迷被紧急送入老家的人民医院。9月6日下午,转诊到广州某医院,被确诊为胰腺炎——3个月前的健康爽朗与3个月后的行动不便,精神萎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那时不知老妈好转康复的可能性有多大,而我们兄弟姐妹四个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轮岗守着她,顶着焦虑找专业的医院,带着还没完全恢复意识的她经历3个小时的车程转诊,争取床位(广州医院病床紧缺),走各种流程……

终于安稳下来时,最害怕的是,我们兜兜转转的努力老妈都没感受得到。于是,我坐在病床边,牵着许久没牵过的手,轻声地跟迷迷糊糊的老妈说,传递关爱与希冀,告诉她医生会帮她治好,让她恢复健康,叫她要坚强勇敢,积极接受治疗,告诉她我们都在身边,我们会陪着她一起度过难关……希望用爱给她传递力量,树立起积极的意志。我相信,心中有爱才能用力往前冲。

最近在重读、细读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的《爱与意志》,虽然依然未能完全读透其中的深意,但明白了爱与意志,这两样带有向上延伸的物质,会让我们挖掘到生命里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会带给我们难以估摸的力量。

在作者的观点里,基于不同的层面,将爱分成四种:“第一种为性爱,如我们所称谓的性欲或利比多。第二种是爱欲,即让人有繁殖或创造的欲望的爱的驱力……第三种是菲利亚,即友谊,朋友之情。第四种为拉丁语中的神爱或博爱,也被称为‘同胞爱’,是对他人的幸福的关爱,其原型为上帝对人类之爱。”

然而在现代焦虑快节奏的生活里,爱成为了“稀有物”,爱变得奢侈——往往只是限于最基础的性爱,寻求感官上的满足及肉体上的快感。

不知大家是否都有类似的体验:害怕受伤,想要放弃、逃避时(如放弃爱一个人,逃避泥沼般的生活),就会刻意让自己置身事外,冷眼旁观,让自己尝试漠视与事不关己,以疏离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感情与感受都变得枯竭与麻木,我们找不到前进的目标与方向,我们变得空虚甚至迷茫。

内心空无一物,就会变得一切都那么无所谓,也无意义,但并等于自由(因为心不由己)。

跟性最终指向满足与放松的不同,“爱欲则是一种渴望,永远向外伸展,追求的是一种拓展。”如果说性是暴力的体验,那么爱欲则是美好向上的体验。

“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会感到更有价值并更加善待自己。”贾平凹也曾说过,“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我们也无法想象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会有自暴自弃的行为。爱是驱使我们向上的力量,驱使我们寻求内心的契合与诉求,让我们内心感到饱满,不枯竭,使生命与追求生生不息,引领我们走向更开阔的空间。

“爱欲总是与死亡愿望或死亡本能相反的。爱欲与死亡趋势抗争而求生存,爱欲是‘结合与相互联结,是构造与融合,是我们体内紧张的增力’,爱欲引入了‘生机勃勃的紧张’。”爱,之所以伟大,不在于其无私的付出,而在于其对己对人积极的开拓的影响力。

“意志是组织自我以便能够向某个方向或某个特定目标移动的能力。”这是作者对意志下的定义。他还指出,“意志由一种‘能力’构成,这种能力是基于能够促使我们的身体抵制我们欲望的能力之上的。”这种能力,使得我们得以自由地选择或放弃。我心由我不由天,这种自我支配命运的自由与能力。

生活本不易,而如果一个人有所向往,有所追求与收获,就不得不离开舒适区去创造,可能会经受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强大的意志去促使达成,成为支撑、坚持的力量。

可以说,意志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目标坚定,使责任清晰,使我们坚守、克己,它使许多东西变成可能。“意志以反对开始,以‘不’开始,是因为‘是’已包含其中。”如果意志的缺乏则会导致对人生的放任与散漫,及责任的缺失,可想而知前方亦是晦暗无光的。

“爱与意志都是体验的结合形式,即二者都描述了一个人伸展出来,朝向另一个人,试图影响他或她或它——并且开放自己以便可以被他人影响。爱与意志都是塑造、形成这个世界并与之联系的方式。它们试图通过那些我们想要得到其利益或爱的人来从这个世界引发出回应。爱与意志是用以携带力量以对他人产生影响并被他人影响的人际关系体验。”

我们希望用爱来感化世界,用意志来改造世界,我们相信个体内在的力量,并作出自己的行动。

然而作者也指出,爱与意志,是存在背向而行的。如爱而不得,意志则逼我们抽离;戒掉不良的嗜好时,意志也在与之进行对抗;当爱与意志在拉锯时,是痛苦的,无疑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摧毁与伤害。

“人类的任务是将爱与意志结合。它们不是以自动的生理成长结合起来的,而必定是我们意识发展的部分。”唯有爱与意志结合时,才能让我们更用力地往前冲。爱是向导,意志则使之持久性。

所以,不妨多挖掘我们心中的爱,然后用意志去捍卫他/她/它!如果爱,就明确表达出来,用行动表现出来。

1.非常幸运的是,老妈顽强地康复如初,我们知道在长长的岁月长河里,老妈总是表现出她惊人的意志力,因为生活中她有四个让她牵挂的孩子。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也在兜转折腾中,感受我们是彼此的依靠,内心那份不孤单的莫名力量让我们既勇敢也脆弱,也仿佛都明白:需用爱经营生活。

2. 在孩子的教育上,我也更倾向于用爱引导,让其感受幸福与快乐,鼓励其向外探索,让其感受到生活的饱满、阳光与生生不息,而非萧条的与毫无生机的。内心有爱与力量,以后即便成长路上布满荆棘,亦能乐观面对与处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