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摘抄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摘抄

《法国革命史》是一本由[法] 乔治·勒费弗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75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一):学术功底很深的一部大师著作

尽管翻译的还有一些不懂法语的人都能发现的问题,但还是给我们提供了认识法国大革命研究“传统派”经典解释的机会,字里行间可以看到勒费弗尔敏锐的视角和缜密的思维,在皮尔尼茨宣言、吉伦特外交政策、热月党和督政府等问题上面的分析给国内传统观点认识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好书一部,值得一看。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二):法国革命史

《法国革命史》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米涅的代表作。他从较近的距离,以严谨的态度,用丰富的史实和生动的文字叙述了法国大革命、热月政变、督政府时期、执政府时期和第一帝国这一重大历史进程。该书成为研究1789年至1814年法国这段历史的一部世界名著。 对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欧洲革命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三):时隔一年的对比阅读

差不多是2022年五月的时候,我读了米涅的《法国革命史》,米涅生于1796年,这本书于1824年发表,他可以说是亲身经历过革命后半段的人,以一种时人的视角来写作1789到1814年法国的风云变幻,我认为它是非常适合用来了解大革命的基本过程的。 去年6.18我买了这本乔治·勒菲弗尔写于1951年的《法国革命史》,这本书只写到雾月政变,相当于只写到广义的法国大革命的一半,但是厚度差不多是前一本的两倍。这本书是以一种左派视角来描写大革命的,很明显作者持有的是马克思主义史观,所以习惯马克思主义视角的读者读起来会很舒适,不过光看这一个视角其实还是不够的。这本书具有一种全球视野,它不止是在讲法国的情况,而会详细地介绍当时欧洲以及全世界与大革命相关的情况。同时这本书也讲到了大革命涉及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都有介绍。总之这本书对大革命的介绍非常全面。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我们对于法国大革命的评价问题,放在今天的话,其实核心就是如何评价雅各宾派、山岳派的问题。作者对于1793到1794的革命政府和罗伯斯庇尔还是持一个正面为主的评价的,和米涅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在米涅的描述里,罗伯斯庇尔是一个借助极端派群众运动上位又因为群众运动而毁灭的煽动型政客。而勒菲弗尔在一百多年后的评价显得更为客观,也让罗伯斯庇尔这个形象在我脑中更为复杂。我只能说,罗伯斯庇尔是一个纯粹的共和主义者,但是结合我看到的内容,我觉得也可以从一个反方向解释:罗伯斯庇尔不能代表任何人。革命政府在1793和1794做的事情,是建立一种战时体制以保卫革命,但是保卫革命又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自由、平等、博爱。但是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很昂贵的,靡费巨大,而且需要流血断头。当这个代价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人民真的愿意支付这个代价来得到自由吗?难说。罗伯斯庇尔是坚持做他认为对的事情,这个正确可能来自于卢梭式的公意,但是这个公意可能逐渐成了他和一部分人的一厢情愿。我甚至有一种感觉,罗伯斯庇尔和波拿巴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凌驾于各个阶级之上。我并不想批评或者赞扬罗伯斯庇尔,但如果非要让我形容他的话,我只能憋出一个当代互联网语意不明的用语:抽象。 作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写过一本书,《拿破仑时代》,应该能和这本书对接上,但是那本书比这本还要更厚,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读。再说吧。

《法国革命史》读后感(四):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源: 1、财政危机 1.1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两代皇帝,好大喜功、四处征战,花天酒地、爱讲排场,极大的消耗了法国的国力; 1.2 路易十六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支援美国独立战争; 2、思想危机 2.1独立战争反对君主制,冲击了路易十六的统治,加强了法国改革君主制的呼声; 2.2 拉法耶特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在回国后大力提倡平等,要求君主立宪; 3、社会地位的不公 3.1法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剩下的所有人; 3.2 第三等级承担了国家的税收,但是没有参政权,其中不少人都是具备知识、拥抱理性、懂得经营的资产阶级; 二、通往君宪之路: 1、路易十六的改革动机: 利:减少特权阶层的特权,让他们也交税,解决财政危机; 弊:自己也要放弃绝对权力,搞君主立宪; 2、改革之路: 2.1、不改变君主专制的改革:只取消免税权 改革内容: 1775年,任命杜尔果为财政总监,杜尔果提出方案,取消教士和贵族的免税权,特权阶层必须纳税。税率,参照第三等级; 社会反映:特权阶层控制高等法院,抵制方案; 结局:路易十六妥协,杜尔果下课,他的继任者内克尔、卡隆等人,也没能成功调整税收制度。 2.2、君主立宪的契机 诱因:政府发行了大量公债,到了1787年累计16亿多,远远超过偿还能力,买入公债的第三等级,担心投资打水漂,不满情绪高涨。为解决危机,1787年,显贵会议召开,会上,贵族拉法耶特提出,召开三级会议,让第三等级参政; 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举行; 2.3 君主立宪二杰: 2.3.1 拉法耶特:出身贵族,但受启蒙思想影响,追求自由平等, 1777年,20岁时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成为美国独立战争重要领袖, 1781年,指挥联军取得约克镇大捷,扭转了北美战争形势, 归国后鼓吹君主立宪,成为全体法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2.3.2 米拉波:贵族出身,但生性狂放,桀骜不驯,激烈反对君主专制,经常写文章抨击法国政府,因此成名, 1784年,得罪路易十六宠臣,逃往英国,接受了英国的君主立宪理论,回国后积极回归政坛,呼吁废除等级制度,限制君主权力,被认为是开明贵族; 3、从改革滑向革命: 3.1网球场宣誓: 诱因:三级会议召开后,每个等级只出一票,特权阶层能以2:1的优势,压倒第三等级。第三等级人数比特权阶级多两倍,要求按人数计票; 态度: 特权阶层:坚决不让步; 拉法耶特:呼吁特权阶层放下身段,打破等级制的隔阂,与第三等级合作; 米拉波:抨击特权阶级,干脆抛开特权阶层,由第三等级自行成立国民议会,审核代表资格,重新制定税制; 对抗与结局: 国王:认为国民议会未经他同意,挑战了他的权威,坚决镇压; 国民议会:跑到邻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他们发誓,一定要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重新确立政体。总之,君主专制不能继续下去了!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 拉法耶特支持网球场宣誓,并且带头加入国民议会。不久,路易十六的胞弟奥尔良公爵,也如法炮制。大势所趋,特权阶层纷纷调转船头。网球场宣誓后的第七天,所有代表都加入了国民议会。三级会议正式转变成国民议会。 3.2 攻占巴士底狱 诱因:路易十六不愿意放弃君主专制。他大规模调集军队,整个凡尔赛成了一座兵营。改革派的财政总监内克尔很失望,提出辞职。他的辞职,给外界造成了一种非常恶劣的印象,让人觉得改革已经夭折,国王就要对国民议会动手了。 结果: 1)攻占巴士底狱,革命就此爆发:恐慌的巴黎市民在1789年7月14日,起义者攻占了巴士底狱。一百多年来,巴士底狱都是关押政治犯的地方,是法国君主专制的象征。其他省份纷纷效仿巴黎,民众起来推翻旧制度,重建地方政权。转瞬间,君主专制在法国的统治几乎瓦解,各地都成了国民议会的坚强后盾。法国大革命就此爆发。 2)成立国民自卫军:巴黎市民起义后组建了武装力量,称它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市民们选择了拉法耶特。理由有两个:一,第三等级信任拉法耶特,认为他会阻止国王的反扑;二,从军事才能和经验上看,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的拉法耶特,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3.3起草和颁布《人权宣言》 情形:1789年8月26日,国民议会颁布了著名的《人权宣言》,确定了现代政治的基本原则;这份宣言彻底否定了等级制。它宣布,人生来自由,拥有不可剥夺的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影响:《人权宣言》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对自由、平等、法治等理念的肯定和捍卫,随着法国大革命的传播,遍及欧洲,进而影响世界。它还被许多国家作为宪法蓝本,这些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都源自《人权宣言》。 三、君主立宪的成立与失败: 国民议会已经掌握了政治和军事优势,如何确定国王的地位,圈定他的权力范围,完全主动。 3.1 君宪成立:米拉波的两个步骤 3.1.1进军凡尔赛:与王室达成共识 1)革命爆发后,巴黎发生了粮荒。1789年10月5日,六七千名饥饿的妇女聚集到巴黎市政厅门前,要求分发面包。集会被驱散后,妇女们转而朝凡尔赛进发。经过长途跋涉,她们到达凡尔赛宫前,发生了冲突,场面一度失控; 2)拉法耶特率领国民自卫军赶到,保护了王室的安全。在拉法耶特的劝说下,路易十六同意妇女们的要求,回到巴黎,10月6日,王室迁回巴黎,住进了巴黎的杜伊勒里宫。国民议会也跟着搬到巴黎。王室接受米拉波提议,与立宪派合作; 3.1.2 提交建议书,尝试组建内阁 1)米拉波撰写了一份三万字的建议书,对君主立宪的具体内容,做出规划。按照这个方案,法国的政治结构,由议会、国王和人民三方共同组成。三者的关系是:议会由人民选举产生,行使立法权,对人民负责。国王行使行政权,这个权力,受议会约束。但是对于议会的议案,国王拥有否决权,必要时还可以解散议会; 2)米拉波方案,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国王权力。他希望内阁成立后,自己能当首相。国王与他私下交易,只要能保障君主制,说服国民议会,通过他的方案,他将得到不菲的收入。 3.2 立宪派的跌落与君主立宪的终结: 在君主立宪宪法讨论通过的前后,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正在瓦解 3.2.1 过激的社会改革政策: 1)特权阶级:只接受废除等级制和不纳税的特权; 2)立宪派:没收教会土地、退还贵族非法占有土地,目的在于尽快解决财政危机; 结局:之前的特权阶层转而反对革命,主导改良的力量正在瓦解; 3.2.2立宪派分裂 米拉波与拉法耶特不合,组阁失败,他的反对者,推动法案,出现议员不得出任内阁职位的局面,米拉波在心力憔悴中病逝,王室在议会不再有代言人; 3.2.3王室出逃与练兵场惨案 1)国王出逃:1791年6月20日深夜,路易十六全家,化装后溜出了杜伊勒里宫。逃跑前,路易十六留了一封信,谴责国民议会挑战王权。信里还宣布,他在国民议会成立后签署的法令,是被迫的,统统无效。他们打算逃往法国边境,在那儿集聚力量,对抗国民议会。可没跑多远,国王一家就被拦下来,押回巴黎。 2)练兵场惨案:巴黎市民失去了对王室的信任。在激进派的组织下,他们要求严惩路易十六,废除君主制。7月17日,6万巴黎市民齐聚练兵场,举行示威。傍晚时分,拉法耶特带领国民自卫军赶到,命令示威者解散。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军队开枪,造成约50人死亡。这就是“练兵场惨案”。 结局:通过武力,立宪派压下了废除君主制的诉求。代价是,拉法耶特的声誉一落千丈,从民族英雄沦为专制帮凶。立宪派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了。 3.2.4 迟到的1791年君主立宪宪法: 1791年9月,在立宪派的主导下,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比起米拉波方案,这部宪法对国王的权力,做了更多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两项,否决议会议案的权力,和解散议会的权力,都被取消了。 3.2.5 外国干涉与君主制的废除: 1)《布伦瑞克宣言》: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部分贵族和教士逃到邻国,请求援助。普鲁士和奥地利积极响应,组成奥普联军,入侵法国,想从中分一杯羹。1792年4月,普奥联军抵达法国边境城市布伦瑞克,随即发布了《布伦瑞克宣言》。宣言警告法国人,立刻恢复路易十六的所有权力,恢复君主专制。反抗者将遭到“永世难忘的惩罚”; 2)君主制度的废除:《布伦瑞克宣言》激起法国人的愤怒。民众认为,一切都是路易十六策划好的,他将与奥普联军里应外合,颠覆革命。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举行第二次起义。起义者控制住巴黎的局势,囚禁了路易十六,然后向国民议会提出,废除君主制。 共和国诞生:1792年 9月21日,国民议会改名国民公会,成为法国最高权力机关。22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诞生了。 君宪二杰的结局: 拉法耶特:想指挥国民自卫军,发动政变,但军队拒绝执行命令。因为这个举动,拉法耶特的名声彻底毁了,只能流亡海外; 米拉波:跟王室签订的秘密协议也被曝光。人们发现,米拉波鼓吹君主立宪,并不像他自己标榜的,是为了国家利益,而有着谋取私利的动机。于是米拉波声名扫地。他的遗体,被移出先贤祠。 从1791年9月,立宪派制定宪法算起,到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为止,君主立宪制在法国仅仅实行一年,就被抛弃了。法国大革命,掀开了新的一页。 法国大革命高潮:雅各宾专政时期 时间:1792年9月~1794年7月 一、法国俱乐部政治的起源: 1、雅各宾俱乐部的诞生: 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时,代表们按照各自立场,初步形成了团体,10月,路易十六和国民议会迁往巴黎,能量最大的俱乐部,把巴黎雅各宾派的修道院作为基地,形成了雅各宾俱乐部,因此得名雅各宾派。 2、早期雅各宾俱乐部的特征:平衡包容性比较强,凡是支持革命的,都被吸纳进来。立宪派两大领袖,拉法耶特和米拉波,都是雅各宾俱乐部的成员。米拉波还做过俱乐部主席。立宪派的存在,与激进派形成了一种平衡,使得雅各宾俱乐部的主张,既不是太保守,也不至于太极端。 3、君宪时期的分裂:国王出逃引发立宪派离开雅各宾俱乐部,另行成立斐扬俱乐部,在1791年勉强通过了宪法。但1792年9月22日,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共和国。这样,君主立宪制夭折,立宪派土崩瓦解。 二、共和国时期的政治: 1、基本形势: 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时,雅各宾俱乐部已经被激进派掌控。雅各宾派也就成了激进派的同义词。在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里,雅各宾派占据绝对优势。这让他们能够通过操纵国民公会,统治法国,历史上把这个叫做“雅各宾专政”。 2、共和时期雅各宾俱乐部的分裂:吉伦特党和山岳党。 2.1吉伦特派: 得名:吉伦特是法国西部的一个省份,今天仍然存在。吉伦特党的领袖,有三个就来自这个省,所以就被叫做吉伦特党。相对保守,是当时的右派; 社会阶层:工商业人士、文化界名人,社会中上层人士; 主要人物:布里索、孔多塞、罗兰夫妇; 主张:共和国应该尽快恢复社会秩序,扶持工商业,让国家走上正轨。强调要在法治的框架内,去落实民主、人权、平等这些美好的理念; 2.2山岳党: 得名:在国民公会上,吉伦特党议员坐右边,山岳党议员坐在左边最上方,位置比较高,好像在山上一样,所以叫山岳党; 社会阶层:底层知识分子,小商贩、小店主、手工业者,以及各种类型的劳动者; 主张:革命必须推进下去,直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丹东、马拉; 罗伯斯庇尔: 1)早年经历:1758年,生于法国北部城市阿拉斯。六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 11岁时考入巴黎的路易学校。在那里待了整整12年,在巴黎期间,他深受卢梭著作的影响,毕业后,他回家乡做了律师; 2)参政经历与主张:1789年5月,罗伯斯庇尔当选第三等级代表,国民议会成立时,他又成为国民议会代表。他主张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应该被毫不留情地推翻,然后按照卢梭的构想,建立一个没有压迫、绝对平等的社会; 3)革命初期表现:罗伯斯庇尔在议会上发言276次,在所有代表当中排名第20位。他的激进主张和不妥协的姿态,逐渐建立了影响力,身边聚集一批人,成为山岳党的领袖。 3、吉伦特党和山岳党三次交锋 3.1吉伦特党率先发难,企图审判山岳党 起因:追究“九月屠杀”的政治责任 九月屠杀:1792年9月,反法联军逼近巴黎,巴黎市民屠杀了大量反革命嫌疑犯,这起案件震惊全国, 破坏了稳定的秩序; 针对对象:山岳派的马拉,创办《人民之友报》,言辞激烈,煽动性极强,他主张,为了干净彻底地消灭反革命分子,可以实行独裁;山岳派的罗伯斯庇尔,他鼓吹用暴力和恐怖解决问题; 指控:罗伯斯庇尔和马拉策划屠杀,希望从中夺取政权; 结局:山岳派领袖没有被及时逮捕,他们利用民众的支持,对国民公会施压,最终导致指控不了了之; 3.2 山岳党要求审判路易十六 起因:山岳党不承认路易十六的公民地位,认为他是革命的敌人,卖国贼; 结局:山岳党鼓动下层民众向国民公会请愿,呼吁处死路易十六。他们还宣称,谁保护路易十六,谁就是反革命,必将受到严惩。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他的死标志着,在和吉伦特党的斗争中,山岳党取得了压倒性优势。厄运就要降临到吉伦特党头上了。 3.3 山岳党人清洗吉伦特党 指控:吉伦特党勾结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颠覆共和国; 1793年初形势: 1)外部:反法同盟诞生。当时的欧洲,基本是君主国。路易十六被处决,引起它们极大的恐慌。这些国家的君主,害怕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进来,人民也起来推翻他们。于是在1793年2月,由英国策动,跟奥地利王国、西班牙帝国、普鲁士王国等国家,组建了第一次反法同盟。集结几十万军队,从各个方向,入侵法国; 2)内部:旺代叛乱。旺代,位于法国西部,以信奉天主教的农民为主,风气十分保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旺代是少数几个没有受影响的地区之一。农民们依然效忠国王,排斥革命。很多失去特权的贵族、教士,就跑来避难。1793年3月,处死国王和全国征兵, 诱发了旺代大规模叛乱。后来,法国大文豪雨果根据这段历史创作了《九三年》; 应对与政潮: 1)国民公会组建了救国委员会。委员会有12名成员,包括山岳党的主要领袖,罗伯斯庇尔、丹东和圣茹斯特。救国委员会下设革命法庭,用来审查和判决反革命分子。它是由丹东创立的。为了提高效率,丹东大大简化了革命法庭的司法程序,同时规定,对于法庭的判决,被告无权上诉。 2)扳倒吉伦特党。1793年5月31日,在山岳党的组织下,巴黎人民第三次发动武装起义。起义者包围国民公会,要求将卖国求荣的吉伦特党人抓起来,交给革命法庭。6月2日,国民公会下令逮捕吉伦特党人。党首不是上了断头台,就是自杀身亡; 4、恐怖与独裁的出现 4.1 1793年宪法颁布与搁置: 1)1793年颁布新宪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国家政体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议会代表由人民选举,公民权得到法律保障。 2)山岳党就借口现在是紧急时期,搁置宪法,全部权力交给救国委员会。这实际上就是山岳党的独裁统治。雅各宾专政,成了山岳党专政。 4.2 特别时期的政治措施与分歧: 1)号召法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有义务保卫共和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感被激发出来了,短时期内,法军扩充到120万人。战争局势逐渐改观,反法同盟被击退,旺代叛乱也被镇压下去。共和国最危险的时刻,终于过去了。 2)大肆捕杀反革命分子,制造恐怖:法国各大城市出现恐怖风潮,特别在旺代,政府军力图将当地的反抗势力消灭殆尽,制造了大规模屠杀。据统计,有四五十万人遇害,其中多数是平民。 3)山岳党内出现分歧:以丹东为首的宽容派主张,立刻恢复宪法,保障公民权;同时与英国和谈,为共和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4)宽容派的结局:首先,丹东被踢出救国委员会,宽容派失去了权力。随后在1794年3月,宽容派被逮捕。4月5日,革命法庭宣判丹东死刑,罪名是: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 5、恐怖统治顶峰与终结: 1)颁布《惩处革命敌人法令》: 1794年6月,罗伯斯庇尔制定了《惩处革命敌人法令》。法令的重点有三条。第一条,取消辩护人制度,被告不能请律师。第二条,审判员可以根据被告的口供,甚至精神状态来定罪。第三条,对反革命,惩罚只有一个:死刑。 2)恐怖情形:从6月到7月,仅仅巴黎一地,革命法庭就处死了1300多人,平均每天18人。遇难的,已经不只是贵族了,商人、工人、农民,甚至流浪汉、寡妇和儿童,都被当成反革命处死。法国上下,人人自危。 3)热月政变与罗伯斯庇尔垮台: 1794年7月26日,罗伯斯庇尔在国民公会上发表演说,宣称议员中潜藏着革命的敌人,引发议员的极度恐慌,第二天会场喊出了“打到暴君”的口号。议员们纷纷响应;国民公会马上通过决议,宣布罗伯斯庇尔“不受法律保护“; 1794年7月28日,包括罗伯斯庇尔在内的22名山岳党成员,登上断头台。7月是法国的热月,所以这件事,又叫“热月政变”。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的高潮阶段,同时也是最恐怖的阶段,终于结束了。革命进入了尾声。 6、热月政变后的共和国政治: 1)重塑社会秩序:发动政变的国民公会议员,组成热月党,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废止革命法庭,关闭雅各宾俱乐部,给冤案平反,发还受害人财产。雅各宾专政时期制定的各项法令,也被陆续废除。 2)经济政策失误:恢复商贸活动,于是取消了最高限价法。面包价格应声飞涨,货币快速贬值,这样,平民就买不起面包了。1795年的4月和5月,巴黎市民连续起义,要求发面包。热月党镇压了这两次起义,政权是勉强保住了,却失去了民心。 3)保王党巴黎街头复辟:趁这个机会,保王党展开活动。1795年10月5日,保王党纠集4万人,在巴黎中心区域举行暴动,试图恢复君主制。负责巴黎警卫的梅努将军,因为对热月党不满,主动撤退。巴黎大部分地区,落入保王党手中,共和国岌岌可危。好在拿破仑指挥部队反败为胜; 4) 拿破仑登场夺权:拿破仑成为拯救共和国的英雄,被授予更重要的职位,并且在随后的对外战争中,多次战胜反法同盟。随着军功的积累,拿破仑逐渐把法兰西共和国的军权,握在了手上。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推翻热月党人统治,自己成为共和国第一执政。1804年,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拿破仑加冕,做了皇帝。 三、米涅对法国大革命的观点: 3.1 法国大革命不可避免:当时法国社会的矛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革命已经不可避免。其次,革命刷新了人类的观念,使自由、民主、权利等现代政治理念,深入人心。同时也从根本上,改造了法国的社会结构。 3.2 拿破仑重建君主制,并非旧制度复辟:经过革命洗礼的法国,再也不是从前那个法国了。举个例子,虽然拿破仑实行的是君主制,但他颁布了著名的《法国民法典》,其中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民事主体平等,一般的财产纠纷、债务纠纷之类的,只要诉诸法庭,法庭审判不会先拿身份等级,来区分当事人双方,而是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说,拿破仑虽然当上了皇帝,但那并非简单地复辟君主制。不仅如此,拿破仑还通过对外战争,推翻了欧洲各地的封建旧势力,让法国的政治思潮,成为全欧洲的政治现实。 完全可以说,从1804年起,人类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