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黄泉下的美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泉下的美术经典读后感有感

《黄泉下的美术》是一本由[美] 巫鸿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一):还是不看这种书

近日连续读了两本与墓葬有关的书,一本是林巳奈夫写东汉画像石的《刻在石头上的世界》,还有这一本。联想起收藏的古董里有以前寻来的几件冥器,感觉都不吉利。古人很在乎冥器的收藏,除了镇墓兽,碰都不会碰,20世纪初陇海铁路工地发现唐三彩时,民工们全都砸碎。现在人们胆子大了,不畏神鬼不敬祖先,黄泉下的美术也拿来一番分析。

《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二):读[美] 巫鸿《黄泉下的美术》

巫鸿最厉害的是眼光,本书集中于个案而非泛泛著史,符合了现在的学术潮流。

p3 墓葬为藏。

p23 新君要进入墓葬,进行告别。

p29 魂魄相离,魂飞于天,魄栖于地。立二礼而祭之。

书中选的作品都非常不错,文字写的也很好。

p178 鲁王唐琴 天风海涛

只有秦始皇使用了原大小人俑,后来都是采用小比例。

《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三):可恶的重复

书都还不错,但是出的太多,重复也太多。同样一篇文章,好几本书中都有。《重屏》既有了单行本,为什么在《时空中的美术》中又要重复拆散了放进去?《透明之石》在《礼仪中的美术》中已经收过,为什么现在这本书里又出版一次?

巫先生很缺钱吗?还是希望无限大的影响?多,其实未必重要,但读者买书的钱却是宝贵的。

建议你今后想好了再出,不要再有类似的雷同篇幅。

《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四):在期刊上读到别人

为什么如此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或者说以为自己心知肚明。进而可以刻薄地说,林女士长得过于美丽了,与其他知名的近现代女性相比较,她的重要性更多在于某种潜移默化——对徐志摩也好,对梁思成也好。似乎的确如此,真正她自己拿得出来的文学作品《林徽因选集》,不过不到寸厚,且读者甚少。仿佛她确实缺乏创造力,这进一步使她的美丽和聪慧都成为某种罪过,因为她吃的苦不够多,而她的声名又如此之大。可是我不这么看。

十多年前,还不知道林女士的八卦及成就前,在期刊上读到别人引用的《莲灯》

《黄泉下的美术》读后感(五):黄泉,生与死的距离

这本书实在适合我这样既向往墓葬艺术,又唯恐死人吓到自己的人来看。

巫鸿,我只能说,我实在是太喜欢他了。他的文字既有中国人含蓄美却又不乏西方人大胆直白的冲击。

导言中开头第一段这样写道:“黄泉”代指墓葬,即众生的最终归宿,唤起一种别样的暧昧,这里是人们和自己爱侣及仇敌重逢之地。

如果辞典也能这样充满着情感想象又通俗地解释一个词语的话,我想我会背辞典的。

这本书的配图也能令人浮想联翩,从遥远的青铜时代到神秘莫测的商朝,到顺天命的周朝等,都可以在本书的配图中得到想象的原材料。

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会想知道这壁画的真正含义,这铜俑的原型是谁,这墓主人到底经历过什么....

大概这就是“虽死犹生”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