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读后感锦集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读后感锦集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是一本由卞僧慧 纂 / 卞学洛 整理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4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读后感(一):惜哉王静安

书中透露了王静安先生与罗振玉早年过从事迹。王先生竟然被迫为罗氏倒卖古董,与商家讨价还价,获取佣金以贴补生计,看后直是令人唏嘘。一代学术天才却无经济独立,亦无人格独立可言。然先生一日不忘学术独立,身处艰难困厄,依然做出了开山辟径的学术成就,愈令我辈敬仰。

相形之下,罗氏即显龌龊可憎,不但奴役驱使朋辈,进而剽窃占有王先生的学术成果,以致令人怀疑他的金石研究有多少是属于他自己的所得。也令吾辈对学术与人品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困惑。学术研究真的能客观独立于道德之外么?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读后感(二):近年研究陈寅恪书籍中的又一力作

该册为繁体横排。卞曾列陈先生门墙,该书史料详实珍贵,排版错落,考订细致,使人手不释卷,与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可堪媲美,为近年研究陈寅恪书籍中的又一力作。文中对当时文史界巨擘多有涉及,往来书札弥足珍贵,交往间犹见古风。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与三联书店的《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篔》均由津门书法家陈云君题签,陈某曾从沽上书法大师吴玉如先生学习书法,小楷确有乃师风范,更可贵的是陈实为陈寅恪先生失散多年的堂侄,可见义宁陈氏诗书继世、家学渊博。卞氏书法亦师从迂叟,故前有玉如公哲嗣吴小如做的序,平铺直叙、娓娓道来。

是册可列为收藏。

《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读后感(三):尊敬前辈是一道底线

严格地说,本书不足以称之为长编。长编首先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搜集资料和考证的方法。从这方面说,本书在资料搜集上还是有了很多补充,尤其如《陈葆君日记》之类的新资料,做了很多补充。但是考证方面就做的不是很够了。历来的长编之作都是有考证的,见诸于著作的是经过考异之后非常精审的结论,而本书在这方面不过只是资料的搜集,没有考异的过程。其次,长编的资料需要非常详细和全面。在这一点上,本书显然是有不足的,比如陈先生的重要的诗文信件摘录就有很多太过简略的地方,只能算是提纲挈领,不足以窥全貌。长编还需要把历史大背景描述清楚,这一点本书是有着重照顾的,比如从《共产党大事记》上摘录相关资料就是。但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多涉及忌讳和至今无法说清楚的问题不能展开,因此这方面还是比较简略。

尽管本书在体例方面是有不少问题的,可是本书的规模是按照蒋秉南先生《编年事辑》的体例进行撰著的(虽然与《编年事辑》相比,本书没有在各年之后附上本年所撰诗文对窥视陈先生学术流变多有不便),因此本书的重要价值在于对陈先生学术流变的记录和描述上。

到目前为止,研究陈学的著作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余英时开山的心境派,此派注重大环境,主旨几乎是文化的挽歌,诸如《晚年诗释证》《最后的二十年》《与中国文化》以及去年的《诗笺释》都是此派;另一类是蒋秉南先生为代表的学术派,此派注重学术流变,主旨是学术传承,大凡《编年事辑》《谈陈寅恪》《史家陈寅恪传》《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稿》皆是此派。而本书同样也是这一派的。这一派多为与陈先生关系密切的朋友或者学生门人,其于陈学精要多有他人不能了解的心得体会,因此不乏靠得住的见谛。

比如本书,关于陈先生49年以前的学术演变描述的非常清楚。特别是陈先生有志研究宋史一段,似乎为当下讲论陈学的学者们所不太谈起的。而本书对于陈先生早年初入清华国学院一段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读这些文字几乎能够想见当日先生的风貌,这一点也是超过《编年事辑》的。49年以后,尤其是66年以后,因涉时忌难以详述,因此对于《柳如是别传》方面的评价还是不算到位,但是原书幸存,这方面的不足终究可以有些弥补。卞氏多次强调,陈先生的志向是建立有“中国特色之东方学”“谋求本国学术之独立”这一说法基本是符合事实的,而这一点尤其是陈学门人总是在强调的。本书另外一点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列有《后谱》一卷,将有关陈先生的文献研究基本都列举出来了,这很方便研读陈学的后生晚辈。

总之,陈先生“请俟来世”的遗愿现在才刚刚开始,研究陈学的学者们无论成绩如何意义几何,都是前辈,无论是余英时还是蒋秉南,路数虽有不同,却同有开山之功,在目前阶段不可能有一部能够全面研究陈先生学术的著作问世,至少一点点的努力还是让陈先生及其学术的影响渐渐扩大。如卞氏,终究亲闻亲见过陈先生的教诲,虽然历史风云变幻,难以预测,难以不被历史主宰,但是用平静的心情读读他们的文字还是能够在研治陈学的漫漫长途中得到很多启发。尊敬前辈是一道底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