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闲话陈寅恪经典读后感有感

闲话陈寅恪经典读后感有感

《闲话陈寅恪》是一本由刘正//黄鸣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的207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闲话陈寅恪》读后感(一):再现大师的一生遭际

目前中国关于陈寅恪先生的作品,有的从传记的角度予以全方位呈现陈寅恪风雨辉煌的人生际遇,有的从其诗词的角度予以挖掘陈寅恪先生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还有的从其家族史的角度予以寻找陈寅恪先生的思想源头。但本书却具有独特的著作角度,采用闲话的形式,以陈寅恪为叙述中心,从其名字、家族、求学、思想、友谊、心境、诗作等不同角度予以全方位立体地呈现出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国学大师的形象。

《闲话陈寅恪》读后感(二):看了,觉得不错

中国就得多出几个像陈老这样的大师,傅斯年对他进行这样的评价:“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这样的评价不是轻易能给的!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此,人的课上学生云集。相比较一下,现在的许多的学术著作都是抄别人的,这种精神简直难得,不过话说回来了,我一直要想,像陈老这样的人在中国当代,能活得好吗?仅此一问,大家想吧!

《闲话陈寅恪》读后感(三):大师陈寅恪

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唐氏族渊源、府兵制源流、中印文化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在《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集刊》、《清华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四、五十篇很有分量的论文,是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博学而有见识的史学家。1938年日本史学权威白鸟库吉研究中亚史遇到疑难问题,向德、奥知名学者求助,未能解决,柏林大学乃推荐寅恪。他向寅恪请教后,才得到满意解答。苏联考古学家发掘一突厥文碑石,无人能辨识,请教寅恪,终于得到准确破译。

《闲话陈寅恪》读后感(四):从陈寅恪曾被称作公子的公子说几句

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与谭嗣同、吴保初、丁惠康,合称“清末四公子”。而陈寅恪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教授之教授就不用多说了,是因为学问大的原因,这公子中的公子就值得品味一下。这个年月也有一些人号称公子,就比如什么京城四大公子,但这些人里没有一个是因为学识让其成名,而他们懒以成名的无非就是钱权的背景,外加上诸如泡妞之类的超群本领。一相比较,发现真是人心不古啊!

《闲话陈寅恪》读后感(五):陈寅恪的教育观值得后人借鉴

从书中看到,陈寅恪讲学注意自然启发。对学生只指导研究,从不点名,从不小考,即便是大考,也只是依照学校的规章举行,学生没有不及格的。他常言到问答式的笔试,不是观察学生学问的最好办法。每次他都要求学生写短篇论文代替大考。但陈老又强调:做论文要有新的资料或者新的见解,如果资料和见解都没有什么可取,则做论文也没有什么益处。可中国当代的教育却是不遗余力地推行着应试教育,细想想可悲不可悲——中国的教育题其实在太多人看到了,但却有更多的人迷乎着,所以才如此难以改变,终于到了今日这样不堪的地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