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是一本由乃凡 / 华斯比 整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读后感(一):一口气读完的民国侦探小说,绝!

初看一眼毛毛糙糙的封皮和四则短篇的故事,既有十几年前在弄堂里坐板凳上二郎腿一翘手持芭蕉扇品着一份报纸(人民日报,姑苏晚报)的“无丝竹之乱耳”,又有十几年前茶余饭后喝着小茶吃着冰棍看着杂志(故事会,读者)的“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一种感受促使着我翻开了这本《中国侦探在旧金山》。 · 讲述华侨侦探赵西郎破案种种情形,是民国侦探小说中罕见的华侨侦探探案故事。 《一个没有完场的戏》·一个没有完场的戏,一套没有还原的魔术,一个化气而去的演员。演员黄龙在表演箱子中的消失术和消失后的现身术中出现差池,原本的剧目无法再进行下去。魔术的关键在于后台通街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必经小贩,另一条是由舞台跳向观众席经正门。所以他从哪里逃跑?他为什么逃跑?他回不回来? 《大厦之火》·一个赌徒买一间杂货铺子,再和保险公司买火险,烧了铺子赚了银子。大厦亦是如此,用此方法,便能得到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读后感(二):【简评】民国神秘作者是如何创作一部国外侦探小说?

从扉页的介绍可知,本书作者生平无从考据,这也让我对其的真实身份产生相当兴趣。相比外中内洋,用中国侦探为噱头的《陈查理探案》,本书给了我全然不同的气质。虽然作者笔下依旧还是把美国旧金山做为故事背景,主角的身份也是华侨侦探赵西郎,但整体给予我的感觉,故事格局相当的中国,甚至于如果不是那些略显变扭的名词,还有民国时代洋味十足的翻译腔,一度可以把整体移植到上海,或者香港。

至于作者乃凡是否真的去过美国旧金山,或者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光,也让我很是疑惑。貌似他对一些新奇物件知晓得不少,旧金山周边的事物也知道不少(不过我是无从考据,作者自己杜撰也未可知),西雅图,好莱坞,《美国人报》张口就来,但是明显不懂洋文,于是到了要编造里头角色姓名时就犯了难,什么沙士京、莎里菲奥、海尔(这个估计哪里都能看到)、梨丝戴维斯(这个还像点样子)、安娜披福、约翰侯活(这……),更甚者编写那些警局侦探只好用上编号,比如第六号侦探,第八号侦探、第九号侦探、还有什么胖侦探,不一而足。我猜想大概率作者是当时的民国时髦作者,阅读过几部西方著作,包括《陈查理探案》,干脆效仿之,于是才有了这样一部不中不洋,趣味十足的侦探小说。

《一个没有完场的戏》,诡计上属于日常之谜,和布朗神父中某篇很像。我总觉得这类诡计师出一门,不晓得布朗神父在民国是否有翻译。小说主人公赵西郎和许珍妮(据说那时候很多人取类似名字)第一次登场,作者也交代了中国人在西方的窘境,无法独立办案,顺便diss了一把陈查理。重点来了,标题所说的“戏”,叫做《汉光武走南阳》,对,在美国旧金山上演的不是百老汇,不是莎翁剧,而是一部来自神秘东方的戏剧。从作者创作时间来看,这个剧团远走异国他乡的时间略等于梅兰芳赴美,大概就是有了案件,才不为世人所知吧!

《大厦之火》,不在场证明诡计,大概也算中国人探索西方科学技术并依此来创作小说桥段的前期作品吧,这个头衔不错!小说开头有段景物描写,写的有趣,读得时候不妨细细品味。本作动机不错,整个探案过程也一波三折,线索给的尚算公平。

《永远的美丽》,这篇应该算四篇小说中最曲折的一个故事,多重解答,虽然破案上有点巧合。甚至有侦探会说出,然而一个人故意穿了一双比自己的脚为小的鞋子留下了乱认视线的痕迹是常有的事,这样的话,忽然觉得比现在某些人高明许多。其中还有个桥段,说人死前眼睛会残留最后看到的影像……好吧,原来这个都市传说产生的时间,要比想象的时间更早许多。

《冒险家之死》,小说中赵西郎一直强调的灵感,会不会也来自布朗神父。无论是故事本身还是作者的文笔,都可算做民国时代侦探小说的成功作品,也难怪孙了红会对本书推崇备至。可惜仅此四篇,再无音讯,甚是遗憾。从封面来看,这几部小说应该有过对应的故事插图,不晓得为何本书并未收录。

《中国侦探在旧金山》读后感(三):西域雄狮之中国推理

去年春夏交替之际,去半岛书店参加了时晨老师组织的一场推理爱好者线下聚会,认识了华斯比老师,进而结识了《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今天已经出来第二辑,有幸获得一本《中国侦探在旧金山》。

整本书以中国侦探赵西郎在美国大陆上给我们上演一幕幕精彩推理大戏为中心。全书讲述了四个故事:怕被杀害而使用移花接木的戏院台柱子、自毁豪宅想侵吞别人名人字画的土豪、整容失败进而报复医生的当红名伶、大难不死却被妻子谋害的探险大佬。

四个故事,作者乃凡都是以本格推理式的手法,一步一坑的让读者慢慢接近真相。单论任何一个故事,作者的故事铺垫、核心诡计设定、人物出场顺序、以及辅助人员的场外助攻等等,都十分恰当。

以第一篇《一个没有完场的戏》来说,黄龙使用了“遁地之术”在戏台上于众人眼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事后人们无论从哪一条后台的必经之路都找不到其踪影,也没人看到黄龙穿着戏服到处乱跑,这一点的设计就很巧妙。到了后期大揭秘的时候,赵西郎又通过在走访现场的细微观察和询问,轻而易取的得知了遁地之术的秘密所在,毫无痕迹的揭开了开篇抛给读者的谜团。

第二篇《大厦之火》,个人以这场为最佳篇幅,十足的密室推理。男主为了得到一副名画可以卖到一个好的价钱,自导自演了一场大火把自己新建的豪宅付之一炬。侦探赵西郎这一刻也化身“万能博士”,凭借一个细小的发现,结果了整个全局。

民国时期的推理小说家,大都以大背景、小人物的结构居多。这样写的好处是所有事情的架构可以随心所欲的发挥,因为背景足够大,人物和情节可以随意收发,但同时对整体节奏的把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略显稚嫩,所以只能以小人物为核心,以小见大的铺展开来。

这也难怪,当时历史条件使然,当年读者们的接受程度、文化水平等各方面都收到了约束。仅仅一个X照片都可以成为破案的关键,这一点既成为作者发挥才能的优势,也成为作品推广的绊脚石。

而这一部作品,作者将侦探发展到大洋彼岸,读的过程中很是激动。

美国的那些警察一个都不顶用,还得是我中国侦探信手拈来的侦破各类案件。宛如当年看《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的心情一样。当鬼脚七为了帮助黄飞鸿回忆起自己是谁的那番介绍(本想把那段话复制过来水点字数,想想算了,有点过分),逗比又不失受人尊重。

还有,书中赵西郎的女友珍妮,和十三姨大有异曲同工之妙,每每因为赵西郎要牺牲二人世界的时间去侦破案件,却又一同赵西郎研究分析凶手动机、手法,这一点和十三姨既担心“爱老虎油”跟人打架会受伤,又很喜欢黄飞鸿胖揍那帮孙子的时候那股舒服劲儿。所以,本书有了这种感觉在内,还是很过瘾的。

总而言之,推理小说,在中国不是没有发展的,而且也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你若不信,大可放马过去,看一看那篇大草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