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檞寄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檞寄生》经典读后感有感

《檞寄生》是一本由蔡智恒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6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檞寄生》读后感(一):有一天,你会不会去寻找那个人?

在书架上,不知谁人把书突兀地放着,没有放回原位,粗粗翻看,文字挺有趣,还发现原来作者就是如雷贯耳的痞子蔡啊,他的作品我似乎还没了解过,缘分缘分啊。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里面的文字很通俗易懂,而且很有创新精神,给我带来大量灵感和新鲜感,做了许多笔记,收获颇多,感触颇深。

不过书的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精彩,后面看着就有些无味了。

檞寄生是一种寄生植物,也是作者的自喻,就算这里面的故事和人物是杜撰出来的,我想也是离不开作者年轻时的那些经历,他是在对那些友情和爱情的回味和致敬,看到最后,我没有喜欢上痞子蔡,也没有喜欢上里面的那个“我”,但是我想起了一个人,因为作者在时间的洗礼后,长途跋涉去寻找昔日的爱人,而我呢,会不会有一天也有勇气去寻找那个人,我不知道。

最占空间的,是记忆,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并不孤单,只是在人群中我常常想起你,才会孤单。

《檞寄生》读后感(二):杨过和小龙女

无论是相濡以沫的凄苦,还是相忘江湖的无奈,小龙女的丰姿只有凌寒独放的傲梅可以比拟。“不是老了,是过儿长大了……”也许她的后面在心底慢慢说道“只是我老了”。可是看了那么多次神雕侠侣我从来没有觉得小龙女老了,时间在她的脸上、心上没有留下痕迹。我想十六年后他们的再次重逢时的感觉就是舒婷诗中“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亦悔亦恨、亦悲亦喜。

我在看痞子蔡的《檞寄生》时很难过过儿放弃了姑姑,从开头他们就应该是一对。他们就应该像我昨晚在微博上看的一个浪漫小故事中的男孩女孩——有一天女孩问男孩:ABCDEFG是什么意思?男孩回答:A boy can do everything for girl. 可惜了,只是当“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檞寄生》中的明菁注定成不了小龙女,相同杨过始终只会选择他的姑姑。绝情谷底,杨过临水自叹老矣,一只纤手搭上肩头“不是老了,是过儿长大了”竟一语成痴……

很多人闯进你的生活只为了给你上节课,随即转身离开。你学会了什么?

最近发现那种叹息缘浅奈何情深的说法在我们如今这个时代已经不适用了,如果现在还有人有这种感叹只能说是不够喜欢,不是你,就是TA。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但是如果分手了还是朋友,那还是淡一点的好,因为他不再是以前的他了。

忘了就忘了吧,那也比厌恶的好。

《檞寄生》读后感(三):爱情有很多种,友情只有一种

作者描述的这种爱情,不是很容易有共鸣的。

旁观者只看到了明菁的好,耽搁人家的菜虫的渣。其实前期描绘的,菜虫和明菁,也在我们看来,也是很好的爱情啊。

菜虫做人行事很懦弱,想法又很固执。他心中有爱情的绝对标准,没有心动的感觉就是不能凑合,虽然你很好,但是我还是不爱,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又很挫,没有办法和给予自己温暖鼓励的人保持距离。

不过你怎么知道以后一定会遇到让自己真的有那种心跳感觉的人呢?大多数普通人的选择是,觉得还不错,就处处看。毕竟明菁是真的很好。

这就是作者视角了,他设定菜虫会在后来遇到荃,所以一开始没有和明菁发展大多数人觉得顺理成章的爱情。。给菜虫一种情圣的设定,不是心跳的爱真的不能爱。

这篇小说可能有作者自己的情感经历,所以作者才会格外偏爱。我想真实的经历也许,痞子蔡生命中也有两个女生,一个爱他的,一个他爱的。只不过爱他的那个,没有明菁那么好,重点应该是没有明菁这么漂亮,所以他才一直没有动心。但是这个人很温暖他,他一直有所愧疚,小说中才会把明菁设置的这么完美。

这篇小说的爱情部分,看的是很不爽的。但是友情部分,不可质疑的能引起共鸣。

作者后记中说到,写到柏森离开的那一刻,眼角突然涌出泪水。每当读到这一段,总是会掉眼泪。

我也是。看到

「我把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留在台湾了」

毫无征兆的哗啦啦的泪水就这么来了。

小时候不是很懂离别,哎呀去美国又怎样,坐飞机也可以回来的,只要有钱,一星期来回三五趟啊。还可以视频。人生哪那么多悲苦,真正的离别也只是生与死了。

长大一点,发现,大家都是普通人,不要说台湾到美国,就是重庆到山东,一年能回两趟也是要提前打算的。

-《博士楼纪事》,可能是这个名字,当时读完就删掉了,不敢再回顾。我毕业半年后看的一篇耽美,全文语音风格其实是很搞笑的,基调很轻松。但是,最后,第一视角的那个人要坐飞机去国外了,作者写到“别了,Xx楼,别了,我的青春岁月”,突然悲从中来,深夜痛哭了很长时间。我的大学已经毕业了啊。我的青春要挥洒在这里?

柏森留在台湾的,还有自己的青春岁月啊。

《檞寄生》读后感(四):人人都爱林明菁

明菁温暖、温柔、阳光、包容,但最终被菜虫拒绝。看到明菁心碎的文字,我都哭了。

但人人都爱林明菁,谁有勇气一直和林明菁在一起呢?在我阅读的上一本书中,有一个观点:人是有幼稚性和成熟性的。

这个理论应用在菜虫身上,就是,他在和明菁在一起的时候,展示的是他的幼稚性的一面,明菁一直在鼓励他。明菁展示的是成熟的一面。而他不愿意在相处中一直展示自己的弱小,所以关系注定不长远。

从称呼就能看出来,“姑姑”和“过儿”。原著中两人原本是师徒,分离十六年,终成眷属。这段分离是足够过儿脱离幼稚性的一面的。但菜虫和明菁之间却不是这样。

但和荃在一起的时候。荃脆弱,有先天心脏病,他的犹豫和她的易碎在一起,这样的关系反而比较容易长久。因为大家都有缺陷。

最后,从现代女性的视角来看,菜虫是个渣男。

不爱明菁却拖了七八年。明菁一直认为他迟钝,所以在等待他,没想到对方“只是没那么喜欢”。最后的章节里,菜虫一表明不爱,明菁当场就和他告别,选择离开,这足以表明,如果菜虫早点坦白,明菁绝不会拖泥带水。虽然很受伤,但林明菁并不脆弱,反而很坚强。

“爱情里没有游戏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不要让你不爱的女生等待你。 ”

而和荃的相处中,几次都是荃坐火车跑来看他,最后也为他搬到台南。

遥想当年,初高中的时候,第一次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介绍,得知槲寄生的传说,一直很是心动神往。

现在隔了许多年,终于找来看,虽然最初看时文字略有些矫情,但其中校园时代的表演话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跳舞都很吸引人,甚至写论文——这确实也是作者本人的经历,明菁和荃也是两个很有特点、让人印象深刻的女生,我尤其喜欢明菁,也喜欢柏森。至此,圆了自己一个期待。

《檞寄生》读后感(五):我的《檞寄生》

如果说读村上感受到的是无边的扪心自问的孤独,那《檞寄生》就是一本对我是个人性质的小说,读此书,我一直和主人公蔡崇仁同呼吸,一直在压抑自己,是那种动作明确的人,在我最后一主寄主植物柏森走的那段,我的悲伤在心中塌陷,沉沉重重的压在心头。每次读下面这几段,心中都会感慨万千

明菁:“过儿,你真善良”

被一个善良的人称赞善良是件很尴尬的事

就像颜回被孔子称赞博学般的尴尬

月台上的人当然比车站大厅的人少,不过因为空间小,所以更显拥挤。

车站大厅的人通常焦急,月台上的人则只是等待。

而我呢?

我是焦急地等待。

爱因斯坦说的没错,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等待的时间总像是失眠的黑夜一样,无助而漫长。

“如果当你年老时,发现自己从没做过疯狂的事,你不会觉得遗憾吗?”

我也许还不算老,但我已经开始觉得遗憾了。

“你没有过去,因为你的过去根本不曾发生;

你也没有未来,因为你的未来已经过去了。

你不可能变老,因为你从未年轻过;

你也不可能年轻,因为你已经老了。”

他说得没错,在某种意义上,我的确就是这么活着。

“你不会死亡,因为你没有生活过。”

从我的角度看,我是静止的;但在上帝的眼里,我跟火车的速度一样。

这是物理学上相对速度的观念。

会不会当我自以为平缓地过日子时,

上帝却认为我是快速地虚掷光阴呢?

我打量着他,是个容易让人想疼爱的小男孩,而且我很羡慕他的好奇心。

从小我就不是个好奇宝宝,所以不会问老师或父母:

“饭明明是白色的,为什么大便会是黄色的?”之类的问题。

我总觉得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像伸手跟父母要钱买糖果会挨巴掌;

而要钱买书或原子笔他们就会爽快地答应还会问你够不够那样地单纯。

单纯到不允许你产生怀疑。

这也许是因为小学时看到同学问老师:“太阳为什么会从东边出来?”,

结果被老师骂说:“太阳当然从东边出来,难道从你屁股出来?”

从此之后,我便把“太阳从东边出来”当做是不容挑战的真理。

这些鲜红的字,像诅咒一般,封印住我的心灵。

从那时开始,我心灵的某部分,像冬眠一样地沈睡着。

我不知道是哪部分,我只知道那部分应该和别人不同。

那时我和所有人的心跳频率相同,总是让我觉得放心与安全。

“我只说一遍,衣服破了用什么补?”

“针哪”

“衣服脏了呢?”

“洗呀”

“好了,我说完了”

“到底你要说哪两个字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