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1000字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是一本由[德] 西美尔 / 刘小枫 选编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一):漠然和幽雅的厌倦

西美尔感兴趣的是"作为文化现象的货币",从生命的一般条件和关系来考察货币本质,而在他看来,马克思之流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此视角恰恰是瞎的,虽然马克思也谈到"异化",又,虽然西美尔所言"匿名的客观性"恰恰就类似于马克思"一般抽象劳动",但无奈西美尔是康德+叔本华的迷弟,马克思是黑格尔+尼采的迷弟,形而上的理论分歧无法调和,这也是因何读西美尔的文字会潜渗出一种悲情的漠然和幽雅的厌倦。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二):【一些摘录】

西美尔的货币哲学超逾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对立、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的两极,不少西方论者以为西美尔没有批判资本主义--据说这等于肤浅,才真正是肤浅之见。从现代生活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自由主义与平等主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激情背后,西美尔看到的是更为根本的现代性痼疾--致命的生命感觉的萎缩。"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由此就产生了现代生活常见的骚动不安和狂热不休",然而,在个人灵魂的最深处,却是对生命本身的无聊感。货币经济生活中生存感觉的变化,才是西美尔的货币哲学的最终落脚点。金钱是现代生活的基础,这是一个铁的事实;甚至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西美尔的观点似乎也显得无关痛痒。可是,西美尔关注的当然不是一种社会性问题,而是精神内在性问题:货币从一种纯粹手段和前提条件成为最终目的,对于人类的自我理解究竟有什么意义。

生命感觉的异化,因此不能完全归罪于货币生活--或者资本主义,这是西美尔与他的那些后来纷纷跑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论中去了的学生们(卢卡奇、本雅明)的根本分歧所在。就社会主义而言,"什么东西有价值"的问题实质上越来越被"值多少钱"的问题取代了。就自由主义伦理来说,同样如此。的确,金钱可以使人的个体感觉的对象范围大大增加,但金钱也使生活中的诱惑无限地增多,轻易地占据了个体的感觉中心,让个体以为任何满足自己愿望的机会都近在咫尺。货币本来是一种获得其它东西的纯粹手段,是"通向最目标的一系列步骤中的一个环节",在现代生活中却成了人的目的意识本身--人们的追求意识在通往最后目标的桥上停留下来--昆德拉式的自由主义伦理美其名曰:最后目标根本就不见了。

现代性问题对于西美尔显得完全与马克思或韦伯不同,也就容易理解了。现代性问题的关键是,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独特性质不再能够做出感受同样细微的反应,而是用平泛一律的方式去感受一切。所谓西美尔社会哲学的印象主义的真正含义是一种生命哲学诉求:如何恢复对事物有差异的魅力的细腻感受,使主体灵魂仍然保持高雅、独特、内在。西美尔赞赏"纯粹的灵魂",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生存,而不是让感觉超越灵魂的界限"。西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显得像是一种贵族主义式的现代生活感觉学。

波德莱尔对于西美尔和本雅明都有过相当大的影响,但对于波德莱尔的理解就不同了。其实,19世纪中期以后的德国思想家没有不受浪漫主义影响的,马克思、韦伯、西美尔概莫能外。只不过,浪漫主义并非一个统一的思想现象,马克思沾染的是早期浪漫主义,韦伯浸染的是尼采反浪漫的浪漫主义,西美尔心仪的却是尼采迷拜过、又抛弃了的叔本华悲观浪漫主义--马克思、韦伯、西美尔对于资本主义的理论分歧的形而上学个体性情差异,就来自于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西美尔是康德-叔本华的后裔,马克思是卢梭-黑格尔的后裔。西美尔对现代性的悲情是形而上的,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主义的--受历史主义影响的社会理论家在对西美尔说了一些无关宏旨的赞美之辞后,批评西美尔缺乏所谓历史感,不是风马牛吗?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三):Money,Sex and Modern Model of Life- 刘小枫-序-笔记

很low的说一句这书就序看的明白,基本上看完了序就没有动力看内容了,孺子不可教也。

相比于现代资本主义理论另外两大家,马克思和韦伯,西美尔显得很非主流,但是却更让我喜欢,可能由于他的理论本身就更女性化?亦或是“主流理论”也不过是男性创造出来的客体文化的一个表现。

以下是笔记:

1. Simmel的理论围绕个人生命感觉,且带有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色彩。

2.对玫瑰花的占有:解释革命、平等和社会主义等。最开始一些人自然的拥有玫瑰花以及种植技术等,后来有些人觉得这不公平,于是革命,占有玫瑰,但是自然的占用状态还是没有被革命最终打破,和平、幸福和平等没有自然的形成。

3.现代性问题:人们对于事物的微妙差别和独特性质不再能够做出感受同样细微的反应,而是用平泛一律的方式去感受一切。(个人感受的工业化?)

主要理论的三个部分:

1.金钱与货币: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货币是个人生命中“不受条件限制的目标”;金钱是现代人生活最直接的目标,“持续不断的刺激”;金钱是我们时代的上帝。

金钱为什么和上帝一样?因为都能调和矛盾,找到和谐,是所有价值的充分表现,都是万能的。

金钱为什么是语言?金钱是现代生活的语法形式,是接触、冲突、交往的语言。

货币经济生活中,人很少依赖确定的某个人,而是依赖自身。人与人的联系增多了,但人与他人的人身(Person)却冷漠多了。所谓现代的自由,不过是货币生活为个体性和内在独立感带来的广阔空间,同时也为平等的诉求打开的广阔空间。But平等和自由根本上无法共荣。价值意识集中在平等和自由,同价值意识集中在金钱身上一样,无论为自由呐喊,还是为平等战斗,都是现代货币经济式的激情。so社会主义者其实与极端的个人自由主义者实际上没有什么差别,他们都希望借助金钱的力量重新安排自然的等级秩序。“保障低收入者和生活困顿的人能够得到较高的经济价值恰恰是地道的货币经济式的诉求,同样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化”。以为只有资本主义才与金钱的罪恶想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种罪恶的克服,不过是因为哲学眼睛太近视了。(这就是西美尔老觉得马克思是“蹩脚的哲学家”的原因吧,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人表示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某些点。)

2.女性主义

主体文化是什么?个体灵魂拥有财富的多少。(个人感觉是自己对文化拥有程度,学到了什么,受了多少教化,表现出来的气质等等)

客体文化是什么?整体库存。文化的物质形式。

迄今的文化完全是男性的,工业、艺术、科学、宗教、国家、贸易等不仅是男人创造的、具有男人特征的,还是需要男性力量不断更新的,这种历史性已经没法改变了。所以女性主义不是说再创造出女性特征的客体文化,而是让主体方面在品质上有所不同。不是要向男性看齐,不要女性优秀的地方再被认为“简直像男人一样”,而是认清自身的女性品质。

女性品质是什么?献身日常要求,更关注纯粹个人的生活。

女人性本身就有性别感,但男人却是因为有女人的存在才有性别感,男人性只有在两性关系中才能实现。

从性感觉上讲,女人需要的是具体的男人,而男人需要的只是抽象的女人。

从性行为上看,男人可以觉得只要对方是女人就可以,而女人却要看对方是哪一个男人。(表示不理解!)

男性追求的不是生命整体,而是生命的载体,不是灵魂本身,而是灵魂的功能,不是存在本身,而是存在的方式。结论是,女人比男人更接近存在;从人的纯粹性而言,女人比男人更是人。女人更契合大地,更为植物性的生物,像大树,男人就像树上乱嚷嚷的麻雀。所以舍勒说:男人感到与自己的身体有一种距离,好像牵着一只小狗。(所以说地球母球,没人说地球粑粑......)

性别的形而上学:白话理解一下就是,每个人都是“二元性生物”,你不是女人就是男人,人就是终极分裂的生物,没有东方不败那种雌雄同体的,所以每个人都要从自己的对立面找到自己,相互补充。无论是男人性还是女人性,最终都不过是“人类孤独最纯粹的形象”。人没有最终克服终极分裂的办法,这是生命的悲剧环节,但可以用生命“卖弄风情”来对付。

3.个体生命感觉:

生活的实质内容变得空洞化,没有个体灵魂的痕迹,生命质地越来越稀薄,人们也不再把个人生命感觉当成财富。比方说书写让你有生命感觉,但是打字代替书写之后这种感觉就没了,技术代替感觉。(所以UI行业需要更发达,科技来用科技的方式弥补一下?)

金钱可以使人的个体感觉的对象范围大大增加,但金钱也使生活中的诱惑无限地增多,轻易地占据个体的感觉中心,让个体以为任何满足自己愿望的机会都近在咫尺。货币本来是手段,但是却变成目的意识本身。点燃我们最大的渴望和激情的并非遥不可及和禁止我们涉足的东西,而是我们暂时没有拥有的东西。(这世界除了我们有的和我们暂时没有的,还有啥呢?)

所以悲观主义又来了,像叔本华说的,人生来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欲望不能满足会痛苦,得到满足之后没有了欲求对象,就会无聊和空虚。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四):铁拳、别信、古典生活风格

据说齐美尔在写作《货币哲学》时正好没有人给他资助,需要自己赚钱和对教职的渴望令他绞尽脑汁,于是只好使用一些营销号的手段来吓唬人。按照这类心理分析传记学的逻辑,马克思写《资本论》时显得严谨不急躁,是否因为有恩格斯给他资助且他对教职不屑一顾? 明知道心理学分析使人好笑还要在序言开头使用心理学分析,这种行为更加好笑。不过考虑到刘小枫老师是文学院的一代宗师(如果他在政治学院那只能说中国的文科体制有问题),以他的聪明才智,也许刘老师是别有用心的故意这样子。就像它最最喜爱的苏格拉底一样,装作一个傻子,在辩论中逐渐获得优势,提醒大家才是傻子。除了可惜苏格拉底获得最后的阿Q胜利和饮鸩。希望刘老师可以好好学习他的偶像,成为一个生活中现代的希腊哲人王。 出于对刘老师的尊重,我们最好还是认真阅读这篇选集,尝试理解齐美尔犀利而优美但(可惜只有犀利优美)的文风。看看齐老师到底是凭借什么让学生时代的枫哥神魂颠倒。哦,是西老师。一定要翻译成“西美”而不是“齐美”,也许这些微言大义中,刘老师就隐约透露出一些他的真知灼见。 选的第一篇是关于现代文化中的金钱。货币是齐美尔对现代性分析的一个核心介质。货币是上帝的角色,是超然的存在,是人们可以脱域(吉登斯疑惑)的原因,是人们文化悲剧出现的基础。一切都是货币,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堕落。它是颠倒,它是作为目的的手段,它是异化。如果你怀疑生活有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如果你有什么看不惯的事情,不必怀疑,这就货币流行的后果,这就是一种齐美尔的自信。如果如其所言小额货币甚至能带来了小而美的美学,那数字货币会带来赛博美学吗?让我们期待一手。 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货币现象是理性能量,货币本身作为手段。手段不能代替目标,而目标由意志确定。这些概念似乎来自于康德等等但是似乎又不是。以为相比于严苛的定义,作为文学处理对象的概念在齐美尔这是,是流动的,是变换的,是需要用的时候信手拈来的。货币现象和理性想象的相似点由齐老师的慧眼识珠一眼丁真看了出来,这就是无特性。但是齐老师出于对因果的排斥不能深入分析。只要将两个抽象的概念的种种特点提炼出来,然后加以并列,相信所有有慧根的人都能看出来这(齐美尔描述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过我们也许永远不会知道,到底是齐美尔先看出来了相似再找到了货币和理性,还是他认真分析以后才发现了相似。只有齐老师就反反复复念叨着一些没头没尾的话语,什么道德,什么总体,什么伟大等等。他就在玩弄一台抓娃娃机一样,抓到什么就看那一抓是不是强力抅。所以文化是什么?西方有个语言哲学家叫维特根斯坦的说过,中间忘了,最后是有些东西用语言说不出来,用了两个字——闭嘴。齐老师可惜生的太早了,也许他听了这段话,就会放弃对自己文化定义的行为。虽然他的文化分析,无疑开启了后世如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分析为代表的怨妇式的嘟囔。所以,刘老师就喜欢这个?可能还是30年前营销号太少了。文化分析现在的出路无疑需要新的操作方式。只有从新回到实际结构与行动者和作用,才能发现现代文化为何使人难受,这不是抽象出一些如分工、疏离、异化的词语和概念就能完成的。诸君日日骂消费主义,能骂死乎?杀不死他的只会使他更强大。 接下来是我不敢谈论的事情,对不起。我真诚的希望女性解放,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会去。但可惜我出生已经是一场悲剧,为了尊重我还是跳过这一节。 齐美尔强调时尚总是阶级的时尚。这里齐美尔又一次展现了他对无所不包。他可以在几句话里面对全部的事情进行定性,然后再把这些细微的差距全部抛弃。整个世界被齐美尔的刨子整成了光滑无差异的平面,然后他自己就在上面四处滑行。 玫瑰杀死了谁?在刘小枫老师的序言中,第一次提到玫瑰是在第4段。作为一个熟悉中国话的人,刘老师一定知道中文中的4因为和“死”谐音而出现的种种禁忌。所以,玫瑰是作为死亡的意象出现在这里。这篇文章出现在第五篇。题目有9个字,“九五”这是关于至尊的暗示。让我们回到序言第五段,开头是“在马克思那里头等重要的平等问题,西美尔用社会学假设的玫瑰就打发掉了。”不多谈,我想懂得都懂。 接下来马上安排了一篇竞争社会学。这篇的核心在于“竞争”“社会学”。也就是说,刘老师认为,我们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要进行竞争的时刻。这个竞争在社会领域之上。而且本篇内容中,齐美尔并没有透露出对于竞争的反感。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我们强调的市场经济对竞争的安排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竞争。但核心在于,宣布某物死之后马上竞争的合法性,这无疑是一个甚至昭然若揭的檄文。非官方思想的竞争者将由刘老师带领前往获得权力的康庄大道。只是这条道路是在文字的树荫之下。 后面几篇分别是:关于坏的琐谈,对绝对道德的否定;我不能谈论之事情,虽然作为一种暗喻其指代的似乎另有其实。刘老师作为现代人,一定不会认为齐美尔的男人指的是男人,女人指的是女人。这种指代关系具体是什么,我觉得大家可以发挥想象力。不过,拉康还是更顶一些。 (附录更加明显而不能分析) 总的来说,刘小枫的选编是符合自己的审美的。这部优美的文学名著作为某种上帝之音或者说新时代的死海文书是开起来更加理性一些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而无论齐美而当初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汇聚在一起,指涉的是一种新的审美,对智识的追求与向往,对秘密涌现的喜爱。这个能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也无意使得人人拥有。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位贤者来一眼丁真然后写作。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读后感(五):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笔记整理

金钱、性别、现代生活风格

8.7

[德] 西美尔 刘小枫 选编 / 2010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笔记,自用

6 齐美尔的社会思想是从社会分工论开始的……齐美尔从一种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作为现代生活之基础的分工,分工产生的“极端和彻底的专业化,只是普遍的文化困境的一种特殊形式”。所谓普遍的文化困境就是客体文化与主体文化的相互离异——也就是异化,其结果是现代人的生命和生活都成了碎片。

8对于齐美尔,其深远意义首先在于:货币成了个人生命中不受条件限制的目标。……金钱成了现代人生活最直接的目标,成为了一种“持续不断的刺激”。人们相信金钱万能,就如同信赖上帝全能。

9所谓现代的自由,不过是货币生活为个体性和内在独立感带来的广阔空间。

11齐美尔看到的是更为根本的现代性顽疾——致命的生命感觉的萎缩。“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由此产生了现代生活常见的骚动不安和狂热不休”,然而,在个人灵魂的最深处,却是对生命本身的无聊感。

12所谓主体文化,指的就是个体灵魂拥有财富的多少——“主体文化可以称为对灵魂财富的分享,个体以偶然的、不固定的方式共享了其中的部分,而这个部分对整体库存量没有影响。“文化的”整体库存”就是文化的“客体”方面——在与个体身上表现的内容和意义完全不同的物质形式方面:语言、法律、习俗、艺术、职业、宗教、家具、服饰,都是文化的“物质”形式,“哲学形式在其内在的客观意义上超越了个体,都是已有的文化活动及其未来规范的客观化结果。”

13女性文化运动的关键——问题在于主体文化一端:女性文化运动是否能为人类的个体灵魂拥有的财富增添女性质素,使文化的主体方面在品质上与至今为止的不同。女性文化的运动方向,不是要向男性看齐,而是要认清自身的女性品质——被男性文化压制、排斥了的“女人性”。

16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关注人的生命感觉碎片化的根本原因使:无论这些碎片如何具有现代性,如何使社会化的碎片,都与人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生命感觉相关。生命感觉的碎片化根本上来自于这样一个形而上学事实:生命形式——它总是历史、民族、宗教地有所不同的——使个体灵魂与生活实在总有一定距离,生活实在有如康德的那个自在之物,总是“从遥远的地方”对人说话,人的感觉都触摸不到生活实在,遑论理性。

17现代人偏偏不再满足于事物的自然魅力,反而看重自己的感官刺激,不再看重自己的灵魂拥有什么、自己的生命感觉如何,而是看重自己和别人拥有什么东西。这才是齐美尔意义上的异化:”假如生命缺少内在差异,以至于人们害怕天堂里持久的幸福会变成持久的无聊,那么,无论生命在何种高度、以何种深度流淌,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空洞和无谓。”……技术代替了感觉,也把个体灵魂的生命气息从生活中驱逐出去了。

20齐美尔社会哲学的印象主义的真正含义是一种生命哲学的诉求:如何恢复对事物有差异的魅力的细腻感受,使主体灵魂仍然保持高雅、独特、内在。齐美尔赞赏“纯粹的灵魂”,以享受的方式拥有自己,“依靠自己最本真的内在性来生存,而不是让感觉超越灵魂的界限”。

21齐美尔对现代性的悲情是形而上的,而不是任何一种历史主义

现代文化中的金钱

27货币经济在人和财产之间造成了一段距离,它将两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一种被中介联系起来的关系……由此,货币一方面制造了一种渗透到所有经济活动中的前所未闻的非人格性,另一方面创造了一种同样提高了人格的独立和自主。

28货币经济使无数新型的联合体成为可能(通过中间的、无特征的、非人格的方式……在完全不考虑个性和特别之处的前提下结合在一起)

29货币在同一经济圈的成员相互间创造了一种十分强烈的纽带30…一种广泛的共同利益水平

31现代文化之流向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奔涌:一方面,通过在同样条件将最遥不可及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趋向于夷平、平均化,产生包容性越来越广泛地社会阶层。另一方面,却倾向于强调最具个体性地东西,趋向于人地独立性和他们发展的自主性。货币经济同时支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它一方面使一种非常一般性的、到处都同等有效的利益媒介、联系媒介和理解手段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又能够为个性留有最大程度的余地,使个体化和自由成为可能。

33人们越来越迅速地同事物中那些经济上无法表达的特别意义擦肩而过……陷入纯粹数量价值的无意义状态……金钱是低俗的……只有个别是高贵的……当千差万别的因素都一样能兑换成金钱,事物最特有的价值就受到了损害。

35货币从一种纯粹的手段和前提条件成长为最终目的……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37对“美国模式”的评价 (货币的力量和它造成的后果……)……货币给现代生活装上了一个无法停转的轮子,它使生活这架机器成为一部“永动机”,由此就产生了现代生活常见的骚动不安和狂热不休。

38货币经济使日常交往中持续的数学运算成为必要。

39比起其他关系中所做的道德上令人生疑的事情来说,许多人在纯粹金钱事务方面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更加模棱两可。

41事物在一种完全没有色彩的、不具有任何专门意义上的规定性的交换手段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等价物,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兑换成这样一种等价物,因此事物在某种程度上被磨光、磨平,它们粗糙的表面日趋平滑,不间断的夷平的过程在事物之间展开,它们的流通、给予和接受以一种完全不同于自然经济时代的速度进行,越来越多的东西,看起来置身于交换之外,实际上却被转入永不间歇地交换之流。

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

43现实地各种关联都被纳入到我们地意志过程中。

46存在的内容就被安置在一个庞大的目的论关联之中……一切重感情的行为从对自然过程的理解中消失,并为一种客观理智所代替

47理智与金钱的“无特性”相通之处

50货币作为一种“无差异中介物”……使对立双方超越真正个性的东西,并为双方提供了最终能够达成理解的基础

58正如无产者今天可以有某些以前的不到的舒适和文化享受,但同时,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较高阶层的生活方式之间的鸿沟却变得更大: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根本没有产生普遍的平等,而是与之相反。

63现代风格的理性主义特征显然受到了货币制度的影响。现代用以应对世界、调整自身的内在(个人的和社会的)关系的精神,其功能大部分可以成为计算功能。

64现代这种测量、衡量、计算和务求精确的本质,是其唯理智论最纯粹的反映。

70客观存在的知识材料的惊人扩展,使我们可以说,甚至迫使我们不得不说,它们事实上就像上锁的容器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具体的使用者根本没有打开容器,了解其中真正浓缩的思想内容。……每天在所有方面,客观文化的宝库都在增多,但个人精神在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增长,仍然只能日益落后于客观文化,缓慢进行。

76在整个社会中,总是只有某一部分客观的文化价值将变成主管的文化价值。……一个共同体的整个生活风格取决于客观化的文化和主观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低级文化中…是一种一致的关系,客观文化可能性不会远远超过主管的文化现实。提高文化水平,尤其当这一过程与文化圈的扩大同步进行,将促进两者距离的扩大……但是文化圈的大小本身不足以解释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分离……找具体原因……劳动分工

77齐美尔关于异化的表述……生产出的产品缺乏类似心灵的特征……产品的意义既不在于作为主观性的反映,也不在于是创造性的心灵的表达方式的折射,而只能是在自己背离主观的过程中的客观成就……艺术品则不是

78艺术体现了主体的心灵统一性

79资本主义的分化(工人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将主观的和客观的劳动条件彻底分离……劳动相对于工人变成了客观的东西……

81随着劳动分裂成越来越专业化的部分超过,交换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复杂,更加需要中介,因此经济肯定包含越来越多的关系和责任,它们并非直接互惠的。……主观性向冷淡和沉默的客观性转化

85文化客体越来越多地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地封闭世界,这个世界越来越少地只想具有自己愿望和情感地主体灵魂。

86并行分化和继替分化……时尚是阶级地时尚,刻画地都是一个社会阶层地特性……只要明显有社会差别的地方,自然而言就会出现时尚。

89……最现代的文化,在人和客观的意义上,通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实现客观化的范围。所有这些现象组成这样一副整体的图景,在整个图景中,文化内容越来越多地和越来越有意识地成为客观精神,不仅仅相对于接纳它地人,而且也相对于生产它的人。

……个体文化的提高可能明显落后于事物文化的提高(主观文化落后于客观文化),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精神上。

90只有当推动变革的因素大量积累,这些形式的必要变动才会发生;即将变革的时候就是生产的客观组织落后于个体的经济能量发展的时候。

94由于现代的分化,以及与之紧密相连的我们文化产品的机械特性,客观精神缺少灵魂般的形式,这可能是今天非常个人主义取向和天性深厚的人如此经常地对抗“文明的进步”这一敌意的最终原因。……个体——主观文化显示出一种退步,而客观的文化在进步。

99金钱促进了客观精神与主观精神之间双方面的关系,它对生活风格的重要意义,不但没有被这些事实否定,反而得到了强调,不但没有被驳倒,反而得到了证实。

117齐美尔对于卖淫的理解 “放走大盗,绞死小偷”……假如某种一般性原因是出于时尚的变化无常,出于这种原因而达到高价之目的的如何现象,就获得了稀有价值。……用金钱来抵消某种价值

时尚心理的社会学研究

120通过某些生活方式,人们试图在社会平等化倾向于个性差异魅力倾向之间达成妥协,而时尚便是其中的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时尚是一种阶层划分的产物。

121时尚绝非是现存恒定的,而是总在生成变化

126时尚真正令人刺激和振奋的魅力在于,时尚广泛的、席卷一切的扩散性同其急剧、彻底的短暂性——从另一方面说,短暂性也同时对持久有效性的虚假要求相对立——之间存在着反差。时尚用某种狭隘维系了一个特定的圈子,将该圈子的相互归属感视为时尚的原因,正如该圈子也将相互归属感视为时尚的结果。时尚的魅力正在于这种狭隘性——恰如也在于某种重要意义,因为时尚正因为这种重要意义而将这个圈子同其他圈子区分开来。最终,时尚的魅力在于,它通过一个社会圈子获得某种庄重性,这个社会圈子使其成员承担起互相模仿的义务,从而使个体的所有责任——伦理责任以及审美责任——得以减轻。因此,时尚的魅力也同样在于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在这一界限内加强时尚因素的个人化特点,并且创造时尚因素的独特差异。在那些多重构成物中,社会的合目的性使相互对立的生活潮流获得同等程度的客观化,而时尚仅仅显示为那些多重构成物中一个具体的、非常独特的构成物。

玫瑰——一个社会性假定

128自然总是出人意料地、无拘无束地干扰人类计划地对称性

129假如生命缺少内在差异,以至于人们害怕天堂里持久的幸福会变成持久的无聊,那么,不管生命在何种高度、以何种深度流淌,对于我们来说,都显得空洞和无谓。

130外在地拥有唤醒了满足感,假如没有这种满足感,拥有物就是一个无核之壳,一种对牛弹琴。

131我不知道这个神话国度中的公民是否看清、何时看清这一点,看到革命——总是围绕着不平等的残余——如何频繁地一再上演。一个世纪以后,人们或许知道。但是,玫瑰继续生活在自我欢娱地美丽中,以令人欢欣地漠然对抗所有变迁。

竞争社会学

135主观的、对抗性的动力引导我们实现客观的价值,斗争的胜利事实上不是斗争的成功,而是超然于斗争的价值实现。在竞争不受其他斗争方式混合物影响的地方,借助竞争中这种无可比拟的组合,价值经常得到提高。从团体的角度看,竞争将主观动机作为手段,只是为了生产出客观的社会价值,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则是将生产有客观价值的东西当作手段,以获得主观的满足。

竞争的形式:双方的竞争的目标点大概总是赢得一个或多个第三方的偏爱,竞争以这样的方式迫使竞争者双方都尽可能地接近那个第三方。

竞争的巨大社会化作用

136现代竞争,人们称其为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斗争,同时也是一切人以一切人为代价的斗争。没有人会否定这样的悲剧:社会成员相互对着干,而不是合着干;在和竞争对手的斗争中动用了无数本来可以用在有用工作上的力量。有用的和有价值的成果最后未加利用、不给报酬地化为乌有,只要有一项更加有价值的或者至少更吸引人的成果与它竞争。

社会中的竞争是争夺人的竞争,一种争夺喝彩的努力,争夺任何一种让渡和付出的搏斗,一种少数人争夺多数人和多数人争夺少数人的搏斗。

138根据一个圈子允许地竞争地程度和种类,可以区分圈子地不同社会学结构

现在和将来的卖淫琐谈

153幸运者不仅有权利,而且有残忍地法律:谁有就给谁,谁没有就从他手中夺走……社会将不幸地人看作自己的敌人,而根本不是把不义看作敌人。

不幸者会痛恨社会,而社会也会痛恨他,并不断地降低他的地位。有产者和幸运者除了其境况的直接幸运结果,还有社会的尊敬、社会的地位处处给他优先,从而获得更多的幸运,而不幸者却要因自己的不幸遭到惩罚,因为社会将他当作天生的敌人来对待。

“富人怒气冲冲地将乞丐赶走,好像受穷是道德上地过错,理应激起他的义愤。有钱人对穷人地内疚,经常躲藏在道德正义地面具后面,这些借口如此常见,如此令人信服,以至于当事人最终自己也相信了。

154 货币一旦成为所有事物地价值尺度,一旦人们可以凭货币获得无穷武警、千差万别地东西,货币就获得了没有色彩和特性地特点,这种特点在某种意义上使一切可以用货币这种等价物换取地东西都失去了价值。

156……富有阶层有一种致命的自欺,好像一个人的个性能通过这种占有赢得某种价值或者内在意义。对于富有阶层,这种用金钱占用女人无疑是拥有金钱滋生的骄傲与那种致命的自欺之间的一种强有力的杠杆。价值地彻底变动,使拥有者和不得不听命地被买人之间的鸿沟越来越不可逾越。这是道德梅毒,它就像身体上的梅毒一样跟在卖淫之后,最终会感染没有直接卷入其中的人。

从一般的社会和文化状况的相互关系来评价卖淫

157工人生存于卖淫形式的一致性

160妓女成了替罪羊,她们因男人给”社会:犯下的罪恶而受惩罚。似乎这种独特的伦理转移可以使社会的内疚得到宽解,社会使自己罪恶的牺牲品越来越彻底地远离自己,并由此使她们陷入越来越糟糕的道德败坏中。社会因此获得这样的权利:将她们当罪犯看待。

现代社会盛行的一个特征是:一方谜案最彻底地取消这些人的道德条件,另一方面却向他们提出抵御诱惑的坚强性格和抵抗力量的最高要求。

女性文化

167所有过度的劳动分工,都意味着主体脱离了自己的成果,成果被置入一个客观的相互关联中,服从非个体性的整体的要求,人真正主观的兴趣和内在活动则构成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而且采取了所谓私人生存的方式。

168如果向女人开放所有的男性职业,就给女人硬套上了分化的图式,在这个图式中,女人最深邃的本质力量根本无法表达,从而夺走了女人身上的文化劳动的创造性。

169对职业的重新分工与细致区分——让女人能够作出一些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性别问题中的相对与绝对

201对男人而言,性别特性是一种行为;但对女人而言,性别特性则是一种存在。

对齐美尔货币哲学的评价与思考

《货币哲学》的研究范围是从货币经济学结束和尚未开始的地方起步的。它要揭示的是,货币在何种前提条件下获得意义和实际的地位……

货币不过是用来表现隐藏在浮面、“实际”、偶然的现象和生命中的理念力量的质料或实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