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货币文化史VI》的读后感大全

《货币文化史VI》的读后感大全

《货币文化史VI》是一本由[美]比尔·莫勒 / [美]泰勒·C.内尔姆斯 / [美]大卫·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文化史VI》读后感(一):专业性很强

很专业的书啊,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读懂。专业名词很多。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是好多作者一起写的。有些地方衔接不畅 数字货币越来越就行,甚至一度有取代纸币的传言。而且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现代社会被视为货币转型时期。国家货币与经济政策势必要结合时代背景,多样化的科技支付手段开始出现,新的金融工具诞生。

货币一次又一次被揭示为文化与实践的想象与公众和政治的斗争。现代货币——作为流通形式和财富的象征,仍然保持者不确定性,吸引了个人和大众的视线,但社会基础价值和财富分配结果的矛盾时刻都在上演。本书展示了现代科技理念、礼制、宗教文化的发展,以及货币在这些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其相互作用。

《货币文化史VI》读后感(二):【豆瓣鉴书团】货币文化史Ⅵ

这本是《货币文化史》的最后一册,是从实体货币到现在虚拟货币的变化阶段。

全书以美国为参照国家,共六章。从文化性、历史性和货币性三个方面分析了货币发展到现在的最后阶段。

前期的货币只是单纯的制品,和所有资产一样。只有在交易发生的时候,把货币变成同等价值的物品时,它们的价值才具体化。美国也是在南北战争之后,才将国家货币统一(中国在秦朝就统一了)当时美国对于异地支付是把钱放信封里用火漆封印好。

随着铁路、公路的加速发展和扩张,人们在地理区域内移动的越来越快,越来越远。支付技术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随后出现了银行账户。随着计算机系统进入银行,1928年开发了“百货信用卡”,1970年组成了“visa”实现了“无现金社会”。

书的整体还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对金融类有一定了解。而且,非常不建议先看概述。会越看越糊涂。

《货币文化史VI》读后感(三):面对货币局势动荡,人们该作何选择?

在今天货币局势如此动荡的情况下,面对不断的通货膨胀,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受到长久的影,有时我们不禁会问,货币是什么?

在“货币主义及其后”中,作者从货币主义的层面回答了这个问题:货币是什么这个问题最好凭经验来回答。货币是实现最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的资产集合,而更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则是“需要了解较少变量及其参数的知识,以便在给定精度条件下预测货币需求”。

货币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不稳定性和创造性。在最近的这一个世纪中,是世界货币史上最为动荡和最富创造力的时代。比如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的局部战争以及大萧条与大衰退,和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此外还有生活中出现的反复的物价调控等等。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都有体会到,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时常对我们的方方面面产生影响,这种干扰因地点和时间的差异而大小不同,后来,随着金融工具和支付技术的多样化与数字化,货币的形式也开始发生改变。就像我们现在,从十年前的信用卡支付,再到当下的移动端支付一样。

货币的改变还不局限于此,从最初全球性的殖民时代到后来殖民时代的结束,这个过程中货币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许多新的国家的诞生,各个国家的货币也应运而生,其中一些货币,如西非和中非的非洲法郎,合并成与宗主国相关联的货币区域集团。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到1991年苏联解体,在新独立的后社会主义国家中掀起了新一轮的国家货币浪潮,货币不稳定的情况再次出现。随着软货币经济体对硬货币的依赖日益增强,软货币和硬货币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加明显。

比如在1971年以前,英国货币的一便士等于4法寻,一先令等于12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 1基尼约等于21先令。1971年之后货币十进制的推行最终消除了英国货币物理单位与货币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到现在的英镑就等于100新便士而不是240便士了。对于一些人来讲,这样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一个前现代体系的消失。

动荡不安的局势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货币的理解和态度。对很多人来说货币不稳定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那么到底要如何来解决这其中的问题?很显然,现在的局势下来看似乎找不到方法,人们只能在不断地调整中来适应这样的问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