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精选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精选

《大脑活用工作术》是一本由茂木健一郎著作,26.00元出版的2012-4图书,本书定价:18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一):去输出,去实践,去创造

没有什么很新的观点,大多数时候都在讲道理,但也有几项可实操的技巧

1. 调动运动区,调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的脚,你的口,来重复输出

2. 记下日程,大脑不要记琐碎的事情

3. 写博客

4.直击核心,不要管那些细节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二):见微知著,深有启发。

与学习术一起读的,但是感觉这本的比学习术稍微水一点。

但是前言却很适合我这个在读研究生——“写了第一篇论文后,世界就会发生改变”。

同样的也感觉到有很多想做的事,知道自己怎么做对自己好,却很难付诸实施。作者做出了解答,眼高手低的原因是大脑感知区与运动区的不平衡。

提高运动区的方法就是输出输出输出。将输入的东西经过思考说出或写出来。

另外书中提到的王尔德的句子浪漫而美丽: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三):了解大脑运作的原理

每天,人都和大脑在一起,然而鲜有人想到大脑的运作机制,甚至可能忘记自己是有脑子的(这话真的不是骂人),但人每天只要活着,只要不是脑子有问题(这话也真的不是骂人),了解一点大脑还是有必要的。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就可以应用得更好,可以发挥大脑的潜力,尤其是如果能够让自己的工作生活因此受益,那就不仅是有趣,更是有用有价值。

我知道茂木健一郎的这本书,是在《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术》中看到,前几遍都没注意,这次读发现了,于是立刻找来读(感谢万能的深圳图书馆),是本薄薄的小书,但是很有趣很有益——我发现,凡是愿意动脑的人,都很好玩,幽默,乐观,茂木健一郎在我想象里就是一个秃顶的、戴着圆眼镜的、留着小胡子的可爱老爷爷——乱想的。

当然我自己也很好玩,所以才愿意研究这么多好玩的事情。可惜人体不是可拆卸系统,否则把自己的大脑弄开来看看也挺不错,如果看到某个区域的记忆不想要了,就把它剔出去。

回到这本书的内容来说,我觉得相当部分都是有效的,毕竟茂木健一郎是脑科学家,人类的大脑再千奇百怪,还是有规律可循,这些一般性的规律,每个人其实都可以掌握,只是在这背后还有更高的道:对于生命意义的觉悟。如果不洞察这个意义,那么自然会有懒惰、拖延

等问题,也就不愿意动脑、锻炼大脑。

我有些习惯是和书中一致的,只是以前没有做到这么全面,所以这本书还是要备一本然后多锻炼,直至把方法融为习惯。

和这本书配套的还有一本《大脑活用学习术》,还没有买和读,先mark下。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四):We are all in the b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第一章:大脑信息的输入和输出

1、要想使感觉区和运动区均衡发展,就要输出;

2、不要把想法隐藏在自己的心理,要尽早输出;

3、创造自己心中的“高性能的镜子”;

4、经常把自己的成果和期待中的成果相比较。

第二章:茂木式“大脑信息的整理方法”

1、不要用大脑记忆、整理信息;

2、创造随时都能上网的环境;

3、学习英语,充分发挥网络的潜在能力;

4、逞强,锻炼自己。

第三章:活动身体,运用大脑

1、活动身体,控制自己的大脑;

2、空闲的时间活动身体,集中精力,用无意识动作唤醒专注力;

3、无视前奏和程序,突击核心很重要;

4、找到提高自己生产能力的模式。

第四章:创造力产生于“经验×欲望+准备”

1、创造力是前额叶与侧额叶合作后产生的;

2、坚持提升思考能力和向世界发问;

3、如果对灵感现象置之不理的话,回路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4、无意识地耕耘,更容易发挥创造力;

第五章:相遇使想法具体化

1、serendipity的要点是行动、发现、接受;

2、没有commitment,serendipity就不会被活化;

3、寻找仰慕的人;

4、利用镜像神经元吸收讨厌的人身上的优点;

5、阅读人生的指导方针——书。

第六章:乐观主义对大脑有益

1、没有乐观主义的话人就前进不了;

2、将无意识意识化后,压力也就变得不那么恐怖了;

3、大脑里隐藏的模式的作用是使人适应环境;

4、通过活动身体控制无意识。

第七章:“动态范围”拓展人生的幅度

1、不要以多元化为目标,而要成为动态范围广的人;

2、自己制定工作的准则;

3、火成论和水成论都很重要;

4、增加人生的客场战的机会。

第八章:在没有路的地方开拓道路是一项工作

1、以成为能够自己创造社会需要的人为目标;

2、即使自己所做的事没有得到好评也不能放弃;

3、用热情客服受难很重要;

4、不断地寻找能够使你感到喜悦的事物。

仅写给自己!

《大脑活用工作术》读后感(五):传道授业解惑

在书里发现了自己跟作者一样的3个困惑。果然自己碰到的问题前人早就碰到过,书里给了写解决的思路。

第一,心里认为自己应该的样子和实际的样子有巨大落差,“梦想不断膨胀缺连工作都找不到”,“知道什么是好的实际操作却无法实现”,“我不是这样的”vs“可能我真的不行”,“自己的成果不被认可,但又急于表现自己”……我也是每日每夜处在这样焦虑的思考当中。为什么想做的做不到,内心十分困苦。原因是长时间处于输入的过程中,读书,上学,看电影电视,大量的输入让我们的感觉区充实发达,但同时输出太少,运动区没有跟上,感觉区和运动区之间必须靠具体实践来实现联系,不然它们之间没有联系,也就是说,你的大脑本来就可以做到让你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做不到,本来大脑的构造就是如此。因此必须尽快以作品对形式发布自己的想法,让输入输出不断循环,达到平衡,弥补输入输出之间的差距,才能不断使能力提高。想法-策划实施-观察结果-改变策略。

另外,在让想法实施的过程中不要太追求完美主义,完美主义第一会让你陷入反复思考,期待成型后再实施的怪圈,第二会浪费时间。

第二,最近学了很多学习方法,笔记方法,时间管理方法,各种方法都想试一试,结果貌似又陷入了“方法的实践是最终目的”的怪圈。作者说大脑不是用来整理信息而是用来发挥创造性的。因此在实践各种方法时,还是以创造性的使用为准,不要拘泥于原先的方法。

第三,“年轻的时候常常想不做发挥不了自己个性的工作,可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不仅得不到发展,还有可能被淘汰,而一味的顺从指令,完成被指派的公作、被要求的事的话,自己的世界就得不到拓展”作者这个描述也非常符合我现在的困境。不喜欢被指派去做事,可是自由发挥却有可能跟老板的想法不符。只有在认真回应对方的期待时,思考怎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最后,记得

1、把自己的演讲或者讲话录下来放给自己听,好找出差距。

2、常常检查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学习到新的东西,有没有做到让自己满意。

3、开一个博客,公开的逞强可以形成压力。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