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建筑史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建筑史的读后感大全

《中国建筑史》是一本由潘谷西 编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5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一):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是东南大学潘谷西教授主编的一本专业教材,教材的特点是详实严谨,但也有其通病,即故作高深,片面而谈。讲述中国建筑,就不得不从中国历史讲起,并且其型式构造以至用材色彩不仅与温度、气候有关,更被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深刻影响着。而在技术层面上,中国建筑也一直在革新和发展,春秋时瓦的发明,秦汉斗栱的应用,明朝时空心砖在民居的普及。总体而言,其分水岭大致是从唐宋之际发端的,而后在租界期间又有了一次大的发展。宋朝正式取消了宵禁和里坊制度,都城也因地形限制抛却了以往一直追求的方正观念,木架结构建筑也开始使用模数制,建筑的营造皆有定制。近代租界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西式建筑林立,设计美学也开始融合西方观念。近现代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梁思成、杨廷宝被誉为建筑五宗师,在中国建筑现代化的道路上树立起一座座丰碑。提到中国建筑就不得不说起园林艺术,建筑意匠是造成东西方建筑差异的主要因素。中国建筑讲究组列统一和谐以及视界上的空间感、纵深感,而且而西方建筑追求单体的壮阔与独立。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二):与刘版比较

第一次读是上中建史课时 读来草草翻过 当时觉得远不如刘版来得清晰简略 也不如陈版外建史有趣 此时再读 又有新的想法

与刘版相比 这一版的内容的到了大大的扩充 详略也得到充分改写 弱化考古和装饰 强化建筑本体 同时体例由编年转向专题 实在太好 就两本书所介绍来看 似乎纵向联系比横向联系更明显也更有意义 但有一难过之处在于 城市与宫殿 两类分讲 潘老所写城市部分 实在尴尬局促

潘老主编 意味着有众多人一起协作而成 这与外建史陈老一手写成有很大区别 正因为不同篇节系不同人所做 篇章质量良莠不齐 风格不一 不会像陈版外建史 从一而终的品质与风格 陈版千般好 独缺两点 一是去阶级化 二是逻辑与历史脉络关系

陈老师所写民居一章 实属上乘 语言清晰 详略得当 与刘版相比 实在是提升不少 书本更像历史书而非考古报告 历史给当下设计的启示太多太多 写作中隐含的地域性的思想 冲击力太强 陈老师让学史的人看到史料 让学设计的人看到设计原理 陈老师太厉害 宫殿一章稍显无力 在刘版中 太原晋祠一部分很是打动我 但到潘版中 却再无激动

也是大概顾及要点全面而客观 所以在重点和情怀方面比刘版次了一些 最明显之处在于宗教一章 记得刘版读到佛光寺大殿时 作者详尽而饱含赞美的叙述着实打动了我 好奇之下便翻阅了潘版此处 真是不要太失望 无论是整体内容的详略安排 还是每一处具体建筑的讲述 都实在难过 可能这章作者把这部分与其所著另两章都视作同一写作方法了吧 这三章 私以为是古代部分最差劲的章节

待续

《中国建筑史》读后感(三):挖掘古建筑的生命力

经过七个月终于看完,挺佩服自己,真是够闲的。

强烈建议从第七章《建筑意匠》开始阅读,并且读到懂为止!受益无穷!回想刚迷迷糊糊读到这章时我的感受,这么提纲挈领的重要章节,这么高度概括理论体系与工作机制的章节,为啥要放在中间部分。。。不过考虑到古代律法也都这样,把总则放在中间,或许是另一种思维吧。故意让你在砥砺中豁然开朗,更真切感受到重要性。

那就重点讲讲这章,先谈谈决定建筑规划与设计的观念形态。中国以农业立国,与收获农耕相关的水利管理与地理原因,推动了集中化进程,长期处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模式,也从没出现过教权高于皇权现象,史官文化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主线。在这种社会条件积淀下,中国文化将人类的社会思维活动分为五类:

即将无形的观念把握与有形的具体制作两种活动类型分割开来,进而与社会身份相联系。这种状态及长于宏观把握,拙于实验验证的思维特点,使得中国建筑技术的拓展始终停留在经验科学层面,难以经由知识阶层通过建立在工具理性基础上的抽象、归纳、推演上升到结构理论层次。

但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成就的辉煌灿烂也是现实,那么这一切是按照什么样的机制来运行呢?

重点关注实践理性精神。包含着实践过程与认识主体的意志因素。比如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和阴阳有序的环境观。内向性、尚祖制和中庸,也对建筑意念产生重要影响。

近水利而避水患、对防卫性的要求、交通通畅、供应有保障、注重小气候和理想的景观模式,以及社会期待

这部分读得很费劲,但也很过瘾。以前总觉得风水是迷信,但除了这部分之外,也要看到对重要视觉焦点在视线上要有所望,以及心理上有所像的规划考虑。

还有几何关系与均衡对称秩序,中国传统建筑群中的均衡对称不同于一般形式的完全轴对称,而是通过巧妙的对位调整,在改变绝对对称关系后保持原有的均衡需求。

同构关系与自然秩序,尤其在中国的园林建筑中多见。这里我们先科普下【拓扑】:拓扑性质的哲学抽象是,研究集合图形在一对一的双方连续变换下不变的性质。具有拓扑性质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叫做拓扑变换关系。在苏州园林中常常能见到,园中围绕水面的诸多建筑物轴线并不互相平行,常常略有扭转,互相顾盼。如果将平面图中每幢建筑临水的一面的垂直平分线(法线),能看到全部法线指向大致确定的中心区域。非常神奇的拓扑关系。

看过这本书后,面对建筑就能感受出实践理性精神在建筑审美趣味中的展现。一些细节诸如空间与屋顶艺术、模数制与结构关系、地域文化与建筑乡土特性也跃然而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